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作對你意味著什麼(1 / 3)

引言

工作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是一份維持生活的薪水,還是一份成就自己人生的事業?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占去了一天1\/3的時間,是我們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人認為工作是為了衣食住行,是生活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勞碌。而有的人則認為工作是實現理想所必需的奮鬥曆程,是自己一生的事業。那麼,你是出於哪種需求和願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呢?

1.工作質量決定生活質量

工作對你意味著什麼,是一份維持生活的薪水,還是一份成就自己人生的事業?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一同到一個公司工作的人,同樣的工作條件,同樣的起點,幾年後卻產生了巨大的差距。有的人成為公司裏的核心員工甚至是中、高層領導,在該工作領域內舉足輕重;有的人卻一直碌碌無為,工作總是不見起色,眼睛整天盯著剛夠糊口的工資,同那些優秀的人一樣早起晚歸,生活的質量卻千差萬別。

誠如我們所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距呢?是對工作的態度。

一個將工作當成生存需求的人,也就是靠工作來“養家糊口”的人,用工作來滿足日常之需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這種沒有任何主動性、迫於無奈去工作的人,其力所能及之處隻是做多少事拿多少回報,很難在工作中有長遠打算,因此永遠都是一個平庸者。

一個將工作當成生活保障的人,也就是想有個“鐵飯碗”的人。希望憑借自己的工作,過上比較安穩舒適的日子。雖然他們也能夠勤勤懇懇地工作,但因過於求穩而鮮有創舉和進取之心,最終的結果仍不免流於平庸。

一個將工作當成實現自我價值的人,也就是想通過工作使自己成為“有所作為”的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別人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更希望在工作中通過不斷的挑戰自我,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性潛質。隻有這種視工作為一生的事業的人才能避免流於平庸,也隻有這種人,能夠最終實現自身的價值。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一個人在選擇怎樣度過自己的某段時間時,都是賭徒。他必須用自己的歲月做賭注。”其實人生的任何一次選擇都像是一場賭博,而且賭注無一例外的都是自己的生命,隻不過正確的選擇會在損耗生命的同時收獲生命以外的東西,錯誤的選擇則隻是在耗費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人選擇怎樣去工作,其實也就是選擇了怎樣去生活。因為生活的好壞與工作的得失向來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的人,所能得到的“獎賞”自然可以大大提高他生活的質量和人生追求;一個在工作中抱著“養家糊口”或者隻想有個“鐵飯碗”的人,所能得到的薪水,也隻能勉強維持生活現狀和基本生計。何況,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去了人一天中1\/3的時間,假使一個人24歲參加工作,到60歲退休,工作至少將占去他生命的1\/3。那麼在這占去生命1\/3的工作時間裏如果始終找不到一個正確的工作態度,從工作中隻得到厭倦、緊張與失望,生活的痛苦可想而知。

小王是某公司的一名銷售員,每天早上鬧鈴一響,便從床上掙紮著爬起來,腦子裏第一個感覺就是:痛苦的一天又開始了。她早飯也顧不上吃,便匆匆忙忙地擠上公交車向公司趕去。剛跨入公司大門,連洗手間都沒來得及去,就被經理叫去會議室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小王上午拜訪客戶,一連遭到拒絕和冷遇,心情壞到了極點,仿佛世界末日到了。下午四處轉了轉,等到下班後回到公司胡亂在工作報表上畫了幾筆,便草草交差了事。回家後一看日曆,總算又過了一天!想出去吃飯,錢包裏的錢已所剩不多,想到離上個月發工資隻過了半個月,止不住地唉聲歎氣。

將工作當作生存的需求,從來不花時間學習,思想消極,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從來不好好去研究自己推銷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從來不反省自己和公司那些優秀員工間的差距,不知道自己一天都在做什麼,不去想為什麼會遭到客戶的拒絕和冷遇,不在工作中總結經驗教訓,每當朋友問起,隻會說,“單位不行”、“現在做銷售哪有那麼容易”、“哎!混一天算一天唄”……

到了月底一發工資,看著一起進公司的員工越拿越多,自己卻越來越少,臉上掛不住,在經理的明為鼓勵實是指責的話語下,很生氣地炒了老板的魷魚。如此,幾年內換了五六個公司。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時間就這樣流逝了。結果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缺少從零開始的資本,最終使自己一事無成。

很多企業都可能存在小王這樣的員工:他們每天按時上班、下班,每天早出晚歸、忙忙碌碌,卻不能及時完成工作,同時也很難盡職盡責。對他們來說,工作隻是一種應付,上班應付、加班應付、上司分派工作任務時應付、工作檢查更要應付,甚至回到家中也是想怎樣去應付第二天的工作,怎樣去。像這樣的員工怎麼可能有出色的成就呢?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過上高質量的生活呢?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曾說:“無論在什麼地方工作,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智慧和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態度越積極,決心就越大,對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相應地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回報也就越多。”

1872年,一個醫科大學畢業的應屆生麵臨擇業問題,心中煩惱不堪:像自己這樣一個學醫學專業的人,一年有好幾千人,殘酷的擇業競爭,該怎麼辦?

爭取到一個好的醫院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上加難。這個年輕人沒有如願地被當時著名的醫院錄用,而去了一家效益不怎麼好自然也不怎麼出名的醫院。可這沒有阻止他成為一個著名的醫生,並創立了世界馳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他就是威廉·奧斯拉。他在被牛津大學聘為醫學教授時說:“其實我很平凡,但我總是積極的工作,腳踏實地地在幹活。從一個小醫生開始我就把醫學當成了我畢生的事業。”

對工作有崇高態度的人可以把“卑微”的工作做成偉大,缺乏事業心的人把崇高的工作做成卑下,影響一個人的因素是什麼?是這個人的學曆還是這個人的工作經驗?是人對工作的態度。

任何一家有理想和目標的公司,都會有一種競爭的機製,不會讓那些碌碌無為的庸人長期在自己的公司混日子。任何有事業心、責任感的人,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也不會讓自己長期待在某個平庸的角落。

《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會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他在每個城市、鄉鎮、村莊,每個辦公室、公司、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

不要以為“事業”都是偉大的、讓人津津樂道的壯舉。正確地認識自己平凡的工作就是成就輝煌的開始,也是你成為出色雇員最起碼的要求。如果在平凡崗位上的我們,以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每天被動地、機械地工作,同時不停地抱怨工作的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那我們的環境會自己變好嗎?收入會增加嗎?會有很好的前程嗎?

當然不會!隻能永遠做等待下班、等待工資、等待被淘汰的那種為工作而工作的人。

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適時調整我們的心態。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假如你非常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因為在你的生活當中,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係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工作。你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對人生的態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現決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現,你工作中的成就決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你的工作質量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所以,如果你不願意自己的生活慘淡無味,那就從改變你工作的態度開始吧。

職場行走指南

【讓上司賞識你的十要訣】

1.讓上司看到你的表現;2.要求更多的工作與授權;3.借機會表現你的領導能力;4.開拓自己在公司內外的人際關係;5.永遠都提前完成上司交給你的工作;6.膽大,勇於冒險;7.熱心參加公司活動;8.向表現優異的同事學習;9.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10.規劃好自己的事業。

2.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對一個人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工作,無論你在這世界上選擇什麼樣的工作,為什麼工作,如何對待工作,從根本上來說,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關於幹什麼事和得到什麼報酬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乎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問題。因為除去工作的其他意義不論,工作首先是一種社會創造,創造必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必會使他人受惠,使他人受惠的創造必然使創造者的工作價值得到提升。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所從事的工作不僅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問題和事業理想,同時也是在為社會為他人創造價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尼爾·卡尼曼是一位美式足球的鐵杆球迷,他從不錯過每年1月份的季後賽。美式足球比賽時間為一場60分鍾,其實並不算長,但同其他球賽一樣,其中少不了犯規、換場、中場休息、傷停補時、教練叫停等,這樣要耗費很多時間。花這麼長的時間在電視機前看比賽,尼爾·卡尼曼感到很浪費時間,甚至產生了罪惡感。然而,球賽又不能不看,因此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準備在看球賽時給自己找點事幹。

於是他在後院撿了兩大桶核桃,放到客廳裏,一邊看電視,一邊敲核桃,這樣忙碌著使自己不至於閑著無事,心理自然安定了許多。

可尼爾·卡尼曼邊看球賽邊敲核桃時,腦子突然冒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自己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無事可做會有罪惡感?為什麼自己這麼一會兒沒工作就心裏不踏實?

尼爾·卡尼曼在不斷地敲核桃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社會讚許工作,工作不僅對個人有好處,對其他人也有好處。如果一個人飽食終日而無所事事,那麼除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別人也無法享受他從事生產帶來的“交換價值”。

尼爾·卡尼曼由此得出一個觀點:社會對工作賦予道德上正麵的價值,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是啊,社會賦予了工作正麵的價值,又鼓勵人在工作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有一天人類停止了工作,這個社會便幾無價值可言,人類社會的毀滅也就不遠了。因此,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人們不僅可借此改觀自己的生存境況,滿足心理上的各種欲望,還可以借此肯定自己人生的價值,以及作為社會大家庭一分子的生命意義。

正如蜜蜂的天職是采花釀蜜一樣,人的天職就是工作。如果一個人輕視他自己的工作,並且做得很粗疏,那麼他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同時也會慢慢讓自己瞧不起自己。如果一個人認為他在工作中得到的隻是苦累、煩悶,甚至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那麼一定工作的很糟,不是在敷衍工作便是在糊弄自己。同樣,如果一個人想坐享其成,不願參加任何工作的話,那麼他不僅失去了人生最大的財富,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曾說過:“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也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一種活著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生活的質量。”

有一位醫生,他在當了10年的執業醫生之後,賺了一筆錢,於45歲宣布退休,全家移民美國,每天從事他最喜愛的兩樣休閑生活:打高爾夫球和釣魚。

一年後,出乎意料,他又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做執業醫生。

朋友們都很奇怪,這位醫生誠實地說:“打高爾夫球和釣魚持續一個月就煩了,沒有工作形同坐牢,後來我在美國跟許多移民一樣,成了‘三等人’。”

朋友們都好奇地問:“何謂‘三等人’呢?”

這位醫生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飯,吃完飯之後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後就是等死了。這樣等了一年實在讓人受不了。隻好回來再開業了。”

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這種財富包括物質更包括精神,人生中那些奮鬥拚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過程。西方有句諺語:“No pains,No gains.”(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話頗能解釋為什麼在最新的一份調查中,有33%的美國人願意長時間工作,因為長時間的工作意味著經濟繁榮和更高品質的生活。

為了事業的成功,我們在工作中也許唯有竭盡全力,默默忍受奮鬥的艱辛,等待那不全都是成功的“喜悅”,但是我們最終會明白,那些奮鬥拚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過程,也正是我們希望擁有的最美麗的日子和最高貴的財富。

職場行走指南

【為什麼別人比你掙錢多?】

因為這些人:1.完成了任務;2.有著積極的態度;3.更顯眼;4.被認為擁有更高的職業潛能;5.工作更為努力;6.處在對公司業務有更大影響的位置;7.對他們的評價更高;8.更加靈活;9.和同事以及同僚關係更好;10.更善於溝通。

3.責任勝於能力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崗位就意味著任務。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需承擔責任的工作,也沒有不需要完成任務的崗位。西方有句諺語:“要怎麼收獲,先怎麼栽種。”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養成了盡職盡責的習慣,那就等於為未來的成功埋下了一粒飽滿的種子,一旦機會出現,這粒種子就會在我們的人生土壤中破土而出,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一群男孩在公園裏做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有人扮演將軍,有人扮演上校,也有人扮演普通的士兵。有個“倒黴”的小男孩抽到了士兵的角色。他要接受所有長官的命令,而且要按照命令絲毫不差地完成任務。

“現在,我命令你去那個堡壘旁邊站崗,沒有我的命令不準離開。”扮演上校的亞曆山大指著公園裏的垃圾房神氣地對小男孩說道。

“是的,長官。”小男孩快速、清脆地答道。

接著,“長官”們離開現場;男孩來到垃圾房旁邊,立正,站崗。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小男孩的雙腿開始發酸,雙手開始無力,天色也漸漸暗下來,卻還不見“長官”來解除任務。

一個路人經過,看到正在站崗的小男孩,驚奇地問道:“你一直站在這裏幹什麼呢?下午進公園的時候我就看見你了。”

“我在站崗,沒有長官的命令,我不能離開。”小男孩答道。

“你,站崗?”路人哈哈大笑起來:“這隻是遊戲而已,何必當真呢?”

“不,我是一名士兵,要遵守長官的命令。”小男孩答道。

“可是,你的小夥伴們可能已經回到家裏,不會有人來下命令了,你還是回家吧。”路人勸道。

“不行,這是我的任務,我不能離開。”小男孩堅定地回答。

“好吧。”路人實在是拿這位倔強的小家夥沒有辦法,他搖了搖頭,準備離開,“希望明天早上到公園散步的時候,還能見到你,到時我一定跟你說聲‘早上好’。”他開玩笑地說道。

聽完這句話,小男孩開始覺得事情有一些不對勁:也許小夥伴們真的回家了。於是,他向路人求助道:“其實,我很想知道我的長官現在在哪裏。你能不能幫我找到他們,讓他們來給我解除任務。”

路人答應了。過了一會兒,他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公園裏沒有一個小孩子。更糟糕的是,再過10分鍾這裏就要關門了。

小男孩開始著急了。他很想離開,但是沒有得到離開的準許。難道他要在公園裏一直待到天亮嗎?

正在這時,一位軍官走了過來,他了解完情況後,脫去身上的大衣,亮出自己的軍裝和軍銜。接著,他以上校的身份鄭重地向小男孩下命令,讓他結束任務,離開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