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哈特與他偉大的叔叔斯科特相比,虔誠行為一點也不遜色。他用幾年時間寫完了《斯科特傳》,並因此獲得了成功。可是他沒有獲得一分錢,他都用去還債了——哪怕這些債務與他毫無瓜葛。他之所以寫這部傳記,是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逝者。
◎真正聰明的人
對於欲望這個暴君,自律、自尊和自控是最為有效的抵禦手段。
——《成功之道全書》
美國哈佛商學院對一百二十位成功人士進行了調查,發現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他們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自控力就是要求一個人學會自己駕馭自己,能抗拒誘惑,在人生的道路上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傑雷米.邊沁說:“思想隻要能被意誌力掌控就能走向幸福。要學會發現事情最好的一麵。人們會在許多時候浪費大把的時間,在白天開會的等待中讓它們白白流走;在晚上,人們也會因為愉快的事情而興奮得夜不能寐。思維在散步或休息時一刻也不停歇,它可能是有用的,但也可能是無益或是有害的。”
自控力是我們邁向成功的保障。它不僅能讓人掌控自己的行為,對於他人的行為,也是能夠支配的。我們的生活之路要想更加順利,自我控製是必需的。它是我們生活大門的鑰匙。人們尊重自己時,也會表現出對他人的尊敬。
這個道理也表現在政壇上。那些在政壇上表現出色的人是憑借自己的性格獲得了成功,他們的天賦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些不會變通,缺乏忍耐精神的人是沒有自我控製能力的人。這樣不能控製自己的人也是無法征服別人的。在一次主題是“首相該具有的重要素質是什麼”的會談上,皮特先生也參與了進來。有人說:“首相最應該擁有雄辯這一素質。”另一個人說:“應該是學問。”接著有人說:“我認為是勤勞。”皮特先生在聽後說:“對於以上的意見,我有著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一名首相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忍耐。”他說的忍耐就是自我控製。這種自我控製的能力,他自己就做得很好。對於皮特先生,他的好友喬治.羅斯如此評價道:“在我與他的接觸中,我從沒見過他因什麼事情而發火。”人們常用慢性的道德來作為忍耐的注解,皮特先生卻將他最靈敏的思維、最輝煌的魄力、最迅速的行動有機地融合在慢性道德裏,讓這些優秀品格成為一個整體。
真正的英雄靠忍耐和自我控製獲得完美的品格。這種傑出的忍耐,偉大的漢普頓就擁有過,他的政敵也對他那良好的自我控製能力滿懷敬佩之情。在克拉倫敦看來,漢普頓生性開朗樂觀,對人有禮,給人以如沐春風般的舒適感覺;他是個非常克製的人,很難有什麼事可以讓他發怒,他心中裝滿了博愛;他不會吹噓;他的品質讓人找不出毛病。因為這些原因,他的話是能打動人心的。他有著無人能及的魅力。對於自己的情感,他能很好地控製。
在《雜記》中,厄爾.斯坦寫道:“在英格蘭銀行,克裏斯馬斯多年一直處於重要的職位上。早年,他在財政部出任秘書,之後,他也出任過皮特先生的私人和臨時秘書。克裏斯馬斯做人很有禮貌。他在擔任職務期間,從未因別人不斷地打擾而發過脾氣。在一個比往常更忙的時刻,他依然表現沉著,有條不紊地為一家法院準備著大量的賬目,那時,我禁不住問道:‘先生,你有什麼秘訣嗎?’他答道:‘我在皮特先生那裏工作過,他曾教導我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發脾氣,尤其要注意上班的時候更要學會控製。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銀行裏所有的人都會聽從這位優秀政治家的話,因此我絕不會在上班時間發脾氣。’”
那些傑出人物對自身的言行都會注意控製。他們不會說些不合時宜的話,一定都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再開口。可是那些缺乏理智的人就做得很糟糕,他們口無遮攔,他們的朋友也因此而離開。所羅門說:“明智的人會用嘴表達自己的心靈;而那些愚昧的人,他們的心靈都放在嘴上。”
時常檢點自己的言行,就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幸福。在有些時候,打人都不如無心的惡語嚴重。“語言就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話。“相較於刺刀的傷害來說,語言造成的傷害更加嚴重”,法國諺語這樣說道。對方會因為你刻薄的語言而倍顯尷尬。隻有具備了極強的自我控製能力,人們才能把這些惡言驅逐出自己的話語。在《家》這本書中,布雷默夫人寫道:“那些使人傷心難過的話,它們是上天不準許我們說的話。它對人心的傷害遠比刀劍更加厲害,它產生的劇烈痛苦,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
說話不顧後果的人裏也有智商高的人,那些人往往缺乏耐心,沒有自我控製的能力,易於感情用事,思維靈敏但說話刻薄。他們容易受到歡呼和讚美的蠱惑,因而受到自己誇誇其談帶來的無窮傷害,還有因此產生的後患。那些不能控製嘴巴的人中,還有一些可能被提名的政客。邊沁說:“怎樣說一句話,這關係著命運或有可能決定著國家的前途。”所以對自己的思想要盡可能地控製住,那些有著尖銳批評觀點的文章,最好還是不要去發表。西班牙有句格言是這樣說的:“與獅子的利爪相比,一支鵝毛筆會顯得更加鋒利。”
對於奧利弗.克倫威爾,卡萊爾在談到他時說:“讓人覺得遺憾的是他不會把話藏在心裏,他也由此成就不了大事。”對於威廉,他的主要政敵是如此評論的:“他的話語裏,找不到一句妄自尊大的話語,也找不到一句不負責任的話語。”在這一點上,華盛頓也有著一樣的表現,他對自己要說的話極為重視。在進行辯論時,他不會為了尋求短期的勝利而惡意攻擊他人。那些得到大家擁戴和支持的人,他們是明智的人,他們懂得要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
一些經曆豐富的人會為自己以前的言論後悔,可是他們中絕沒有為保持沉默而後悔過的人。畢達哥拉斯說:“隻有說話有分寸了才可以不再保持沉默。”喬治.赫伯特說道:“要是不能說出合適的話語,那麼就明智地保持沉默好了。”利.亨特稱聖弗朗西斯.德.沙列斯為“紳士聖人”,這位“紳士聖人”說道:“把話全部說出來,還不如保持沉默為好,這就如同一道美味的菜品,要是添加了太多調料,這道菜也就毀了。”拉科德爾,這位法國人總會保留一點自己的意見,他會留些話在心裏,說完合適的話之後,他就沉默不語了。他說:“演說之後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選擇。”在合適的時候,一個字也能發揮出寶貴的作用。威爾士有段格言說道:“那些有福的人,他們口中的舌頭就像金子一樣寶貴。”
16世紀的西班牙,有位傑出的詩人叫德.萊昂,他的自我控製能力很優秀。他被宗教法庭關在地牢,在那陰暗的地方待了好幾年,原因就是他把《聖經》的一部分翻譯成了本國語。他出獄後重新當上教授,成千上萬的聽眾來聽他出獄後的第一次演講,他們都對牢裏那些奇聞逸事感興趣。可是德.萊昂是個明智的人,他沒有對宗教法庭發表激烈的譴責,他的演講在柔和的語氣下進行,內容隻是五年前演講的延續。
可是在某些時候,發泄正當的憤慨也是無可指責的。人們會對錯誤、自私和殘忍心存憤慨。佩斯說:“我也知道要憤慨,可是壞人隻能得意一時,好人還是比壞人多。我們應該去支持那些堅定並且擁有力量的人。實話實說,有些話,我也後悔曾經說過,因此,我也明白保持沉默是非常重要的行為。”
對錯誤心知肚明的人都能明辨是非。他們會在激情澎湃時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伊麗莎白.盧卡夫人如此寫道:“我們在高貴心靈的指引下學會了做人的方法。那就是不欠錢、不貪得利益、不欺騙、不幹壞事、不去給心靈造成傷害,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自由。”
要想修正狹隘的脾氣,就要不停地增加智慧和獲取更多的生活經驗。人們要想從無謂的糾葛中脫身,具有良好的修養是必需的。那些公正、理智、謹慎和仁慈地處理日常事務的人,都具有良好的修養。他們對人寬厚,懂得克製自己。一般來說,一個人有多聰明,他對人就會有多寬厚。
◎富蘭克林的特殊訓練
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自律,隻有控製自己,才能創造未來,走向成功。
——《積極的人生》
自控力就是一個人駕馭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自控力能讓我們在人生的海洋中堅定執著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成功從改變習慣開始,把壞習慣改變為好習慣。蘇格拉底說:“誰想轉動世界,必須首先轉動他自己。”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美國的締造者、思想家、科學家,世界公認的偉人。他發明了避雷針,參與了美國獨立戰爭,寫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名言,是《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委員,《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同時又是作家、畫家,並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富蘭克林在眾多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敬仰。
富蘭克林在七十九歲高齡時,回顧自己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認為最重要原因是受益於年輕時的一種“特殊習慣訓練”,他用十五頁紙寫下了這項偉大發明,轟動了美國。他說,他的成功與幸福皆來源於此。原來,年輕時的富蘭克林缺乏自我約束,很長時間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但他渴望成功,經過深刻地思考,發現成功的關鍵在於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於自製、完善人格。於是,他總結出成功所需要的十三種好習慣,然後把它們作為目標,找出自己身上的種種壞習慣,逐一改正。
富蘭克林認為,某段時間隻專注改變一種壞習慣是有效的,於是他決定一星期隻改變一種壞習慣。這樣,十三種好習慣三個多月就可以訓練一遍,每年訓練三次。為此,他為自己準備了一本小冊子,每天檢查所發現的問題,並做好筆記,嚴格監督、循序漸進。這樣經過一年的訓練,逐步樹立起新的行為模式,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富蘭克林為自己列舉的十三種品德:
節製——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寡言——言少於人於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有序——東西放置有序,做事要分輕重緩急;
決心——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堅持不懈;
儉樸——用錢於人於己有益,切忌浪費;
勤勉——不浪費時間,做有用的事;
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
公正——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適度——避免極端;
清潔——身體、衣服、住所力求清潔;
鎮靜——勿為小事而驚慌失措;
貞節——切忌房事過度;
謙虛——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終其一生,富蘭克林都認為,人生成功秘訣在於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要從兩方麵著手:一是自我品德管理,二是自我時間管理。為了有效管理時間,他為自己安排了嚴格的時間表。
清晨5時至7時:起床、洗漱、禱告,規劃一天的事務,讀書、早餐。在這段時間,要思考的問題是:“我這一天將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8時至11時:工作,切實執行訂好的工作計劃。
12時至1時:讀書或檢查賬目,吃午餐。
2時至5時:工作,尚未做完的工作抓緊時間做完,已做完的仔細檢查。
晚上6時至9時:整理雜物,把用過的東西放置原處。晚餐、音樂、娛樂,並做每天反省;要思考的問題是:“我今天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
夜間10時至淩晨4時:休息。
習慣造就人生,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富蘭克林認為,卓越是一種習慣,要讓良好的習慣伴隨人生,人生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