幽默也有助於建立成功的人際關係,因為我們全都喜歡和有趣的人打交道。在事業上幽默感的人是比較被喜歡的。而且,如果其他條件都相同,管理者會提拔有幽默感的人。
有良好幽默感的人不會過度嚴肅地對待自己。相信各位很喜愛這個故事,一位女士正在電話上和業務員說話,在幾分鍾之後,她說:“喔!你正在試著要賣我東西!謝謝老天!我還以為你要搜集,我已經買了的所有東西呢!”良好的幽默感是隨處可得的。
成功的習慣是你能夠擁有朋友中最好的,尤其在事業上。仔細看看,這位不知名作家對於習慣所說的:
“我是你不變的朋友。我是你最大的幫忙者或最重負擔。我將會推動你向前並向上,或把你拖進失敗。我完全任你發號施令。你做事情有90%可能剛好是因為我……”
學會從失敗中尋求改變
你是否記得,福特汽車公司所生產的艾索車種曾經被消費者視為敗筆之作。公司損失了數以億計的金錢,並把這種車全數銷毀,還成為許多人的笑柄。
但是這個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被人打倒並不代表失敗,隻有自己放棄才是真正的失敗。福特公司沒有自暴自棄,公司上下努力研發的結果,推出了更新的車種“Mustang”。時至今日,它仍然是該公司銷售量最大、獲利最多的車種,工程師們又根據研發Mustang的經驗,研發出Taurus車係,並且在美國汽車銷售量中獨領風騷。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難免會犯錯,犯了錯也並非十惡不赦,但是一定要知道反省:如何從這次失敗中尋求改變,才能使自己成功?這才是做大事的開始。一個沒有受過鍛煉的人,絕對無法發揮所有潛力。美國欖球賽,傳統上最具有挑戰精神、曆經千辛萬苦、打敗最強悍球隊,才能贏得“超級杯”的頭銜。
從失敗、挫折中吸取經驗,是福特公司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整體而言,艾索車種畢竟是成功的。記住這個故事所帶來的啟示,就會使你的“艾索車種”踏上成功之路。
高爾夫球界有許多傳奇性的人物,例如傑克·尼可拉斯、拜倫·尼爾森、鮑比·瓊斯、班·賀根、阿諾·馬瑪等,但是無論從任何一方麵來看,班·賀根幾乎都可以說是佼佼者。
賀根所得過的獎多得不勝枚舉,包括1932到1970年間242次職業高球協會所辦的比賽。服役兩年之後,他在1946到1948年之間,贏過30場比賽。
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則是1949年2月2日迎麵撞上一輛車使他一輩子都不能再走路或打高爾夫球。但是僅僅16個月之後,他竟然能參加1950年全美高球公開賽,並且在這場奇跡似的比賽中獲勝。
鮑伯明白人生難免一死,因此他早已在奈洛比訓練一名隊員接續他的工作。1990年以來,鮑伯的足跡遍及各大洲,到過211個國家。目前,他還在計劃拜訪瑞典及法國。
他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可以環遊世界各地,全都是上帝的恩賜。他的信仰堅定,相信既然上帝會向他挑戰,就一定會幫助他完成任務,因此他在國外時從來不會擔憂害怕。
以鮑伯·柯帝斯堅定的信仰及樂觀的態度,雖然已年屆85歲,或許10年之後,我還會再撰文報道他的另一番成就呢!鮑伯·柯帝斯的故事的確能給所有人以鼓舞,他這種講求實際行動的作風,的確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鮑伯·柯帝斯已經高齡85歲,卻仍然生氣勃發。他80歲結婚,已經是非常稀罕的事了,更令人咋舌的是,他最近又為了傳教到肯尼亞旅行了一趟。這一趟旅程足可累倒許多年齡不及他一半的人,他卻很坦然。這6個星期中,他曾經花了8天步行拜訪首都奈洛比郊外的村落,當地不但沒有汽車,甚至連像樣的街道都沒有。
目前,鮑伯仍然擔任3份“全職”的工作,也是當初他到肯尼亞旅費的來源:他每星期有3天替汽車拍賣場擔任司機,每天連續工作10小時,星期六固定替達拉斯的一家葬儀社工作;另外還擔任一家牙科器材公司的地區銷售代表。曾經有人問起他為什麼要這麼辛苦,鮑伯含著笑說:“無論任何事,隻要我能做得到,就一定要做。”
成功,這可是有勇氣的人才能做到的
珍妮·凱若勇氣過人,由於她的努力,全美各地有許許多多無名英雄因此引起大家的關注,並得到應有的鼓勵。這一切改變,都是珍妮·凱若帶來的,她是一個有膽識、肯投入、想象力豐富,並願意比別人付出更多的人。
為了讓大家注意到國內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她特別把焦點放在一些默默行善,使美國變得更美好的人身上。她辭掉工作,以信用卡借了2.7萬美元,身兼作者、製作人、導播、推銷、企劃、創作人,完成了“無名英雄”這個電視節目。第一集在1991年12月播出。接下來3年中,每年都在黃金時段重播六七次。
珍妮·凱若說,如果早知她目前會知道的事,她或許就不會開始做這個節目了。想想看她的條件:單親母親,沒有錢,又毫無製作電視節目的經驗,卻必須和那些經驗豐富、有大把預算,又可以利用最先進科技製作節目的單位較勁。
這個節目對珍妮及許許多多其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包括一位攝影師,他覺得能站在攝影機後麵拍攝那些了不起的人,自己也變得“重要”起來。他說:“麵對這些無名英雄,我才體會到,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能夠拍攝他們,是我的榮幸。”
的確,這一切不同都是珍妮·凱若造成的。同樣,你也可以給其他人帶來快樂。你一定經常聽人說:“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裏。”或者可以換成像我朋友泰·波德的說法:“我們不能改變命運之神發給我們的牌,但是卻可以決定怎麼玩這一手牌。”
溫蒂·史托克就決心貫徹這套哲理。她在佛羅裏達大學一年級就讀時,曾經在全班女子潛水冠軍賽中奪得第三名。那時,她在競爭激烈的佛州遊泳隊中位居第二把交椅,背負全校的希望。
聽起來,溫蒂·史托克的確快樂、積極、成就傑出、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不是嗎?一點都沒錯,她的確依照自己的理想創造了生活空間,雖然她生下來就少了雙臂。
盡管溫蒂缺少雙臂,卻十分喜愛打保齡球及劃水,每分鍾打字的速度也超過45個字。溫蒂從來不把眼光放在自己所缺少的東西上,她隻專心發揮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其實,如果每個人都能努力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要為自己缺少的東西唉聲歎氣,可能比溫蒂有更大的成就。
讓我們以溫蒂·史托克為楷模,積極思考自己所有的天賦,不論可能麵對任何險阻都勇敢直前,人生必定會更有趣味、更有收獲。
有人說,煩惱是“還沒惹上麻煩,就必須透支的利息”。美國人最可恨的敵人之一,就是煩惱。它像搖椅一樣,必須消耗不少體力,卻隻能在原地打轉。
李奧·巴斯卡裏歐說:“煩惱不但不能減輕明日的哀傷,反而會剝奪今日的快樂。”
查理·梅爾博士說:“煩惱對人體的循環及整個神經係統都有負麵的影響。沒聽說有人因為工作過度而送命,但的確有人死於疑心病。”懷疑會帶來煩惱,一般而言,造成懷疑的原因是不了解真相。
其實從數學的觀點而言,煩惱實在毫無意義。心理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告訴我們,我們所煩惱、憂慮的事情當中,40%根本不會發生,30%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另外有12%,是無端對健康產生憂慮。還有10%是生活中無關緊要的芝麻小事。這麼結算下來,就隻剩8%了。
換言之,美國人所擔憂的事當中,有92%是杞人憂天,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
怎樣才能減少煩惱呢?那就是改變不了的事,就不要耿耿於懷、坐立不安。例如:我每年搭機的路程,經常長達20萬裏。飛機班次偶爾會取消或延誤。那時,我就坐在候機室中等待適當的班機。
這時候苦惱、生氣毫無作用。但是如果我把握時間,寫完這一節,就掌握住了時間。像這樣把生氣、失望所耗費的精力,用來做有益的事,就是化消極為積極。
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要一個勁兒愁眉苦臉、煩躁不安,要積極采取行動,少煩惱,多行動。
現在一般大學的籃球隊員個子都非常高,幾乎可以和長頸鹿相比。相形之下,岱頓大學籃球隊的吉斯·布瑞斯威爾真是矮得令人難以置信,他隻有1.3米,他比該校校史上最矮的隊員還矮兩寸半。
布瑞斯威爾非常敬佩NBA常勝軍夏洛特黃蜂隊1.6米的布吉斯,後者又比第一個真正在NBA球賽中揚名的矮球員史巴德·魏柏矮一截。
最奇妙的,他的動作靈敏無比,三分球幾乎從不失誤,控球技術絕佳,就連籃板球都能得到,正如教練麥克·柯宏所說的:“吉斯是個有心人,他的熱情鼓勵了觀眾。”吉斯·布瑞斯威爾給所有身材矮小,甚至身材有缺陷的人一樣最好的禮物,那就是“希望”。
現在就是要告訴你:測量一個人的身高、體重非常容易,但任何儀器都無法測量出那位教練所說的“心”。隻要能確認、運用、完全發揮內在的能力,人生之路將是無限的寬廣。
希望你也能向這個年輕人看齊,幫助別人建立希望。金克拉進入推銷業的前兩年半中,生活起伏極大,“起”的時候寥寥可數。
每年8月的最後一周,公司有一個“全國特賣周”。在那個星期裏,隻需要推銷、推銷、推銷。對金克拉來說,那是改變他一生的極大體驗。
第一次碰到“全國特賣周”,他使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得到以往兩倍半以上的業績。那一周過後,他駕車到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在比爾·柯藍福家住了一夜。
金克拉淩晨三點抵達之後,興奮地暢談過去這一周的所有細節,滔滔不絕地說了兩個半小時。比爾始終非常有耐心地點頭、微笑,時而加一句:“很好!很好!”
到了五點半,他忽然發覺自己還沒有問比爾的近況,隻顧一個人說個不停。於是他十分尷尬地說:“對不起!比爾!隻顧著說我自己,你近來好嗎?”
比爾仍然很有風度地回答:“老金,談那些做什麼,你對自己這個禮拜的成績很滿意,可是我比你更驕傲。是我發掘你,帶你入門,在你失意的時候鼓勵你並安慰你,看著你成長,你絕對不會了解我的感受。有朝一日,你也有機會教導、訓練一個人,當他展翅高飛的時候,才能體會到那種快樂滿足的心境。”
事實證明,隻要盡力幫助許多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你也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體育界有一句老生常談,就是任何一天在任何地方,都可能有某一支職業隊伍打敗另外一隊,過去的勝負紀錄,在當時並不一定重要。對於技術高明、決心全力以赴的個人賽選手,這句話也同樣適用。
1983年5月28日,凱西·賀華斯與瑪蒂娜·納拉提諾娃交手之際一年之內,她沒有輸過任何一場球賽,而且已經連贏36場。
1982年,瑪蒂娜的紀錄是贏球90場,隻輸過3場,對手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高手,例如克裏斯·愛佛特·洛伊德及潘·史利佛。何況,凱西·賀華斯隻有17歲,又有6萬名觀眾在現場觀看比賽。
這種比賽經常是新手先發製人,這一次也不例外,凱西在第一局以6比4領先,第二局中,瑪蒂娜全力還擊,以6比0的絕對優勢獲勝。
第三局的比賽仍是旗鼓相當,雙方以三比三的比數相持不下,而且由瑪蒂娜發球,萬萬沒有想到,完全居於劣勢的凱西竟然贏了這場比賽。有人問她采取的是什麼策略,她的回答是:“我一心一意隻想贏球。”
這句話帶給我們無限的深思,有許多人打球時隻要不輸就好,凱西·賀華斯卻一心一意隻想贏球,希望各位也都能以她為榜樣。
他花了整整8年的時間,絞盡腦汁寫了數不清的短篇故事及文章,寄到各出版社,卻都被一一打入了冷宮。幸好他沒有就此心灰意冷,這是他,也是全美國人的福氣。
在海軍服役時,他花了許多時間寫報告及寫信,因此文筆十分流暢,敘事極為明確。退伍後,他為了一圓作家的夢想,在8年之間努力不懈地寫作,卻連一篇文章都賣不出去。不過有一次,一位編輯在退還給他的稿件寫著:“很好的嚐試。”
大多數人都不會把這短短的話放在心上,但是這個年輕人卻深受感動,再度燃起希望之火及繼續努力的毅力,無論如何都不願放棄。
最後,在曆經多年努力之後,他終於創作了一部在世界上都有影響的巨著,因此他成為7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就是亞力士·海利。根據他的大作《根》所拍成的電視,成為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之一。
他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隻要有夢想,並且相信自己有達成夢想的能力,就要持之以恒地去達成夢想,千萬不要放棄。或許也有人會對你下一次的努力誇獎道:“很好的嚐試。”
有了這一份鼓勵,或許會使你信心倍增,揚帆再發。記住,再繞過一個路口,再翻過一個山頭,或者再努力嚐試一次,成功就在你眼前了。
對生活有積極態度是件好事。例如,你生了病去看醫生之後,給你開始了藥,叫你過幾天再回診。
如果你第二次去的時候,一走進診療室,醫生就笑著說: “你看起來好極了,你對上次的藥顯然反應很好!”你必定覺得如釋重負。生活也是如此,下麵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目前的就業市場十分混亂,由於許多公司縮小規模、被其他公司合並或接收,許多人失業了。但是對許多人來說,這也創造了一些原本沒有的工作機會。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過去五年中,至少因此產生1500萬個新的工作,其中半數以上屬於女性。她們大多沒有就業技巧,卻都有迫切的經濟需要。
這些工作大都是“信托”事業,也就是在貨物尚未送達或尚未提供服務之前,就可以收取費用。《華爾街日報》報道,事實上那些女性之中沒有任何一個因為收取費用未送貨而被判刑。這可有意思了!
如果不是因為某些人的生活發生了不幸,那些工作十之八九都不可能應運而生。正因為發生了這些不幸,有了明顯的需要,這些女性積極反應,因此她們的生活才比“悲劇”發生之前過得富裕。
如果你也能對生活積極反應,而不是消極回應,成功的機會勢必會增加。一些人非常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也有一些人一個勁兒抱怨自己缺少某些東西。
必須強調的是,經常縈繞在腦海裏的事,會對我們的表現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你們都知道,1995年美國小姐選美冠軍希瑟·懷特史東,從出生18個月之後就嚴重失聰,但是希瑟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擁有的東西上,而不是她所缺少的東西。
幸運的是,她有一對摯愛她的父母,他們支持她、鼓勵她,並參與她所做的每一件事。
這個美麗年輕的女孩不但頭腦敏銳,而且精力十足、信仰堅定,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她的讀音能力不好,也有許多教授及其他人協助她,甚至幫她抄寫。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但是許多人隻知一味地為已有的問題傷神,卻不願盡力設法解決問題。這是事實,絕不是在雞蛋裏挑骨頭。
我們都無法確實了解別人的感覺,有些問題也不是人力所能解決的。但是,隻要具有合作、熱心、親切、積極的態度,自然會吸引許多人助你一臂之力,而且是迫不及待地想伸出援助之手。
在許多情況下,麵對問題的態度,往往比問題本身具有更深的意義。
1991年7月,金克拉夫婦在澳洲雪梨時,有機會到著名的雪梨歌劇院觀賞雪梨愛樂交響樂團的演出。座位非常理想,而且是免費招待,當然是求之不得。
他們提早30分鍾抵達,交響樂團已經在排演了。團員的身材、年齡、膚色各異,有男有女,有些團員,例如演奏鈸的音樂家,整個晚上隻演奏五、六秒鍾,而大提琴演奏家卻有長達20多分鍾的表演。在排演的時候,樂聲聽起來有如嘈雜的噪音。
8點差一分時,指揮者走到舞台上,所有團員立即正襟危坐。他一走上指揮台,每個人都全神貫注。8點整,他舉起指揮棒,手臂一揮,樂聲頓時響起,幾秒鍾前的噪音已經變成了美妙的音樂。
樂團指揮者把一顆顆明星組成的隊伍,變成一顆最閃耀的星星。每個樂器的音色雖然各不相同,卻能融合成美妙和諧的樂曲。沒有任何樂器在控製其他樂器,但所有樂器都與其他樂器相互呼應,成為整體的一部分。想想看,如果樂團中的每一位演奏家都存心要讓自己的樂器成為全團之星,結果會是如何呢?
指揮者原本也在樂團中擔任多年的演奏,必須服從樂團指揮者。換言之,他必須先學會服從指揮,才能夠指揮別人。曾經看過一個身穿T恤的年輕人高呼:“我才不聽任何人的指揮呢!”多可悲呀!如果他不知道如何服從指揮,又怎麼能領導他人呢?
點燃激勵之火,迸發內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