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reference_book_ids\":[7204765965706333245]}],\"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快樂的人生》reference_book_ids\":[6941314273943505951,6875174673097690126]}],\"2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2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快樂的人生》reference_book_ids\":[6941314273943505951,6875174673097690126]}],\"3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3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快樂的人生》reference_book_ids\":[6941314273943505951,6875174673097690126]}],\"7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7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快樂的人生》reference_book_ids\":[6941314273943505951,6875174673097690126]}],\"1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1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格列佛遊記》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4648526889,6989851914036841503,692501372081701172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要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爭取每天都能帶給別人快樂。

施恩的時候,不要想著能得到回報。

不存報複之心,能讓你提前獲得平靜。

堅守自我,拒絕模仿,做快樂的自己。

◎時刻懷有感恩的心

高深的學問遠沒有一個微小的品德重要。

——《快樂的人生》

《時代雜誌》有一篇報道,講的是一個士官在某地受了傷,他的喉部被碎彈片擊中,一共輸了七次血。他給醫生寫了一張紙條問:“我能活下去嗎?”醫生回答說:“可以。”他又寫了一張紙條問:“我還能說話嗎?”醫生回答他說:“可以。”然後他又寫了一張紙條問:“那我還擔什麼心?”那麼,你為什麼不也馬上停下來問問自己:“那我還擔什麼心?”

這時,你很可能發現自己所擔心的事情,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是對的,百分之十是錯的。如果我們要得到快樂,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把精力放在那百分之九十正確的事情上,而不要理會那百分之十的錯誤。

生活中,我們隻需要計算我們所得到的恩惠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太多。英國很多新教堂中都刻有“多想,多感激”的字句,這同樣也應該銘刻在我們心中。

有一次,記者問艾迪伯克,當他迷失在太平洋裏,和他的同伴在救生筏上漂流了二十一天之久,毫無獲救的希望時,他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他說:“我從那次經驗中所學到的最重要一課,就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新鮮水喝、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的話,就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曾說過:“世界上最好的三位醫生是節食、安靜和快樂。”你和我每一天的每個小時都能得到“快樂醫生”的免費服務,隻要我們把精力集中在我們所擁有的那麼多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上。你願把你的雙腿賣多少錢?你願意以一億美元出賣你的雙眼嗎?還有你的聽覺、你的兩隻手、你的家庭……把你所有的資產加在一起,你就會發現你絕不會賣掉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即使把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這三個最富有的家族所擁有的黃金都加在一起也不賣。但是,我們能不能欣賞到這些呢?可惜的是,我們很難做到。正如叔本華所說的那樣:“我們很少想到我們已經擁有的,而總是想到我們所沒有的。”

波姬兒.戴爾失明達五十年之久,她在書中寫道:“我隻有一隻眼睛,而眼睛上還滿是疤痕,隻能透過眼睛左邊的一個小洞來看外界。看書的時候必須將書本移到離我的臉很近的地方,而且不得不把我另一隻眼睛往左邊斜過去。”

雖然她身體上有殘缺,但是她拒絕別人對她的憐憫,她更不願意別人認為她“與常人不同”。小時候,她想和其他小孩一起玩跳房子的遊戲,可是她看不見畫在地上的線。於是,她在其他孩子都回家以後,一個人趴在地上,把眼睛貼在地上尋找察看。她看得非常仔細、認真,把那塊地方的每一處都牢記在心,所以不久之後,她就成為玩跳房子遊戲的高手。在家中看書時,她把印有大字的書靠近自己的臉,幾乎連眼睫毛都碰到書頁上。她的付出最終獲得了收益,她獲得了兩個學位:先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獲得學士學位,而後又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當然,由於身體上的殘缺,她也有恐懼感。她在書中寫道:“在我的腦海深處,常常懷著一種擔心完全失明的恐懼。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我對生活采取了一種快樂而幾近戲謔的態度。”不過,在1943年,也就是她五十二歲的時候,奇跡發生了。她去著名的梅育醫院做了一次手術,使她的視力比以前清楚了四十倍。

一個可愛的、全新的而又令人興奮的世界展現在她眼前。現在,她發現,即使是在廚房的水槽裏洗碟子,也會讓她覺得很開心。她在自己的書中還寫道:“我開始玩洗碗槽中的肥皂泡沫,我把手伸進去,將一大把小小的肥皂泡沫抓住,把它們迎著光舉起來,從每一個肥皂泡沫裏看到了一道小小的彩虹閃現出來的明亮色彩。”

看完這個故事後,你和我都應該感到慚愧。這麼多年來,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美麗的童話王國裏,但我們卻無所事事,並對此視而不見,吃得太飽,而不能享受生活的樂趣。

從今天開始,請把一切悲觀消極的觀念徹底從腦海中刪除,對上蒼賦予我們的一切,永懷感恩之心,珍惜美好的生活。我願以下麵的話與親愛的朋友們共勉:

勤於思考並學會感恩,擺脫自怨自艾的困境,即使你遭遇過上千次的挫折,也要勇敢地數出一千零一個祝福。你的人生必將因此而步入海闊天空的全新境界!

◎每天都帶給別人快樂

付出和回報成正比,付出得越多回報就會越多。

——《快樂的人生》

為什麼做一件好事,能給人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呢?因為當我們試著使別人高興的時候,就不再會隻想到自己。如果隻想到我們自己,就會產生憂慮和恐懼,以及憂鬱。

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安德爾常常對那些精神憂鬱症患者說:“如果你遵照我開的處方去做的話,你的病會在兩周之內治好:就是每天想一想你怎樣才能讓別人高興。”

那些找心理醫生看病的人,隻要他們願意幫助別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都能夠自我治愈。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說:“在我的病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並非真的有病,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空虛而沒有意義。”換句話說,他們隻是想搭別人的順風車度過一生——可是別人的車子隻經過而不會停下來,於是他們去找心理分析家,談論他們那些毫無意義的、微小的且又毫無用處的生活。當然,他們上不了船,就隻好站在碼頭上,怪這個或怪那個,但他們絕不會怪自己,還要求全世界都以他們的欲望為中心。

紐約心理治療中心的負責人亨利.林克說:“照我個人的見解來說,現代心理學最重要的發現,就是以科學的方法證明,必須要有自我犧牲精神或者是自我約束思想,才能達到了解自我與快樂。”

如果你是一位男士,就可以跳過這一段不看,因為你可能不會有興趣的。這裏講的是一個很不快樂的、滿懷憂慮的女孩子如何使好幾個男人來向她求婚的故事。而這個女孩子現在已經是一位祖母了。我幾年前曾去她家裏做客,當時,我正在她所住的小鎮上演講,第二天早上她開車送我到五十英裏外的地方去搭車,好讓我轉車去紐約中央車站。我們談起了如何交朋友的事,她對我說:“卡耐基先生,我要告訴你一件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的事情,甚至連我丈夫也不知道的事。”

她告訴我說,她出生在費城一個很窮困的家庭裏,她幼年和少年時的最大悲劇就是她家很貧窮。她說:“我不能像其他的女孩子那樣有許多的娛樂,我的衣服料子從來都不是最好的,加上我長得太快,衣服總是沒辦法合身,而且也不是流行的式樣。所以,我一直覺得很丟臉,也很委屈,當時,我常常哭著進入夢鄉。最後,我在絕望之中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每次參加晚宴的時候,我都請我的男伴將他自己過去的經驗以及他的一些看法,還有他對未來的計劃告訴我。我當時之所以那樣做,並不是因為我對他的話特別感興趣,而是為了不想讓他注意到我穿著難看的衣服。但是,奇怪的事情很快發生了,當我聽這些年輕人跟我談話,並對他們有了較多的認識後,我真的開始對他們說的話產生了興趣。有時候,我的興趣會濃厚到忘記我自己的穿著打扮,並且因為我能傾聽別人談話,而且鼓勵那些男孩子談他們自己的事情,使他們非常快樂,漸漸地我成了我們那裏最受歡迎的女孩子,最後竟然有三個男孩子一起來向我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