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人生》reference_book_ids\":[6941314273943505951,6875174673097690126]}],\"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8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快樂的人生》reference_book_ids\":[6941314273943505951,6875174673097690126]}],\"11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11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快樂的人生》reference_book_ids\":[6941314273943505951,687517467309769012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拖延讓你的夢想成空,

拒絕拖延,就能提高你的效率,

決定了就立刻去做,無須過分做準備工作。

列出你的行動計劃吧,

且聽聽斯邁爾斯的忠告。

◎拖延讓夢想成空

隻有行動才是最真實的,任何偉大的設計和理想,其最終的實現必然要落到行動上。

——《成功的12種方法》

大多數的人,在開始時都擁有很遠大的夢想,但因為缺乏立即行動的個性,夢想開始萎縮,種種消極與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就此不敢再存任何夢想,過著隨遇而安、樂於知命的平庸生活。這也是為何成功者總是少數的原因。

有的人能在瞬間果斷地戰勝拖延,積極主動地麵對挑戰,而有的人卻深陷“拖延”的泥潭,自己被主動性和惰性拉來拉去,不知所措,無法定奪,時間就這樣被一分一秒地浪費了。

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總統林肯,小時候生長在偏遠的鄉村叢林邊,他居住的一所地處曠野的簡陋的小木屋,無窗無門,遠離學校、教堂、鐵路,那裏沒有報紙、圖書,甚至連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很匱乏,更談不上生活中的種種享受了。每天他必須步行幾個小時到“鄰近”的另一處簡陋的學校裏去念書,他必須在荒野中跋涉幾十裏才能借到一些他想看的書。然後,不顧一天的艱苦勞累,借著木柴的火光閱讀。然而,林肯從不消極地等待機會,就是在這種嚴酷的生活環境中,造就了美國最偉大的總統。

很多時候,消極等待,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而拖延,則是成功的最大殺手。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清晨,鬧鍾把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所訂的計劃,同時卻感受著被窩裏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再等一會兒。於是,在忐忑不安的掙紮之中,又躺了五分鍾,甚至十分鍾。

有一個幽默大師曾說:“每天最大的困難是離開溫暖的被窩走到冰冷的房間。”他說得不錯。當你躺在床上認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時,它就真的變成一件困難的事了。即使簡單的起床動作——把棉被掀開,同時把腳伸到地上的自動反應——都可以擊退你的恐懼。

那些大有作為的人物都不會等到精神好的時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動自己的精神去做事。

“現在”這個詞對成功的妙用無窮,而用“明天”、“下個星期”、“以後”、“將來某個時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遠做不到”的同義詞。有很多好計劃沒有實現,隻是因為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做,馬上開始”的時候,卻說“我將來有一天會開始去做”。

理查德和羅恩是從同一個地方考到大學來的,他們住在同一間寢室裏,兩個人的感情非常好。他們約定,一定要一起讀到博士研究生。

大學畢業的時候,兩個人分別去了兩處待遇非常優越的公司。其中理查德仍然堅持讀書,準備應考,羅恩卻認為應該工作幾年,等有了一些積蓄再說。

過了幾年,理查德考取了碩士研究生,羅恩也薄有資產。兩人見麵時,說起當年的理想,理查德勸羅恩繼續讀書,可是羅恩說,等結了婚再說吧!

又過了幾年,理查德博士畢業後,去了國外。

又過了幾年,理查德學成歸來,在一所知名的大學裏當上了博士生導師,成為這所大學裏的學術帶頭人。

而羅恩呢,還在從前那家公司十年如一日地工作著,早就失去了繼續深造的勇氣。

理查德非常痛心地說,羅恩很聰明,如果是他們兩個人一起讀書的話,今天成為學科帶頭人的一定是他,而不是自己。

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最好的辦法是逼迫法,也就是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時,立即讓自己動手,絕不給自己留一秒鍾的思考餘地。

人人都認為儲蓄是件好事。雖然它很好,但是並不表示人人都會依據有係統的儲蓄計劃去做。許多人都想要儲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做到。這裏是一對年輕夫婦的儲蓄經曆。

畢爾先生每個月的收入是一千美元,但是每個月的開銷也要一千美元,收支剛好相抵。夫婦倆都很想儲蓄,但是往往會找些理由使他們無法開始。他們說了好幾年:“加薪以後馬上開始存錢。”“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渡過這次困難以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存錢。”

最後還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對畢爾說:“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錢?”畢爾說:“當然要啊!但是現在省不下來呀!”

珍妮這一次下決心了。她接著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好幾年,由於一直認為省不下,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開始要認為我們可以儲蓄。我今天看到一個廣告說,如果每個月存一百美元,十五年後就有一萬八千美元,外加六千六百美元的利息。廣告又說,‘先存錢,再花錢’比‘先花錢,再存錢’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儲蓄,就把薪水的百分之十存起來,不可移作他用。我們說不定要靠餅幹和牛奶過到月底,隻要我們真的那麼做,一定可以辦到。”

他們為了存錢,起先幾個月當然吃盡了苦頭,盡量節省,才留出這筆預算。

現在他們覺得“存錢跟花錢一樣好玩”。

想不想寫信給一個朋友?如果想,現在就去寫;有沒有想到一個對於生意大有幫助的計劃?馬上就開始;如果你時時想到“現在”,就會完成許多事情,如果常想“將來有一天”或“將來什麼時候”,那就一事無成。

夢想是成功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馳,唯有堅持到最後一秒的,方能獲得成功的錦標。

◎拒絕拖延,提高效率

緊驅他的四輪車到星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濘的道上追蹤蝸牛行跡的人,更容易達到他的目標地。

——《快樂的人生》

明明任務就擺在眼前,已經看得見上司“催債”的嘴臉;明明隻要輕輕抬手撥個電話、傳真一點發封郵件,“再等等,就一下下”的心情依然支配了所有的行動。於是,天亮了又黑,“死期”將近,在漸漸沮喪的心情中,潛能的“小宇宙”卻逼近爆發的邊緣——一名拖延症患者誕生了。

“拖延”的特點有:抗拒壓力。因為每天壓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來;沒有自信。每次完成任務都達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對自我能力的評估會越來越低;操控別人。他們著急也沒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開始;受害者心態。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這樣,別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我太忙”。我一直拖著沒做因為我一直很忙;頑固。你催我也沒用,我準備好了自然會開始做。

拖延,隻會讓目標遙遙無期,隻會讓他人領先。

當今社會是一個分秒必爭的時代!美國上班族的午餐,都已經在辦公室匆忙解決了,“有空再談”已經成為他們在這股橫掃全球的高效率風浪中的口頭禪。但是,不少在商界做老總的朋友告訴我一個事實——很多本來可以優秀的員工,卻在拖延的浪濤中被淘汰。

這個問題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大公司絕跡,秉持“拒絕拖延”理念的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其中一例,當然“拒絕拖延”也是沃爾瑪、通用汽車、德國電信、蘇黎世金融服務、英特爾等知名大公司嚴格執行的員工行為準則。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躍升為全球利潤最高的公司,不僅是因為埃克森公司和美孚攜手合作,更是因為它擁有一支決不拖延的員工隊伍。這家公司的實踐再次告訴我們“員工克服拖延的毛病,培養一種簡便多效的工作風格,可以使公司的績效迅速提升,使每一位員工的工作及生命都富有價值”。

感覺自己“不忙碌”,就代表我們的“重要性”不夠;我們感覺工作很多,實際上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岔走神;拖延,不給自己的時間做主,那麼,我們的時間就會淪為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隨意占有的“公共資源”;任何憧憬、理想的計劃,都會在拖延中落空;過分的謹慎與缺乏自信都是工作的大忌。立即執行,便會感到簡單而快樂,拖延,便會感到艱辛而痛苦;拖延的習慣會消滅人的創造力;把今天的工作拖到以後去做,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其實可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慢工可以出細活,十年可以磨一劍,但是,一個美女也會在無休止的拖延中變成老太婆。

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隨時主動地工作,和拖延症戰鬥。已經有了不少關於拖延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可借鑒的辦法,比如記錄自己的拖延、製訂合理的計劃、獎勵自己的不拖延、說服自己開始工作、哪怕隻工作五分鍾等。專家認為,要解決拖延,最重要的或許是不要一開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把拖延作為自己的一部分從心理上接納,不至於氣餒下來半途而廢。要與拖延戰鬥,耐心、寬容和堅持,三者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