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總想躲避煩惱的人,煩惱和憂愁反而會越來越多。懶惰的人總想做輕鬆一些、簡單一些的事,他們希望自己做的事既不費力又不勞神,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他總不讓這些懶惰的人成功,它甚至會把輕鬆、簡單的事變得不容易做。那些懶惰而又自私的人,總有一天會意識到上帝對他的懲罰,上帝不會放過那些沒有責任的懶人。這種人的腦子裏全是自私自利、卑劣而又庸俗的想法,從來沒有公眾的品性。由於自私的世界觀已經在他們的大腦裏形成,以至他們那原本可以形成的正確世界觀已經蕩然無存,各種各樣的私欲已經腐蝕了他們。許多不求上進的人,就這樣浪費了自己的一生。”
◎征服惰性的六大關鍵點
不停地勞作能讓你的生命永遠年輕。
——《成功之道全書》
著名哲學家羅素說:“真正的幸福絕不會光顧那些精神麻木、四體不勤的人,幸福隻在勤勞和汗水中。”
如何完成任務和克服惰性這樣一個重要話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六個步驟來完成:
一、承認辛苦的代價,看重愉快的結果
大多數人產生惰性、延誤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要付出代價,讓我們多少感覺有些辛苦,哪怕隻有一點。就像我們都喜歡幹淨的廚房,但洗碗又是一件討厭的事。渴望成果卻不願意忍受痛苦的過程。肯定結果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二、提高對辛苦的承受能力
每個人對辛苦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並且都可以一點一點地將其提高。一個好辦法就是從小事和相對簡單的事情做起,循序漸進,慢慢提高對“辛苦”的接受程度。
三、從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為。當你知道有什麼小事需要你馬上去做時,立刻就去做,一分鍾也不要耽擱。要善於從做小事情上積累經驗,以增其所不能。
四、大事化小
當你已經可以克服小的阻礙完成工作後,隻要學會把分量更重的工作劃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完成,大的困難也就不在話下了。不過,要確認這些小的部分的確有意義,而不是找借口拖延時間。
五、不要計劃太多,馬上動手做
不要花太多時間整理和規劃,隻著眼於整體會讓你看到做這件事多困難、多辛苦,你應該找出可以付諸行動的小的突破點,馬上開始行動。沒有什麼大事是一蹴而就的,總是攻破一個一個小困難,獲得最後的勝利。你的任務就是找到下一步能馬上開始做的事情。
六、不要害怕浪費時間
另一個讓很多人束手不前的原因是害怕浪費時間,好像沒有把什麼事情都安排好就沒法開始。其實,隻要開始做就不可能是完全的浪費,哪怕失敗也是有價值的,從失敗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經驗。最重要的是,在嚐試中,我們除了獲得失敗,還能獲得成功。
我們對自己時間管理的水平高低,會決定自己事業和生活的成敗。如何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去管理時間,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掌握重點,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讓時間利用得更有價值,一定要學會製訂符合“時間管理”原則的計劃:
一、要知道什麼最重要,不要窮忙、瞎忙、無心的忙;
二、對不可控製的時間先行控製,並製定處理原則;
三、養成事先規劃時間的習慣,依事情的輕重緩急優先順序妥善安排;
四、定期研討工作內容與時間安排,想想如何改進並提升效率;
五、心無旁騖地在一段時間內解決和處理好一件事情;
六、有效運用每天的黃金時間。
時間是的財富之源,“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合理利用時間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
◎利用好閑暇時間
我為我的人生努力過,現在能夠安然地離開這個世界了。
——《成功之道全書》
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不會讓懶惰來主宰自己,他們永遠也閑不住。勤勞的人永遠不會活在無聊的時間裏,他們會好好地利用每一分鍾,總能在沒事的時候找到新的工作。而那些懶惰的人則恰恰相反,隻會眼睜睜地看著時間慢慢流過。
英國宗教詩人喬治.赫伯特說:“我的世界是忙碌的,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
培根也曾說:“很明顯,勤奮的人一般是沒有什麼空閑的時間,他們也希望能抽空休息一下,誰也不能一直工作,但他們除了一些必須的休息外,從來不過多地休息。”
曆史上很多勤奮的人在自己“閑暇的時候”創作出許多偉大的作品。他們認為,做點事情總比無所事事地浪費光陰要好,因此他們不會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
很多人從事的工作是機械而又重複的,這樣的職業是有一些壓力的,還有其他一些從事有壓力職業的人,在勞動之餘如果能有一點別的可供娛樂的事來做,是可以大大緩解人的疲勞和辛苦的。幸福和快樂並不一定是你勞動的成果,而是你勞動的過程。
求知的欲望讓有些人的興趣很廣泛,因此精力旺盛而又具有智慧的人在工作之餘,還會搞一些自己喜好的“副業”。他們的業餘愛好,有的是關於科學方麵,有的是藝術方麵。其中一些人會從事文學創作,從事這樣高雅的業餘愛好的人不但是高尚的,而且也是真正幸福的人。
曆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都會利用閑下來的時間,從事文學創作和研究,而且他們的努力也結出了不俗的成果。凱撒在戎馬倥傯的歲月裏寫下了很經典的《高盧戰記》;古希臘將領色諾芬,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寫下了《遠征記》、《希臘史》和《回憶蘇格拉底》等作品。凱撒和色諾芬的作品行文通曉流暢,風格獨特,獲得後世的一致好評,而他們也因此被譽為文學大師。
許多法國政治家也都把文學當作自己的“職業”。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時期(1848—1852)的政治家托克維爾,被選為製憲會議議員,同時他還任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但這些和他下麵的成就比,都不算什麼,因為他創作了《論美國的民主》和《舊製度與大革命》等作品。
著名的曆史學家梯也爾(1797—1877)曾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他同時也寫下了《法國革命史》和《執政府和帝國史》等作品。
法國君主立憲派領袖基佐曾任教育大臣、外交大臣、首相等職,這位著名的曆史學家著有《歐洲文明史》和《法國文明史》等。政治家拉馬丁有詩作《沉思集》。
拿破侖三世也有作品,他的《凱撒傳》在學院派中也是不得不提的作品。
法國如此,英國許多偉大的政治家也很喜好文學。
英國輝格黨下院領袖、外交大臣福克斯,在退休之後開始研究古希臘和羅馬文學,而英國首相皮特在任職到期後也做了這樣的工作。在研究希臘文學方麵,英國聯合政府首相、內務大臣和外交大臣格倫維爾稱,皮特是最負盛名的人之一。坎寧和韋爾茲利離任後,開始翻譯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作品。眾所周知,坎寧極為喜愛文學。一次在吃飯的時候,飯桌上的其他人都在一邊吃飯一邊聊天,而坎寧和皮特在小客廳中談論古希臘文學的代表人物。和皮特一樣,福克斯也很喜歡古希臘文學,並著有《詹姆斯二世的曆史》,這本書盡管不是很完美,但還是很有價值的。
還有許多人和他們一樣,在從政的同時搞文學創作,並從中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快樂。這些從政的人不可能一輩子從政,不過他們卻可以隨時去研究文學,隻要他們有興趣就可以。有趣的是,有些政治家在從政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政見不合而勢不兩立,但是他們在文學方麵有時候卻會有一樣的看法。比如,他們都喜歡荷馬和賀拉斯詩。
現在我們這個時期的德比郡的郡長,在他退出政壇後,寫了一出著名的《伊利亞特》改編劇本。郡長曾做過很多次演講,但沒有人能記得那些演講,卻對他的這個改編劇本很感興趣。英國自由黨領袖格萊斯頓四次出任首相,但他仍然利用閑暇的時間寫出了著名的《荷馬和荷馬時代研究》。不僅如此,他還編輯出版了《法利利的羅馬國家》的譯本。保守黨領袖迪士累利先生是英國首相,他在離休之後寫了《洛泰爾一世》,這一作品可謂萬世傳誦。
除此之外,英國首相羅素是個政治家,但同時也算得上一個真正的小說家,同時他還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曆史學家。諾曼底侯爵也是一位小說家,而且是一個資格很老的小說家。利頓勳爵把把文學創作當成是真正的職業,反而把自己的工作——從政看作是消磨時間的“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