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納皮爾爵士從印度返回英國之前,在軍隊裏痛批軍官們欠債不還的惡劣行為,因為他們沒有及時還清欠款,不但敗壞軍隊作風,還導致不少原本善於經商的商人也出現維持不下去的境況。讓人想不到的是,這種惡劣行為已經成為有教養的男人必須具備的“品德”。他們同時還遵循著:“和一切道德低劣和敗壞的人打成一片。”查爾斯.納皮爾爵士非常氣憤地下令軍官們必須改正自己的行為,控製好消費額度,抵製不合理消費。查爾斯.納皮爾爵士說:“軍官絕不能接受不花錢的啤酒和馬。”
我們應該看到,英國國內年輕人的奢靡生活要比這些印度軍官更為嚴重。原本父母把孩子送進學校,是希望他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知識分子,但是學生們在學校裏隻學會如何享樂,一個個都成為了毫無用處的假派紳士,他們除了讓自己的父母唉聲歎氣外,沒有別的本事可言。這些假派紳士其實就是一個個浪蕩子、賭博高手、打獵能手,他們喜愛快節奏、高消費的生活,這種生活嚴重透支了他們的身體,年紀輕輕就滿身病痛。如果企業讓這些人來工作,會發現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懶散要遠多於勤勞。他們對奢侈和債務不以為然,也不會在意自己是否還有品德存在,隻顧自己享樂遊玩。隨便地欠債卻沒有考慮過該如何去還清,浪費的習慣絕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所以他們的欠債隻會越來越多。社會風氣汙濁不堪,道德也不複存在。
依靠自己能力無法得到的東西,最好不要去奢望,這樣就不會找人借錢,實在有緊急情況需要借錢,必須盡快還清。要知道,一旦欠了錢,你的自由就掌控在債主手裏。你會被律師緊緊盯住,債主時不時就要來催款,而且鄰居們也在暗地裏竊竊私語。到了這種地步,你會羞愧得連家門也不敢出,親戚和家人也對你表示不滿。
蒙田也欠過錢,不過他還清了債務,他說:“把錢還清後我感到一陣輕鬆,壓在我身上的重擔終於沒有了,從那一刻開始我又變回自由身。”約翰遜也說過:“欠錢之後你就沒有自由可言,長期的欠債還會導致個人道德的淪陷,別人鄙夷的態度會讓自己懊悔不已,正直的人不屑於和那些隻顧吃喝玩樂、沒有內心涵養的人打交道。”多塞特伯爵年輕時和其他人一樣愛玩,欠了不少債,他不停地用自己的家產去抵押,換來錢繼續玩樂。他的債主之一是一位市政府的議員,這位議員每天來他家裏催債,伯爵既尷尬又羞愧,發誓要改變現狀,經過一番努力後,他重獲新生。
◎學會拒絕誘惑
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人必須先學會自我控製。
——《快樂的人生》
社會上的誘惑數不勝數,麵對它們時我們要有勇氣拒絕。不管是精神誘惑還是物質誘惑,隻要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就應該堅定地推開。很多人隻顧滿足一時的歡樂,順從於誘惑,其後果隻會讓他們痛苦不堪。當他貧困潦倒後,周圍的人嘲笑他,用他作為活生生的例子四處宣傳:“看,這就是不考慮自己能力的後果!”要是他之前還有一群玩伴,這些玩伴也會在他困難的時候四下散開,都幸災樂禍地看著他,沒人會伸出援助之手。
相信所有人的身邊都有意誌薄弱的人,他們總是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我們可以放心和他們交朋友,因為他們隻會與自己為敵。錢一到手就被他們花光,之後再向朋友或者親戚借錢,長久下去他的生命全部耗費在債務上,一旦沒了錢他的生命也不複存在,而人們在他死後還會嘲笑他的無知和愚笨。
因為這種人對任何人都是順從的,不忍拒絕。我們可以說他是把大家看成生死之交,也可以說他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隻能靠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反正很少有人求助於他,因為他的能力有限,沒有錢也沒有權,可是他麵對別人的要求又不好意思拒絕,人們索性不去找他幫忙。
一個人剛從他的父親那裏繼承了一些財產,聽到消息的人蜂擁而至,大家都想從他身上得到一些好處。要是他能拒絕這些人的請求,那還好,可是他不敢拒絕。他天生就是溫順懦弱的性格,生怕拒絕了別人就得不到他們的喜愛,所以他的錢財被窺視的人漸漸瓜分。那些人看在錢的分上和他做朋友,並不斷地讓他替自己簽保證書。他們通常會懇求說:“請幫我在這裏寫上您的名字。”而這個溫順的人覺得這是對他的尊敬,隨便問了一句“什麼內容”就簽上自己的名字。不久後,也就三個月的時間,他收到一份冗長的賬單。
事情還沒完。一位和他隻見過一麵的經營麥芽的商人在投資時不幸破產,而他正是這位商人的擔保人,因此這位商人的繁重債務必須由他來承擔。這件事給了他不小的打擊,他的錢都花光了,儼然成了一個貧窮的人。要是他稍微堅定些,在別人從他身上撈取好處的時候能夠勇敢說“不”,事情怎麼會發展到如此地步!他簡直就是個公共用具,隻要有興趣誰都可以拿去使用。
一個人要是想過平靜安穩的生活,就必須果斷拒絕自己無能為力的要求。很多人因為不善拒絕,他們的生活和生命也毀於一旦。我們委曲求全地替別人賣命,源於自己無法說出那個“不”字,我們太懦弱。有職務的人怕丟掉工作,所以不敢拒絕;美女癡迷於錢財,所以她拒絕不了有錢人的邀請;阿諛奉承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別人的要求也無法拒絕,隻能笑著接受。
學會拒絕是避開麻煩的最佳辦法。我們要保持內心的安寧,不讓外界的紛擾打亂它,如果出現了誘惑,要果斷地遠離,不然你的心靈會受到汙染,美德也會消失。也許開頭會有些困難,後麵就會慢慢習慣。那些不好的習性,比如遊手好閑、貪玩享樂、吃喝嫖賭,我們都要堅決地回避。不要覺得難為情,學會拒絕也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別被眼前的利益迷惑
利益和榮譽是不能同時被擁有的。
——《成功之道全書》
一天,一個孩子追逐一隻貓,想抓住它。這隻貓倉皇奔跑,一頭鑽進廚房裏,突然,“砰”的一聲,它將一瓶蜂蜜打破了。
蜂蜜灑了出來,甜味彌漫在院子裏。有一群蒼蠅被蜂蜜的甜味吸引,紛紛從窗外飛進來,停在蜂蜜的黏液上大快朵頤。
它們沒注意到雙腳已被蜂蜜粘住了,依然享受著蜂蜜的甜味,沒多久,它們飛不開也動不了,身體漸漸地凝在蜂蜜裏。
這群蒼蠅越是想掙脫,越是被粘得牢,最後,用盡了力氣也沒有逃離。斷氣前,它們嘶吼著:“我們真是傻,為了一點甜頭,竟然害了自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目光短淺的人往往為了享受一時之快,貪圖蠅頭小利,最終害了自己。人最容易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而失去了長遠利益,不要被微小的成就所誘惑,因為那樣會使你安於微小。
美國第九任總統威廉.享利.哈裏森小時候曾有一段時間被人認為很傻。為什麼呢?鄰居們做過這樣的實驗:拿出一個五分的硬幣和一個十分的硬幣,讓小哈裏森從裏頭挑一個,小哈裏森每次都拿那個五分的,屢試不爽,大家均以此為樂。
一個外地人路過此地,聽說這件事後,感到很奇怪,於是親自實驗了一回,果然和大家說的一樣。外地人仔細觀察小哈裏森的言行後,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小朋友,你一點也不傻,你很聰明。”小哈裏森也笑了。外地人沒有再說什麼就走了,鄰居們都感到有些納悶。後來,終於有人想明白了為什麼:如果小哈裏森拿了十分的硬幣,下次就不會有人去做這樣的實驗了,他每次五分的收入也將終止。小哈裏森原來是棄眼前的小利來保留長遠的利益,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長遠眼光,可真了不起!鄰居們都讚歎不已。
一個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要能走遠,首先他得站得高、看得遠。隻有看得長遠,他才能對自己以後要做的事情心裏有底,才知道自己行進的方向,以及需要為此采取什麼樣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