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德華的觀點,我給予了強烈的讚同。包德齊的確是個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的人。也許沒有人告訴過他:“要想當一名科學家,大學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訓練。”因此,他能不顧一切向前衝,並且用自學的方式得到各種必要的知識。對納達尼.包德齊或愛德華.道喜這類人來說,困難根本就算不上什麼,他們從來就不會將它們放在眼裏。

洛埃.史密斯曾寫過一本極富鼓舞性的傳記——《一個完整的生命——在死神的門口》,這篇故事的主人公叫艾莫.赫姆。艾莫.赫姆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亨特維,當時他的醫師如此說道:“這嬰兒活下來的概率不大。”

但是赫姆還是活了下來。

他二十八歲的時候,成了衛理公會的傳道士。他曾曆經兩次致命的事故,都沒有因此對生活失去信心,反而引起有名的巧克力製造商約翰.惠勒的注意,在經濟上幫了他不小的忙。

幾個月過去後,這位倒在死神門口的傳道士,順利地出院了。

艾莫.赫姆開始興建教堂,募集傳道基金,並時時幫助當地的學校和醫院。

這名“單肺”傳教士募集了將近三百萬美元,以從事他認為有意義的慈善活動。他到了六十九歲的時候“告老退休”,但還是選擇繼續從事其他工作。

此後,他舉辦了上千次的講道、寫了兩本書、為教會和其他慈善機構募集了五十萬美元,並且擔任二十餘所專業學校的董事,個人捐助五萬美元以興建在加州大學附近的一所教會。

九十年來,他雖然因右半身嚴重受傷而時常痛楚不已,但他還是沒有向死神屈服。

艾莫.赫姆從不知“缺陷”這兩字的意思。他隻知道自己有生命,而且這生命是有它的目的的。

他把自己有生的九十多年充分使用,並使自己的名字成為“勇氣”的代名詞。

在那些喜歡逃避責任的人眼裏,困難就是他們最好的擋箭牌。你也許聽過許多人把失敗原因歸咎於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事實上,就算這些人真的接受了大學教育,他們仍能為自己找出許多理由。而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則不會如此,他們不會找借口去逃避困難,而是去想盡辦法克服、戰勝困難。

一次工作上遭遇了一些阻礙後,亞曆山大.貝爾就向朋友約瑟.亨利抱怨,認為那完全是由於自己缺乏有關電機方麵的知識。約瑟.亨利是華盛頓區一家工學院的院長,他雖然同意貝爾的說法,但並沒有這樣對貝爾說:“真不幸,亞曆山大,你沒有機會學習電機課程,實在是太可惜了!”

他也沒有告訴貝爾該如何向父母請求幫助,或如何去申請獎學金。他隻是簡單地對貝爾說:“去讀吧!”

亞曆山大.貝爾果然去攻讀有關電機的課程,最後對傳播科學也做出了自己非常大的貢獻。

卡爾頓.葛立夫住在新澤西州,是個生意人。一日,他開車經過莫裏鎮的一個十字路口,正好遇見一名盲少婦牽著一條狗要穿過街道,卡爾頓於是急忙踩住刹車,將車停了下來。

車停在那裏沒多久,一名陌生男子來到卡爾頓的車旁,原來他是那名少婦的訓練師。

這名男子解釋道:“以後請不用緊急刹車,就像剛才那樣。這條狗是訓練用來防止發生交通事故的,因此,假如每輛車子都像剛才一樣停下來,狗會以為這是應有的狀況,而不會特別警覺。這樣一來,一旦有車子不這麼停下來,事故便會發生。”

這個故事在我內心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不僅是因為那位訓練師言之有理,而且是因為得知那名少婦能采用這樣的訓練來克服自己的缺陷,繼續自己正常的生活。

不可否認,這些人都是具有成熟心靈的人。他們不會陷於自己的困難當中,而是勇敢地去麵對它、接受它,然後想辦法加以克服、解決。他們不會去乞憐、不會絕望,也不會去找借口推脫責任。

蕭伯納對那些時常抱怨環境不順的人感到十分反感。他說:“人們時常抱怨自己的環境不順利,因此使他們沒有什麼成就。我是不相信這種說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環境,可以製造出一個來啊!”

其實,如果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抱怨環境不好,當然就會把自己的過失諉諸“缺陷”或種種其他原因。在我年輕的時候,常因自己長得比別人高而氣餒不已。好幾年過去後,我才逐漸明白,身高可以是一件好事,也可以是一件壞事,這完全是由你自己的態度決定的。

假如別人富有,而自己比較貧窮;假如別人有兩條腿,而自己隻有一條腿;胖或瘦、美或醜、金發或黑發、害羞或進取——無論哪一點使自己與眾不同,都很可能成為自己的缺陷——隻要你自己承認這一點。心靈不成熟的人總是把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看成是缺陷、障礙,然後期望自己能受到特殊的待遇。心靈成熟的人則不然,他們先認清自己的不同之處,然後再決定是要接受它們,還是改進它們。

◎精神可以擊垮厄運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人性的優點》

在我的班裏,有位學員告訴過我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邁克。

1938年,二十一歲的邁克在軍隊服役。他在一次戰役中受了嚴重的眼傷,眼睛因此什麼也看不見了。他雖然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和痛楚,但個性卻仍然十分開朗。他常常與其他病人開玩笑,並把配給自己的香煙和糖果與好朋友一起分享。

醫生們非常努力地去治療邁克受傷的眼睛。然而,有一天,主治大夫走進邁克的房間向他說道:“邁克,你知道我一向喜歡向病人實話實說,從不欺騙他們。邁克,我現在告訴你,你的視力無法恢複了。”

此時,時間似乎停滯了,房間裏的氣氛變得可怕而靜默。

邁克終於打破沉寂,平靜地回答道:“大夫,我知道,其實我一直都知道會是這個結果。非常謝謝你們為我付出了這麼多努力。”

過了幾分鍾,邁克對他的朋友說:“我認為自己沒有任何理由去絕望,雖然我的眼睛瞎了,但我還可以聽得很好、講得很好啊!我的身體強壯,不但可以行走,雙手也十分靈敏。何況,據我所知,政府可以協助我學得一技之長,以讓我維持生計。我現在所需要的,就是適應一種新生活罷了。”

這就是邁克,一名擁有明亮視野的盲眼士兵。由於忙著計算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因此沒有時間去詛咒自己的不幸。這便是百分之百的成熟,同時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人有生之年都要麵對種種考驗,瑪麗.布朗太太也是用這種方法去解決問題的。

1945年8月,在日本宣布投降後的第二天,瑪麗.布朗太太走進位於加拿大渥太華的自家住宅,靜聽屋子裏的寂靜與空虛。

幾年前,她的丈夫死於車禍;接著,與她住在一起的母親也被病魔奪走了生命。她在書中寫道:“當許多鍾聲和汽笛聲都在宣告和平再度降臨時,我唯一的兒子達諾卻在此時去世了。我已失去了丈夫和母親,如今兒子一死,我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孤單的人了。

“在為孩子舉辦過葬禮後,我走進空蕩蕩的屋子裏。那種空虛、無依無靠的感覺使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世界上再也沒有一處地方比這更寂寞。我的內心充滿了哀傷和恐懼,害怕今後獨自一人生活,害怕整個生活方式將完全改變。而最可怕的,莫過於我將與哀傷共度餘生,這才是真正讓我感到可怕的事情。”

在此後的幾個月裏,布朗太太的生活完全被包圍在一種茫然的哀傷、恐懼和無依無助的氛圍裏。她既迷惑又痛苦,根本無法接受所發生的一切。她繼續描述道:

“一段日子過去後,我明白時間會治療我的傷痛。隻是時間過得實在太慢了,我必須做些事情來幫自己忘記這些遭遇。在這種狀態下,我選擇重新工作。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我也逐漸對生活恢複了興趣。一日清晨,我從睡夢中醒過來,忽然認識到所有不幸均已成為過去,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變得更好。我知道“用頭撞牆”是不能麵對現實的表現,這種舉止是愚蠢可笑的。對於這些我無法改變的事實,時間告訴了我該如何去承擔。

“整個改變過程進展得非常緩慢,不是幾天或幾個星期,而是逐漸來臨。總而言之,它發生了。現在,當我回過頭去再看那段生活,就會感到好像船隻雖然曆經一場巨大的風浪,如今已重新駛回風平浪靜的海麵上。”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類似布朗太太的悲劇,往往很難讓我們理解為什麼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因此最好先麵對它們、接受它們。當布朗太太對失去家人這一事實完全接受時,心理上便已準備讓時間治療這樣的痛楚。

我們的生活被不幸遭遇分割得支離破碎時,隻有時間可以把這些破片撿拾起來,並重新撫平。智者在麵對不幸時,懂得給時間一個機會。在第一次受到打擊時,整個世界似乎停止運行,而我們的苦難也似乎永遠沒有盡頭。但無論如何,我們總得往前走,去履行生命計劃中的種種目的。而一旦我們完成了這些生命中的種種運作,不幸所帶來的痛苦便會逐漸減輕。終有一天,我們又能喚起以往的快樂,並且感受到被愛護,而不是被傷害。要想克服與戰勝不幸,時間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但唯有我們敞開心靈,完全接受那不可避免的命運,才能使我們自己走出痛苦的深淵。

我們應該記住,不幸遭遇並非是世界末日,有時候,它還是促使我們采取行動的催化劑,會大大改善不利的狀況。它能使我們的才智變得靈敏,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印度的克裏士納說過這樣的話:“人的幸福結局,並非是平淡、安穩的喜樂,而是轟轟烈烈地與不幸奮鬥。”

人的品格會因“轟轟烈烈地與不幸奮鬥”而變得更深沉、更多彩,也更豐盛。它會讓我們挖掘出深藏在人性深處的潛能力。這些能力和資源一直埋藏在人性深處,直到必要時才會蘇醒過來,為我們所用。要想擺脫不幸的陰影,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去幫助別人。我認識一位住在威士康辛州的太太,她把自己個人的悲痛化為力量,去幫助其他陷於痛苦中的人,因此受到了許多人的敬重。這位太太有一個做著飛行員工作的兒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公殉職,死時隻有二十三歲。這位母親雖然為此感到十分悲傷,卻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她說:“我認識許多悲觀的母親。有的因為孩子精神上或心理上不健全;有的則因為孩子得了痙攣性癱瘓無法正常為社會做貢獻。當然,還有更多婦女極想擁有自己的小孩,卻苦於無法如願。我有幸擁有一個好兒子,並且共度了二十三個歡樂的春秋。我會把這些快樂的記憶保留至生命的盡頭,因此,我要服從上帝的安排,盡可能支持幫助更多需要幫忙的人。”

她確實去做了。她不辭辛勞地安慰許多出征者,或是那些因兒子出征而需要幫助的父母。她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用來幫助別人,便不再將心思放在困擾自己的事情上。

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生命都擺動在幸與不幸、浮與沉、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模式裏。我們不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堆裏麵,拒絕麵對各種不幸,而不幸也不會因此獲得解決。苦難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隻有樂觀堅強地去麵對,才能表現出自身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