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和尚數日相聚,深深地感到這點。自憐囫圇吞棗地過了大半生,平日吃飯著衣,何曾嚐到過真的滋味!乘船坐車,看山行路,何曾領略到真的情景!雖然願從今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經過好好的藝術教養,即使自己有這個心,何嚐有十分把握!言之憮然!正憮然間,子愷來要我序他的漫畫集。記得:子愷的畫這類畫,實由於我的慫恿。在這三年中,子愷實畫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過數十分之一。其中含有兩種性質,一是寫古詩詞名句的,一是寫日常生活的斷片的。古詩詞名句,原是古人觀照的結果,子愷不過再來用畫表出一次,至於寫日常生活的斷片的部分,全是子愷自己觀照的表現。前者是翻譯,後者是創作了。畫的好歹且不談,子愷年少於我,對於生活,有這樣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較,不能不羨子愷是幸福者!
子愷為和尚未出家時畫弟子,我序子愷畫集,恰因當前所感,並述及了和尚的近事,這是什麼不可思議的緣啊!南無阿彌陀佛!
《清涼歌集》序
弘一和尚未出家時,於藝事無所不精,自書法,繪畫,音樂,文藝乃至演劇,篆刻,皆卓然有獨到處。嚐為餘言:平生用力於音樂用力最苦,蓋樂律與演奏皆非長期煉修無由適變,不若他種藝事之可憑天才也。和尚先後在杭州南京以樂施教者凡十年,迄今全國為音樂教師者十九皆其薪傳。聽製一曲一歌風行海內,推為名作。入山以後,以前種種胥成夢影。一日,劉生質平偕餘往訪和尚於山寺,飯罷清談,偶及當世樂教。質平歎息於作歌者之難得,一任靡靡俗曲流行閭閻,深惜和尚入山之太蚤。和尚亦為恍然,允再作歌若幹首付之,餘與質平皆驚喜,此七年前事也。七年以來,質平及某學友根據和尚所作歌詞,分別譜曲,反複推敲,必得和尚印可而後定。複經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浙江寧波中學等處實地演奏,始攜稿詣餘,謀為刊行。作曲者五人:質平為和尚之弟子,學詠,希一,伯英,為質平之弟子,鈸棠為質平之再傳弟子,皆音樂教育界之錚錚者。歌曲僅五首,乃經音樂界師弟累葉之合作,費七年光陰之試練,亦中國音樂史上之佳話矣。歌名“清涼”,和尚之所命也。和尚俗姓李,名息,字叔同,又字惜霜,浙之平湖人。
《晚晴山房書簡》序
弘一大師入滅後,福建永春李芳遠君輯師書牘若幹通,寄稿至滬,囑為刊行。顧所收不多,未足成集。年來多方征求搜羅,益以已所舊藏,其量已遠倍於李君所輯。世方多難,散失堪虞,因排百難而使之成書。斯編所收,皆師出家後所作。師為一代僧寶,梵行卓絕,以身體道,不為戲論。書簡即其生活之實錄。舉凡師之風格及待人接物之狀況,可於此仿佛得之。故有見必錄,雖事涉瑣屑者,亦不忍割愛焉。師別署甚多,五十以後,喜用晚晴稱號,常自署曰晚晴沙門或晚晴老人。顏其白馬湖之精舍曰晚晴山房。亂後鄉村不寧,山房無人居寧,門窗磚瓦被盜垂盡,聞將成廢墟矣。斯編名曰晚晴山房書簡,不特從師夙好,亦將藉以為勝跡留一紀念也。編中書簡,除餘所藏者外,來自各方,助為繕寫者同事豐君滄祥,郭君沈澄,朱君孑如,及竇德清宗性姊弟,付刊者同事徐君調孚,校對者同事周君振甫,例得備書,以誌功德。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中秋夏丏尊識於上海寓舍師之畫像前。
《文章作法》序
這是我六七年來的講義稿,前五章是一九一九年在長沙第一師範時編的,第六章小品文是一九二二年在白馬湖春暉中學時編的,二者性質不同,現在就勉強湊集在一處。附錄三篇,都是在校報上發表過的,也順便附在後麵。
教師原是忙碌者,國文教師尤其是忙碌者中的忙碌者,全書諸稿,記得都是深夜在嗬欠中寫成的。講的時候,學生雖表示有興味,但講過以後,自己就不願再去看它,覺得別無可存的價值。隻把釘成的油印本撂在書架上。
有一天,鄰人劉薰宇從塵埃中拿下來看了說是很好,勸我出版,我隻是笑而不應。這已是四年前的事了。去年,薰宇因立達學園缺乏國文教師,不教數學,改行教國文了,叫我把稿本給他,說要用這去教學生。我告訴他原稿不完全的所在,請他隨教隨修改。薰宇教了一年,修改了一年,於說明不充足處,使之詳明,引例不妥當處,從新更換,費去的心思實在不少。大家認為可作立達學園比較固定的教本,為欲省油印的煩累,及兼備別校采用計,就以兩人合編的名義,歸開明書店出版。
本書內容取材於日本同性質的書籍者殊不少。附錄中的《作文的基本態度》一篇,記得是從五十嵐力氏《作文三十講》中某章“燒直” 過來的,順便聲明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