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張曉麗又想出了一個奇招——“觀浴”,她在門麵靠街麵的方向裝上了玻璃牆,讓顧客觀看孩子們洗澡,這樣一來,一是可以讓父母安心,二是給自己做活廣告,這一招果然很見效,很多人都是在觀浴之後成為張曉麗的顧客的。
這一幕不僅吸引了顧客,也引來了重慶電視台和各媒體記者。這樣一來,張曉麗和她的洗澡堂走進了千家萬戶,張曉麗也一下子成了“名人”,當張曉麗的“寶寶洗澡按摩店”迎來了第一個春天的時候,人們常常在節假日看到張曉麗的店門外排起長隊,有時甚至需等上一兩個小時才能進入澡堂。
為了開拓區縣市場,2001年9月,張曉麗的第一家“寶寶洗澡按摩店”分店在重慶萬州雙白路開業。至今,張曉麗的“寶寶洗澡按摩店”分店已經開了3家。平時張曉麗就自己開車到幾個店裏轉轉,給員工做做示範,人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曉麗姐”。
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工妹到擁有固定資產120多萬元的老板,張曉麗說她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讓她的“寶寶洗澡按摩店”連鎖店開滿全國……張曉麗的成功並不是用了什麼特殊手段,隻不過是她比普通女性觀念改變了一點,想法多一點,可就是這一點讓她把生意做大起來,名利雙收。
女人傳統的觀念就是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當好男人的“錢匣子”就行了。當然勤儉是沒有錯的,但隻是一味勤儉而不知變通,那是永遠發不了財的。阿裏巴巴用“芝麻開門”的秘語打開了裝滿金銀財寶的神秘山洞,而現代女性則需要用改變自己觀念的方式來開啟財富之門。
要想別人看得起自己,唯有勤奮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這雖然是一句古老的名言,但在今天卻依然散發著智慧的光芒。人世沉浮如電光火石,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如果你有天賦,勤奮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沒有天賦,勤奮也將助你贏得成功。
我們都渴望成功,可是又有多少人為此在辛苦努力著呢?成功之花,人們隻驚異於它現時的明豔,卻不知當初它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汗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的,在成功者的背後總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經曆了多少風風雨雨,又曆盡了多少坎坷,他們才站在了勝利的舞台上啊!
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幹的人;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橫溢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論在哪一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勞作不息的人。
即使你身體有殘缺,即使你沒有過人的天資,即使別人看不起你,隻要你自強不息,就能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就能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我們來看一個勤奮成才的小故事吧: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由於家境貧困,小時候他一直跟父親學習文化知識,直到17歲才邁入學校的大門。
讀中學的時候,由於童第周的基礎太差,所以學習十分吃力,第一學期期末平均成績才45分。為此,學校勸其退學或留級。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校方才同意他跟班試讀一學期。
此後,童第周就與路燈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燈下讀外語;夜裏熄燈後,他在路燈下自修複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績達到70多分,幾何還得了100分。
通過這件事,童第周悟出了一個道理:別人能做到的事,自己經過努力也能做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這成了他的座右銘。就這樣,靠著勤奮刻苦的精神,童第周順利考上大學,並出國深造,取得了很大成績。
童第周從小家境貧寒,並且學習一般,但他喜歡讀書,樂於吃苦,不怕困難,最終成就了他的輝煌。這充分說明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靠幸運得來的,那是用汗水澆灌而來的啊!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隻要付出就有收獲,天賦超常而沒有毅力和恒心的人,隻能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
許多意誌堅強、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隻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
據記載,世界上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的生物僅有兩種:一種是鷹,另一種便是蝸牛。不管是天資奇佳的鷹,還是資質平庸的蝸牛,能登上塔尖,極目四望,俯視萬裏,都離不開兩個字——勤奮。
俗話說:“笨鳥先飛。”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想不落後,就要比別人勤奮,就要比別人先行動。
“笨鳥先飛”是一種不甘落後、勇於爭先的表現。隻要具有這種精神,“笨鳥”終有一天會變成“靈鳥”。而我們的青春也都會因為勤奮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古往今來,無論何人,不勤奮、不刻苦都不可能有所作為。青年時期則更是關鍵,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國古時候就有刺股懸梁、穿壁引光、積雪囊螢、燃糠自照等典故,這也是古代年輕一代好學上進的生動教材。
一代“書聖”王羲之年輕時從師於衛夫人,勤學苦練,以竹葉作紙,以池水為墨,於深山中潛心深造,仿魏晉鍾繇的隸書楷書法,摹“草聖”張旭的草字法。
業精於勤,如此隱忍而決絕的信念永遠深駐在他的內心,於是他放棄了休息,終以“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揚名於世,而他集百家之長又獨樹一幟的行草最終得以承襲。
雨果充滿激情的一生,與他分秒必爭的治學方式密不可分。雨果曾和法國一家出版社簽訂合約,定於半年之內完成一部作品,為了保證潛心於工作,他毅然將多餘的衣物鎖進衣櫃,遺棄鑰匙,以斷絕外出遊玩的念頭。
雨果放棄了休息,將分分秒秒都用在了寫作中。最終稿子提前了兩周完成,而這就是聞名於世的巨著《巴黎聖母院》。
人之於世,有著太多夢想,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與時間去追求,與其將易逝的流年耗盡在無用的休息中,不如傾注於勤奮的鑽研中,這樣,我們或許會走得更遠。
與勤奮相對的是懶惰。懶惰是一種毒藥,它既毒害人們的肉體,也毒害人們的心靈。懶惰的表現之一就是“業精於勤而荒於嬉”中所說的“嬉”,也就是隻知道玩樂,不知道上進。
有個人從少年時就很貪玩,家裏人勸他學習,他總是說就玩今天一回,明天再學,就這樣,明日複明日,青春虛度,邁入老年,最終一事無成。最後,這個人後悔莫及,寫了一首詩:“鏡裏但見鬢如銀,虛度閑擲七十春。隻因常立明天誌,一生事業付兒孫。”
這個便是少年時期不懂得抓緊時間而“老大徒傷悲”的很好例證。
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很多人想增加財富,提升地位,讓生活更上一層樓,卻不願意多付出一點兒,結果隻能像下麵這個年輕人一樣:
在一個勤勞的家庭中,夫妻勤勤懇懇、夜以繼日地工作著,因此過了幾年,這兩口子便富了,創下了一份很大的家產。但是他們對兒子從小就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促使他養成了懶惰貪吃的壞習慣。
等老兩口去世後,他和他的妻子便成天吃喝玩樂。餓了吃父母留下的糧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兩人過著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沒過多久,也就是臘八這天,他倆隻剩下一碗粥,最後被餓死、凍死了。沒有吃不完的飯,沒有穿不破的衣,這就是不勞而獲者的下場。
有很多人都指望著天上能夠掉下餡餅,整天懶洋洋地做著白日夢。然而耕耘,卻意味著辛勤的汗水,你不付出就永遠得不到收獲。不勞而獲的成功是沒有的,隻有經過自己不斷地耕耘、付出了辛勤勞動的人,才會獲得豐收的碩果。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不耕耘,便想得到收獲的成果,在現實生活中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勞動創造奇跡,勞動就是財富,付出總會有收獲,哪怕是一點點的付出也能換回一絲心靈上的溫暖。
成功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名詞。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成功,但世界上真正獲得成功的人又有多少呢?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它是需要辛勤耕耘的。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經過了刻苦的學習,麵對困難都勇於探索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若想收獲碩果,就必須灑下辛勤的汗水。因為收獲總是在耕耘、播種之後,有播種,才會有收獲。
如果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隻有靠自己平日辛勤的耕耘。所以,不要眼紅別人今天的擁有,那是別人長期、艱難付出的回報。每個人的收獲,都是以更多的耕耘為代價的。人隻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吃一些不為人知的苦,才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那麼,書前的朋友,對於懶惰,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需要時時鞭策自己,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理智和力量,不斷進取,永不後退。
一個人見寺院裏的大師在敲木魚,便上前問大師:“為什麼在念佛時要敲木魚呢?”
大師回答道:“名為敲魚,實為敲人。”
這人聽了不解,又問道:“那為什麼不是敲雞呀、羊呀,偏偏要敲魚呢?”
大師笑著說:“魚兒乃是世間最勤快的動物,整日睜著眼睛,四處遊動。這麼至勤的魚兒都要時時敲打,何況懶惰的人呢!”
“懶惰”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怪物,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與這個怪物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起來,起床後什麼事也不想幹,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給別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弄懂,不會做的事自己不學做。
“懶惰”可以說是人類最難克服的一個公敵,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隻因一次又一次的懶惰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寺院裏那位大師所講的“敲打”,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鞭策。人一生要勤奮就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克服懶惰的毛病。
“天才出於勤奮”,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用勤勞去彌補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澆開絢麗的成功之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付出,一起走向成功,走向勝利的舞台。
為什麼你怎麼努力都不如別人
在現實社會,你和同學們一同畢業,一起找工作,感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後,有的同學開著跑車來了,有的當了官,有的買了房,還有的做生意掙了大錢。
你自己盡管也很努力,可為什麼手裏還是一無所為?這個時候,你就要好好想一想了,相信你並不比別人笨,隻要勇敢地去找尋失敗的原因,提升自己,戰勝自己,就一定能趕上你的同學,把人生這局棋同樣走得精彩。
人生就像是一盤棋,怎樣去下,每一步要怎樣去走,全由自己來掌握。也許會走錯棋,也許會走進死胡同,沒關係,隻要這盤棋還沒有結束,一切轉機都有可能出現。
隻有勇於戰勝自我,才能少一些不必要的煩惱與憂愁。戰勝自己,何需等待!拿出你的勇氣來,勇往直前,永遠進取吧!
朋友,讓我們來看一個戰勝自我的小故事吧: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人,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母親的眼淚。
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的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從那以後,母親隻要一有空,就幫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
有一次母親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母親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
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醫學獎的領獎台。
你自己不願成功,誰拿你也沒辦法;你自己不行動,上帝也幫不了你。隻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巴雷尼正是戰勝了自我,最終取得了成功。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主角,不必模仿誰,我是我,你是你。好好地活著,為自己活著,有夢想就大膽追求,失敗也不要放棄。對於我們來說,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戰勝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不會戰勝自己的人,是膽小的懦夫。”突破自我,需要勇氣,需要頑強的生命活力。
書前的朋友,無論你擁有的是健全的身軀還是殘缺的臂膀,是優越的條件還是困窘的環境,大膽地拿出你的勇氣、你的膽識,去克服困難,克服恐懼,克服失敗帶給你的消極情緒。
不管你是正在前行中,還是失意時,不要再彷徨,不要再猶豫,對現在的你來說,從失敗中找出通向成功的途徑,這才是最重要的。
朋友們,隻要勇於戰勝自己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大門,開辟了成功的道路,鋪墊了自己人生的旅途,鑄成了一種麵對任何煩惱和憂愁都不退卻的良好心態。
戰勝自己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地做起來要比戰勝別人難得多,因而戰勝自己,就要有堅忍不拔的意誌,要有根深蒂固的信念,要有在逆境中成長的信心,要有在風雨中磨煉的決心。
人的一生,總是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做著適應及戰勝的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戰場,勇者勝而懦者敗;人們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所遭遇的許多人、事、物,都是戰鬥的對象。人生的戰場上,千軍萬馬,在作戰時能夠萬夫莫敵、屢戰屢勝的將軍也不見得能夠戰勝自己。
例如,拿破侖在全盛時期幾乎統治半個地球,戰敗後被囚禁在一座小島上,相當煩悶痛苦,他說:“我可以戰勝無數的敵人,卻無法戰勝自己的心。”可見能戰勝自己,才是最懂得戰爭的上等戰將。
要戰勝自己很不簡單,一般人得意時忘形,失意時自暴自棄;被人家看得起時覺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時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倒黴。唯有不被成敗得失所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無形的情況所影響,縱然身不自在,卻能心得自在,才算戰勝自己。
親愛的朋友,請你一定要記住,在生命中勇於突破自我,戰勝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要努力向前!
不要懷疑自己,你並不比別人差
朋友,你是不是曾經有過自我懷疑呢?在看到別人成功的時候,你懷疑自己比別人差?
有這麼一個說法,在一個可怕的世界裏,當某個人自我懷疑的時候,他就會分化成兩個個體,一個是原來的自己,另一個是自己懷疑自己所成的個體,然後,如果自我懷疑繼續下去,那麼這種裂變就不會停止。
懷疑是一堵封閉自己的牆,過分的自我懷疑更是會把人牢牢地困在消極的思想之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總是自我懷疑的人,做起事來會畏首畏尾。最常見的表現是向前走一步覺得沒有太大把握,就又退回原位,麵對別人的意見時更是會喪失主見,無法堅定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朋友,當你身處逆境,當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候,不妨停下腳步,欣賞一下周圍的風景還有那些忙碌的人們,慢慢地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人生就如同一場馬拉鬆比賽,就算你最初的起步慢了一拍,就算你現在的位置不如別人,在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去趕超對手。在生命漫長的歲月中,耐力和毅力有時候會比機遇和聰明才智更加重要。
現在,我們不妨來看一個小故事,看一個自我懷疑者的心理谘詢經曆:
谘詢師:“這份資料是你媽媽寫的嗎?”學生:“嗯。”
谘詢師:“可以說一下你為什麼要棄學嗎?”
學生:“沒什麼,資料上不是都寫得很清楚嗎?”谘詢師:“我想知道你的想法,而不是你媽媽的。”
學生:“我覺得我太沒用了。媽媽經常說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哪個重點中學,而我的成績一直都是在不上不下的水平。與其這樣還不如回家做一些生意。”
谘詢師:“可以告訴我你想做一些什麼樣的生意嗎?”學生:“不知道。我隻想逃離這個學校,在這個學校裏麵我一無是處。什麼也不是,幾乎所有人都比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