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更需要控製情緒

那些強硬的性情可能不會必然產生惡果,可是這性情需要自律和自我控製來加以約束。

——《成功交際法則》

約翰遜博士說:“在長大的過程中,人隨著經驗的增加,在不斷的進步中日趨成熟,他們性格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他們的成長。對待錯誤的態度會比錯誤本身更容易讓人墮落。那些聰明人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他們懂得吸取教訓。可是有些人從錯誤裏找不到經驗,會更加痛苦地走向變得狹小的人生之路,最後等待他們的,就隻有墮落的深淵。”

性格強硬往往是年輕人不成熟的表現。這種熱情能通過正確的引導應用在有益的事情上。在美國,有位叫斯蒂芬.傑拉德的法國人獲得了輝煌成就。他這樣說道:“對於那些脾氣大的員工,我認為他們很有能力,我會雇傭他們,讓他們單獨擁有一間辦公室。我了解這些人,隻要是不為爭吵消耗掉熱情,不給他們與人爭執的機會,他們對待工作一定會是充滿熱情的。”

帶有強烈而易於激動的熱情就是性情強硬的表現。它會在沒有控製的情況下不斷爆發。可是,這種熱情要是能夠控製得當,它就能像蒸汽機裏的蒸汽一樣成為一種有利的能量。堅強的性格是許多偉大人物共有的性格,在他們嚴格的調控下,這成為了他們的力量,成為了他們擁有堅決品行的動力。

聲名顯赫的尼爾.斯特拉福德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他經常發怒。他也因此不停地努力與自己抗爭。他有位比他年長的朋友,叫斯克利特.庫克,那位朋友給了他一些建議。尼爾為此說:“你教了我一堂精彩的關於如何忍耐的課。我的確是容易發怒,可是我自信這易怒的脾氣會在人生的曆練下得到改變,我要是想征服這暴躁的脾氣,就必須及時地反省自己。我一直認為人們知道我的激情是為了榮譽與正義,應該會理解我火爆的脾氣。對那些無緣由的憤怒和濫用的激情,要給予譴責,因為那些是不好的壞習慣。它讓情緒失常,到處侵害他人。”對於尼爾的不足之處,庫克總會指出來,他還提醒尼爾:“你要學會如何控製自己暴躁的脾氣。”

年輕的克倫威爾是個活力十足的小夥子,他容易衝動,倔強而好怒。他的活力表現在調皮的性格和喜歡惡作劇上。當地人都知道這個年輕人喜歡惹是生非,他看上去馬上就要變成壞人了。可嚴格的宗教在這時抑製了他倔強的性格,他在加爾文派基督教嚴格的紀律麵前學會了遵從。在這時,他的活力與激情有了前進的方向,他在公共生活中投入了他全部的青春激情。在二十年後,他成為了英國家喻戶曉的偉大人物。

那些有著堅強決心的王朝首領都有著這種自我控製能力。平時表現沉默的威廉王子會在辯論時表現出色,能言善辯,妙語連珠。對於聽眾,他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他的沉默不言不是因為膽怯,那是由於他怕自己的意見傷害到國家的自由,他會把自己的意見保留而不對他人說。在他的敵人看來,他的溫和與大度是卑怯和軟弱的表現。可是,他會在機遇麵前變得勇猛難擋,有著不可戰勝的決心。荷蘭曆史學家莫特利先生說道:“他就像麵對大海洶湧波濤巍然不動的一塊巨石,他的堅定性格就是這種體現。”

在莫特利先生看來,華盛頓和威廉有著一些相似的地方。華盛頓莊嚴、勇敢、優秀和高潔,在曆史上也是聲名遠揚的王子。華盛頓有著在危難時刻表現出的強大情感控製能力。在那些不了解他的人看來,他生來就是如此鎮定,如此平和。可是,華盛頓的性格其實是很急躁的,他的溫文爾雅、有禮節的行為和為他人考慮的想法,都是他嚴格自律和自我控製造就的。

這種自我控製訓練在他小時候就開始了。對於華盛頓,他的傳記作家如此寫道:“他是個渾身洋溢著激情,性格爽快的人。在麵對誘惑或是激動人心的場合,他能夠抵禦誘惑和控製激情,這都是他堅持不懈地堅持自我控製所產生的作用。”

與華盛頓脾氣相似的還有威靈頓公爵,他也是個火爆脾氣,可他的自我控製幫他馴服了這易於發怒的脾氣。他在危險的處境下,沉著冷靜,毫不驚慌,表現得如平時一樣鎮定。不管是在滑鐵盧,或是在其他地方,隻要是最為關鍵的時刻,他都能鎮定如常地發布命令,語調聽起來甚至會比平常還要顯得柔和。

在童年時代,詩人沃茲沃斯是一個倔強、情緒多變、脾氣火爆的孩子。他隻認同自己的想法,對任何懲罰都不害怕,也不會表現出一點改過的想法。他的性情在生活的磨煉裏得到了鍛煉,他也因此慢慢開始學會如何控製自己的性情。在以後的歲月中,自尊、自主和自覺是他最傑出的品格。

亨利.馬丁的事跡也是一個好例子。他能夠很好地控製不成熟的激情。他在童年時是個任性和易怒的孩子,缺少對別人的寬容。可是,在與這種自以為是和太過倔強的性格抗爭中,他最終慢慢學會了自我控製,擁有克服火爆脾氣的力量,也獲得了忍耐——這一他曾非常渴望得到的品格。

◎溫和友善更具有影響力

如果一個人聲稱自己具備高尚的道德,但是舉止很粗魯,他就很難取得成功。

——《成功交際法則》

如果你發脾氣,對別人說出一兩句不中聽的話,你會有一種發泄的快感。但對方呢?他會理解你的痛快嗎?你那火藥味的口氣、敵視的態度,能使對方更容易讚同你嗎?

“如果你握緊一雙拳頭來見我,”威爾遜總統說,“我想,我可以保證,我的拳頭會握得比你的更緊。但是如果你來找我說:‘我們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見相異的原因是什麼。’你就會發覺,彼此的距離並不那麼大,相異的觀點並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觀點反而居多。你也會發覺,隻要我們有彼此溝通的耐心、誠意和願望,我們就能溝通。”

戴爾夫人——一位社交界的名人——來自長島的花園城,她說:“最近我請了幾個朋友吃午飯,這種場合對我來說很重要。當然,我希望賓主盡歡。我的總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這一次卻讓我失望。午宴很失敗,到處看不到艾米,他隻派了一個侍者來招待我們。這位侍者對第一流的服務一點概念也沒有。每次上菜時,他都是最後才端給我的主客。

“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盤子裏上了一道極小的芹菜,肉沒有燉爛,馬鈴薯油膩膩的,糟透了。我簡直氣死了,我盡力從頭到尾強顏歡笑,心裏不斷對自己說:‘等我見到艾米再說吧,我一定要好好給他點顏色看看。’

“這頓午餐是在星期三。第二天晚上,我才從憤怒中脫身而出,開始理智地思考,結論是:即使我教訓艾米一頓也無濟於事。他會變得不高興,跟我作對,反而會使我失去他的幫助。我試著從他的立場來看這件事:菜不是他買的,也不是他燒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他也沒辦法。也許我的要求太嚴厲,火氣太大。所以我不但準備不苛責他,反而決定以一種友善的方式作開場白,以誇獎來開導他。這個方法效驗如神。第三天,我見到了艾米,他帶著防衛的神色,嚴陣以待準備爭吵。我說:‘聽我說,艾米,我要你知道,當我宴客的時候,你若能在場,那對我有多重要!你是紐約最好的招待。當然,我很諒解,菜不是你買的,也不是你燒的。對於星期三發生的事,你也沒有辦法控製。’我說完這些,艾米的神情開始鬆弛了。艾米微笑著說:‘的確,夫人,問題出在廚房,不是我的錯。’我繼續說道:‘艾米,我又安排了其他的宴會,我需要你的建議。你是否認為我們再給廚房一次機會呢?’‘嗬,當然,夫人,上次的情形不會再發生了!’下一個星期,我再度邀人午宴。艾米和我一起計劃菜單,他主動提出把服務費減收一半。當我和賓客到達的時候,餐桌上被兩打美國玫瑰裝扮得多姿多彩,艾米親自在場照應。即使我款待瑪莉皇後,服務也沒法更周到了。食物精美可口,服務完美無缺,飯菜由四位侍者端上來,而不是一位,最後,艾米親自端上可口的甜美點心作為結束。散席的時候,我的主賓問我:‘你對招待施了什麼法術?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周到的服務。’她說對了。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對艾米施行了友善和誠意的法術。”

大約在一百年前,林肯就說過這個道理:

“當一個人心中充滿怨恨時,你不可能說服他依照你的想法行事。那些喜歡罵人的父母、愛挑剔的老板、喋喋不休的妻子,都該了解這個道理。你不能強迫別人同意你的意見,卻可以用引導的方式,溫和而友善地使他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