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個人如果總是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資而大傷腦筋的話,他怎麼能夠看到工資背後的成長機會?怎麼能在目前的工作中經營自己的理想?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為我工作的人,要具備成為合夥人的能力。如果他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我是不會考慮給這樣的年輕人機會的。”
8.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回報方式
現在很多年輕人將工作視為一種等價交換,他們認為我在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僅此而已。他們看不到工資以外的價值,更看不到工作本身對自己的人生意義。他們因現在的工作與在校時的理想差距很大,事業心受挫,沒有了熱情,但為了生存又必須工作,因此在工作中總是采取一種應付的態度,不能在工作中真正負起責任,不願多幹哪怕超出工作時間一分鍾的活。他們隻想對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從未想過是否對得起自己將來的薪水,甚至是將來的前途。
某公司一位員工,在公司工作了10年,薪水一直未漲。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內心的不平,當麵向老板訴苦,要求老板給他加薪。老板直言道:“你雖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經驗卻不到1年,能力也隻是新手的水平。”
這名可憐的員工在他最寶貴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員工工資外,其他一無所獲。或許這個老板對這名員工的評價有些過激或者有欠考慮,因為他畢竟在公司待了10年,但我們更應該相信的是,在當今這個日益開放的年代,這名員工能夠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續的內心鬱悶而沒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說明他的能力的確沒有得到更多公司的認可,也可以換句話說,他的現任老板對他的評價應該是中肯的。
這便是隻為薪水而工作的結果!
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一些人因為不滿足於自己目前的薪水,不認真工作,頻繁跳槽,結果將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都丟光了,到了感歎歲月不饒人時,連本應得到的薪水都可能得不到了。
一個人如果總是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薪水而大傷腦筋的話,他又怎麼能看到工資背後的成長機會呢?他又怎麼能在工作中獲得比薪水更重要的技能和經驗呢?他的人生價值靠什麼體現呢?
一個隻會為自己的懶惰和無知尋找理由的人,一個總是埋怨老板對他的能力和成果視而不見的人,一個開口閉口老板太吝嗇的人,一個認為自己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應回報的人……這樣的人隻會逐漸將自己困在裝著工資的信封裏,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不要擔心自己的努力會被忽視。要相信大多數的老板之所以能當上老板,一定有他們超出常人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們最不缺的或許就是明智和判斷力。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司的利潤,他們無疑很願意盡力按照工作業績和努力程度來晉升積極進取的員工,他們無一不喜歡那些在工作中能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公司需要這樣的人。
縱使我們發現我們的老板並不是一個有判斷力和明智的人,很少能注意到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也從來不給予我們相應的回報,那也不用懊喪,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想:現在的努力並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我們可以在工作中學到更多。我們投身於現在的工作自然多半是為了現在的生活,但人生並不隻有現在,我們還有更為長遠的未來。
年輕人對於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薪水畢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你目前工作的回報。但也隻是一種回報而已,並不能代表你的全部價值。因此,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更應該珍惜工作本身帶給自己的報酬。要知道,你的老板可以控製你的工資,可是他卻無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學習。換句話說,他無法阻止你為將來所做的努力,也無法剝奪你因此而得到的回報。要知道,越是艱難的任務越能鍛煉你的意誌,越是具有開拓性的工作越能拓展你的才能,越是惡劣的工作環境越能培養你的人格,越是細小的瑣事越能顯出你的品質。
我們從校園走出來,踏上社會、參加工作,公司和單位便是我們成長中的另一所學校,它豐富了我們的經驗,鍛煉了我們的技能,增長了我們的智慧。與這些相比,我們每個月從公司領到的薪水算得了什麼。
公司支付給你的是金錢,工作賦予你的卻是可以令你終身受益的能力。能力顯然比金錢重要萬倍,因為它不會遺失也不會被偷。許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頂峰的興奮,也有墜落穀底的失意,但最終能重返事業的巔峰,創造自己人生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原因何在?因為有一種東西永遠伴隨著他們,那就是能力。他們所擁有的能力,無論是創造能力、決策能力還是敏銳的洞察力,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得到的。
我們雖不能左右老板的思維,但是卻可以讓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我們雖不能要求老板明察秋毫,但可以讓自己去認真工作;我們雖不能讓老板對我們負責,但可以在工作中自己對自己負責。
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回報方式,它不能完全體現你目前工作的價值。如果你想為了薪水而工作,那也應該是為了將來的薪水而工作。如果隻顧眼前,盯著每個月的工資幹活,你或許可以輕易領到眼前那點薪水,然而,它不僅不能使你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鍛煉,而且最終會毀了你的未來。
職場行走指南
【送給工作幾年仍迷茫的人】
1.犧牲休息時間,打造自己的專業能力;2.敢於嚐試,有按著自己直覺走的勇氣;3.仔細思考自己的長處,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4.修煉自己的情商,不斷提高與人溝通協調的能力;5.結識更多圈裏的高手,新的工作機會往往來自這裏。
9.工作最重要的是自我實現
一個人在工作中,隻有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時候,才會迸發出持久強大的熱情,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據福布斯雜誌2011年3月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墨西哥億萬富翁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以740億美元的淨資產再次登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億萬富翁投資者、“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分列第二、三位,淨資產分別為560億美元和500億美元。這三位富豪擁有驚人的財富,每天仍然都會上班,這是為什麼呢?
著名電影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財產淨值估計超過30億美元,雖沒有卡洛斯·斯利姆、比爾·蓋茨那麼富有,但也足以讓他在餘生享受十分優裕的生活,但他為什麼還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國Viacom公司董事長薩默·萊德斯通在63歲時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很龐大的娛樂商業帝國。63歲,在多數人看來是安享天年的時候,他卻在此時做了很重大的決定,讓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總是一切圍繞Viacom轉,工作日和休息日、個人生活與公司之間沒有任何的界限,有時甚至一天工作24小時。這樣的工作勁頭,他是哪裏得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那些擁有了巨額“薪水”的富豪,不但每天積極投入工作,而且工作得相當賣力。難道他們是為了錢嗎?如果不是,那他們為了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在薩默·萊德斯通的話裏找到一些答案,他說:“實際上,錢從來不是我的動力。我的動力是對於我所做的事的熱愛,我喜歡娛樂業,喜歡我的公司。我有一種願望,要實現生活中最高的價值,盡可能地實現。”
正是這種自我實現的熱情,使他們熱衷於他們所做的事業,在取得巨大成功後,他們仍然全身投入於這份事業中。他們就像一個冠軍獎章掛滿全身的賽車手,盡管已經知道自己超出對手很遠,但腳卻不會離開油門,他們執著於自己創造出來的速度,而並非單純為了名和利。
對此,有心理學家發現,對大部分人而言,金錢在達到某種程度之後就不再誘人了。因為金錢存在終究隻是為人服務,而人生的追求不僅僅隻是滿足生存需要和物質的享受,還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在這方麵,一個人對自我實現的需要層次最高,動力也最強。
一個自我實現意識很強的人,往往會把工作當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竭盡全力去做好它,使個人價值得到完美和最大限度的實現。一個將工作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在工作中發揮最大的才華、能力和潛在素質,不斷自我創造和發展,也就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要。
當然,我們談的不是瞬間的自我實現,而是可以驅使一個人達到不凡成就的自我實現,這種自我實現需要一種熱情,一種對事業前程持久的熱情。若與被薪水所驅動的那些人相比而言,為滿足“自我實現”這一人類最高需求而奮鬥的人隻占少數,所以,對工作保持持久的熱情在一般人當中就像鑽石般少有,然而,在築夢者和成功者當中,這種熱情卻像空氣般普遍。
我們常說,熱情是夢想飛行的必備燃料。熱情驅使著世界上每一位最傑出的人,他們為追求自我實現而在他們迷戀的領域裏到達人類成就的巔峰,推動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讓自己擁有這種熱情吧!讓它持久地在你工作中為你積蓄力量,創造價值,實現自我吧!如果你還沒有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你也不要麻痹自己——認為自己工作就是為了賺錢。不要對自己說:“既然老板給的少,我就幹的少,沒必要費心地去完成每一個任務。”或者安慰自己:“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這些薪水也知足了。”而應該牢記:金錢隻不過是許多種報酬中的一種,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你必須充滿熱情地去工作,正如你必須充滿熱情地去生活。
缺乏熱情會讓你消沉,消極的思想會讓你看不到自己的潛力,失去信心會讓你失去前進的動力,不珍惜工作機會會讓你浪費更多寶貴的時間,失去自我會讓你與成功失之交臂,永遠無法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職場行走指南
【精彩工作的六大秘訣】
1.找到工作的意義;2.自我減壓,讓工作更精彩;3.把工作當演出,要全力以赴;4.用創意揮灑精彩;5.把刁難當成挑戰;6.記得這句話:大事小事,都是精彩契機。
10.你在為自己工作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很多年輕人這樣說:“一個月隻有這麼點錢,憑什麼要做那麼多工作。”“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幹嗎那麼拚命。”“隻要能對得起薪水,上班幹活,下班走人,天經地義。”“這又不是我分內的事,誰愛幹誰幹。”
這種將工作等同於薪水,認為自己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想法,在現在這個社會的年輕人中間相當普遍。他們本來有著豐富的知識、不錯的能力,同時也有很好的潛力,但卻因為觀念上的一時狹隘,認為工作中隻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係,隻要每月能拿到薪金,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的意義不大,隻要達到要求,無愧於心就行了。未曾想,正是這樣一種觀念,使他們錯失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成功機會,甚至使自己的一生從此與成功無緣。因此,每一個工作著的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是在為誰工作?如果不在年輕的時候弄清這個問題,此後的一生或許也隻能碌碌無為。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應邀在一次對大學生的演講中說道:“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應該把公司看作自己開的一樣。你的職業生涯除你自己外,全天下沒有人可以掌控,這是你自己的事業。”
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使你在掌握實踐機會的同時,能夠為自己的工作擔負起責任。樹立為自己打工的職業理念,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企業家精神,讓自己更快地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小李高中畢業後隨哥哥到南方打工,哥倆一起在碼頭的一座倉庫裏找到了工作,給人家縫補篷布。小李很能幹,工作認真,做的活兒也特別精細,當他看到別人丟棄的線頭碎布便會隨手拾起來,留做備用,好像這個公司是他自己開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