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堂課:能方能圓,說話方圓吃得開(1 / 3)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6890728370670144526,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7233628637570796605,6838936284967209991,7220732984595319869]}],\"10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10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6890728370670144526,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7233628637570796605,6838936284967209991,722073298459531986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世要做到知彼知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隨機應變,才能事事順心。聰明人懂得在交際中運用恰當的語言和對方“套近乎”,這樣不僅能夠迅速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而且還能建立起融洽的關係。

該拍的馬屁一定要拍

“拍馬屁”也就是說奉承話,一向是一種令人鄙夷的行為,喜歡“拍馬屁”的人經常被認為是道德低下,阿諛奉承之徒。其實,說奉承話的人並不一定就沒有能力,如果不是那麼高調的話,對於這個問題就會有更加通達的觀點。這不過是一種手段,通過它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五代十國時期是標準的亂世。短短50幾年間,就換了5個朝代,15個皇帝,分屬於9個不同的姓氏。皇帝們更換得如此頻繁,大臣們也習以為常,抱著一份打工的心態來麵對他們,這個老板倒台了,就再換另外一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身經五朝的“長樂老”馮道。馮道經曆了唐、晉、漢、周,包括契丹這5個朝代,在每一朝都能做到宰相之類的高官,最後得享天年。

馮道起初任後唐的宰相。後來,石敬瑭勾結契丹滅了後唐,為穩定政局,又讓馮道當宰相。契丹也很看重馮道,當初就想把他請到契丹去,但沒有成功。於是就指名讓馮道出使契丹,打算把他扣留在那裏。那時出使契丹並不是什麼好差事,其他人聽說自己要到契丹去,臉色就變了,手也嚇得發抖,石敬瑭也不願讓馮道去,知道去了就很難再回來。馮道卻說:“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堅持要走。別人給他送行,都傷心地流下了眼淚,馮道卻十分鎮定,在一張紙上寫了兩個字“道去”,就北上去了契丹。

契丹的君主給了馮道十分隆重的接待。但馮道還是不忘要回到中原,為了這個目的,他用心周旋。有一次,契丹君主表露出想把他留下來的意思。馮道就借機奉承。此時石敬瑭稱契丹為父,他就說:“南朝是兒子,北朝為父親。不論在哪一朝為臣,不是都沒有區別嗎?”說得契丹君王大為高興。馮道還在表麵上顯示出要留在契丹的意思。契丹君主給他的賞賜,他都買了薪炭,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就說:“北方太寒冷,老年人受不了,就要早做準備。”契丹君主十分感動,反而放他回去了。

馮道故作姿態,幾次三番也請求留下來,契丹君主還是允許他離開。馮道又故意磨磨蹭蹭,在驛館住了一個月才啟程上路,路上也走得很慢,兩個月才走出契丹邊界。左右隨從都很不理解,說一般人能從契丹回來,都是走得越快越好,可您還要住宿停留,這是為什麼呢。馮道說:“縱使你急速返回,契丹的良馬一夜就能追上,根本就逃不掉,慢慢走反倒能安全返回。”別人聽了,歎服不止。

之後,契丹軍隊進入中原,大肆劫掠,弄得一片恐慌,這時,馮道前去見契丹君主,遭到斥責,契丹君主問他:“你為何來見我?”馮道答道:“無兵無城,怎敢不來?”契丹君主又刁難他:“你是何等老子?”馮道說:“無才無德,癡頑老子。”契丹君主不禁笑了,免了他的罪,又授予他太傅的榮譽職銜。契丹君主還問馮道如何治理中原:“天下百姓,如何救得?”於是,馮道就順著他說:“現在的百姓即使佛祖來也救不得,隻有皇帝能救得。”這一招果然有效,後來契丹軍隊在中原就不再像先前那樣濫殺了,最後終於退出了中原。

後世的人對於馮道的行為有很大爭議。以為他侍奉了5個朝代,10個皇帝,實在是無恥之尤。但是,在那樣的亂世,馮道采取這樣的態度也是不得已的。他隻有讓那些君主高興一些,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並盡可能地讓飽經戰亂的民眾安定一些。據記載,當時就是因為馮道對契丹皇帝的一席奉承,才保住了中原的百姓不至於受到更大的燒殺搶掠。所以,在必要的時候,該拍的“馬屁”一定要拍。

總有人認為說奉承話是厚顏無恥的行徑,事實上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奉承話何嚐不是一種在潛移默化中讚美別人、恭維別人的方式?而在與上司的交往中,這更是一種無往不利的潤滑劑,也是一種讓你如魚得水的職場智慧。

小美做公司的文秘快一年了。上個月老總的助理升職去美國總部培訓,小美以為助理這個位子非己莫屬,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老總居然讓一個到公司才不到半年的前台接待占了這個位子。

為什麼是那個“接待”而不是自己當助理,小美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那個接待是個“馬屁精”,她是靠“拍馬屁”、說奉承話才爬上去的。但小美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在這種強調能力至上的外企,也要靠“拍馬屁”、說奉承話才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她覺得,一個人如果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在老板麵前唯唯諾諾,沒有個性而唯命是從的話,就永遠不能成為獨當一麵的幹將。她絕對不會用那樣的方式來獲得晉升,那是對她人格和尊嚴的一種侮辱。但是,看著人家一個個都在往上爬,她不僅覺得沒麵子,而且心裏也是十分失落。

實際上,小美的想法沒什麼不對,但是在職場這樣一個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環境中,隻直不彎的人難受器重已經是一個必然的現象。

樹有皮,人有臉,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虛榮心。而對於領導們來說,在麵對下屬的時候,這樣的情感需求往往又會更強烈些,因為職位的差別會給他們帶來心理優勢,以便更好地發揮領導的魅力。

所以,適當的讚美和尊重會讓領導因此而感到心情愉悅、心花怒放,同時也為你自己的職場之路開拓一片光明的前景。所以說,奉承話該說還得說,該拍的“馬屁”還要拍,隻是拍馬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摸清馬的脾氣,了解馬的性情,知道馬的需要,再想出恰當的拍馬屁方式,做到輕重合適。

哄好之後再求人

厚黑之士費盡心機與權貴套近乎,最終目的還是求人辦事。因此,捧好自己的“靠山”還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開口提要求,要其出麵為自己辦事。

這也並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比如,任何一位領導都在不同程度上掌握著下屬的升降沉浮。作為一個下屬,有時要調動工作,尋求高位,爭取分房或者漲工資、評職稱等,都難免要找領導來權衡解決和幫助辦理。通常,人們更喜歡直接找領導開口談自己要辦的事情,特別是對還沒有深厚社會關係和豐富辦事經驗的青年人來說,直接找領導提出自己的要求、想法和願望,似乎來得更便利、更切實和更痛快一些。

直接找領導辦事有三大好處:一是能與領導直接對話,坦言自己的請求,或成或否,明白無誤,摻不進水分,差不多當時即能洞察上級的意圖;二是免去請第三者出麵幫辦之煩,其他人不會輕易諳知自己的“私心”,有利於日後更好地維護自己的麵子;三是通過與上司直接接觸,有與領導建立友好關係的可能性。因為人隻有通過接觸才有可能滋生感情和建立關係,這對日後在工作上尋求較大的發展大有好處。

但是,複雜的社會生活告訴我們,事情有很多時候並不是這麼簡單的。直接找領導辦事固然有些好處,但其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其一,事情辦成了則好,辦不成則難有回旋餘地。領導當著你的麵給否定了的事情,很少能再收回去,即使日後發現自己否定得不很公允,但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麵子,也常常不再改口了。其二,因為自己措辭不好,語言有失,給領導留下壞印象或一些把柄,則“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其三,因自己直接出麵,未找中間人商量,也就很難獲得參考性意見。不管想要辦的事該不該去找某位領導,也隻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辦事,而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找領導辦事,直接出麵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尺度。在我們生活和交際範圍內,領導就好比是一棵大樹,隻有善於利用這種關係,才能使我們找到天底下沒有辦不了的事,也沒有不能辦的事的感覺。但是,我們也不應該不分情況、不加考慮、不管大事小事都找領導去辦。否則,不但讓領導認為你太缺乏能力,而且真正遇到需要向領導張嘴的事時反而無法開口了。

有些人認為向領導要求利益,就肯定要與領導發生衝突,給領導找麻煩,影響兩者的關係;也有人一心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不計報酬,隻要被領導重用,什麼都不敢提,結果往往也是一無所獲。幹好本職工作是分內的事,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績越大,應該得到的東西也就越多。隻要你能幹出成績,即使向領導要求你應該得到的利益,他也會滿心歡喜。如果你無所作為,無論在利益麵前表現得多麼“老實”,領導也不會欣賞你。

求領導辦事一定要看事情是不是直接涉及自身利益,如果是,則領導無論是從對你個人還是關心單位職工利益的角度,都認為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的事情領導願辦,也覺得名正言順。比如,你愛人調動工作,你通過別的關係可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辦成,如果你找單位領導辦,領導覺得你重視他的地位,又可以因為單位職工解決困難而積累其晉升的資本。有時,這樣的事你不找領導,領導甚至會產生你看不起他的想法。

找領導辦事還要掌握好分寸,不要雞毛蒜皮的事也找領導,如果事無巨細都去找,認為領導辦事比你容易,領導便會覺得你這人缺乏辦事能力。比如,你家裏需要買一台冰箱,如果找領導去說一下,可能會便宜幾百元錢,不過千萬別為了這類小事去找你的領導,因為這類事顯不出領導的辦事能力,又貶低了自己,得不償失。大事與小事的區別在什麼地方,要隨你的單位性質和領導的層次而定,懂得凡事有一個“度”,是最起碼的能力。

另外,古人雲:“人皆有不忍之心。”意思是說世界上每個人差不多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憐恤受難者的仁慈感情。找領導辦事能獲得應允,有時恰恰是這種心情起了作用。要引起領導同情,必須了解領導自身的人生經曆和社會經曆,領導曾經有過類似的切身感受的事情,容易得到同情,從而得到支持和應允。

要引起領導同情,必須在人之常情上下工夫,必須把自己所麵臨的困難說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所以,越是哪一點給自己帶來遺憾和痛苦,則越是大加渲染,這樣,領導才願意以拯救苦難的姿態伸出手來幫助你辦事,讓你終生對他感恩戴德。因為大凡能激發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愛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和幫助,還能使人在幫助之後產生一種偉大的濟世之感。

要引起領導同情,必須了解領導的好惡,了解他平時愛好什麼、讚揚什麼、又憤慨什麼,了解他的情感傾向和對事物善惡清濁的評判標準。領導的同情心有時是誘出來的,有時也是激出來的。因此,要想找領導辦事,隻有將領導哄得服服帖帖,哄得心花怒放,才能為你辦成此事。哄人也是一種做人的智慧,一種心計!

說話也要會“拐彎”

理論上講,待人處世中應該做到坦誠,不說假話,直來直去。而且在現實中,人們口頭上也一向把直來直去的性格,作為一種美德,倍加讚賞。如果你隨便問一個朋友:“你喜歡什麼樣性格的人?”他往往會回答:“性格豪爽、直來直去。”人們在稱頌某人時,也往往說:“他性格爽直,說話從不拐彎抹角,而是直來直去。”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應該是待人處世的一條準則,但直炮筒子未必受歡迎。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很特殊,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表麵上一套,實際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換句話說,就是嘴上說喜歡“直來直去”,內心深處卻並不喜歡“直來直去”。

直來直去,實際上就是“不給麵子”,使對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雙方關係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後想想,僅僅因為區區小事,非原則性問題而失去“頭兒”的賞識,真是毫無意義,後悔晚矣!

朱元璋稱帝後,要冊封百官,可當他看完花名冊時,心裏又犯起了愁。雖然功臣有數,但親朋不少。封吧?無功受祿,群臣不服;不封?麵子上過不去。軍師劉伯溫看出朱元璋的難處,又不敢直諫,一來怕得罪皇親國戚,惹來麻煩,二來又怕朱元璋不高興,落下罪名。但想到國家大事,不能視而不見,最後,他想出一個方法,畫了一幅人頭像,人頭上長著束束亂發,每束發上都頂著一頂烏紗帽,獻給了朱元璋。朱元璋接過畫,細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軍師畫中有話,乃苦口良藥。真可謂人不可無師,無師則愚;國不可無賢,無賢則衰!”原來,劉伯溫畫的意思是,“官(冠)多法(發)亂!”劉伯溫此舉,不但未傷害到朱元璋的麵子,不犯龍顏,還道出了諫言:官多法必亂,法亂國必傾,國傾君必亡。畫中有話,柔中有剛,也算是待人處世高明的“說話會拐彎兒”,使聽者懂得話外之音,達到預期的目的。

另外,說話會拐彎兒,還體現在巧妙勸說上司改正自己所作出的錯誤決定,讓上司從你的拐彎兒話中,自己悟出應該如何去做。

春秋時的晉國,自晉文公即位後,發憤圖強,使得國家迅速興盛起來,成為春秋時的一大強國,晉文公也成了一代霸主。可接下來,晉襄公、晉靈公卻不思振作,隻圖享樂。晉國的霸主地位也不知不覺被楚國代替。晉靈公即位不久,不思進取,大興土木,修築宮室樓台,以供自己和嬪妃們享樂遊玩。

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個9層高的樓台。可以想見,在當時那種科學水平、建築材料、建築技術等條件下,如此宏大複雜的工程,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無疑會給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負擔,使國力衰竭。因此,大臣和老百姓都反對建9層樓台。但是晉靈公固執己見,並且在朝堂之上嚴厲地對大臣說:“敢有勸阻建樓台的,立即斬首!”氣氛十分緊張。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嚇得噤若寒蟬,誰願意去送死呢?再沒有人敢說反對的話!

一天,有個叫荀息的大夫求見。晉靈公以為他是來勸諫的,便命人拉開弓,搭上箭,隻要荀息開口勸說,他就要射死荀息。誰知荀息進來後,像是沒看見他這架勢一樣,非常輕鬆自然,笑嘻嘻地對晉靈公說:“我今天特地來表演一套絕技給大王看,讓大王開開眼界,散散心。大王您感興趣嗎?”晉靈公一聽有玩的就來精神了,忙問:“什麼絕技?別賣關子了,快表演給我看看。”荀息見晉靈公上鉤了,便說:“我可以把9個棋子一個個疊起來以後,再在上麵放9個雞蛋。”

晉靈公聽到這事十分新鮮,不相信荀息會有這麼高的技藝,但是又急於一飽眼福,便急急說道:“我從未聽過和見過這種事,今天就請你給我擺擺看!”荀息當然清楚,如果國君認為是欺騙了他,就會有殺頭的危險。當晉靈公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後,荀息便動手擺了起來。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9個棋子堆了起來,然後又慢慢地將雞蛋放置在棋子上。隻見他放上1個雞蛋,又放第2個,第3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這時,屋子裏的氣氛十分緊張,隻能聽到雞蛋碰到棋子的聲音,圍觀的大臣們全都屏住呼吸,生怕雞蛋落下來。荀息也緊張得額頭冒汗。晉靈公看到這情景,禁不住大聲說:“這太危險了!這太危險了!”晉靈公剛說完“危險”,荀息就從容不迫地說:“我倒感覺這不算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晉靈公覺得奇怪,因為對他來說,這樣子已經是夠刺激、夠危險的了,還會有什麼更驚險的絕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說:“是嗎?快讓我看看!”這時,隻聽見荀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說:“9層之台,造了3年,還沒有完工。3年來,男人不能在田裏耕種,女人不能在家裏紡織,都在這裏搬木頭、運石塊。國庫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給養,武器沒有金屬鑄造。鄰國正在計劃乘機侵略我們。這樣下去,國家很快就會滅亡。到那時,大王您將怎麼辦呢?這難道不比壘雞蛋更危險嗎?”晉靈公聽到這種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意識到自己幹了一件多麼荒唐的事,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便對荀息說:“建9層之台,是我的過錯。”立即下令停止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