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控製機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長,我們卻可以安排當下的生活;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隻要活著,就有希望,隻要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的人生就一定精彩。
錯過了就別後悔
泰戈爾說:“如果錯過了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令人後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經常出現。許多事情做了後悔,不做也後悔;許多人遇到要後悔,錯過了更後悔;許多話說出來後悔,說不出來也後悔……人的遺憾與後悔情緒仿佛是與生俱來的,正像苦難伴隨生命的始終一樣,遺憾與悔恨也與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誰都想讓此生了無遺憾,誰都想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遠正確。從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可這隻能是一種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錯事,不可能不走彎路。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後,有後悔情緒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與拋棄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後悔”,我們才會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
但是,如果你糾纏住後悔不放,或羞愧萬分,一蹶不振;或自慚形穢,自暴自棄,那麼你的這種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舉了。
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說過:“過去的事已經過去,過去的事無法挽回。”的確,昨日的陽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畫冊。我們又為什麼不好好把握現在,珍惜此時此刻的擁有呢?為什麼要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對過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難收,往事難追,後悔無益。
據說一位很有名氣的心理學老師,一天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隻十分精美的咖啡杯,當學生們正在讚美這隻杯子的獨特造型時,教師故意裝出失手的樣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這時學生中不斷發出了惋惜聲。老師說,可是這種惋惜也無法使咖啡杯再恢複原形。今後在你們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破碎的咖啡杯。
破碎的咖啡杯,恰恰使我們懂得了: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複過去的歲月,光陰如箭,來不及後悔。把過去當作生活的一份養料,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轍,要知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錯過了就別後悔。後悔不可能改變現實,隻會消弭未來的美好,給未來的生活增添陰影。最後,讓我們牢記卡耐基的話吧: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
不要為難自己
生命中有很多事是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做不到的,當我們做不到的時候就不要去為難自己。
不要為難自己,做人本來就很難,幹嗎還要為難自己。人生中有很多相似的事情發生,明知別人做錯了事情,非要人承認——是過。被人罵了一句,花無數時間難過——是過。為一件事情發火,不惜時間和血本,隻為報複——是過。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無法挽回,卻花上好幾年為之傷心——是過。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我們也總是在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卻往往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或者不能取得成功。為此,我們十分苦惱。其實,與其越做越糟,不如灑脫地放棄。前麵總是會有更好的風景在等待著我們去欣賞,何必為眼前的這點兒暗淡境遇而延誤生命的美麗呢?
隻要你做好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稱讚的。在生命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如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那麼他就此生無悔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選手,10次傳球,也有4次失誤;最出色的籃球選手,投籃的命中率,也隻有五成;最精明的股票投資專家,買五種股票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既然連最優秀的人做自己最擅長的事都不能盡善盡美,我們的失誤肯定更多。這就是說,我們絕不可能使每個人都滿意。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看待世界。所以,不要試圖讓所有的人都對你滿意,否則你將永遠也得不到快樂。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他把畫好的作品拿到市場上去,在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一則說明: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認為這幅畫哪裏有欠佳之筆,請賜教,並在畫中標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畫時,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劃不被指責。畫家心中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再去試試,於是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上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結果是,一切曾被指責的筆劃,如今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最後,畫家不無感慨地說:“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無論自己做什麼,隻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則恰恰是美好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見類似的事情。當某人做了一件善事,引起身邊同事們的注意時,會聽到各種截然不同的評論。張三說你做得好,大公無私;李四說你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上司讚你有愛心,值得表揚;下屬則說你在做個人宣傳……總之,各種各樣的議論迎麵撲來。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
別人說的,讓人去說;別人做的,讓人去做。嘴巴長在人家臉上,你想控製也控製不了。然而,絕不要被人家的評論牽住自己,更不要因別人的言語而苦惱。記住,自己就是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在一個人的生活圈中,起碼有一半的人不讚成你所說的那些事情。因此,無論你什麼時候發表意見,你總是會有50%的機會,也總是麵對一些反對意見。
明白了這一道理後,當有人不同意你所說的某些事情時,你不要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也不要立即改變你的意見以便贏得讚譽之詞;相反,你應該提醒自己,沒有人會是十全十美得讓每個人都滿意的。如果你知道了這一點,也就獲得了走出絕望的捷徑。
現在許多人的通病就是不了解自己。他們往往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之前,便一頭栽在一個好高騖遠的目標裏,每天享受著辛苦和疲憊的折磨。他們希望獲得他人的掌聲和讚美,博得別人的羨慕。為此,便將自己推向完美的邊界,做什麼事都要盡善盡美。久而久之,他們的生活就變成了負擔和苦悶,而不是充實和享受了。
人貴在了解自己。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才能真正的喜悅。不管什麼時候,你不必刻意去要求自己,不要以為自己的步伐太小太慢,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能踏得穩。
擁抱好心情
尋找快樂那是一種人生的態度,而去追求快樂那才是幸福人生的終極目的。你有一顆客觀積極的心,黑暗也自然會有它的美麗!
我們都希望天天擁有一份好心情,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常常被壞心情籠罩。
失戀、被老板炒魷魚、生意失敗、沒評上職稱、與鄰居吵架……這些都會使我們變得鬱鬱寡歡。有時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會讓我們愁眉不展一天。
我們想擁有好心情,就得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好好審視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實,把它留下來,設法解決;哪些是垃圾,是給自己製造困擾的想法,要狠下心來,把它拋開。這樣就能學會放下、學會割舍。
談到放下與割舍,在《星雲禪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一不小心掉落山穀,情急之下攀抓住崖壁上的樹枝,上下不得,他祈求佛的救助。這時佛真的出現了,並伸出手過來接他,說:“現在你把攀住數枝的手放下。”但是這個人卻不肯鬆手,他想:把手一鬆,勢必掉到萬丈深淵。粉身碎骨。這時他反而更抓緊樹枝,不肯放下。這樣一位執迷不悟的人,佛也救不了他。
擁有壞心情的人就是抓住某個念頭不肯鬆手,卻還要卻尋找新的機會,所以總讓自己身陷絕境。
其實,人隻要肯換個想法,調整一下態度,就能讓自己換一種心境。事情就是這樣,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快樂與悲觀同時存在,關鍵是看是去尋找快樂還是尋找悲觀。現實是客觀的,而人生是主觀的,快樂和痛苦的鑰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個女人習慣每天愁眉苦臉,一件小事都能引起她的不安和緊張。孩子的成績不好會令她憂心一整天,先生幾句無心的話會讓她黯然神傷。她說:“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會在我的心中盤踞很久,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
一天,她必須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臨出門時她見鏡中的自己竟是滿臉的愁容,無論她如何去試著微笑,都顯得很不自然。
無奈之中,她打電話向朋友訴說這個苦惱。朋友告訴她:“把令你沮喪的事放下,想著自己是快樂的人,你就會真的快樂起來。但你的快樂,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她照著去做了。當天晚上,她又給朋友打了個電話:“我成功地參加了這次會議,爭取到新的工作。我沒想到懷著好心情,壞心情自然就會消失。”
人要懂得改變情緒,才能改變思想和行為。思想改變了,情緒也就跟著改變了。
享受自己的幸福
一個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麼,然後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優雅地享受自己的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講,幸福其實跟別人,跟某些物質條件相比,並沒有必然的聯係,重要的是,當它植根於人們心裏的時候,是否能唱出自己的歌。
住豪華別墅,開高級轎車,穿名牌時裝,吃山珍海味……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這才是幸福生活的標準。他們生活於人世,卻無法給自己的幸福找一個合理的定位。他們總是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別人做什麼他都覺得是對的,別人追求什麼他也追求什麼,以為自己的幸福有一天也會如約而至。
人的慣性思維是“他有什麼,我也應該有”、“他因為有過這些東西,所以比我幸福”,而從來不去思考他真的幸福嗎?我們不是別人的複本,我們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即使我們有一天變得高貴變得有錢,我們也還是自己。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身陷別人給自己設定的圈子,順從地度過一生。
有錢會使物質生活優越,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有了錢不一定就有了幸福,更重要的是人家的幸福未必就是你的幸福。放棄自己的追求,跟隨別人的足跡,就會偏離自己的人生軌道。我們可以追求錢,但是幸福生活的標準本身並不是由那些富人們定出的。錢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的態度。也許我們終身都不能大富大貴,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找不到幸福,找不到健康的身體、充滿活力的心、相親相愛的家人、誌同道合的朋友。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而覺得別人的幸福卻很耀眼。他們不會想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合適,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就會變成自己的墳墓。因為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幸福,何必去羨慕別人?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幸福,才是快樂之道。
每個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演繹人生,其中有得到亦有失去,每一份收獲都必須有所付出,這種付出與得到的交換是否值得,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標準。
金錢固然可以買到許多東西,但不一定能買到真正的幸福。我們看看有的大款,守著一堆花花綠綠的票子,守著一棟豪華的洋房,守著一位貌合神離的天仙,未必就能咀嚼出人生的真正趣味。幸福不幸福同樣也不能用手中的“權”來衡量。有了權,未必就能天天開心。我們常常看見有些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處處阿諛奉承,事事言聽計從,失去了做人的自由,哪裏還有什麼真正的幸福!
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貧富美醜,最難能可貴的是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過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幸福。這些幸福是自己的標準,就在自己身邊,而不是來源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