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生修煉二:走出自我傷害的死胡同(1 / 3)

《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9,\"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3},\"quote_content\":\"《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2,\"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6},\"quote_content\":\"《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9,\"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3},\"quote_content\":\"《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9,\"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3},\"quote_content\":\"《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2,\"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6},\"quote_content\":\"《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9,\"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3},\"quote_content\":\"《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9,\"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3},\"quote_content\":\"《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2,\"start_container_index\":10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6},\"quote_content\":\"《千手觀音》reference_book_ids\":[702029000073019702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生活中,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每一個人的能耐總是十分有限,沒有一個人樣樣精通,所以,你沒有必要怨天尤人、優柔寡斷、自卑自賤等,這些隻能讓你迷失自我,走進傷心的死胡同。

麵對選擇,不再優柔寡斷

優柔寡斷,對於一個有追求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個可怕的問題。

考慮事情全麵、細致,這點固然很好,但卻因細而全,優柔寡斷,就很麻煩了。麵對選擇,優柔寡斷終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一旦遇到了事情就主意不定、意誌不堅,一定要和他人商量,這種人既不會相信自己,也不會為他人所信賴。

玲是一個典型的優柔寡斷的人。當她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她一定要把全城所有出售那樣東西的商場都跑遍。當她走進了一個商店,便從這個櫃台,跑到那個櫃台。她從櫃台上拿起了貨物時,會從各方麵仔細打量,看了再看,心中還不知道喜歡的究竟是什麼。她看了又看,還會覺得這個顏色有些不同,那個式樣有些差異,也不知道究竟要買哪一種是好。她還會問各種問題,有時問了又問,弄得店員們十分厭煩,結果,她也許一樣東西也不買,空手而去。

萬一碰巧她買到了一件衣物,她心中還是懷疑買的東西是否真的不錯?是否買貴了?是否要帶回去詢問他人的意見,然後再向店家調換?

在終身大事的問題上,她也一直猶豫不決。自由戀愛的男朋友,情投意合,但母親提醒她:“男人沒有經濟能力,你將來喝西北風啊?”她便開始擔心未來,整日憂心忡忡。鄰居給她介紹了一個男孩,倒是一表人才,有房有車,可她覺得兩個人說起話來有一句沒一句的不冷不熱。很長時間,玲總在兩個人之間徘徊不定,不知道選擇哪一個?選第一個吧,怕真如母親所說,辛苦一生;選第二個,又怕以後兩人感情不合。真是痛苦極了,兩個男孩也跟著她痛苦不堪。真不知她哪一天才能做決定呢?

優柔寡斷,對於一個人來說,實在是一個可怕的問題。有此種問題的人,從來不會是有毅力的人。這種性格上的弱點,可以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力,也可以破壞她的判斷力,並大大有害於她的生活。分析—下,造成缺乏果斷精神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經濟收入能力較低,在生活中難以表現出慷慨大度的特性。

第二,女人的社會地位普遍低於男性,一般很少有參與重大決策的機會,自然而然地就無法形成果斷的工作能力。世界上大多數能鍛煉人的果敢英勇的職業,如軍人、重要部門的領導工作。幾乎都為男性壟斷。

即使男女做同一種不需決策的工作,男人往往也表現得比女人果斷。有些經濟收入很高的女人,在生活上能果斷起來,但在其他方麵仍然優柔寡斷,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女性心理特點與男性有較大區別。女人普遍比較敏感,對事物的細節感知得比較精確,往往能看到許多男人看不到的東西。兩件相同的商品,男人看來並無太大區別,而女人卻能從中看到許多不同之處,不同之處越多,越容易使人難以把握和選擇。男人不善於注意這些差異,因而也沒有抉擇時衝突的痛苦,而女人卻常常能體驗到這種痛苦。

此外,很多人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需要決策時,總是擔心出現自己應付不了的局因此總是過多地考慮事物的不利因素,不能果斷地去做某件事。

相反,有些人,一旦打定主意,就決不再更改,不再留給自己、準備後退的餘地。一旦決策,就要斷絕自己的後路。養成堅決果斷的習慣,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得受人尊敬。

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人一生的大敵,在它還沒有傷害你、破壞你、限製你一生之前,你就要即刻把這一敵人置於死地。不要再等待、猶豫不決。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應該開始。要逼迫自己訓練一種果斷堅定的能力、遇事迅速決策的能力,逼迫自己去擁有自信從容的美麗。

不自卑自賤,不迷失自我

自卑算賤,默認自己的無能,就是選擇了失敗的道路,他們最擅長的行為手段是逃避現實,責備自己,一事無成將是必然的結局。

在心理學中,自卑屬於性格問題,常常表現在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做出偏低的評價和估計。或者說,自卑是一種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態。

丹麥有一個寓言故事:在國王的花果園中,栽滿了各種花草和樹木。一天,國王來這裏散步,卻發現園中的植物都枯萎凋謝了。

國王問梧桐為什麼無精打采,梧桐說:“我不如鬆柏的不畏嚴寒,四季長青,所以不想活了。”

國王接著問鬆柏為何枯萎,鬆柏說:“我不如桃李花色豔麗,果實累累,活著沒意思。”

國王又問桃李為什麼不開花結果,桃李說:“我長得沒有鬆柏的挺拔,也沒有葡萄的婀娜,我身姿太醜了。”

國王又走到葡萄前問葡萄為什麼毫無生氣,葡萄說:“我沒有依靠就直不起腰杆,我太丟人了。”國王不停地問……

蘭花哀歎沒有梨花的繁茂,荷花則抱怨它隻能呆在水裏,牡丹自責沒有茉莉的芬芳……滿園的花木都在自怨自艾。

這就是自卑。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有贏者,當然也就有輸家,輸了一次就輕賤自己,就會永遠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上。即使再次踏上起跑線,也會因為對手的颯爽英姿而停滯前進的步伐,放棄對終點的衝刺,自然是無法成功的。

生活中,任何人都沒有必要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也有自己的長處,重要的是要看得到自己的這些長處,而不是專門去發現別人的“長處”。

從前在夏威夷有一對雙胞胎王子,有一天國王想為兒子娶媳婦了,便問大王子喜歡怎樣的女性呢?

王子回答:“我喜歡瘦的女孩子。”

而知道了這消息的島上年輕女性想:“如果順利的話,或許能攀上枝頭做鳳凰。”於是大家爭先恐後地開始減肥。

不知不覺,島上幾乎沒有胖的女性了。不僅如此,因為女孩子一碰麵就競相比較誰更苗條,甚至出現了因為營養不良而得重病的情況。

但後來卻出現了意外的情況。大王子因為生病過世了,因此決定他弟弟小王子為王位繼承人。

於是國王又想為小王子娶媳婦,便問他同樣的問題,“現在的女孩子都太瘦弱了,而我比較喜歡豐滿的女性。”小王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