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活不會虧待努力的人(1 / 3)

《巴黎聖母院》reference_book_ids\":[6989187508185598989,7257081674016492583,7084161014228323341,7267077380416474153,7241779741806562364,688561534963548468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真正努力的人,生活不會虧待他。我們應該知道,生活是最公平的,你的付出,生活會記在心中,你的懶惰,生活也會記在賬上。生活就像一個睿智的長者,把一切都看在眼裏,最後讓時間來處罰或獎勵你。

人家的一百萬,到底是怎麼掙來的

他的第一間辦公室是在北京郊外高碑店鄉一個豬圈的後麵。他把這裏命名為“大通裝飾廠”,房子蓋得很隨便,根本沒有設計圖紙。房子的窗戶不一樣大,因為窗戶是從外麵撿來的。

他就是這樣蓋起了車間和辦公室的。辦公桌也是一個撿來的40厘米高的圓台,他又找到了一塊木板釘了6個離地麵隻有20厘米高的小板凳,他最奢侈的家具是一把老式竹椅。

在這裏,他接待了工商局的同誌、稅務局的同誌和他的企業感興趣的許多客人,其中包括外商。沒錢買設備,他就買鋼材,邊學邊幹,就這樣做出了自製的“台板印花機”。

創業初期,他所有的一切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幹出來的。廠房設備有了,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生意,他和工人們處於集體失業狀態。他當時心裏著急,天天騎著自行車到處找活兒,那時可沒少受委屈。

很多客戶一看他們都是年輕人,又是私營,客氣的人不理你,不客氣的人幹脆把他們轟出來!那種屈辱的感覺不親身經曆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但他還得盡快調整心態去麵對新的困難。

他的第一筆生意,也是最小的一筆生意,隻賺了35元錢。這筆生意是他騎著自行車從先農壇體育場找來的,給北京籃球隊印幾件跨欄背心的號碼。回來後他和工人們一起,不到10分鍾就幹完了,35元到手。興奮之後,他們又集體失業了。

當時條件那麼艱苦,可令人驚訝和敬佩的是,他們居然在這豬圈後麵談成了第一筆涉外生意。外商是一位金發碧眼的漂亮女士,她是加拿大的紡織品進口商,要進口一批兒童服裝。

談判時,他們請客人坐在“最豪華”的竹椅上。那是在冬天,屋裏沒有暖氣,特冷,竹椅又透涼,外商冷得受不了,也顧不得舉止風度了,就蹲在竹椅上和他們談。

蹲累了就站在竹椅上談。也許是運氣吧!外商跟他簽了合同,這筆生意他們賺了十幾萬美金,這就是他賺到到第一個“一百萬”。

他叫陳金飛,現在是北京通產投資集團及紅星塢娛樂傳媒投資有限公司的CEO,但那裏也是一無所有的年輕人。

陳金飛認為,他的成功是因為膽量和勇氣。建廠初期,陳金飛遇到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除了資金、技術,以及人員這些每個新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外,由於社會的不理解而強加的不公平待遇,幾乎成了陳金飛難以逾越的鴻溝。如果沒有膽量和勇氣,沒有冒險精神,堅持下來,今天陳金飛就不會擁有這一切了。

還有一個美國發泡印花訂單,當時這種發泡技術還沒人掌握,就連國營大廠都不敢接,他們是怕麻煩,不願意冒險。外貿公司問到陳金飛,陳金飛毫不猶豫地接了下來。

合同簽了,還不知道怎麼幹,那時他真急壞了!陳金飛天天跑化工商店,請教工程師們。通過多次的實驗,陳金飛終於掌握了發泡所需的各種化學原料的配比和溫度。

那時也沒有聽說過發泡機,所以電吹風、電烙鐵就成了工具。車間裏經常能聽到工人們興奮的叫聲:“發起來啦!”那神情不像是工作,更像是一群做遊戲的孩子,就這樣在談笑間保質保量地做成了近百萬元的生意。

當時車間對外絕對保密,主要是怕外商看見了他們的工作條件而被嚇跑。他們憑著敢於麵對困難的勇氣和敢於嚐試新事物的膽量,掌握了發泡技術,並控製了近兩年的時間,前期幾百萬收入都是主要來自發泡印花的訂單。陳金飛從小本經營,大膽入手,創造了他的輝煌事業。

可見,許多取得成功的人士,他們不怕工作中的艱難險阻,但是卻害怕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更不敢在領導麵前表現出來。他們不知道一個人的表現能力並非天生的,它一樣也可以通過鍛煉培養出來。

被老板欣賞的人都幹了什麼

假如你在目前的工作崗位上,每天按時上下班、工作努力、對老板忠誠,接受當初談妥的薪水,那麼你和老板互不虧欠。你做了分內的工作,但老板並不一定欣賞你。

優秀的老板總是很樂意為員工加薪,但是他經營的不是慈善事業,總得把錢花在刀刃上,你有值得加薪的表現,他才會加薪。換句話說,你必須特別努力、特別忠心、特別熱忱、額外加班、多承擔責任,才有可能加薪或升職。

隻要你有表現出色,給你加薪的人應該是你目前的老板,否則也會有別人給你加薪。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沒有耕耘,哪來的收獲呢?

小時候,金克拉在一家雜貨店幫忙,經常到處跑腿。

他們店的對麵也是一家雜貨店,店裏的夥計名叫查理,他整天忙個不停,好像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有一天,金克拉問他的老板安德森先生,為什麼查理總是那麼忙。安德森先生說,查理是個好夥計,他不用老板吩咐就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老板都願意用這樣的夥計,也願意為他們加薪。

的確,隻有這些額外的努力才會帶來額外的收獲。沒聽說有人隻做分內的工作就會成大功、立大業。一般人都願意在一周上班的四十小時內做分內的工作,但是超過這個限度之外,大多數人就沒有興趣。沒有人競爭,要想加薪或升職就比較容易了。

一位農夫有好幾個兒子,他要他們辛勤地在田裏工作。有一天,鄰居對農夫說,孩子們不必工作得這麼辛勞,也一樣會有好收成。農夫堅定地回答:“我不隻是在培育農作物,也是在培育兒子。”

接著講一個關於洛杉磯老人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有一群家豬從某個村子逃進遙遠的山裏。過了幾代之後,這些豬越變越野,甚至對往來人構成了威脅。村裏的獵人多次上山找尋,都無法獵殺它們。

有一天,外地來了一個老人,用小驢子拖著一輛車,車上裝滿了木板和穀子,準備上山抓野豬。村人都嘲笑他,不相信他能赤手空拳做到獵人辦不到的事。但是幾個月後,老人回到村裏告訴村人,野豬已經被困在山頂的豬圈裏了。

老人解釋抓野豬的經過:“我先找到野豬平常覓食的地點,在空地中間放些穀子引誘它們。野豬起初很害怕,可是忍不住好奇心,它們的領袖帶頭在穀子旁邊聞來聞去,終於嚐了第一口,其他野豬也跟著吃了起來。我當時就知道它們一定會成為我的獵物。

第二天,我又在空地上多放一點穀子,並且在幾尺外立了一塊板子。它們起初對板子很害怕,可是又抵不住白吃午餐的誘惑,所以不久又回來吃穀子。

就這樣日複一日,我終於把捕捉野豬的環境布置好了。每次我多加一塊木板,它們都會退縮一陣子,但是後來又會忍不住回來白吃一頓。豬圈完全蓋好時,它們早就習慣不勞而獲到這裏吃穀子,所以我輕輕鬆鬆就逮到所有的野豬了。”

這是個真實故事,道理簡單。讓動物依賴人獲得食物,就奪走了它謀生的能力。人類也是一樣,想要使一個人跛足,隻要給他一根拐杖——或者長期給他“免費的午餐”,讓他習慣不勞而獲,他就隻能聽命於你了。

要看一個人能實現自己成功的心願,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和態度就可以了。如果某人做事的時候,感到受了束縛,感到所做的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麼他決不會做出偉大的成就。

一個人對工作所具有的態度,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現。而一生的職業,就是他誌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其本人。

如果一個人輕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馬虎,那麼他決不會尊重自己。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的工作辛苦、煩悶,那麼他的工作決不會做好,這一工作也無法發揮他內在的特長。

在社會上,有許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創造事業的要素,發展人格的工具,而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勞碌,這是多麼錯誤的觀念啊!

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產生了勇氣、堅毅和高尚的品格。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終其一生,絕不會有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諉,其實是懦弱的自白。

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允許你對自己的工作表示厭惡,厭惡自己的工作,這是最壞的事情。如果你為環境所迫,而做一些乏味的工作,你也應當設法從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樂趣來。

要懂得,凡是應當做而又必須做的事情,總要找出事情的樂趣,這是我們對於工作應抱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效。

一個人鄙視、厭惡自己的工作,他必遭失敗。引導成功者的磁石,不是對工作的鄙視與厭惡,而是真摯、樂觀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熱情。

無論你的工作是怎樣的卑微,你都應當有藝術家的精神,應當有十二分的熱忱。這樣,你就可以從平庸卑微的境況解脫出來,不再有勞碌辛苦的感覺,你就能使自己的工作成為樂趣。而厭惡的感覺也自然會消散。

一個人工作時,如果能以頑強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不論所做的工作怎樣,都不會覺得工作上的勞苦。如果我們能以充分的熱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作;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過是個平庸的工匠。所以,在各行各業都有發展才能、增進地位的機會。

在我們的社會中,實在沒有哪一個工作是可以藐視的。

一個人的終身職業,就是他親手製成的雕像,是美麗還是醜惡,是可愛還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個人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寫一封信,出售一件貨物,或是一句談話,一個思想,都在說明雕像或美或醜,或可愛或可憎。

無論做什麼事,務須竭盡全力,這種精神是可以決定一個人日後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如果一個人領悟了通過全力工作來免除工作中的辛勞的秘訣,那麼他也就掌握了達到成功的方法。倘若能處處以主動、努力的精神來工作,那麼即使在最平庸的職業中,也能增加他的權威和財富。

不要使生活太呆板,做事也不要太機械,要把生活藝術化,這樣,在工作上自然會感到有興趣,自然也會盡力去工作而達成自己的願望。任何人要實現自己的願望都應該有這樣的誌向:

做一件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總要做到盡善盡美。在工作中,要表現自己的特長,發展自己的潛能,這樣才能得到同事的尊敬,也會得到老板的關注和欣賞,隻要得到身邊人的重視,那麼,升職、加薪都不是問題。

從打工妹到大老板,她是怎麼做到的

看似低等、沒有前途的工作,有時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財富,看似不起眼的點子,有時在生意場中卻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一個小小的創新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們來看看洗澡洗出來的一個女性百萬富翁。她是一個初中畢業的打工妹,靠著給人當保姆,挖掘出自己會帶小孩的“天賦”,並通過用中藥給小孩“洗澡”的手藝,率先開出全國首家“娃娃”洗澡店,幾年來,賺錢百萬,創造了一個財富神話。她就是重慶妹子張曉麗。

1972年,張曉麗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裏,由於家境貧困,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19歲的張曉麗隻身來到溫州打工。張曉麗先後當過裁縫店的學徒,做過服務生,但都不盡如人意。後來經人介紹,張曉麗來到一戶人家做“月嫂”, “月嫂”就是專門伺候剛生了孩子坐月子的女人,張曉麗覺得自己幹其他的不在行,但伺候人應該沒有問題。

張曉麗從此開始了她的“月嫂”生涯。張曉麗做事比較細心,愛思考。有一次,她幫帶的一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但是體質比較差,隻要天氣一變化,不是感冒就是發燒,弄得家裏人忙得一團糟。張曉麗開始琢磨,該怎樣給孩子加強營養和增強體質呢?

張曉麗想起外婆帶小孩子時經常找中草藥熬水給小孩洗澡搓背,孩子們因此身體健康皮膚也好。

這個方法雖“土”,但效果不錯。張曉麗把自己的想法給主人講了,女主人聽了也很感興趣。當晚,張曉麗給家裏打長途電話,叫他們找些中草藥來。

藥寄到後,張曉麗堅持經常給孩子用中藥水洗澡,效果還真的不錯,經過一段時間後,小孩病少了,體質增強了,全家人都很高興。

在那個小院裏,一給小孩“洗澡”,總會引得周圍鄰居前來圍觀,問長問短。一傳十、十傳百,張曉麗帶小孩有了“名氣”。等到這家小孩長大了,已有五六家排著隊爭著要請她帶小孩。

這樣的工作張曉麗一做就是6年。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會用草藥熬水來給孩子們洗澡,效果好不用做廣告,附近有小孩的家庭都讓她給自己的小孩洗澡。

時間長了,張曉麗的“名氣”越來越大了,有時候一個月光是給別人家小孩洗澡就能得到四五百元小費。這時,有人建議她開一個專門給小孩洗澡的店,以她的經驗和名氣一定能夠賺錢。

張曉麗接納了這個建議,並為此積極準備。想到在溫州人生地不熟,她決定回重慶發展。

張曉麗對重慶的市場進行了考察,發現為小孩洗澡還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行業,這既讓她有些不安,但也激勵了她創業的決心。

為了穩妥起見,張曉麗決定先找個門麵“試試水”,她租了一間50多平米的店麵,2001年9月,“娃娃”洗澡店在一片懷疑和好奇的目光中開業了。

“娃娃”洗澡店畢竟是新鮮事物,開業前3天,來看熱鬧的人很多,但就是沒有人願意把小孩送到這裏來。張曉麗知道,要打開局麵,首先要讓人們了解這件事情,有了了解才有理解,也才會接納。於是,張曉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給客人們介紹給小孩洗澡的好處。

過了幾天,終於有位婆婆帶著她的孫子來到張曉麗的洗澡店。原來孩子背上冒出許多小紅疙瘩,跑了許多醫院都未治好,萬般無奈,婆婆才決定到這裏來試試運氣。

在張曉麗的店裏泡過幾次澡後,小孩身上的疙瘩不見了,體質也明顯好了許多。有了這個活廣告,張曉麗的“娃娃”洗澡店一下子有了客源。

為了打出“洗澡堂”的名氣,張曉麗精心製作了宣傳單,把這個新行業進行了全方位地介紹。給孩子洗澡看來好像是一種“土”辦法,但實際上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僅藥物調理就很有講究。

張曉麗根據孩子的不同症狀,在洗澡水中用何首烏、蒲公英、銀花藤等數十種普通中藥以不同比例、火候、水分煎製出來。張曉麗就把這些專業知識製作成宣傳展板,讓顧客清楚他們的行業水準。

時間長了,很多父母都開始把小孩往張曉麗這裏送。生意好了,張曉麗更覺得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有一天,張曉麗從一本書上看到,孩子健康成長一要“營養”,二要“保健”。而保健就是給嬰兒做按摩、撫摸嬰兒全身肌膚,可以興奮嬰兒的大腦中樞,刺激神經細胞的形成及其觸角間的聯係,促進小兒神經係統的發育和智能的成熟,從而促使血液循環和身體發育,增強食欲。給孩子洗澡應該是一種藥物保健,而按摩則是自然保健了。

張曉麗還在網上了解到,國外很多國家都流行為嬰兒按摩。於是,張曉麗把按摩引入澡堂,在澡堂開辟了一間嬰兒按摩室。這樣一來,生意更加火爆。

“娃娃”洗澡堂經營一年後,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原來的洗澡堂狹窄了,張曉麗決定擴大規模,一口氣把相鄰的三個門麵全部租下,並更名為“寶寶洗澡按摩店”。

張曉麗還把幾個門麵進行了統一的裝修,裝上了吊燈,讓室內的格調既溫和又活潑,她還買回來很多漂亮的小玩具給孩子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