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畫刊》上登載過一幅漫畫,畫麵是一名拳擊手累癱在練習場上,標題為《突然間,你發覺最難擊敗的對手竟是自己》——這個標題實在耐人尋味。

德國青年亞爾曼學業優秀,大學畢業後報考一家大公司,結果名落孫山。得知這一消息後,亞爾曼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虧搶救及時,自殺未成。不久又傳來消息,他的考試成績是最高的,是統計考分時,錄入出了差錯,因此被公司補錄了。然而,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的打擊都承受不起,又怎麼能在今後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呢?

亞爾曼雖然在考分上擊敗了其他對手,可他沒有打敗自己心理上的敵人,他的心理敵人就是懼怕失敗,對自己缺乏信心,一旦遇事,就自己給自己製造心理上的緊張和壓力。

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人,當然也很少有不可救藥的人,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矛盾。這些矛盾在你遇到一件事情,需要你采取行動去應付的時候,往往會同時出現。而當它們同時出現的時候,也就是你開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時候。你怎樣決定,完全看這兩種矛盾的力量作戰的結果。如果是積極和光明的一邊戰勝,你走向成功;如果是消極和黑暗的一邊戰勝,你就走向失敗。

這道理很明顯,按理說,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決定,但很少人能夠不經交戰而采取正確的行動。甚至交戰的結果,仍是消極與黑暗的一麵戰勝。

戰勝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想想看,你戰勝自己的次數多呢,還是時常姑息縱容了自己?

沃爾特.斯科特先生曾經在一家律師事務所打工,他的工作很無聊,工資很低,和打字員的差不多。但是到了晚上,他就會看書學習,堅持了很多年。之所以他今天能夠取得成就,就是因為當年他冷靜、勤奮,並且具有頑強的毅力。當時他打印一張紙能得三分錢,如果打印的紙張多,他就能發到更多的工資。他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能夠多掙些錢來買書。經過努力,他一天能夠打印一百二十張,也就是說可以拿到三十先令。由於買不起新書,他就用省下的錢買幾本舊書來看。實際上,他的工作效率這麼高,就是當時在律師事務所練出來的。

一個勤奮的人,必定能戰勝自己的惰性。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退縮,而把成功的機會錯過了。當我們嚐試一項新工作,接觸一個新環境,應付一個新場麵的時候,總難免有一種向後牽拽的力量。我們常會退縮地想:還是安於現狀吧!還是省事為妙吧!還是不要冒險吧!於是,就在這種消極的決定中,不知多少可貴的機會白白流失了。許多人抱怨自己一事無成,恐怕這消極的處理事情的習慣是使他們失敗的最大原因。

每個人都知道公正廉潔是可敬的,偏私貪欲是可恥的,但事到臨頭,往往難以把持自己。其實,那正是被另一個自己所戰敗的明證。一個人在必要的時候不能戰勝自己是可悲的。

另外,如果知道寬恕是一種美德,那麼你為什麼還不肯早一點把眼前瑣碎的得失恩怨放開看淡呢?

要知道,我們有時痛苦困擾、猶豫不安,那隻是因為心情上有兩種相反的力量在相持不下。讓我們明智一點,早做抉擇,就會覺得生活的道路豁然開朗起來。

勤與惰,清醒與執迷,並非距離遙遠,而隻是薄薄的剃刀兩麵,其間隻有一刃之隔。你翻過這一刃之隔,便是勤奮與清醒;留在那邊,便是懶惰與執迷。而你要不要翻過,往往隻在短短的一念之間。

◎戰勝自己,你便是強者

凡是能夠肯定自己,征服自己,控製自己,創造自己,超越自己的人,就具備了足夠的力量戰勝事業和生活中的一切艱難,一切挫折,一切不幸。

——《成功之道全書》

我們奮鬥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陷入成功與失敗的旋渦中。我們不輕易服輸,相信隻要自己努力就沒有什麼戰勝不了的。然而太多的時候,麵對惡劣的環境,麵對天災人禍,麵對重重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在心理上首先否定了自己,因而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失敗。

奧古斯汀和巴德同時到醫院去看病,分別拍了X光片,其中巴德原本就生了大病,得了癌症,而奧古斯汀隻是做例行的健康檢查。但是由於醫生取錯了照片,結果給了他們相反的診斷。病況不佳的巴德,聽到身體已恢複,滿心歡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居然真的完全康複了;而本來沒病的奧古斯汀,經過醫生的宣判,整天焦慮不安,失去了生存的勇氣,意誌消沉,抵抗力也跟著減弱,結果還真的生了重病。

周圍的人看到這種情景,真是哭笑不得。

因心理壓力而得重病的奧古斯汀是該怨醫生還是怨自己?烏斯蒂諾夫曾經說過:“自認命中注定逃不出心靈監獄的人,會把布置牢房當作唯一的工作。”奧古斯汀以為自己得了癌症,於是便陷入不治之症的恐慌中,腦子裏考慮得更多的是“後事”,哪裏還有心思尋開心,結果被自己打敗。而真的癌症患者巴德卻用樂觀的力量戰勝了疾病,戰勝了自己。

日本忍者的訓言中有一則:“戰勝自己,我便是強者。”當你遇到挫折或身處逆境時,都應該頑強拚搏,有戰勝困難的自信和勇氣,那樣的你就是一個強者,一個誰都打不敗的強者。

想想古往今來偉大的人物和那些有建樹的人,哪個不是對自己信心十足,具有頑強毅力的呢?如果愛迪生因為一次次失敗而灰心了,那麼他還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嗎?如果愛因斯坦因為別人的嘲笑而放棄了自己的信念,那麼他還能寫出《相對論》,成為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嗎?

這個世界上誰是真正能夠打敗你的人?唯有你自己。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混戰中,班森和格吉爾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結果卻發現進入了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受傷的班森體力不支,需要休息。於是格吉爾把槍遞給班森,再三吩咐:“槍裏還有五顆子彈,我走後,每隔一小時你就對空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格吉爾滿懷信心地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班森卻滿腹狐疑:格吉爾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

暮色降臨的時候,槍裏隻剩下一顆子彈,而格吉爾還沒有回來。受傷的班森確信同伴早已離去,而自己隻能等待死亡了。想象中,沙漠裏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著他的身體……於是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後一顆子彈送給了自己。槍聲響過不久,格吉爾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一具尚有餘溫的屍體……

班森衝出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在了自己的槍口下,讓人扼腕歎息之餘不免警醒:不要輕易地對生活絕望,隻要你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就有獲得重生的機會。

麵對困難,我們常常退縮,理由是困難太大;麵對競爭,我們常常逃避,理由是對手太強;麵對責任,我們常常推卸,理由是擔子太重;麵對坎坷,我們常常……不錯,生活給我們的壓力太多,而我們用以逃避的理由也同樣太多。我們為什麼不敢正視這一切?是因為我們無法戰勝自己內心的種種怯弱、擔憂以及恐懼!

人的本性是這樣的,注定我們的內心有許多的不堅強。我們往往是自己最可怕的對手,是最無底的洞,是最看不透的迷霧。所以,為了成功,我們必須戰勝自己。

古希臘有一位演說家克裏斯汀,起初他由於口吃,常常被對手反駁得毫無還擊之力。很多人都說這是他自己的能力無法達到的,放棄才是明智的選擇,然而就是這位演說家,每天清晨堅持演說,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成為了當時最為著名的演說家。由此可見:天生的不足、別人的嘲笑以及種種的理由,都不是阻礙你成功的荊棘,唯有你自己為了安穩享樂,為了蠅頭小利,為了達到暫時的滿足,就放棄了堅持、奮鬥,才會讓自己永遠無法超越。

大家都知道海倫,都知道愛迪生,不錯,古往今來,無數的成功者都是對“戰勝自己”最完美的詮釋。如果你還在退縮,請快點明白,戰勝自己是如何緊迫;如果你還在猶豫,請看看那些勝利者是如何一步步走來;如果你已經在向自己挑戰,堅持下去,成功最終會敞開胸懷的!

使人痛苦的原因很多,或者來自感情生活的挫折或不幸,或者來自理想追求的挫折,或者來自喪失親友的悲痛等。無論由何種原因引起的痛苦,其共同的情緒體驗都是陷入情感上的悲哀、矛盾、憂慮而不能自拔。因此,要消除痛苦的情緒,首先必須戰勝自己。學會勸慰自己,對自己說:讓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對解決問題無任何益處,相反隻會使情緒更糟糕。這樣,你就會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