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戀杭州的“骨子”,留戀那份彌漫著的詩意,留戀在杭州停過留過、匆匆走過的現代詩人們,與杭州、與浙江有著種種關聯的現代詩人們。在現代中國,浙江詩人締造了一段神話。魯迅、周作人、徐誌摩、馮雪峰、艾青、戴望舒、施蟄存、殷夫、陳夢家、俞平伯、沈尹默、劉大白、邵洵美、孫大雨、穆旦、唐湜、袁可嘉,等等,一時多少詩傑,幾乎占據了新詩的半壁江山。幽默一句:那時的杭州,那時的浙江,“一根棍子從樓下掉下來,就能砸到一個詩人的腦袋”。回望整個中國新詩發展的曆程,浙江詩人們拓啟詩路,領袖群倫,居功至偉。周作人、沈尹默、劉大白引領五四白話新詩,“湖畔詩派”“專心致誌做情詩”,徐誌摩、陳夢家領銜“新月詩派”,戴望舒、施蟄存領導現代詩潮,艾青成就現實主義詩歌高峰,穆旦、唐湜、袁可嘉標誌現代主義詩藝成熟。而今,詩人大多遠去,杭州也不再依舊,但錢塘水長,西湖依舊,詩情也當浪漫依舊。懷著那份對詩的以心相許,欲把詩意的杭州當作沈從文的“湘西”。2006年,確立了浙江新詩人與中國新詩現代化的關係研究這一課題,真心想為浙江的新詩人們寫一篇碑紀。曆時兩年,不敢怠慢,有了這即將付梓的30餘萬文字。盡管粗糙、拖遝,也終究有了一個交代,了了一份心願。
本書是2006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浙江新詩人與中國新詩的現代化》結題成果,2008年又被列為省級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金資助項目。書成之際,理當感謝所有關懷它生長的人們:令我崇敬的北京大學教授謝冕先生,在我完成初稿之際,欣然應允,為我審閱書稿,並賜一序,為本書增色萬分。先生的恩德我銘記在心。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斌教授、浙江大學中文係主任吳秀明教授、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雷體沛教授、浙江工商大學藝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林日葵先生,等等,在本課題的研究與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他們給了我多方麵的指導與幫助,這是讓我永遠牢記的感動。我也要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石國華與宋旭華先生,感謝他們為本書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勞動。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曾受益於許多學界前輩與大師的著述,我在注釋與參考文獻中都盡量予以注明,若有疏漏,恭請諒宥。因為我的才疏學淺,書中謬誤之處難免,敬請方家指教。
羅昌智
2008年9月18日識於杭州退思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