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千古難尋的曹操墓(2 / 3)

其實留下這頭母駱駝的最終目的,是等這頭母駱駝把小駱駝生下來之後,在秘葬之地,當著母駱駝麵把小駱駝殺死,這時母駱駝就會十分悲痛地號叫,並且記住秘葬的位置。他們正是想利用駱駝的這種特殊的記憶力,幫助大家來年祭祀時能夠找到墓葬的確切地點。

駱駝識途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按照這種說法,等到這個母駱駝死去之後,就沒有人再能找到這個墓地,這也就是人們為什麼至今都找不到元朝皇帝陵墓的原因。

那著名的“馬踏青塚”隻為古人安靜於地下嗎?難道“下落不明”又是古人眾多防盜措施中另一種方法?

說到盜墓事件,古代十國軍閥混戰時期,一隊人馬出現在渭北高原,他們是割據長安的節度使文濤的手下,這批人剛剛製造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盜墓事件,他們的目標是唐十八陵中的最後一座,也是位置最西的乾陵,這裏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著兩位帝王的陵墓,在它下麵的玄宮中,並排躺著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就在賊人們尋遍山梁,怎麼也找不到墓道口的時候,突然間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大家嚇得都住了手,認為這是老天顯靈了,正因為這樣,乾陵也成為唐十八陵當中唯一一個沒有被盜過的陵墓。

不過在1958年,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的時候無意中炸開了乾陵的墓道口,至此乾陵墓道之謎就大白於天下。人們發現,乾陵的墓道內都是用石條封堵的,並且用鐵栓板、鐵栓棍等上下左右牽拉,縫隙處還用錫鐵澆灌封死,如果不是采用現代化設備,很難在短時間內打開。

劉華祝教授說:“郭沫若老先生曾經說希望在有生之年把乾陵打開。因為郭老既是史學家,又是考古學家,還是藝術家,他對文字的欣賞能力也很強,他希望能夠看一看裏麵的文字。可是學術界大多數人是不同意挖掘的,因為不光是中國,大概全世界,保存文物的技術還很落後。秦漢時期挖出的彩繪陶俑,保存得就不是太好,彩繪都沒了;而那些絲製品,更不好保存了。所以學術界認為:第一,挖掘的投資太大了;第二,目前我們的保存技術還不行,與其這樣,還不如先擱在地下,把文物保護好,等技術過關了,再讓我們的後代去挖。

而李嘉存主張打開陵墓,他說:“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國寶級的學者,郭沫若郭老走了、季羨林季老百十來歲了、文懷沙文老90多了,還有很多老曆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留下的已經不多了。這些‘國寶爺如果都走光了,到我們這些現代人,說不客氣話,都不會寫毛筆字了,對中國漢字的研究都知之甚少了,能夠承接這麼重大的課題嗎?我覺得當務之急是,趁這些老先生都健在,把這些國寶請他們給鑒定了,對後人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貢獻。”的確,陝西方麵一直是努力地爭取打開乾陵,據說裏麵光珍寶就有500噸。

至今乾陵仍然沉眠於地下,千百年來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永恒居所,煞費苦心地設置了層層機關。古人在陵墓上的防盜手段,從簡單的目障法發展到毒氣(水銀、沼氣等)、沙石、水擋、火燒、弩機,甚至還有咒語等,真可謂是流沙積石明槍暗箭,陰森的墓室中暗藏著道道殺機。那麼,真的能擋住盜墓賊嗎?

2000年,一群盜墓賊發現了漢代大將霍去病的墓葬,炸開盜洞後,迂回挖下去80米深,想繞開防盜沙層,結果還是沒能進入。因為近百米深的地下缺氧,一名盜墓賊沒來得及爬出洞口,就命喪地底。據說盜賊們千方百計想繞開的防盜沙層其實是儲水積沙構造,一旦在挖掘過程中打穿“防盜層”,就會產生“沙漏”,引起大麵積塌方,盜墓人根本沒有生還可能。

“讓皇帝”李憲的惠陵,是唯一新中國成立後被開挖過的唐帝王陵,早年被盜,但是有人認為墓室不在封土(大墳頭)的中心點,而且墓室也容納不下帝後的棺材,所以猜測後麵還有另一個真正的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