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亞的信》reference_book_ids\":[6895328918807514125]}],\"2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2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quote_content\":\"《致加西亞的信》reference_book_ids\":[689532891880751412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引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軌跡,有的人成為公司裏的核心員工,受到老板的器重;有的人一直碌碌無為,不被人知曉;有的人牢騷滿腹,得到的也隻能是滿腹牢騷。事實上,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關鍵是你將自己定位為哪種人。
15.努力找工作還是努力幹工作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一些人,他們整日在不同公司之間穿梭,看起來很忙,但卻不是在為工作而忙,而是在忙著到處尋找工作。他們曾經在許多公司任職,從事過不同的職業,能力不能說沒有,但卻被自己滿腹的抱怨掩蓋。其實,他們所抱怨的東西並不是導致失業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這種抱怨的行為正好說明,他們現在的處境——四處尋找工作的苦楚,完全由自己一手造成。
他們說:“每天累死累活,隻能拿到這點錢,這算是什麼工作。”
他們說:“老板太摳門,幹得再好有什麼用?”
他們說:“公司領導一個比一個差勁,這根本就是一個爛攤子,在這幹得再久也翻不了身。”
……
他們就這樣抱怨公司的老板摳門;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公司管理製度嚴苛;甚至抱怨自己當初怎麼會進這家公司……他們的這種抱怨,有時會使自己的內心壓力暫時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持續的抱怨勢必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不能專注地工作,從而影響到工作的態度和情緒。久而久之,問題自然就出現了,到那時即使你不吵老板的魷魚,老板也已將你列入黑名單。何況,如果你因此養成抱怨的習慣,想找到下一份工作,或者想在下一份工作中有所作為,實則是一件很難的事。這一點,凡是頻繁換過工作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體會。
《致加西亞的信》的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曾向一位聘用過數以百計員工的管理者請教,他是如何考察不同的應聘者的。這位管理者說:“我招聘員工時,十分看重應征者如何評價自己剛剛離開的那家公司和以前從事的主要工作。如果前來應征的人隻是說過去雇主的壞話,甚至惡意中傷,這種人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加以考慮的。”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無法容納未來,也不會被未來容納。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隻知抱怨不努力工作卻在努力找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機會,總是抱著近乎愚蠢的奢望,以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他們不懂得,豐厚的物質報酬是建立在努力工作的基礎上的,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在日複一日的抱怨中,失去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機會,任自己的大好年華白白流逝,使自己原有的技能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變得一錢不值。他們始終沒有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嚴酷的現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在自己現有的工作中努力,不管學曆有多高,能力有多強,最終都會被龐大的失業隊伍淹沒。
小王大學畢業後便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同學、朋友都祝賀他,他開玩笑道:“瞧瞧你們那點追求,這工作就算好了?這隻是開頭,好的還在後麵呢。”小王工作後,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這時他的女友也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於是倆人決定合租。兩個人兩份工資,交完房租外,剩下的足夠貼補生活之需,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個月小王就突然煩躁起來,從公司一回家就對女友訴說對公司的不滿,抱怨公司領導層的無能,沒幾天就辭職另找了一份自己認為不錯的工作,並將家也搬了過去。
如此幾年後,他因不停更換工作,將家從南城搬到東城,再從東城搬到北城,有時一年中光搬家就有好幾次。她的女友開始還以為他真的沒碰上好工作,還經常安慰他,讓他不要著急。後來越發覺得不對,也慢慢對他各種各樣的抱怨產生了反感,終於在他又一次準備辭掉工作時,向他發出了最後通牒。
她說:“咱們倆在一起這麼多年,光工作你就換了七八個,每個你都說不行,難道這些公司真都像你說的那樣不行嗎?我看你幹事就是虎頭蛇尾,而且不願意吃苦,別人住在東城都可以去北城上班,你為什麼不行?”接著說:“如果你這次再不堅持下去,我看我們也隻能做個普通朋友了。”
聽了女友的話,小王不知如何是好,沒幾天就一個人搬了出去。原來,這次不是他不想堅持幹下去,而是他沒好好幹公司要辭他,他不好意思跟女友說實話,才說是自己想要辭職的。這樣的事在他身上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卻是第一次的無可挽回。
幾個月後,小王在一家超級市場門口偶然碰到他的女友,女友問他最近怎樣,他尷尬地笑了笑說:“現在要找一份好工作真是不容易,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競爭很激烈。不過我剛找到一家還算合適的,雖工作性質和以前不同,工資也沒有以前那麼高,但和我找的別的幾家比起來已經很不錯了。”
女友看到他這種情況顯然不知道說什麼。他急忙說:“我得走了,這家公司約我兩點半麵試,我不能遲到。”
故事中小王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生活中像他這樣因不努力工作而去努力找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在一次一次的失業中降低了自己,使自己得到了應得的藐視。
人們說,賭博就像用兩隻碗來回倒一碗水,倒來倒去,隻有一個結果:碗裏的水越來越少。其實,因為自己不努力而頻繁更換工作也一樣,是用無數個碗來倒一碗水,最後能剩下什麼可想而知。現在社會上找工作的越來越多,光北京一年大的招聘會就有幾十場,每一場都是人滿為患。據此,很多人認為,大多數人的失業是因為用人單位,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才使得很多很有能力的人無用武之地。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現在許多公司、機構裏,有很多空缺職位沒有合適的人填補。在報紙上,到處都有“誠聘職員”的廣告,許多老板也正急切地想找到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再者,一年幾十場的大型招聘會本身也說明這種說法根本不能成立。
如果非要對此作出解釋,那答案或許隻有一個,所有的公司需要的都是那些受過良好的職業訓練、具有非凡才幹的人才和那些能夠努力工作、積極進取的員工,而不是投機取巧,馬虎輕率、嘲弄抱怨、朝秦暮楚的平庸勞動力。
邁斯曾經做過許多種工作,卻一次次地淪落為一位可憐的失業者。他總是唉聲歎氣地對身邊的人說:“工作壓力太大,生活負擔太重。”他渴望能夠獲得一個有充分閑暇時間的工作,有時候他甚至將無所事事看成一種人生樂趣。
如此他換了很多種工作,但沒一個能達到他要求的標準,於是他到中年時,仍覺得自己的生活苦不堪言,想改變卻又無從著手,隻好逢人便說:“我怎麼這麼倒黴,這麼多年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
我們知道,人一般都有好逸惡勞的習性,按部就班的人不會沒事找事,如果不是被環境所迫,多半都隻會安於現狀,不求上進。而當不幸真的降臨時,他們卻隻會問:“為什麼倒黴的事總發生在我身上?”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好工作不是找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一直都擁有成為優秀員工的潛能,一直都擁有被委以重任的時機,一直都麵對升遷和加薪的大門。但是,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無路可走的時候,在遭遇人生的“晴天霹靂”之後,才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和做事方式呢?不要在平安舒服的日子裏讓光陰一點點溜走,不要在那裏坐等“晴天霹靂”突然將你擊倒。努力工作的人懂得,要把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給“晴天霹靂”擊倒自己的機會。
有位哲人說過,隻有拒絕成長的人,才會覺得成長痛苦不堪。
上天通常都是先用溫和的警報來提醒我們,但當我們對他的警報置之不理時,他老人家就會重重地敲下一錘來。
從平凡的工作中脫穎而出,一方麵由個人的才能決定,另一方麵則取決於個人的進取心態。這個世界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大開綠燈,直到他生命的終結。
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每個雇主總是在不斷地尋找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時也在拋棄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阻礙公司發展的人都要被拿掉。每個商店和工廠都有一個持續的整頓過程。雇主會經常送走那些顯然無法對公司有所貢獻的員工,同時也吸引新的員工進來。不論業務多麼繁忙,這種整頓會一直進行下去。隻有當公司不景氣、就業機會不多的情況下,整頓才會出現較佳的成效——那些不能勝任、沒有敬業精神的人,都被擯棄在就業的大門之外,隻有那些勤奮能幹、自動自發的人才會被留下來。”
為了公司的利益,每個老板隻保留那些在工作上最努力、在崗位上最稱職的職員。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珍惜你現在的工作,做一個努力工作的人吧,這或許並不是你唯一的選擇,但肯定是你最聰明的選擇。
職場行走指南
【社會中10種失敗的人】
1.高智商低情商的人;2.小肚雞腸的人;3.不自信的人;4.不識人情世故的人;5.坐井且不觀天的人;6.內心封閉的人;7.一毛不拔的人;8.曲意逢迎的人;9.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人;10.經不起挫折的人。
16.完美執行還是尋找借口
工作中隻有兩種行為:要麼努力挑戰困難完美執行,要麼避重就輕尋找借口。前者可以帶來成功,而後者隻能走向失敗。
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戰爭》中曾寫到這樣一個細節——
“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我說:‘夥計們,我要在倉庫後麵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麼多。我有一個有窗戶或有大節孔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或節孔觀察他們。我看到夥計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後麵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鍾後開始議論我為什麼要他們挖這麼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6英寸深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如果夥計們是軍官,他們會抱怨他們不該幹挖戰壕這麼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後,有個夥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後離開這裏吧。那個老畜生想用戰壕幹什麼都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