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特》reference_book_ids\":[7025502871789521928]}],\"7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9,\"start_container_index\":7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0},\"quote_content\":\"《舊製度與大革命》reference_book_ids\":[7241470747867089959,6931967282365090830,699542749888014237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個成熟的人,絕不會
願意被懶惰所傷害。
戰勝惰性,努力進取吧。
抓住征服惰性的六大關鍵點,
利用好閑暇時間。
手腳勤的同時,頭腦也要勤。
須知,勤奮需要有聰明伴隨。
◎別讓懶惰傷害了你
什麼都不幹,整天四處晃悠是讓人感到最無聊的事。
——《成功的12種方法》
懶惰者不可能成就大事,因為懶惰的人總是貪圖安逸,遇到一點風險就嚇破了膽,他們缺乏吃苦實幹的精神,總在等著天上掉下餡餅來。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會毀滅人的肌體。
馬歇爾.霍爾博士認為:“沒有什麼比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更為有害的了。”美因茲的一位大主教認為:“一個人的身心就像磨盤一樣,如果把麥子放進去,它會把麥子磨成麵粉,如果你不把麥子放進去,磨盤雖然也在照常運轉,卻不可能磨出麵粉來。”
成功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說:“懶惰、好逸惡勞乃是萬惡之源,懶惰會吞噬一個人的心靈,就像灰塵可以使鐵生鏽一樣,懶惰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掉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
伯頓是英國的聖公會牧師,同時是一名學者和作家,他寫了《憂鬱的剖析》一書。書中有許多特別獨到而又精辟的觀點,內容雖然有些深奧,但卻十分有趣。約翰遜說隻有這本書能讓他每天提前兩個小時起來,然後讀這本書。這本書裏有這樣的話:懶惰不僅對身體健康不好,還會讓人精神不振,最終一事無成。
伯頓說:“懶惰是萬惡之源,它會助長邪惡的滋生。在基督教七宗罪中,懶惰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惡棍們為惡的根源。
“人們會唾棄一條懶惰的狗,那麼一個懶惰的人,就別指望別人去正眼看他了。懶惰是極為嚴重的壞習慣,再聰明的人如果有懶惰的惡習都是非常不幸的,他最終會被懶惰打倒,成為製造惡行的人。懶惰控製著他的思想,在他們的心中勞動和勤勞是沒有一席之地的。此時他們的心靈就像是垃圾場,那些邪惡的、肮髒的想法,會像各種寄生蟲和細菌一樣瘋狂地生長,讓他們的心靈和思想變得邪惡。”
接著他說:“因此,我們可以作這樣的總結: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如果讓懶惰控製了內心,那麼他們的欲望將永遠不能得到滿足。他們不會有一個忠誠的朋友,他們不會有真正的幸福,更不會有快樂的人生。當他們的某個願望滿足的時候,因為他們的懶惰,他們就會有更高的欲望。他們總是感到煩悶,總是感到不能滿足,總是仇視社會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們活在鏡花水月般的虛幻和悲傷之中,永遠看不到光明,有時候甚至有趕快離開這個世界的悲觀想法。”
《憂鬱的剖析》這本書的最後一句話,也是這本書最精華之處的集中體現。伯頓在該書的最後說道:“絕不能讓自己的懶惰,以及由此而生出的消極思想占據我的大腦,這一點我們必須牢牢記著,而且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嚴格地遵循這一點。隻有這樣,你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如果你沒有遵循這一點,你就會一蹶不振,走上邪惡的道路。切記:懶惰無論何時都是不可取的。”
懶惰者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借口,在貪圖安逸、碌碌無為中等待生命的完結。他們隻相信運氣、機緣、天命之類的東西。看到人家發展了,就說:“人家運氣好!”看到他人知識淵博、聰明機智,就說:“人家有天分。”發現別人德高望重、影響廣泛,說:“人家有機緣。”
他們從來看不見別人在實現理想過程中付出的辛勞與汗水,經受的考驗與挫折。
塞謬爾.羅米利先生曾在給一位年輕人的信中這樣批駁:“我要非常嚴肅地說,這隻是因為你的懶惰,並不是你做不到,不要找那些諸如‘自己太忙’這樣的理由,那隻是一種借口。誰都可以幹好自己能幹的事情。‘自己太忙’成為一些懶惰之人常用的借口,沒有做好的話,他們會說這件事他們沒有能力做。諸如這樣的借口還有——寫不出文章,有人會說:‘並不是我不願意寫,是因為我沒有寫文章的能力。’你不想做某個工作或任務,你就說自己做不到,你的借口就是自己無法勝任這項任務。這就是某些人的做事方法和習慣,但其實這就是懶惰,如果大家都這麼想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不會發展,隻能原地踏步。”
◎戰勝惰性,努力進取
隻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到最後都可以取得豐碩的果實。
——《成功之道全書》
賀瑞斯維拉的哥哥去世了,史齊諾拉侯爵問賀瑞斯維拉:“你的哥哥是怎麼死的?”
他回答說:“他死於無所事事。”
“是啊,”史齊諾拉說,“這個死因足以殺死我們所有的人!”
長輩們常常叮囑我們,年輕的時候要多努力,不然到老了會後悔莫及。不論是今日事今日畢的做事態度,還是未雨綢繆的生活哲學,隻要今天的你還有能力和體力,就要把握最佳的狀態和時機,把能力盡情發揮。
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做事最勤勞,他總是這樣要求自己。
他在做國務卿的時候,因為很不滿意自己的字寫得不好,就請了一位善於寫字的人來教自己。這之後,他就像個小學生一樣,不停地臨摹和抄寫,終於他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他的身體有些肥胖,很多人都是能不動則不動的,而他卻非常喜歡動。他在打網球的時候,總是去撿那些落在地上的球。大家都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開玩笑地回答道:“因為我勤勞,而且一直都是。”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很容易滿足於僅僅處理那些日常例行之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是人的惰性使然。惰性讓我們忘記了繼續前進,以為隻要一直按著老辦法行事,就會一切太平,這已經使得我們不敢再越雷池半步,不敢大膽地表明自己新的觀念,或者在挫折麵前采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態度。
成功人士都明白,懶惰的習慣必須克服掉。懶惰是人性的天敵,一個人隻有戰勝了懶惰,超越了自我,才能為事業贏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才會靠近成功。事實上,要想掌控自己的時間和人生,我們就要不斷地與惰性做鬥爭,積極地行動起來。
許多人本來有很高的天賦,然而正是由於惰性而使他們前進的路上布滿荊棘坎坷。還有的時候,也許是他們的夥伴有懶惰的習慣,也同樣會導致失敗。
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米爾.弗拉馬隆就遇到這樣一位令人頭疼的助手。他的這位助手懶惰而且貪睡,在讓他觀察星球運動時,他總會睡著。由於助手的失職,使弗拉馬隆對星球的觀察不止一次遭到失敗。
因此在尋找合作夥伴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對方是否有惰性,否則等待我們的道路一定不會一帆風順。
有懶惰習慣的人,往往自以為比較聰明,什麼東西一學就會,理想很高,卻不願付諸實踐。對於別人的成功,也總是不太在乎,認為自己隻要努力做,是不會比別人差的,然而自己卻從不肯去努力。
據說在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後,曾引起一些想成名卻又懶於動腦筋的年輕人的興趣。
有一次,一個青年問門捷列夫:“您是怎樣想到元素周期性的?”
門德列夫聽了,大聲笑道:“這個問題我研究了二十年,已經也不可能會突然想到元素的周期性,這靠的是無數次的實驗和若幹的經驗總結。你認為這是坐在桌子旁邊能想得出來的嗎?”
我們要牢記,懶惰的人如果不能克服掉惰性,而懶散一生,終無所作為;勤奮的人即使沒有特殊的天賦和才能,隻要有一股堅忍不拔的勤奮精神,亦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1869年,斯坦利勳爵出任格拉斯哥大學校長,他在就職典禮上做了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演講:“一個碌碌無為的人,不管有多麼響亮的名聲,也不管他有多麼良善,他都不會,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沒有勞動的生活就不是生活。我從你做了什麼當中,就能知道你大體是什麼樣的人。一個有著良好品德的人要熱愛自己的工作,隻有這樣才能抵禦各種和懶惰有關的思想侵蝕。而且,也隻有熱愛勞動、盡職盡責才能擺脫自私自利帶來的許多煩惱。有人認為‘躲進小樓成一統’,就能夠不被外界的俗事所幹擾了,自己就能一個人生活了,也就會沒有煩惱和不幸了。但是,許多‘隱身於世外’的人說,即使隱居也同樣有煩惱,而且也同樣需要辛苦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