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生修煉一:任何時候不要為難自己(2 / 3)

學會寬恕自己

寬恕別人是豁達、大度,是“宰相肚裏能撐船”的美德;寬恕自己,同樣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撥開烏雲見晴天的陽光,是化悲痛為力量的靈丹妙藥。寬恕自己,風雨之後就一定是彩虹!

有的人,一旦陷入困境,常用一種自我懲罰的方式折磨自己,一味地自責、自恨、自卑、自棄,使自己沉陷於無法解脫的“危險旋渦”之中,把自己推向一條永遠看不到光明的“死亡之路”。就像魯迅先生的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那樣,孩子被狼叼走後,她痛苦之極,精神恍惚,逢人便說:“我的阿毛。”事情已經發生,沒完沒了的自責、痛恨,於事無補,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甚至親者痛、仇者快,何苦而為之?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盡快的解脫出來,“化悲痛為力量”,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走好以後的路,即使對死者的告慰,也是對生命的負責。

《讀者》上有這麼一個故事——采訪上帝。

我在夢中見到了上帝。上帝問道:“你想采訪我嗎?”

我說:“我很想采訪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時間。”

上帝笑道:“我的時間是永恒的。你有什麼問題嗎?”

我問:“你感到人類最奇怪的是什麼?”

上帝答道:“他們厭倦童年生活,急於長大,而後又渴望返老還童。他們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金錢,然後又犧牲金錢來換取健康。他們對未來充分憂慮,但卻忘記現在;於是,他們既不生活於現在之中,又不生活於未來之中。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從不會死去,但死去以後又好像從未活過……”

上帝握住我的手,我們沉默了片刻。

我又問道:“作為長輩,你有什麼經驗想要告訴子女的?”

上帝笑道:“他們應該知道不可能取悅於所有人——他們所能做到的隻是讓自己被人所愛。他們應該知道,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不是擁有什麼東西,而是擁有什麼人。他們應該知道,與他人攀比是不好的。他們應該知道,富有的人並不擁有最多,而是需要的最少。他們應該知道,要在所愛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創傷隻要幾秒鍾,但是治療創傷則要花上幾年時間。他們應該學會寬恕別人。他們應該知道,有些人深深地愛著他們,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應該知道,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卻買不到幸福。他們應該知道,得到別人的寬恕是不夠的,他們也應當寬恕自己。”

這雖然是一則小寓言,但道理十分深刻。無論對於別人還是對於自己,這一點很清楚:在一個人身上造成深度創傷隻要幾秒鍾,但是治療創傷則要花上幾年時間。我們能做到的、最能夠把握的莫過於讓自己被人愛、寬恕自己。

怎樣寬恕自己,撫慰心靈呢?一是把困境看成是合乎自然的事情,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人人必須領取的“快餐”。二是相信“天無絕人之路”,“車到山前必有路”,“山窮水複疑無路”之後一定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個人都會麵臨難題,每個難題都會過去,每個難題都有轉機;相信“逆境不久”的真理,相信自己總有路可走。三是要學會辯證地全麵地看問題不把境況看得那麼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把遇到的不幸當成人生的寶貴經曆,化為人生的動力;四是相信自己並不是那麼差,自己通過努力,以後會做得更好的。

人生就如一道連綿不絕的山,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總是要不停的向前邁進;人生就像過沼澤,如果迷途於泥濘的沼澤,苦苦掙紮,那必然會被它吞蝕,隻有不斷向前才能達到彼岸。路上雖有坎坷與挑戰,但隻要擁有執著的信念與寬闊的胸懷,學會釋懷與謙讓,人生就充滿了鳥語花香。

停止毫無意義的自責

自責隻會強調你所沒有的,同時有失偏頗地忽略你所擁有的。既然有那麼多自願者樂意批評你,根本不用你自己費勁,為什麼你還要加入他們的合唱?

遭遇不幸,痛苦,或者做了錯事,對一個正常人來說,自責是必然的事。但是我們要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短暫的痛苦是智者的表現,一味的自責則是愚人所為。

有人建議,如果你遇到不幸可以痛苦三天:第一天,事情發生得突然,我們沒有一點思想準備,肯定是會痛苦的;第二天,冷靜分析所發生的事情,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思考以後的路該如何去走;第三天,調整心態,忘掉過去,放下包袱,輕裝趕路。這的確不失為一種擺脫痛苦的明智之舉。

大衛向來對自己要求苛刻,也同樣苛刻地要求周圍的朋友。其實,他很聰明,對人也很熱情,又極其熱愛交朋友。可以這樣說,他根本無法忍受沒有朋友的那種孤獨和寂寞。然而,他又不允許朋友身上存在任何缺點和毛病,甚至不允許存在與他不同的個性和為人處事的方法。一些朋友能同他保持一段時間的友誼,但是得時時刻刻壓抑著自己。可是,壓抑自己是一種非常痛苦的事情,誰也不能堅持長久。於是,他一邊熱情地結交新朋友,一邊在挑剔中淘汰和失去老朋友。久而久之,他連一位朋友也沒有了。大衛在痛苦中自責,但他始終不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裏。

麥克無論儀表、舉止言談、家庭條件還是工作事業,在女士心目中都是非常優秀,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可親可愛。可是,在婚姻問題上,他從來就沒有成功過。第一位妻子,因為懶惰被他“逐”出家門;第二位妻子,因為過於自私貪圖小便宜,也被他“逐”出家門;第三位妻子,因為過於奢侈和遊樂又被他“逐”出了家門。好心朋友為他做媒。他接近的第四位女士卻說:“這人有病。”連他家的“門”也不進了。同樣,他對於自己的狀況悔恨不已。

如果你與以上兩人相類似,在當時很緊張,而事後又悔恨的話,你應該問自己,有這個必要嗎?請用一張紙,把所有纏擾你的往事,都記下來。寫完以後,不妨問問自己,你有沒有決心把這些往事淡忘?究竟要怎麼樣,你才能夠超越它們?你認為你應該永遠受它們的支配嗎?你不能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來趕走這些不愉快的回憶嗎?為什麼別人可以把不愉快的往事淡忘,而你就不能?

我們自己做了錯事,失敗了,不需要自責。可以彌補的,設法去彌補;無法彌補的,不妨拋開一切,再也不要去觸動它。

你可以向內心的自己表明心意,說你已經知錯,以後決不再犯。隻要你真心真意,真正超越錯誤,一切眾生都會聽你懺悔,原諒你、幫助你再成長起來。寬恕別人同樣重要,有人傷害我們,他一定會內疚、悔恨,決不可再思報複之心。

切記:冤冤相報,永無了時。何況報複隻有更加深傷痕的痛苦,遠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腸赦免別人。

小事不妨裝“糊塗”

留一半清醒一半醉,織一個美夢給自己,以你的心感受一份虛擬的真。倘若,在下一個黎明到來時,你發覺那七彩的天空不過是你夢中偶爾的塗鴉,勿需哭泣,至少你曾有過真切的心醉與心碎。

常言所說的“大事要清楚,小事要糊塗”,即指對原則性問題要清楚,處理起來要有準則,而對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則不必計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些非原則性的不中聽的話或看不慣的事,可以裝作沒聽見,沒看見或是隨聽、隨看、隨忘,做到“三緘其口”。這種“小事糊塗”的做法,不僅是處世的一種態度,更是健康的秘訣之一。

有時候,人或許還是糊塗些好。王熙鳳盡管聰明一世,可是最後還是隻能以“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收場。因此,有時糊塗未免不是好事。

世人都願當智者,不願做糊塗蟲,更不會心甘情願地由聰明墮入糊塗。然而事實上,人世間凡事複雜善變,我們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掰扯得清清楚楚,而且有些事情越是清楚越是讓人煩惱。所以古人有“大智若愚”和“難得糊塗”之說。

清代著名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一個條幅:“難得糊塗”,條幅下麵還有一段小字:“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當然,這裏所講的“糊塗”是指心理上的一種自我修養,意在勸人明白事理,胸懷開闊,寬以待人。所以真正難得的糊塗,是一種聰明升華之後的糊塗;是一種涵養,心中有數,不動聲色;是一種氣度,高深莫測,超凡脫俗;是一種運籌,整體把握,不就事論事;一個人要是做到這些,他一定是最“糊塗”而又是最聰明的人。

對一些生氣煩惱也無濟於事的情況,要學會糊塗對待。“糊塗”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活潑,從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許多疾患的發生。當你處於困境時,“糊塗”一點能使你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減少對“大腦保衛係統”的不必要刺激,還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憊。

在男女的愛情中,更是需要難得糊塗。而當一段情感改變顏色——或疏遠、或傷害、或背叛,總有一方會忍不住憤怒:“你曾經說過愛我到永遠,原來你的話全是騙人的!”被質問的人常常會深感委屈:“我當時真的很愛你,真的是想和你同生共死,我沒有騙你!”

真與假,無恒定。所謂的“假做真時真亦假,虛中有實實乃虛”,人生在世,本就是在真真假假、迷迷糊糊中度過。如果你有佛的智慧,可以看透自己的來路去途,可以明了自己的生辰死日,可以觀照你將遇未遇的一切人一切事,那麼生命於你還有意義嗎?活著的滋味,將比白開水更寡淡。

正因為人生中世事難料、前程未卜,正因為人際交往中真假交錯、愛恨更替,我們才會充滿探究的興致,追尋的意趣,跌宕起伏間驚心動魄。才會在得到真情時倍加珍惜,博取成功時激情難抑。假設好壞成敗早已注定,早已明晰,你的心即便不是進入漫長的冬眠期,也會變得遲鈍,失去活力。

當年的真,在四季輪回中漸漸磨損淡忘,今日的真,又如何發誓不讓它隨風幻化?文字的真,透析出心靈的孤鬱愁悶,當你安慰的語言滔滔不絕傾瀉於熒屏時,怎生獲知那是一個真正需要輸血需要溫暖的靈魂?隻可保證此一刻,我確實真心真意嗬護你關愛你;唯一可做的,似乎是自己的真誠待人。不要賭注於未來和他人,不要過於自信於自己的恒心和認知。對於許多事物——特別是虛擬情感的追根究底,到頭來,受傷的一定會是你自己!

真假是非,當糊塗時不妨糊塗。留一半清醒一半醉,織一個美夢給自己,以你的心感受一份虛擬的真。倘若,在下一個黎明到來時,你發覺那七彩的天空不過是你夢中偶爾的塗鴉,勿需哭泣,至少你曾有過真切的心醉與心碎。

用希望來消除內心的不安

希望,是引爆生命潛能的導火索,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一個人,隻要活著,就有希望。隻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會枯竭。

據說在沙漠中遠行,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一片荒涼,而是心中沒有一壺清涼的希望。

在茫茫無垠的沙漠中,有一支探險隊在負重跋涉前進。

沙漠中陽光很強烈。幹燥的風沙漫天飛舞,而口幹舌躁的隊員們沒有了水。

當隊員們失望地準備把生命交付給這茫茫戈壁時,探險隊的隊長從腰間拿出一隻水壺。說:“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水壺從隊員們手裏依次傳遞開來,沉沉的,一種充滿生機的幸福和喜悅在每個隊員瀕臨絕望的臉上彌漫開來。

終於,探險隊員們一步步掙脫了死亡線,頑強地穿越了茫茫沙漠。當他們相擁著為成功喜極而泣的時候,突然想到那壺給了他們精神和信念以支撐的水。

擰開壺蓋。汩汩流出的卻是滿滿一壺沙。

無論生命處於何種境地,隻要心中藏著一片清涼,生命自會有一個詩意的棲息地。

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便是希望,所以羅素說:“從感情上講,未來比過去更重要,甚至比現在還重要。”

古希臘之神普羅米修斯為人間盜取了天火之後,眾神之王宙斯不僅嚴懲了普羅米修斯,還決定向人類進行報複。他讓美女潘多拉帶著一個寶盒來到人間,當這個寶盒被潘多拉打開時,有數不清的禍害從裏麵飛了出來,布滿塵世,而盒蓋重新蓋起來時,裏麵就剩下一件東西,那就是“希望”。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有勇氣和力量麵對生活的種種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