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父親告誡他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兒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永遠不要鄙夷你手中的工作,如果遇到一位好老板,一定要忠心地為他工作;要是擁有一份好工作,必須把它當成你生命的全部。”

這位父親是睿智的,他憑借自己一生的工作經曆得出一個真理:工作是人一生必須要做的事。隻有擁有這種觀念的人,他的人生價值才會為之提升,生活質量才會為之提高,事業才能成功。

有一個乞丐,因為上了年紀行走不便,乞討所得已很難讓他將生計維持下去。一天,他遇到了上帝,極力請求上帝滿足他三個願望,上帝欣然答應。

乞丐的第一個願望就是要變成一位有錢人,上帝立刻滿足了他。成為有錢人後,乞丐覺得自己年老體弱,便說出了第二個願望:年輕40歲。上帝揮揮手,老乞丐變成了20多歲的小夥子。乞丐興奮極了,心想自己現在又年輕又有錢,如果一輩子不用工作就更好了,便對上帝提出了自己的第三個願望:一輩子不要工作。上帝又答應了他。於是,乞丐立刻又變回了原來的他——一個整天在路邊街角乞討的又老又髒的乞丐。

乞丐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驚歎道:“這是為什麼?我怎麼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

上帝說:“工作是我能給你的最大財富。想一想,如果你什麼都不做,整天無所事事,給你再多的東西有什麼用?再想一想,你沿街乞討這麼多年,見過幾個不工作的富翁?你一輩子不工作,你有什麼權利擁有那麼多財富?”

乞丐聽後嗚咽著說:“可是我不想一無所有。”

上帝說:“你已經將我賜予你的最大恩賜都扔掉了,你隻能像以前一樣一無所有了。”

這個頗有寓意的小故事,其現實意義在於告誡人們不要忘記生存的根本。雖然我們不會像乞丐那樣貧窮,也不可能像乞丐那樣愚蠢地去渴望成為有錢的閑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過不勞而獲的念頭和過上安逸生活的欲望。這種想法的本質就是輕視勞動,忽視工作在生命中的價值和重要性。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隻能勉強領薪,在人生事業上無足輕重。正是這樣的態度嚴重地限製了他們的人生價值,阻礙了他們事業的發展。他們置身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之中,雖也將工作當成一種必須,但卻認識不到工作的真正價值,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辛苦勞作不過是為了生計。他們輕視自己的工作,對工作敷衍了事,總把心思放在怎樣才能幹一件大事來擺脫自己的現狀上。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大的發展!

……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剛開始工作就明白工作的重要性,於是,他們從中體會到了成功,使自己變得充實和富有;而有些人工作一輩子也沒弄明白,於是,他們始終與平庸為伍,精神和物質也永遠貧乏。

工作是唯一能讓你致富的事,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工作這個人生最大的舞台上得以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大的實現自我、創造價值的陣地。

工作的質量決定生活的質量,這是一個很平凡的事實。不要以為“致富”都是偉大的、讓人津津樂道的壯舉。正確地認識自己平凡的工作是成就輝煌的開始。如果你以“養家糊口”的心態對待工作,每天被動地、機械地、三心二意地工作,同時不停地抱怨工作的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那你的環境會自己變好嗎?收入會增加嗎?會有很好的前程嗎?

工作是唯一能讓你致富的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