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曼看來,舊的結束等於新的開始。隻要你有努力的激情。那麼任何時候都不會是為時已晚。
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你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那麼,所有的時間就都是在享受生命。歲月並不催人老,一個人不管年紀多大,都可以幹點事情來增加生活的情趣。
哈佛啟示錄
人生不隻是從哇哇落地時開始的,無論是少年、青年,還是壯年、暮年,每一個年齡段自有它的美麗和迷人,隻要確定一個奮鬥目標,並著手去做,就都是一種開始,一種出發,永遠也不會太晚。
★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富蘭克林曾說:把握今日,等於擁有兩倍的明日。莎士比亞也說過:在時間的大鍾上,隻有兩個字“現在”。所以,無論對誰來說,都應該永遠珍惜眼前的一分一秒,認真著眼於現在,因為沒有現在,也就沒有未來。
的確,每個人都生活在今天,因為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到來。因此,怎樣把握今天,讓今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真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遺憾的是,很多人並沒有認真地考慮過這個問題,也沒有對今天做過什麼規劃,所以,今天對他們而言,也就是一個生命的過場,如流動的河水,悄然逝去不留痕跡。
我們要珍惜今天,把握今天,就要珍惜每分每秒。組成時間的材料雖然看起來微小,但是卻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意義。要知道,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時間可以成全你的想法,也可能毀了你的計劃甚至理想。
愷撒大將由於接到報告後沒有立刻去閱讀,拖延了片刻,最終喪失了自己的性命。
當時,曲侖登的司令雷爾叫人送信向愷撒報告,華盛頓已經率領軍隊渡過特拉華河。但當信使把信送到凱撒手中時,他正在和朋友們玩牌,於是就把那封信放在自己的衣袋裏,他說待牌玩完之後再閱讀也不遲。這個“遲”字就是他死亡的到來,當他讀完信之後,情知大事不妙,但等他去召集軍隊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正是這片刻的推遲,導致全軍被俘,以至連自己的性命都喪失在敵人的手中。正是是這數分鍾的遲延,竟使他失去了榮譽和生命。
要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邊清楚的事。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學位的發明家、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曾說:如果想成功,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而在他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做出傑出的成就,與重視時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他的很多關於珍惜時間的故事也讓後人受益匪淺。
他曾經接到一個青年人的求教電話,並與那個向往成功、渴望指點的青年人約好了見麵的時間和地點。
當那個青年人如約而至時,本傑明的房門大敞著,而眼前的房間裏卻亂七八糟、狼籍一片,令青年人頗感意外。
沒等年輕人開口,本傑明就招呼道:“你看我這房間,太不整潔了,請你在門外等候一分鍾,我收拾一下,你再進來吧。”然後本傑明就輕輕地關上了房門。
不到一分鍾的時間,本傑明就又打開了房門,熱情地把青年人讓進客廳。這時,青年人的眼前展現出另一番景象——房間內的一切已變得井然有序,而且有兩杯倒好的紅酒,在淡淡的香水氣息裏漾著微波。
青年人在差異中,還沒有把滿腹的有關人生和事業的疑難問題向本傑明講出來,本傑明就非常客氣地說道:“幹杯!你可以走了。”
手持酒杯的青年人一下子愣住了,帶著一絲尷尬和遺憾說:“我還沒向您請教呢……”
“這些……難道還不夠嗎?”本傑明一邊微微笑著一邊掃視著自己的房間說,“你進來又有一分鍾了。”
“一分鍾……”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說,“我懂了,您讓我明白一分鍾的時間可以做許多事情,可以改變許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其實,珍惜了眼前的每一分秒,也就珍惜了所擁有的今天。哈佛的人生哲學告誡人們說,人生要以珍惜的態度把握時間,從今天開始,從現在做起。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我們都知道“今日事今日畢”,但是,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這點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很多人都在有意或無意地將本該當天完成的事拖到第二天。到了第二天,發現要做的事又增加了不少,於是又將其中的一部分事情拖到了第三天。這樣以此類推,發現手頭總有做不完的事,於是心煩氣躁,卻也無可奈何。他們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卻不知道是自己的拖延造成了事情越積越多的結果。不斷地拖延,讓他們在奔往理想的路上逐漸後退,最終也無法到達它的身邊。而如果抓緊當下的時間,抓緊今天有效的時間做好想做的事,那成功的到來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哈佛人的心中,時間是最浪費不得的。他們把時間視為人的第一資源,認為沒有一種不幸可以與失去時間相比,因此,他們做事從來不拖延。我在哈佛的一次講座中,也聽到了這樣的話:決斷好了事情拖延著不去做,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聽到了下麵這個事例:
安樂尼·吉娜是紐約百老彙中年輕而富盛名的演員之一,她的成功之路得益於及時行動。
幾年前,吉娜是大學裏藝術團的歌劇演員。那時她就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美麗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先去歐洲旅遊一年,然後要在百老彙成為一位優秀的主角。
第二天,吉娜的心理學老師找到她,尖銳地問了一句:“你旅遊後去百老彙跟畢業後去有什麼差別?”吉娜仔細一想:“是呀,赴歐旅遊並不能幫我爭取到百老彙的工作機會。”於是,吉娜決定一個月以後就去百老彙闖蕩。這時,老師又冷不丁地問她:“你現在去跟一個月以後去有什麼不同?”吉娜想準備一下就出發。老師卻步步緊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彙都能買到,為什麼非要等到下星期動身呢?”
吉娜最後說:“好,我明天就去。”老師讚許地點點頭,說:“我馬上幫你訂好明天的機票。”第二天,吉娜就飛赴紐約百老彙。當時,百老彙的製片人正在醞釀一部經典劇目,有來自各國的幾百名演員前去應征主角。
吉娜費盡周折地從一個化妝師手裏拿到了將排的劇本。在這以後的兩天中,吉娜閉門苦讀,悄悄演練。初試那天,吉娜以精心的準備出奇製勝,順利地進入了百老彙,穿上了她演藝人生中的第一雙紅舞鞋。
在哈佛的理念中,時間是最公正的,它不會因你財富充裕而多給你一分,也不會因你物質匱乏而少給你一秒。對此,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曾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每個人每天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多,但時間卻會因你對它的態度而給你不同的結果。對於珍惜它的人,它會在你的生命碑石上刻上輝煌的一筆,而對於那些將其肆意糟蹋的懶漢,它隻會讓其活得越來越累。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生活之中,很多人由於惰性心理的驅使,讓今天得過且過,把決心與夢想拖到明天,卻不知道拖延給自己、給他人帶來了多大的損失,也不知道世上的事,有很多就是壞在了拖延上。
大多數成功者都知道這樣一句話:“拖延等於死亡。”阿莫斯·勞倫斯說:“整個事情成功的秘訣在於形成立即行動的好習慣,才會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的習慣是一直拖延,直到時代超越了他們,結果就被甩到後麵去了。”哈佛大學教授哈裏克曾說:“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惡習而最終一事無成,這都是因為拖延能夠殺傷人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