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勤頭腦也要勤

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

——《成功的12種方法》

從根本上講,成功是“想”出來的。隻有敢“想”、會“想”,善於思考,才會是成功者的候選人。青年人,應該善於思考,敢於承擔。當別人失敗時,你如果可以從他人的失敗中得出正確的想法,並付諸行動,你就可能成功。當自己失敗時,能夠轉換到一個正確的想法上,再付諸行動,你同樣可以獲得成功。

如果你想要少做事,那麼就一定要多思。當然,如果你的思考本來就是錯誤的,那再多的思考也是無益。你的思考一定要具備高質量、積極向上並具有創造性。

平庸的人往往不是懶得動手腳,而是不愛動腦筋,這種習慣製約了他們的發展。相反,那些成大事者無一不具有善於思考的特點,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難題。可以說,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和計劃都是出自思考。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會遇到許多舉棋不定的情況;相反,正確的思考者卻能運籌帷幄,做出正確的決定。

作為法國一家大紡織集團總裁的奧瑪克.泰勒,無論多忙,他每周總會到一個寧靜的地方待兩天。他說,麵對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競爭的紡織業市場,他作為管理者,不能把精力浪費在煩瑣的小事上,他必須在專門的時間去思考,以做出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

從上麵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成大事者不善於思考是不行的。隻有專注地思考才能集聚自身的力量、勇氣、智慧等去攻克某一方麵的難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有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你的思想,但無論怎樣運用它,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沒有正確的思考,你不可能克服壞習慣,也防止不了挫敗。

一個人要想做出一番特別的大事,必須善於思考,多向自己提問。青年人要成就大事,首先得先思考你的事業,思考你自己,向自己問問題,隻有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在事業的開創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自己,思考自己所做過的、正在做的和將要做的事情;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問題,看看哪些是需要彌補的不足之處,哪些是應該改正的錯誤之處,哪些是該向人請教的不明之處……隻有這樣,才會不斷前進,走向成功。

向自己或別人提出迷惑不解的問題,可能使你獲得豐厚的報酬。這種方式曾經導致了世界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個年輕的英國人在他家的農場裏度假休息,他仰臥在一棵蘋果樹下思考問題,這時一個蘋果掉到了他頭上。

“蘋果為什麼會朝下落呢?”他問自己。這個年輕人就是牛頓。從此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不懈的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任何剛開始創業的青年人,都要養成的最有價值的習慣,就是在下決心之前,一定要對自己多發問,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這可以讓人有機會,來合理地整理自己的思緒,或回想自己為什麼或怎麼會有這種決定,這個過程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卻會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收到實效。

積極思考是現代成功學非常強調的一種智慧力量,如果做一件事不經過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魯莽的,也是會栽跟頭的,除非你特別幸運。但幸運並非總是光顧你,所以,最穩妥的辦法是三思而後行。

思考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愛因斯坦非常重視獨立思考,他說:“高等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具備會思考、探索的本領。”人們解決世上所有問題用的是大腦的思維本領,而不是照搬書本。

◎勤奮需要有聰明伴隨

成長的速度除了取決於努力、堅持、勇敢以外,更需要去選擇正確的方法。

——《成功之道全書》

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有兩隻螞蟻想翻越一堵牆,尋找牆那頭的食物。

一隻螞蟻來到牆腳就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當它爬到大半時,由於勞累、疲倦而跌落下來。可是它不氣餒,一次次跌下來,又迅速地調整一下自己,重新開始向上爬去。

另一隻螞蟻觀察了一下,決定繞過牆去。很快地,這隻螞蟻繞過牆來到食物前,開始享用起來。

第一隻螞蟻仍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開始。

“努力就能成功”,“努力就能得到名利與財富”,很多人都把這兩句話當作真理,把“努力”、“勤奮”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因而整天忙忙碌碌,常年忍受著勞累,但這樣就一定能夠成功嗎?

無數的人證明了這一點,單純地努力並不能如預期給自己帶來快樂,一味地勤勞未必能為自己帶來想象中的生活。

告訴你一個既可以多一些時間享受生活,又可以獲得最佳業績的好方法,那就是聰明地做事,而不是單純地努力。聰明地做事意味著你要學會動腦。

自古房子出售,都是先蓋好房再出售,對此,席爾維斯特反複問自己:“先出售,後建築不行嗎?”正是由於這一頓悟,使他擺脫了束縛,邁出了由一介平民變為億萬富豪的傳奇般的創業之路。席爾維斯特是英國立倍建築置業公司的創辦人。在英國居民眼中,他是個“奇特的發跡者”。“白手起家,短期發跡”、“無端發達”、“輕而易舉”、“一舉成功”等,這些議論將他的發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席爾維斯特的發跡真的神秘嗎?不,他主要是運用了“先出售、後建築”的高招,而這一高招來自他的思考。

在生活中,勤奮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要想獲得成功,最大化地體現你的人生價值,就要多思考,無論看到什麼,都要多問為什麼,把思考變成自己的習慣。

辛苦工作與輕鬆創造是不相匹配的。和那些鼓吹辛苦工作的人不同,聰明的成功者知道,與長時間地辛苦工作相比,重要的、具有想象力的付出能產生令人印象深刻得多的經濟效益和個人滿足感。選擇成為一個聰明的成功者,你就要多動腦、多思考,這樣方能創造出更多的業績、更多的輝煌,才能成為一個頂尖人物。

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表現出勤奮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於選好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失敗者為什麼失敗,隻因為他可能一生都在從事自己不擅長的事務,以致天賦全被埋沒。

有一位暢銷書作家說:“我比別人好一點就是我的吃飯問題和我的理想是統一的,不像有些人,與愛好是斷裂的。比如說我現在愛好的是文學,我整天卻給人跑推銷,理想和吃飯問題老是割裂,產生一種痛苦。我的好處就是三十多歲開始就統一了,是理想,同時也是生存之道。這一點恐怕是一生比較幸運的一個地方。”

人生總有一個最適合你的位置,它能讓你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你置身其中,即使忙忙忙碌碌也會不知疲倦,即使麵對千難萬險也不會想到退縮。

人的興趣、才能、素質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沒有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你所從事的行業需要的素質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麼,你將會自我埋沒。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於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這方麵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阿西莫夫是科普作家的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幹的行業,後來果然成為一名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一點,不管你從前是怎樣評估自己的身價的,隻要你能稍稍改變一下內心的想法,就能夠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

對你而言,現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在你既有的能力上再加入一些新奇的力量,而是如何將你現在所擁有的能力百分之百地活用發揮。

這個道理就好比我們將砂糖加入咖啡中,如果不攪拌均勻的話,即使加了再多的糖喝起來依然是苦澀的。所以,隻要不停地反複思考,必能將你現在所具有的能力價值發揮無遺。

愛迪生在校學習時,老師認為他是一個愚笨的孩子,經常責怪他,而愛迪生的母親卻發現了自己兒子愛探究的天賦,用心培養他,後來他終於成了發明大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其“狀元之才”之所以能夠嶄露頭角,為世人稱頌,就是因為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位置。所以愛默生說,人生的成功之本就在於勤奮加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