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物無無瑕,有時不要過於執著,能過就過,也許你會覺得失去了本應有的原則,但是生活如果太過於執著,隻能用一字給其定論,那就是“累”。
放下麵子,克服虛榮
許多人常會掉入自己設置的陷阱裏去,而此陷阱常由虛榮而成的。隻要隨便給點虛榮,即使明知自己的行為意義不大,也會像隻無頭蒼蠅飛來忙去。
死要麵子活受罪,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生活中,總有一些愛慕虛榮的人為了麵子而自己給自己找罪受。有些人越是沒錢,越愛裝闊,兜裏明明沒有幾個錢了,卻仍要請朋友進高檔飯館好好吃一頓;對方明明比自己富裕很多,自己卻總是搶著買單;與人談天,總要有意無意與別人說一些自己吃過的大餐,去過的高級場所。仔細想想,要這虛榮有何用呢?隻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吃好喝好撐了體麵滿足虛榮之後,自己卻食無米,穿無衣,住無所,行無鞋,困獸一般憋在角落裏,何苦呢?由此想一到一個比喻:死雞撐硬腳。雞雖然死了,可它的腳卻還在硬撐著。想想確實有點可笑,死都死了,還硬撐個什麼勁啊?
究其愛麵子的心理,根源就在於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內心忐忑不安,所以當他們麵對一件商品時,往往考慮虛榮比考慮價格的時候多,沒錢的自卑像魔鬼一樣纏得他們猶豫不決,最終屈服於虛榮,勉強買下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東西。於是,社會中有了一種怪現象,越窮的人越不喜歡廉價品,越是沒有錢的人,就越愛花錢去顯示自己。
其實,真正有錢的人未必如此大手大腳。有位身兼數家公司的董事長,他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稱呼——小氣財神。他和朋友去餐館吃飯時,大都隨便點一些菜,幾杯清茶,僅此而已。他的衣著也很普通,但整潔,並不是什麼名牌。他的車子也不是奔馳什麼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輛車而已。他的公司業績很好,而且個人的資產也不菲,便他依然能夠不被虛榮所累。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遊觀光的外國客人,他們的穿著打扮,都是很隨便和儉樸的,有的真是近於邋遢。事實上,這些人中不乏富豪之人。
麵子有時是唬人的麵具,光為麵子活著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實,一個人有無麵子的關鍵不是富與不富的問題,而在於一個的品德。有時,“裏子”比麵子更重要。
那麼,如何認知虛榮心和改變虛榮心呢?
1.改變認知,認識到虛榮心帶來的危害。
虛榮心強的人,在思想上會不自覺地滲入自私、虛偽、欺詐等因素,這與謙虛謹慎、光明磊落、不圖虛名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虛榮的人為了表揚才去做好事,對表揚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虛作假。他們對自己的不足想方設法遮掩,不喜歡也不善於取長補短。虛榮的人外強中幹,不敢袒露自己的心扉,給自己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虛榮在現實中隻能滿足一時,長期的虛榮會導致不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
2.端正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自我價值的實現不能脫離社會現實的需要,必須把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建立在社會責任感上,正確理解權力、地位、榮譽的內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實意義。
3.擺脫從眾的心理困境。
從眾行為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另一麵。對社會上的一種良好時尚,就要大力宣傳,從而引發從眾行為。如果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不正之風任其泛濫,就會使一些意誌薄弱者隨波逐流。虛榮心理可以說正是從眾行為的消極作用所帶來的惡化和擴展。例如,社會上流行吃喝講排場,住房講寬敞,玩樂講高檔。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為免遭他人譏諷,便不顧自己的客觀實際,盲目跟風,打腫臉充胖子,弄得勞神傷財,負債累累,這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所以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麵對現實,實事求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去處理問題,擺脫從眾心理的負麵效應。
4.調整心理需要。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會的要求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活動的基本動力。人有對飲食、休息、睡眠、性等維持有機體和延續種族相關的生理需要,有對交往、勞動、道德、美、認識等的社會需要,有對空氣、水、服裝、書籍等的物質需要,有對認識、創造、交際的精神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滿足需要中度過的。可人畢竟不能等同於動物,馬克思指出:“饑餓總是饑餓,但是用刀叉吃熟肉來解除的饑餓不同於用手、指甲和牙齒啃生肉來解除的饑餓。”在某種時期或某種條件下,有些需要是合理的,有些需要是不合理的。對一名中學生來說,對正常營養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不顧實際擺闊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對幹淨整潔、符合學生身份的服裝需要是合理的,而為了趕時髦,過分關注容貌而去濃妝豔抹、穿金戴銀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要學會知足常樂,多思所得,以實現自我的心理平衡。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他的話雖然未必全對,但至少反映了相當一部分的真實生活。讓我們用實事求是的武器,去戰勝虛榮心理吧!
適者生存才是永恒真理
有的人還沒有意識到世界環境變化的來臨,有的人還天真地以為變革塵埃落定之後,就能回到過去。安於現狀是暗藏於人類內心最原始的惰性,這可以理解。但麵對變化,唯一的解藥就是“隨機應變”,適者生存才是永恒的真理。
一隻鯛魚和一隻蠑螺在海中,蠑螺有著堅硬無比的外殼,鯛魚在一旁讚歎著說:“蠑螺啊!你真是了不起呀!一身堅強的外殼一定沒人傷得了你。”蠑螺也覺得鯛魚所言甚是,正洋洋得意的時候,突然發現敵人來了,鯛魚說:“你有堅硬的外殼,我沒有,我隻能用眼睛看個清楚,確知危險從哪個方向來,然後,決定要怎麼逃走。”說著,說著,鯛魚便“咻”的一聲遊走了。此刻呢,蠑螺心裏在想,我有這麼一身堅固的防衛係統,沒人傷得了我啦!我還怕什麼呢?便關上大門,等待危險的過去。蠑螺,等呀等的,等了好長一段時間,也睡了好一陣子了,心裏想呢:危險應該已經過去了吧!也就樂著,想探出頭透透氣時,冒出頭來一看,扯破了喉嚨大叫:“救命呀!救命呀!”此時,它正在水族箱裏,對麵是大街,而水族箱上貼著的是:蠑螺××元一斤。這篇禪學寓言告訴我們:過分封閉自己的人,都將喪失自我成長的機會,自陷危險之境而不自知!同樣的道理,你也聽過煮青蛙的故事吧,當把一隻青蛙放進一鍋燒得滾燙的開水中時,它一下子就會從裏麵跳出來,但是把青蛙放在溫水裏,然後在鍋底下慢慢加溫,青蛙在溫水裏自由地遊泳,當水溫慢慢升高的時候這隻青蛙絲毫沒有感覺,當它感覺到不舒服想跳出來的時候,雙腿已經沒有力量——它被煮熟了!麵對改變,我們時常會覺得有些不習慣,或者感覺有些壓力,甚至是恐懼,可是我要告訴你:這正是你成長的時刻!迅猛的變化、爆炸的資訊、時間和空間的巨大變革,整個地球也隻是一個“地球村”而已!競爭的遊戲規則已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們曾引以為豪的成功經驗也在一夜之間褪去了它往日的魔力,“一招鮮”似乎也不一定能吃遍天了……麵對著變化,很多人開始感到困惑、壓力……最後麻木或者習慣!
有一點肯定無疑,我們正在激烈地告別傳統,傳統的技術、傳統的知識、傳統的教育、傳統的製度、傳統的道德,甚至是傳統的智慧!變化已經是這個時代惟一不變的特征!你願不願意進入這個充滿變化的21世紀呢?誰都會發現,不管你願不願意,時代的步伐總是向前,它不會以你我的意誌為轉移,更不會等我們半步!更多的變化!更多的挑戰!當然其中也包含更多的機會!《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聖吉說,在這個時代,你惟一的競爭優勢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多!更好!而學習的實質到底是什麼呢?沒錯,它就是“改變”!相對於這個時代而言,我覺得“改變”一詞還來得不夠有力度,不如我們用“顛覆”一詞!顛覆你自己,否則競爭將顛覆我們!你願意嗎?
煩惱都是自私帶來的
私心是條蟲,人若肯下狠心治死它,生命之樹便會繁茂青翠,反之,怕它、愛它,一碰著它就疼的心如刀絞,等到蟲子長大了,樹就枯幹了。
鳥瞰現今生活豐富多彩,可深入現代人群卻發現人們心中充滿了枯燥與疲憊。盡管發展給他們帶來了不可替代的方便快捷,但人們沒有感覺到活著輕鬆了,反而感覺越活越累。
這是何故?累從何來?累不是來源工作和勞動,而是因為心理上的憂愁煩惱壓製了人們的自由,欲望的膨脹使他們因為票子沒別人的多,房子沒別人的大,車子沒別人的好,妻子沒別人的靚,穿的不如別人的時尚,用的不如別人的高檔;自己說了話,對方不服從;一點小利益自己沒得到;什麼事沒按自己的意思……而煩惱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