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成大事者做事遊刃有餘(3 / 3)

世上的高人往往其貌不揚,由於不太搶眼,可以避免別人的注意力,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練就一筆好字的人謊稱不會書法,這樣可以推掉許多違心的差事;力大無比的人往往裝成手無縛雞之力,緊急時才能夠出乎意料地打敗來犯者。做人,鋒芒太露,就等於把自己的底細給對方交代得一清二楚,一旦交起手來,就首先輸掉了一半,實難收到突見奇功的效果。

但做人又不能不露鋒芒或藏而不露。不露鋒芒、藏而不露,總給人一種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感覺,讓人覺得你這人虛偽無比。不可不露,卻又不能太露或亂露,那就隻有深藏不露。深藏不露的真諦就在於,不刻意顯露。有能力終究是要露出來的,隻要時機、地點、人事三者合適。如果有一樣不合適,那就不要亂露,以免招來不必要麻煩,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惱。

這種深藏不露的處世智慧與西方張揚個性注重表現有所不同。西方教育注重“表現”,主張“有能力就要表現出來,有一手就要露出來”,否則和沒有能力沒有什麼兩樣。西方人不但好表現,到處表現,而且還要隨時告訴別人自己表現了些什麼東西,甚至隨身攜帶一些以資佐證的物件,證明自己確實如此。

中國人當然也明白“表現”的道理,知道“老虎不發威,很容易被當做病貓”。不過我們更了解“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慘痛苦境,在表現之前,先做好“等到達那裏,先打聽一下當地的情況,再做打算”的準備工作。所以兩者的區別不在於表現不表現,而是怎樣表現。前者是舍身哲學,主張能露就露,露光了就走路,後者是守身哲學,主張先打聽一下,看一看露到什麼程度最合理,然後才合理地顯露。

深藏不露是為了看一看有沒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人走出來。若大家都爭著要露,特別是那些才能平庸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其結果隻能是埋沒了真正的有才華的人,阻了他們的道。不強出頭,其實就是在不應該自己出頭的時候,千萬不要出頭,一定要出頭不可,也應該設法讓別人先出頭。萬一讓不過,才抱著我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心情來出頭。當然,沒有什麼本領的人無需講究什麼深藏不露。因為自己很平庸,就算利用深藏不露來“藏拙”,充其量也隻能隱瞞一時,最終會被人識破,結果原形畢露。

99 記住別人的名字

名字能使人出眾,它能使人顯得獨立。我們的要求和我們要傳遞的信息,都必須從我們的名字這裏著手,這就顯得名字特別的重要。

1898年,紐約的洛克蘭郡石點鎮發生了一場悲劇。有個小孩已經死了,而在這特別的一天,鄰人們正準備去參加葬禮。吉姆·法裏走到馬房,去拉他的馬。地上積著雪,寒風凜冽;那匹馬好幾天沒有運動了,當它被拉到水槽的時候,歡欣鼓舞起來,把兩腿踢得高高的,結果吉姆·法裏被踢死了。因此這個小小的石點鎮,那個星期辦了兩個葬禮。

吉姆·法裏留下了一個寡婦和三個孩子,以及幾百塊錢的保險金。

他的長子吉姆才隻有10歲,為了家中的生活,就去一家磚廠做工,他把沙土倒入模子裏,壓成磚瓦,再拿到太陽下曬幹,吉姆沒有機會受更多的教育,可是他有愛爾蘭人達觀的性格,使人們自然地喜歡他,願意跟他接近。他後來參政多年後,逐漸養成了一種善於記憶人們名字的特殊才能。

吉姆沒有進過中學,可是到46歲時已有4個大學贈予他榮譽學位。他當選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擔任過美國郵務總長。

有一次,有記者去采訪吉姆先生,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他簡短地告訴記者:“苦幹!”記者顯然對這個回答不滿意,就再次請教。吉姆就讓記者分析他成功的原因,記者說他知道吉姆能叫出一萬個人的名字來。

吉姆對此進行了糾正,他說他大約可以叫出五萬個人的名字。

請大家千萬不要小瞧了這一點。這項能力,使吉姆幫助富蘭克林、羅斯福進入了白宮。

在小吉姆·法裏為一家石膏公司到處推銷產品的那幾年,在他身為石點鎮上一名公務員的那幾年間,他建立了一套記住別人姓名的方法。

開始的時候,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每次他新認識一個人,就問清楚他的全名,他家的人口,他幹什麼行業,以及他的政治觀點。他把這些資料全部記在腦海裏,而第二次他又碰到那個人的時候,即使是在一年以後,他還是能夠拍拍對方的肩膀,詢問他的太太和孩子,以及他家後麵的那些蜀葵。難怪有一群擁護他的人!在羅斯福競選總統的活動展開之前的幾個月中,吉姆一天要寫數百封信,分發給美國西部、西北部各州的熟人、朋友。而後,他乘上火車,在十九天的旅途中,走遍美國20個州,經過一萬兩千裏的行程。他除了火車外,還用其他交通工具,像輕便馬車、汽車、輪船等。吉姆每到一個城鎮,都去找熟人作一次極誠懇的談話,接著再趕往他下一段的行程。當他回到東部時,立即給在各城鎮的朋友每人一封信,請他們把曾經談過話的客人名單寄來給他。那些不計其數的名單上的人,他們都得到吉姆·法裏的信函,那些信都以“親愛的比爾”或“親愛的佐”作開頭,結尾總是簽上“吉姆”。

小吉姆·法裏在早年就發現,一般人對自己的名字比對地球上所有的名字加起來還要感興趣。記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輕易就叫出來,等於給予別人一個巧妙而有效的讚美,若是把人家的名字忘掉,或寫錯了——你就會處於一種非常不利的地位。卡耐基有一次在巴黎開了一門公開演講的課程,發出複印的信件,給所有住在該地的美國人。那些法國打字員顯然不太熟悉英文,自然在打上名字的時候就打錯了。有一個人,巴黎一家大的美國銀行的經理,寫了一封不客氣的信給卡耐基,因為他的名字被拚錯了。

有時候要記住一個人的名字真是難,尤其當它不太好念時,一般人都不願意去記它,心想:算了!就叫他小名好了,而且容易記。錫得·李維拜訪了一個名字非常難念的顧客,他叫尼古得瑪斯·帕帕都拉斯,別人都隻叫他“尼克”。李維告訴我們說:“在我拜訪他之前,我特別用心地念了幾遍他的名字。當我用全名稱呼他:‘早安,尼古得瑪斯·帕帕都拉斯先生’時,他呆住了。過了幾分鍾,他都沒有答話。最後,眼淚滾下他的雙頰,他說:‘李維先生,我在這個國家十五年了,從沒有一個人會試著用我真正的名字來稱呼我。’”

姓名是個人的符號,它蘊含著人類的自尊、個性與自由。人們在隨手寫字的時候,總是信筆寫下自己的名字,就證明了這一點。尊重一個人莫過於尊重他的名字。

卡耐基是“鋼鐵大王”,但他對鋼鐵製造知之甚少,卻大發其財,因為他巧妙地對“名字”加以運用。例如,他希望把鋼鐵軌道賣給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而艾格·湯姆森正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因此,戴爾·卡耐基在匹茲堡建立了一座巨大的鋼鐵工廠,取名為“艾格·湯姆森鋼鐵工廠”,這樣他就成功了。

這個方法太靈驗了!卡耐基一輩子也忘不了。

人們都重視自己的名字,並盡量設法讓自己的名字流傳下去,甚至願意付出任何的代價,即使犧牲也在所不辭。波那姆先生是一位飽經世故的老人,因為沒有兒子延續他的名字而感到遺憾,所以他情願給他外孫子希勒兩萬五千元的代價,如果他願意把自己稱做波那姆·希勒的話。

多數人不記得別人的名字,隻因為不肯花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去專心地、重複地、無聲地把這些名字耕植在他們的心中。他們為自己造出借口:我太忙了。

但他們可能不會比富蘭克林·羅斯福更忙,而他卻花時間去記憶,而又說得出每個人的名字,即使是他隻見過一次的汽車機械師。

當張伯倫把汽車公司為羅斯福製造的汽車送進白宮,張伯倫到白宮的時候,總統顯得特別愉快,他直呼張伯倫的名字,這讓張伯倫感到十分欣慰。當羅斯福的朋友們和白宮的官員們讚美這部車子時,羅斯福又真誠地稱讚了張伯倫,為他的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張伯倫把駕駛方麵的事情講過後,總統才去會見客人。

後來張伯倫帶了一位技工去白宮,並把他介紹給羅斯福總統。技工並沒有同總統談話,羅斯福總統隻聽到過一次他的名字。技工是個怕羞的人,躲在後麵,但當他們要離去時,總統找到這個技工,跟他握手,叫他的名字,並感謝他來華盛頓。總統對這個技工的致謝,並非出於表麵,而是真誠用心。

張伯倫回到紐約之後,收到了一張羅斯福總統的簽名照片,以及謝辭,再度謝謝他的幫忙。“他怎麼有時間做這件事,對我來說是一項神秘。”張伯倫說。

富蘭克林·羅斯福知道一個最單純、最明顯、最重要的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記住別人的姓名,使別人覺得重要。但我們有多少人這麼做呢?

一名政治家所要學習的第一課是:“記住選民的名字就是政治才能,記不住就是心不在焉。”

記住他人的姓名,在商業界和社交上的重要性幾乎跟在政治上一樣。

法國皇帝,也是拿破侖·波拿巴的侄兒——拿破侖三世得意地說,即使他日理萬機,仍然能夠記得每一個他所認識的人。

他的技巧非常地簡單,如果他沒有清楚地聽到對方的名字,就說:“抱歉,我沒有聽清楚。”如果碰到一個不尋常的名字,他就說:“怎麼寫法?”

在與別人談話中,他會不厭其煩地把對方姓名反複地記憶數次,同時在他腦海中把這人的姓名和他的臉孔、神態、外形連貫起來。如果這人對他是重要的,拿破侖就更費事了,在他獨自一人時,他會把這人的姓名寫在紙上,仔細地看著、記住,然後把紙撕了。這樣一來,他眼睛看到的印象,就跟他聽到的一樣了。

這一切都要花時間,但很“禮貌”,愛默生說:“良好的禮貌是由一些小小的犧牲組成的。”

能夠牢記結識的所有人物的姓名,是一項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即使是隻有一麵之緣,如果你能夠隨時隨地準確地稱呼他的姓名,是對他最大的恭維和讚賞。

我們應該注意一個名字裏所能包含的奇跡,並且要了解名字是完全屬於我們交往的這個人,沒有人能夠取代。

100 盡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兩千年以前,耶穌說過:“盡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在耶穌出生的兩千多年前,埃及阿克圖國王給予他兒子一些精明的忠告。今天我們極為需要這項忠告。阿克圖國王說:“圓滑一點。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換句話說,不要跟別人爭辯。別說他錯了,也不要刺激他,但要運用一點交際技巧。因此,如果你要使別人同意你,切記:“尊重別人的意見,切勿指出對方的偏激。”

不論你用什麼方式指責別人,直接打擊了他的智慧、判斷力、榮耀和自尊心,隻會使他想反擊,但絕不會使他改變心意。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圖或康德的邏輯,也改變不了他的看法,因為你傷了他的感情。

所以,永遠不要這樣開場:“好,我證明給你看。”這句話等於是說:“我比你更聰明。我要告訴你一些事,使你改變看法。”

這是一種挑戰,會挑起爭端,在你尚未開始之前,對方已經準備迎戰了。

笛爾是一位建材商人,他的競爭對手到處散布笛爾的公司信譽不好,材質低劣,即將破產,致使笛爾丟失了一份10萬塊磚的訂單。笛爾對別人解釋說他並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來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事很湊巧,這一天,笛爾接到一個建材商要一批建築用磚,他提出的型號自己公司裏沒有,而說自己壞話的競爭對頭那裏卻有。“同時我也確定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機會。”這使笛爾感到為難,是告訴對手這項生意的機會,還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讓對方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

最終,笛爾還是拿起電話撥通了那位競爭對手的家裏,接電話的人正是那個對手本人,當時他拿著電話,難堪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笛爾還是禮貌地直接告訴他有關弗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結果,那個對手很是感激笛爾。

笛爾說:“我得到了驚人的結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關我的謊言,而且甚至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我做。”

笛爾的心情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與對手之間的陰霾也獲得了澄清,倆人的關係也向著友好一麵迅速發展。

如果你想學習一些有關做人處世、控製自己、增進品格的理想建議,那你就向富蘭克林學習吧,他是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擅長交際的外交家。

當富蘭克林還是年輕人時,有一次,一位老人嚴厲地批評了他一頓,說:“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弄得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沒有人能再教你什麼,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麼,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知識又很有限。”

富蘭克林的優點之一是,他接受了那次慘痛的教訓。他已經夠成熟、夠明智,以至能領悟也能發覺他正麵臨社交失敗的命運,他立即改掉傲慢、粗野的習性。“我立下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決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許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我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者‘目前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我不以為然的事時,我絕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兩樣等等。

“我很快就領會到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會減少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也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麵,而我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我。”

“我一開始采用這套方法時,確實覺得和我的本性相衝突,但久而久之就愈變愈容易,愈像我的習慣了,而也許五十年以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麼太武斷的話。(我正直品性下的)這個習慣,是我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時,能得到同胞重視,並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一員後,能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因為我並不善於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來說,我的意見還是得到廣泛的支持。”

101 不要把意見強塞給他人

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被強迫著去做事或者接受他人的意見。人們都喜歡按自己的心願去買東西,或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同時,喜歡有人來征求我們的意見、願望和想法。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那樣會產生一種不利的後果。我們不妨采取一種更好的策略:隻向他人提供自己的看法,而由他最後得出結論!

沒有人喜歡接受推銷,或被人強迫去做一件事。我們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購買東西,或照自己的意思行動,我們喜歡別人征詢我們的願望、需求和意見。

韋森先生在沒有研究人類關係學之前,他損失了無數應該獲得的傭金。韋森是一家服裝圖樣設計公司的推銷員,他幾乎每星期都去找紐約某位著名的設計家,這樣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然而,每次這位設計家也不拒絕見韋森,而且還總是把韋森帶去的圖案仔細看一遍,但就是不買。

經過150次的失敗,韋森體會到自己一定過於墨守成規,所以決心研究一下人際關係的有關法則,以幫助自己獲得一些新的觀念,找到新的力量。

後來,他采用一種新的處理方式。他把幾張沒完成的草圖夾在腋下,然後跑去見設計師。“我想請您幫點小忙。”韋森說道,“這裏有幾張尚未完成的草圖,可否請您幫忙完成,以更加符合你們的需要?”

設計師一言不發地看一下草圖,然後說:“把這些草圖留在這裏,過幾天再來找我。”

三天後,韋森又去他那裏,聽了建議後,把圖樣拿回去,按照那位買主的意思畫完。這筆交易結果如何?不用說這位買主完全接受了。

那是九個月以前的事,自從那筆生意完成後,這位買主又訂了十張圖案,都完全是照著他的意思畫的,韋森就這樣賺了一千六百多元的傭金。韋森說道:“我一直希望他買我提供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後來正是因為我要他向我提供意見,他就成了設計人。我並沒有把東西賣給他,他自己買下了。”這就是那位買主買圖樣的原因吧。

年輕的朋友,如果你想贏得他人的合作,就要征詢他的願望、需要及想法,讓他覺得是出於自願。假如你確是有好的建議,對自己的建議確實有信心的話,你也不能把自己的意見硬塞入別人的腦子裏,這是很費勁的做法。提出建議,然後讓別人自己想出結論,那樣不是更聰明嗎?

L醫師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家大醫院工作,醫院需要新添一套X光設備,許多廠商聽到這一消息,紛紛前來介紹自己的產品,負責X光部門的L醫師因而不勝其擾。

但是,有一家製造廠商則采用一種很高明的技巧。他們寫來一封信,內容如下:

我們工廠最近完成一套X光設備,前不久才運到公司來。由於這套設備並非盡善盡美,為了希望能進一步改良,我們非常誠懇地請您撥冗前來指教。為了不耽誤您寶貴的時間,請您隨時與我們聯絡,我們會馬上開車去接您。

“接到信真使我感到驚訝。”L醫師說道,“以前從沒有任何一位廠商向我請教,所以這封信讓我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那一星期,我每晚都忙得很,但還是取消了一個約會,騰出時間去看了看那套設備,最後我發現,我愈研究就愈喜歡那套機器了。”

“沒有人試圖把它推銷給我。我覺得,為醫院買下那套設備,完全是我自己的主意,於是就把它訂購下來。”

內華達州有一位汽車商,有一個想買車的蘇格蘭人看過這位汽車商給他們介紹的汽車,但他們總是認為有問題,不是嫌這輛不合適,就是嫌那輛什麼地方有了損壞,再不就是價錢太高。

這位商人隨即決定要讓他自己來買,也不必告訴他要買哪一種牌子的汽車。總之,要讓他覺得這是他自己的意願。

幾天後,有一位顧客想把他的舊汽車換一輛新的,那汽車商就想到了那個蘇格蘭人,也許他喜歡這舊式的汽車。於是他打了個電話,給那個蘇格蘭人,說是有個問題想請教他。

那蘇格蘭人接到他的電話後,馬上就來了。汽車商請他幫忙評估一下車子的價格。那蘇格蘭人聽到這些話後,滿麵笑容,終於有人來請教他,有人看得起他了。駕著這部車子兜了一圈,回來後他建議商人以三百元買進這輛車子。

於是汽車商問他願不願意以三百元的價格購買這輛車。他當然願意,因為這是他的意思、他的估價。所以這筆生意立刻就成交了。

羅斯福做紐約州長時,有一項特殊的功績——他和政黨重要人物相處得很好,使他們同意原來他們所反對的議案。

每當有重要職位需要補缺時,他都請那些政黨要人推薦。當然,這些人最初推薦的都是一些不受歡迎的人物。

羅斯福就表示希望他們能推選出來一個有才華的人物,因為上次推選的那人表麵上看來雖然並沒有可批評的地方,可是也沒有令人稱讚的優點。羅斯福就告訴他們,如果任用這樣的人,就會有負公眾的期望,他們第三次推薦的人,比前兩位好多了,可是還不十分理想。

於是,羅斯福對他們表示了感謝,並讓他們再試一次。第四次他們所推薦的,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人,在對他們的協助表示感激之後,自己就任用了這個人。而且,羅斯福還使他們享有任命此人的名義,讓他們感到非常的滿意。

趁此機會,羅斯福就對他們說,他已經做了使他們愉快的事,現在輪到他們順從自己的意見,做幾件事了。

羅斯福相信那些黨政首要們,也願意這樣做,因為他們幫助了政府的重大改革,諸如選舉權、稅法及市公務法案等。

羅斯福凡事都很費事地去征求別人的意見,且對他們的建議表示尊重。當羅斯福委派重要職位時,他使那些黨首政要們真實地感覺到,這是他們所挑選的人,是他們的意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既定的立場,也因此而習慣於執著在本身的領域當中,卻忘了別人也和自己一樣,有著他固執的一麵,而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一向是人際溝通當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