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reference_book_ids\":[7257453146463538176,6959122722660027428,6959122722664238111,7236256847953398842,7046309027503934500,7270452714696346687,7116814441978530824,6875174664553892871,7267090249862351928,7078969046644821028]}],\"7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6,\"start_container_index\":7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3},\"quote_content\":\"《家》reference_book_ids\":[6885336493120818183,6944655941342088206,7235102580865502223]}],\"5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5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快樂的人生》reference_book_ids\":[6941314273943505951,687517467309769012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自控力是一種心靈的力量,
也經常被認為是一種美德。
成大事者都需要很強的自控能力,
一個人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
要當真正聰明的人,
不妨借鑒富蘭克林的特殊訓練。
◎自控力:一種心靈的力量
那唯獨忽視自我克製的教育,它還比不上隻教自我克製這一項的教育。
——《人性的弱點》
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做過這麼一個有趣的實驗:
讓十幾位素不相識的人,圍坐到一張圓桌邊,給他們幾個很普通的問題,不限時間地討論。不久以後,他們中間已經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個“頭”,其他人有意無意地認同他的權威並且接受他的建議。這個人以無形的力量影響著別人並讓別人不知不覺地服從他。這種力量是一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卻又極其清晰、真實、可感的存在。這並不僅僅源於對方的權力地位,更源於一種從強有力的個性中彌漫出來的氣場。
很多優秀的人,他們品性各異,氣質不同,但身上都有一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能夠使周圍的氣氛、環境被他的言行舉止控製住、吸引住的感染力、影響力和威懾力。這種控製與吸引,並不緣於某種誇張激烈的表演性的情緒,而是基於一種明確的自控能力。就像在一個繽紛的晚會上,一個身著黑色禮服的女子,很靜默地便把大家的視線吸引到她身上。而另外一些人,也許他們更博學、更富有、更顯赫,但就是沒有那種力量感。前者雖然衣著簡樸、言語不多,但你馬上能在一大群人中強烈地覺察到她磁性般的存在;而後者即便衣著醒目、派頭十足,那種千人一麵的無力感,還是使他們難免黯淡。
《獲取成功的精神因素》的作者克萊門特.斯通對這種神奇的心靈力量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一個擁有心靈力量的人,他也許是一位宗教領袖,也許是一位黑帶柔道高手,也許是一位白手起家創立起大公司的總裁。他們為了達到現在這個目標,必定早在許多年前,就開始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們必須全神貫注,放棄許多日常欲望,做出許多犧牲,體驗許多挫折的滋味。在這樣一個長時期磨煉之後,他們的心靈已經變得非常強勁、堅忍、健全、平衡,這種力量的獲得,沒有天賦,隻有依靠時間的修煉。”
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種力量,它就如同依附在他身上,成為他的一個組成部分,再也無法被剝奪,因為這種力量並不是外在的權力、地位、財富,而是一種內在的自信、自製、自尊。一個人擁有了這種力量,同時也就擁有了控製這種力量的能力,這就像一個暴發戶會熱衷於炫耀財富,而成功的大企業家絕不會沉湎於恣意揮霍;一個街頭流氓會尋釁滋事,而一個黑帶柔道高手卻不可能輕易地大打出手——力量與控製這種力量的能力,是在那個漫長的磨煉過程中,同時逐漸獲得的另一種財富。
從根本上來說,這種心靈力量就是一種自我控製能力。一個人倘若能夠真正地控製自己,也就能控製外界。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有共同的人性弱點:怯弱、猶豫、敏感、衝動、懈怠、易變……麵對複雜的身外世界,他們往往難以把握自己。他們未必缺乏知識與才能,而是缺乏選擇的自信。而一個擁有這種自信、自製力量而不受製於任何外界影響的人,也就自然地成為人們心靈可以依賴的“領袖”。這就是那句古老的格言所說的:“一個人,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世界。”
◎自控力是一種美德
一切美德都來源於自我控製。一個被衝動和激情支配的人也將會失去全部的道德自由。他會隨波逐流,成為強烈欲望的奴仆。
——《成功之道全書》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是必須具有自我控製的能力的。莎士比亞說過:“人類能夠為尚未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這也是因為人類有著自我控製這一美德。”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單獨具有這一美德。
人類之所以優於其他動物,靠的是良好的道德自由。自我控製幫人類控製本能的衝動。物質生活和道德生活也是靠自我控製區分開來的。品格的主要基礎也是這種自我控製能力。
在《聖經》中,掠奪成性的強者不會受到稱讚,隻有對能夠支配自己靈魂的人,才會給予高度的禮讚。那些能夠控製自己思想和言行的人才是堅強的。要想成為一個聖潔的、有道德的、能夠自我節製的人,你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保持純潔的心靈。
習慣通常決定著一個人的品格。在不同意誌力的控製下,習慣可能成為仁慈的主人或是可怕的暴君。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是快樂的臣民,抑或是充滿奴性的奴仆。習慣可以讓我們走向成功或是毀滅。
嚴格的訓練才能培養出良好的習慣。那些流氓無賴和沒見過世麵的鄉村青年,以及很多看上去沒有明天的人,他們也能在嚴格訓練後成為堅強勇敢、樂於犧牲的人。隻有訓練有素的人才會在戰場或是如莎拉.桑馳號起火的危難時刻顯示出真正的勇敢,他們能夠冷靜判斷,並且表現出英雄般的氣質。
性格的形成受到道德訓練的重要影響。正常的生活秩序會因為缺少道德約束而變得混亂。正常生活秩序要靠培育自尊意識、進行服從的教育和增強責任感來維持。那些遵法守紀的人一定都是能夠自力更生和自我控製的人。道德品質會因他的良好道德訓練而變得高尚。克製自己的欲望才能讓他的道德變得高尚。他要想不被嗜好所支配或是失去理智,他就必須堅守良心和道德的法則。
郝伯特.斯賓塞說:“那些有理想的人類追求的偉大目標就是——嚴格的自我控製。他們不會受到欲望的左右,也不會被衝動掌控。他們會在深思熟慮後做出行動。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這樣。”
家庭是進行道德教育的最佳地點。學校的作用較為弱一點,社會這個實際生活的大學校作用比學校還要小。道德教育會按階段進行。一個人過去的道德教育影響著他現在的道德狀況。一個缺少嚴格訓練和良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人,不但難以獲得幸福,甚至還會給社會帶來災禍。
完善的道德教育訓練是教育適當的家庭必備的,這種讓人難以感覺到的道德訓練無處不在。社會的秩序、安全和正義由道德與法律的力量共同維護。品格的基礎是靠道德教育形成的,可要融入生活道德教育,就必須形成習慣。
有這樣一件事記載在西摩本尼克夫人的回憶錄裏,說明了嚴格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故事說道:有位女士同丈夫遊曆了歐洲大陸,他們參觀過許多精神病院。在觀察了許多病人後,這位女士認為,大多數精神病人與孩子很相似,就像沒長大一樣。他們在童年的時候,願望往往被輕易地滿足了——這種情況很少會出現在受到良好自我約束訓練的大家庭裏。
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性格、健康和早期道德訓練的影響,可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個人的自我調節和克製。對於嗜好和習慣,一位優秀教師如此評價道:“它們對幸福的影響很大,可是它們可以像語言一樣教授給人。”
約翰遜博士也為自己憂鬱的氣質而苦惱,這是由於不幸的童年生活而造成的。但是他說道:“一個人性格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個人的意誌決定的。”我們能夠養成容忍和滿足的習慣,同樣也會養成喜歡抱怨、貪得無厭的習慣。對於一些很大的幸福,我們可能看得很不重要,可是對於一些不良行為,我們卻誇張地進行描述。我們會因此受到細微苦難的擺布而使氣質變得病態,可是我們也有機會不受影響,保持開朗的氣質。要是我們能夠充滿希望,樂觀向上地看待事物,我們就能如同受到良好習慣影響般健康地成長。約翰遜博士認為:“要是人們都能夠去關注事情好的一麵,就會獲得一筆不斷增加的巨額財富。”
◎成大事者皆需自控
要想改變世界,那些人必須先改變自己。
——《成功之道全書》
一個人無論有多麼過人的天賦,如果沒有自控力,就絕不可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對於法拉第的性格特征,廷德爾教授的描述就如同繪製了一幅精美的圖畫——一幅自我克製、為科學事業刻苦努力、辛勞付出的圖畫。法拉第在這幅圖畫中展現了自己的性格特點,他倔強、脾氣古怪、容易衝動,可是也有溫和敏感的一麵。廷德爾教授說:“他火山般炙熱的激情潛藏在溫文爾雅的外表之下。他容易衝動,而且脾氣也很暴躁。可是他火焰般的激情在高度的自我控製下變成了生命的活力,這股力量沒有被浪費,它變成了一束光芒。”
自控的品格存在於法拉第的性格之中。他在投入了全部精力的化學事業上獲得了傑出的成就。在科學的探索之路上,他抗拒了所有誘惑。廷德爾教授說:“他父親是位鐵匠,他當過裝訂工的學徒。他沒有選擇十五萬英鎊的巨額財產,而是選擇了科學事業。最後,他離開人世時,身上沒有一分錢。可是,英國科學名人的光榮榜上,四十年裏都是他的名字獨占鼇頭。”
安格迪爾,這名曆史學家麵對拿破侖的政權毫不屈服,他是法國少有的幾個不畏強權的文人之一。他貧困潦倒,每天隻花最低的消費去買麵包、牛奶,維持生活。一位朋友對他說道:“我每天節省一點,是為了討得征服者歡心,我要在日後送禮給馬倫戈和奧斯特裏茲。我每天存的錢與你用的錢差不多。你現在如果生病了,就隻能靠救濟金來過活了。你要想生活下去,也要像其他人那樣討好皇帝啊。”安格迪爾不屈地說道:“要是那樣的話,不如讓我去死!”然而貧困並沒有奪走他的生命,他活了九十四歲。臨死前,他說:“我這個將死的人依然活力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