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哈佛校訓 §第四章 以勤奮為行動綱領(3 / 3)

從很大程度上講,人是機遇的產物。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以及他的成就時,我們不能完全忽略機遇的重要性。有些時刻比幾年都要重要,在時間的重要性和價值之間沒有均衡。一個出乎意料的5分鍾就可能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但是,人不是靠偶爾撞在木樁上的兔子獲得成功的。事實上,通常我們所說的命運的轉折點,隻是我們之前努力所取得的成績所集成出的機會。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校訓就精辟地詮釋了勤奮、機遇和成功三者之間的關係:時刻準備著,當機會來臨時你就成功了。

麥克阿瑟將軍說過:“召集軍隊上戰場的軍號聲對於軍人來說,就是一種機會。但是,這嘹亮的軍號聲,絕不會使軍人勇敢起來,也不會幫助他們贏得戰爭,機會還得靠他們自己來把握。”促使一個人抓住了成就他一生的那個機遇並走向成功的,正是他的個性、他的個人能力。

偶然的機會隻對那些勤奮工作的人才有意義。

流傳甚廣的奧爾·布爾的一件軼事能夠更好地說明這個道理。這位傑出的小提琴家,多年以來一直堅持不懈地練習拉琴。通過不斷的練習,他的技藝早已成熟到後來他出名時的那個程度了,但是他始終還是默默無聞,不為大眾所知。

不過,他的運氣遲早會到來。

一次,當這個來自挪威的年輕樂手正在演奏的時候,著名女歌手瑪麗·布朗恰巧從窗外經過。奧爾·布爾的演奏使她如醉如癡,她從來沒有想到小提琴能夠演奏出如此優美動人的音樂,她趕緊詢問了這個不知名樂手的姓名。隨後不久,在一次影響力極大的演出中,由於她突然與劇場經理發生了分歧,不得不臨時取消了自己的節目。在安排什麼人到前台去救場時,她想到了奧爾·布爾。麵對聚集起來的大批觀眾,奧爾·布爾演奏了一個多小時,就是這一個多小時,使奧爾·布爾登上了世界音樂殿堂的巔峰。對於奧爾·布爾而言,那一個小時便是機遇,隻不過,他早已為此做好了準備。

成功的秘密在於,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你已經做好了把握住它的準備。對於那些懶惰者來說,再好的機遇,也是一文不值;對於那些沒有做好準備的人來說,再大的機遇,也隻會彰顯他的無能和醜陋,使他變得荒唐可笑。

哈佛啟示錄

人生是一座可以采掘開拓的金礦,但總是因為人們的勤奮程度不同,給予人們的回報也不相同。

★進取心是原動力

黃沙漫漫,石油湧流的沙特阿拉伯王國,有一位蜚聲國際石油市場的傳奇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油礦業大臣謝赫·艾哈邁德·紮基·亞馬尼。亞馬尼現年56歲,蓄著八字胡,衣著講究,風度翩翩。他在任何場合都顯得開朗,而且舉止得體。亞馬尼1930年生於麥加附近塔艾夫市的一個平民家庭,其父是名法官,又是位伊斯蘭學者。1949年亞馬尼畢業於開羅大學,獲法律學士學位。象許多沙特阿拉伯富家子弟一樣,亞馬尼大學畢業後再赴美國留學,先就讀於紐約大學,後又進哈佛大學繼續深造。

青年的亞馬尼更加認識到知識的重要,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豐富廣博 的知識,他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立足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他就 前往埃及的開羅攻讀伊斯蘭法規和民事訴訟法。他與同學磋商,與尊敬的老 師共同研究課題,走遍了各大圖書館和閱覽室,然後整理出一份份寶貴的材 料。法律知識的學習使他的思維更加敏捷、邏輯性更強。他掌握了談判時語 言的嚴密與技巧,好多校友都領教過他巧言善辯、目光犀利的出色表現,21 歲時他順利通過考試,獲法學學士學位,被人稱作沙特的“才子”。爾後返 回沙特在總部設在麥加的財政部供職。那時的他就充分認識到,除非能獲取 西方的專門知識,否則阿拉伯世界是無力與西方抗衡的。

放眼看世界,放眼看西方。亞馬尼的注意力被西方國家所吸引。他要使阿拉伯世界與西方抗衡,他要讓祖國的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就要獲取西方的 專門知識,那麼他隻有再一次走出去,這一次是到美國。50 年代初,他由政 府保送到美國紐約大學、哈佛大學攻讀法律。亞馬尼特別珍惜這次難得的機 會,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他說他這樣做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的誌向:改變貧窮落後的麵貌。在美學習時,他還利用暑假到 哥倫比亞去研讀精神病學。當時的學習使他掌握了談判時人們心理活動的實 際知識,給他後來與外國石油商的談判帶來了莫大的好處。他運籌帷幄,揮灑自如,令每一位與他交鋒的對手都暗自歎服。亞馬尼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 的、傑出的一麵,使他已成為沙特少有的專業人才。

亞馬尼的成才,是源於他從小立下的誌向成為他刻苦學、努力工作的進取精神。

在亞馬尼的少年時期,沙特阿拉伯一貧如洗,百廢待興,還要遭受西方

國家的層層盤剝與壓榨,對這個過去曾經不幸過的國度來說無疑是雪上加

霜。

麵對破敗景象的亞馬尼心急如焚,憂心忡忡,如何擺脫貧困,走上幸福 的康莊大道,成了年幼的他日思夜想的問題。要奮鬥,要抗爭,要進取,要 靠自己的雙手建設自己的家園,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國家為人民做出 一份應有的貢獻,成了亞馬尼不泯的信念。

成年的亞馬尼實現了這個願望,證實了這樣一個事實:他走上政治道路,

充分發揮自己的領導才能,並取得巨大成功,少年時代樹立起來的堅定不移 的進取心是他獲得成功的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富有進取心,滿含希望是達到目的的第一步,若一個人不先有希望,那 麼他絕對不會計劃去完成任何事情,最後必然是一事無成。開始運用個人進 取精神的最佳時機,就在於一旦決定了個人希望有什麼成就之後,立即開始。 領導永遠是付諸行動的人,他基於獲勝的堅強意誌,有選擇而行動,而 不是基於需要,不得不行動。亞馬尼就是一位這樣既有進取心而又積極付諸

行動去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他認為,生活就是活力,就是精、氣、神,就是精力和振奮,人生最主要的責任就是主宰人生。雖然人生有許多的痛苦和困境,隻要內心充滿積極 的希望和奮爭的活力,就可以散發積極樂觀的想法,依著因果律的原則,四周的世界也會以積極樂觀的成果回報。 亞馬尼成功了。是他一生中永遠伴隨著的進取精神,永不滿足的信念促成了他的成功。 由少年時代到邁進哈佛大學的校門,到走向社會,步入政壇;從初涉政壇協助國王製定治國良策到與西方工業大國的奮力抗爭,並最終屢屢獲勝, 亞馬尼一生中貫穿的就是積極進取心,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

我們又會想起歌德的話:“不苟且地堅持下去,嚴厲地驅策自己繼續下 去。就是我們之中最微小的人這樣去做,也很少不會達到目標。因為堅持的 無聲力量會隨著時間增長到沒有人能抗拒的程度。”這就是說,富有進取心,繼續努力,一切都沒有問題。

亞馬尼從開始就記住了這個堅定的原則:輕言放棄,就是失敗的預言,隻要你決定怎麼辦,就決定了你的未來前途。 想要獲得什麼,以及想要采取某種行動的這種火熱的欲望,是成功者起飛必須的起點。冷漠、懶惰或缺乏進取心,是不能產生夢想的。

記住:所有在生活上、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一開始就很不順利,這正如少年時期的亞馬尼,雖有滿腔的熱情,一片拳拳報國之心,而客觀現實卻為他實現自己的願望製造了層層的阻力。成功者開始並不順利,要經曆很多令人傷心的掙紮與奮鬥,然後才能成功。成功人士生活中的轉折點,通常出現在危機的時刻

真正了解奧巴馬了的成長經曆,你簡直不敢相信一個“草根”中的“草根”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變身成這樣一個領袖,他的成功將使他走向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總統寶座,不僅擁有帝王般的權力,他的一舉一動還將牽動全世界的神經。

當奧巴馬不足三歲的時候他父母就結束了他們短暫的婚姻。而父母的多次婚姻給奧巴馬帶來了6個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6歲的時候,奧巴馬又隨母親落戶雅加達,在熱浪滾滾的南亞度過了4年快樂童年之後,10歲的奧巴馬又回到美國,與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在恣意放縱中度過了少年時代。

奧巴馬在自傳中寫道:“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是個癮君子。當時,我與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煙酒、大麻……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夠驅散困擾我的那些問題,把那些過於鋒利的記憶磨到模糊。我發現我了解兩個世界,卻不屬於其中任何一個。” “我過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中學時候的我是每一個老師的噩夢,沒人知道該拿我怎麼辦。”

然而,這種如影隨形的自卑在導致沉淪的同時,也完全可能令人迸發出驚人的鬥誌,通過奮鬥和成功來證明自己。膚色自卑導致奧巴馬產生了強烈的成就欲望,並促使他後來從博士、教授到州議員、國會議員一路走來,最終以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為自己畢生追求的目標。

這種成就背後所付出的努力是艱苦卓絕的,支撐這種努力的強大精神是令人欽佩的,也是令人著迷的。

哈佛啟示錄

積極進取是一種偉大的自我激勵的力量,它使我們永不滿足現有的成績,激勵我們超向自己的目標前進。哈佛學子拉爾夫·愛默生就認為:“我是個永不停息地追索者,在我身後永遠不存在‘過去’。”過去的成績隻屬於過去,未來永遠靠努力來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