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博弈。敢冒風險的人,才能賺取最多的錢,在事業上才能取得最大成功。女人隻要消除自己的一身嬌氣,敢闖敢拚,敢於吃苦,就能增加自己成功的籌碼。
1.心態決定女人的命運
一個女人能否成就人生,首先在於其是否擁有一個成功者的心態。雖然有些女人對自己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並會受到周圍環境的製約,但心中怕做強人,注定就是弱者。
我們必須麵對這樣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卓越的女人少,失敗平庸的女人多。成功卓越的女人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的女人則過得空虛、艱難、憂鬱。
積極的心態創造人生,消極的心態消耗人生。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起點,是生命的陽光和雨露,滋潤著女人的生活;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喪失動力。所以,女人選擇了積極的心態,就等於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就注定要走入失敗的沼澤。女人要想成功,想把美夢變成現實,就必須懂得“心態決定命運”這一條人生哲理。
吳士宏,這個大名鼎鼎的女人,這個從一名小護士靠著不懈的努力和奮鬥坐到了一個通常不屬於女人位子上的女人,無疑是大家心目中的女強人。但是她有一句十分著名的開場白: “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一個女人。”這讓我們聽到了她作為女人的驕傲,也感受到了她身上從來都沒有消散過的女人味。也許,沒有誰比吳士宏更明白,她過去和現在一直是諸多媒體和眾人的焦點,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女人”這個名份,成了她的一道光環——讓男人側目,讓女人自卑的光環。
吳士宏曾為北京長椿街醫院護士。1985年,獲自學高考英語專科文憑後通過外企服務公司進入IBM公司任辦公勤務。一年後獲培訓機會進入銷售部門,因業績突出不斷晉升,從銷售員直至IBM華南分公司總經理,被稱為“南天王”。1997年任IBM中國銷售渠道總經理。1998年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的總經理,通過大刀闊斧地修整,使微軟的業績實現了增長。1999年6月因個人原因辭職,在IT業引起震動。後跳槽至TCL信息產業集團任TCL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TCL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總裁。曾出版自傳《逆風飛揚》。
在中國經理人中,護士出身的吳士宏被尊為“打工皇後”。在信息產業界,吳士宏是第一個成為跨國信息產業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的內地人、惟一一個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惟一一個隻有初中文憑和成人高考英語大專文憑的總經理。
在吳士宏談到自己的成功時說,她的成功與自己的長相有點關係。
吳士宏從小就不是人們眼中漂亮的孩子,她自己也清楚這一點。為此,她常抱怨爸爸媽媽為什麼不把自己生成男孩,男孩長得好看不好看無所謂,女孩就完全不一樣了。於是,她就拚命發揮自己的長處,她的長項就是聰明,她拚命地考第一並第一個交卷,她帶著男孩子們去淘氣,再後來她進籃球隊,成了唯一學習好的籃球隊員。於是,她也擁有了一份驕傲,她相信自己也不比漂亮的女孩差。
不幸的是,她1973年初中畢業,由於父母所謂的“政治問題”不能繼續上學。一年後,她被分配到一個街道小醫院當護士,用她自己的話說,那是一份“毫無生氣甚至滿足不了溫飽的職業”。而真正改變她命運的是79年那場大病,四年中三次報病危卻僥幸存活,但模樣就更不樂觀了,頭發掉光了,臉橫著比豎著寬。病中她曾很深刻、很痛苦地在想:身體好了之後,我還能像原來那樣活嗎?大病之後,彷佛自己的生命又從頭開始,對生命、生活和時間的感受變得從未有過的強烈,一晃就是十年過去了。1983年吳士宏似乎悟出什麼,決定自學英語。她依靠一台小收音機,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學完許國璋的三年英語教程,並通過成人高考取得英語專科學曆。那時,她沒錢沒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八小時工作是鐵定的,她換成了夜班,從零點到五點半能偷出四個小時,她兩小時花在路上(騎自行車省錢),四小時吃飯睡覺,上廁所不耽誤看書,餘下的十個小時學習時間對她來說已經夠本了。
1985年,當她鼓足勇氣,穿過那威嚴的轉門和內心的召喚,走進了世界最大的信息產業公司IBM公司的北京辦事處,當她順利地通過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最後主考官問她會不會打字、一分鍾能打多少時,實際上從未摸過打字機的她,在麵試結束後,飛也似地跑回去,向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台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星期,雙手疲乏得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竟奇跡般地敲出了專業打字員的水平。她成了“藍色巨人”IBM公司北京辦事處的一名普通職員。按照吳士宏自己的說法,在IBM的前幾年,她扮演的是最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掃衛生,完全是腦袋以下肢體的勞動。幾次屈辱的經曆使她再也不能忍受低微的命運,她開始偷偷地找機會,她去找高級員工中她惟一敢去說話的人,一個優雅的美國人蘇珊,蘇給了她理解和考試的機會!她居然考過啦!她成了不可思議的“助理工程師”!蘇則是一如既往的優雅和善,並說“不用謝我,是你自己做到的”。
是IBM教會她正視他人的視線,這是她重建自信的開端!這正如她所說的那樣:“那段生活對我的影響也很大,倒並非是“打雜”之類的工作有什麼屈辱,而是身處一群無比優越的真正白領階層中,常常會覺得自己真的沒有能力,沒有價值。這樣一種感覺就是自卑,它伴隨我很長一段時間。所幸每個人都有不斷變化的機會,身處的環境中也不斷會有新的刺激出現使人往上或往下走。如果說什麼促使我往上走,那就是這種來自自卑不斷的刺激,當時就像不斷有鞭子抽打著我,那樣一種痛、一種觸及心底、層層包裹下的自卑和尊嚴的糾結,對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在別人眼裏我很成功,然而我的內心曾長期徘徊在脆弱地帶, 甚至有時在挫折麵前幾近崩潰。我曾看到一位作家談自尊,認為首先要接受自己,對自己負責,完善自己,做真實的自我。我發現自卑的成因源自不接受自己,沒有對自己真正負責。我後來花了幾年時間才克服並超越了這種自卑。自卑之後,才有升華,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再後來,她成了“超級銷售明星”,再後來,竟有人說她“好看”,她說第一次有人說她好看差點把她氣暈。
說她好看的也是個美國女人,是她在IBM的老板之一。她看著她,直接了當地告訴她:“Juliet,You are very pretty(你真好看)!”
她愣住了,她看出這個美國女人確實是真心的,她告訴她美麗是值得驕傲的。從此她開始學習欣賞自己,開始喜歡自己的樣子。她開始穿很少女人敢穿的大紅大黃的衣裳,而她穿著也的確好看,壓得住,正匹配她濃重的眼睛、蓬鬆的頭發、渾圓的曲線和強烈的性情。她終於可以完全不介意在人群中搶眼,她開始喜歡這種感覺。她從自卑走到了自信,而這一路 走來又是多麼艱辛,付出了多沙努力,其中滋味也隻有她自己知道了。
自信和激情終於澆出了遲來的美麗。在IBM時,她的模樣真可謂青春燦爛。熱情的眼神、快樂的笑容、幹練的肢體語言、剪裁得體的職業裝,是人們印象中典型的白領麗人,是一個公認的女人味十足的人。
她盡情地揮灑著做女人的自由和快樂,她愛唱歌,聯歡會上她就盡情地唱;她愛跳,那就跳起來,瘋狂熱烈的西班牙舞於她正合適。在廣州做華南區總經理那段時間,她玩得最瘋。既然都是年輕人,都愛玩,那就索性玩個痛快。年終晚會上,簡直是專業時裝表演,總經理帶頭,一會兒皮衣皮褲皮靴地玩酷,一會兒長裙飄飄地玩浪漫。從員工到家屬,從合作夥伴到媒體朋友,都卷入了青春的漩渦中。
有人間她:“這麼個玩法,不怕失去權威感嗎?她說,不會呀,隻要第二天一上班,你心裏想的是工作,全公司就都是工作的氣氛了。”
難怪有人說她是“百變女人”了。
吳士宏在IBM公司工作了12年,以勤奮好學工作拚命著稱,從一名勤雜人員成長為高層管理。1998年2月吳士宏改任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執掌世界上最富有公司的金印,1999年10月又任TCL集團信息產業公司總裁,一直是中國年薪最高的“打工皇後”。
吳士宏說過這樣一句話:“努力工作會被看見的,這是我的經驗。”是的,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不管是在逆境還是在順境,她都一如既往地努力再努力地工作。
關於吳士宏有太多的話題。她的能耐有多大?她的什麼最值錢?與其說是她是一位躊躇滿誌精明幹練的經理人,不如說是她是一位自信“將相本無種”而奮起與命運抗爭的個性鮮明的女子——盡管這種抗爭帶有國人不怎麼喜歡的刻意張揚和出人頭地的成分。但無可否認的是吳士宏成功了,從一個護士到外企職員,從自學成才者到經理人,從部門經理到成為一家最著名的外國公司在中國的掌門人到TCL老總,這一係列蛻變過程中經曆的痛苦和艱難使她一步一步慢慢地成熟起來。
《中國青年報》對她有這樣的評價:“作為女人,她更像一個溫文、安靜的淑女,帶著優雅的微笑和氣質,她不很在意自己的‘女性意識’。她做事為人非常本色,狂潮到來時多一份清醒,逆境到來時多一份堅定。”《南方都市報》則說:“將來,她一定會為純粹女人的幸福而退隱江湖。她不太像企業裏瘋狂的女強人,倒有一些純真少女的浪漫氣質。”
無論如何,吳士宏是很愛惜她所擁有的“女人”這個名份的。蛹化為蝶式的故事也好,鳳凰涅磐的形容也罷,都已成為曆史。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普通的女人,一個成功的女人,一個個性鮮明的女人。吳士宏說,她希望她的能力得到承認,但不願意她的女人魅力被忽視。
如果一個女人內心深處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弱者,那麼她就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強者。女人想要成為強者,就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像強者那樣去思考和行動。
2.該幹就幹,該闖就闖
在創富的道路上,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取得一番大成功,就要能把膽子放大,在不違背社會道德和法律製度的前提下,去冒最大的險。
有的人辦事顧慮太多,畏縮不前,結果寸步難行,一事無成;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你必須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該幹就幹,該闖就闖,不要前怕狼後怕虎。
做事必須要有闖勁,“闖”意味著勇氣和膽量。成功的把握總是相對的,失敗的可能才是絕對的。沒有人願意自己正在進行的生意出事,也從來沒有一個不出事的生意人。當問題來的時候,如果你越怕誤事,往往就有事;索性大膽去闖,反倒沒事。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隻停留在空想階段,一定要把想法快速落到實處,才能行之有效。
如果想和她共進晚餐,那麼請先付一萬美元。這個出場費讓許多好萊塢明星都望塵莫及,但蘇茜·歐曼卻做到了。她原本隻是一個平凡的女子,但對財富的追求改變了她的一生,也改變了很多人。
蘇茜出生在一個最普通的美國人家庭。蘇茜回憶說:那時,在我家金錢意味著緊張、憂慮和悲哀。13歲的時候,她進一步體會到了金錢那震撼性的力量。當時,蘇茜的父親有一家小小的雞肉食品作坊,出售一些漢堡、熱狗和油炸食品。有一天,炸雞肉的油著火了,幾分鍾內整個作坊成了一片火海。他父親在被大火吞沒之前逃了出來。
這時,讓蘇茜一生難忘的事情發生了:他父親不顧一切地又衝進火海,因為他想到他的錢箱還在那著火的房子裏。她的父親機械地搬起了那個已經被大火灼熱的金屬錢箱,並把它扛了出來。當他把錢箱扔到地上的時候,錢箱上已經黏上了他的胳膊和胸口的皮膚。
父親冒著生命危險衝入火海,讓小蘇茜意識到,對父親來講,金錢顯然比生命更重要。從那一刻起,掙錢、掙大把的錢開始成為她的職業驅動。
蘇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加州伯克利的巴特卡普麵包房當女招待。當時,她的夢想隻是開一家有餐廳、美發沙龍的休閑娛樂公司。有一天,她向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可是父母對她說:我們沒有足夠的錢幫助你。第二天,她向幾位老顧客訴說了自己的煩惱。沒想到第三天,一位叫弗雷德的老顧客居然交給她一張5萬美元的支票!
蘇茜第一次有了可以創業的啟動資金。不過,她臨時改變了主意,並沒有去開小餐館,而是根據經紀人的建議購買了石油股票認購權。那是1979年。
在開始的幾個星期,蘇茜的賬戶上獲得了5刪多美元的盈利。她完全被這種嶄新的生財之道迷住了。正當她處在歡喜中時,石油股走勢突然逆轉,蘇茜幾乎失去了全部的投入和原先的盈利。
不過,讓蘇茜慶幸的是,在證明經紀人對她的交易風險有誤導以後,莢林彌補了她賬戶裏的虧損。這讓她意識到,要對投資者負責,必須要選擇正確的公司和正確的經紀人。於是她到關林證券找到了一份工作。
從此以後,蘇茜開始了投資顧問的職業生涯。在關林工作3年多以後,蘇茜便跳槽到了保德信證券擔任投資副總裁。1987年,她建立了蘇茜·歐曼財務集團,她的財富和事業在世人麵前展開了一條輝煌之路。
起點無所謂高低,隻要你努力,成功就在眼前。用你的手加上你的靈感為自己創造更大的財富。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巧妙的想法,別以為那僅僅是個想法,它可能給你帶來難以置信的巨大財富。
有時,你不得不為成功而冒險,正如你必須為失敗而冒險一樣。如果你試圖逃避,或被壓垮,你就輸了。所以說,要想成功,你就要敢於冒險,要有一股“闖”勁,也要有一股“硬”勁,隻有這樣才能把想法落到實處。
一名叫辛迪的美國家庭主婦,某一天突發奇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三年內購買一棟六百多平方米的房子。
對一個家庭主婦來說,這實在是一個不大可能實現的規劃。辛迪決定寫一本暢銷書,賣到100萬本。她把這個點子告訴老公,卻換來一頓嘲笑。辛迪想:別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斷地告訴自己:我一定會成功,我的書在三年之內一定會賣到100萬本,財富會大量湧來,所有的機遇之門都會為我打開。
在這樣的自我確認下,辛迪開始行動。
辛迪覺得自己這本書的市場對象是女性。她認為女性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給她們帶來一些快樂,這樣她們就會把書介紹給周圍的朋友。辛迪覺得她的讀者們通常會去超級市場、美容院等地方,所以專門打電話給超級市場的采購員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別人推銷自己的書:“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書,一定會成為暢銷書。我相信這本書擺在你的超級市場,擺在你的服裝店,擺在你的美容院,應該會幫你賺不少的錢。”
她說:“我將寄一本樣書給你,一個禮拜之後,我會再打電話給你。”辛迪的厲害之處在於,她從來不問別人是否有興趣購買,而是直接就問:“你要訂購多少本?”
一個禮拜之後,她再打電話:“我是辛迪,你看過我的書沒有?你準備訂購5000本還是10000本?”
對方說:“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們這個超級市場從來沒有訂過任何一本書超過2500本。”
辛迪說:“過去等不等於未來?”
對方說:“不等於。”
“所以總有一個開始,你準備訂購5000本還是10000本?”
對方說:“那……我訂4000本好了。”第一筆生意就這樣成交了。
辛迪打電話問第二個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書沒有?你即將訂10000本還是20000本?”
對方說:“你的書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賞。但我們訂書從來沒有訂過這麼大的量,我訂購4000本好了。”
辛迪說:“你簡直在侮辱我,你才訂購4000本?像你這麼大的連鎖店你訂4000本?你不隻侮辱我,還在侮辱你自己,難道連你都不相信你的連鎖店賣得出去嗎?”
對方嚇了一跳,問:“一般人訂購多少本?”辛迪說:“10000到20000本。”
對方被她說服了:“那我訂12000本!”
之後,辛迪又賣書給軍隊。對方告訴辛迪:“我們這裏的人是不會有興趣的,我們這裏都是男人,你不可能在我們這個地方銷售任何書。”
辛迪問:“請問你上司是誰?”
“我上司也不可能買!”
她說:“把這本書交給你上司,我下個禮拜打電話找你上司,就不找你了。”
一個禮拜之後,對方打電話來說:“辛迪,我的上司說,我們決定訂購4000本。”因為他的上司是女的。
不管多少人對你說“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下一個說“Yes”的人。這是辛迪得到的一個經驗。她的書從來沒在任何一家書店賣過,完全是自己一個人在賣。辛迪的書賣出了整整140萬本!之後她又寫了好幾本書,都很暢銷。到這個時候,辛迪要實現的願望,已經不是買一棟大房子那麼簡單了。
在某種情況下,生活就是一場博弈。敢冒風險的人,才能賺取最多的錢,在事業上才能取得最大成功。
3.退縮是要不得的
人要活下去本來就是很嚴峻的,退縮是要不得的,既然走上人生這條路,注定我們要銳意追求不回頭。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比喻,人就是一根彈簧,越是有壓力的時候就越能顯示出自己的能力。這個比喻很貼切,人必須象彈簧一樣,在壓力麵前有一股的反彈力,遇挫而更強。
有時候,麵對嚴峻的挑戰,有的人退縮了,有的人這樣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這樣的思想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這是懈怠的跡象和苗頭。我們應該有“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的豪情壯誌,堅決與困難不妥協,從而克服一切困難。
她,曾多次絕處逢生。她,有過慘痛的失敗經曆:離婚、下崗、求職遭冷遇、廠房被燒光等,命運將她一次次拋入穀底。可她仍然奮力抗爭,做針線活,蹬三輪車,在18天裏就讓燒光的工廠重生,人生的洗禮打造了她的堅強。她,就是吉林市華豐塑料廠廠長劉麗華。
1983年7月,兒子生下剛剛十幾天,丈夫便無情地離她而去。她帶著孩子回到娘家,與娘家6口人擠住在14平方米的陋室內,母親長期臥病在床,父親腿腳還有殘疾。作為一個離婚女人,劉麗華的生活難上加難。為拉扯孩子,她兼職縫製服裝,一幹就是數年。
深夜,背上的孩子睡熟了,劉麗華便開始趕活。縫製一條褲子能賺0.8元錢,她累得睡著了,撲哧——縫紉機針紮進中指指甲,針尖一斷就是三四節,這樣累睡了、疼醒了的日子,一天天地重複著,為了拔除經常折在指頭裏的針尖,她專門弄了個尖嘴鉗子。至今,劉麗華右手中指仍無法伸直。
可是,屋漏偏遭連夜雨,兒子突發肺結核,缺錢無藥。企業又通知停產,劉麗華成了一名下崗職工,連續的打擊像冰雹一樣砸向他們母子,她感到絕望,感到再也不能承受生活的重壓。
這時她想到了自殺,她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經走到絕境,人生對她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在1988年12月,她帶6歲的孩子來到江城大橋上,抱起懵懂的孩子,抬腳跨過冰冷的橋欄,要縱身躍向滾滾的江水。這已經是她第五次產生輕生念頭。
這時一個老者快步向前,攔腰把他們母子拽了回來。“孩子,咋這麼想不開?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你還抱著孩子……”老者語帶關切。劉麗華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望著慈祥的老者,她百感交集。經過老者的一番勸解,劉麗華的心開始平複。
可生活怎麼繼續呢?她一籌莫展地領著兒子跪坐橋頭,此時江岸邊各工廠的職工陸續下班,2元、3元……工人們輕輕把錢放在他們母子麵前。
“這些好心人幫了我,那一幕,我這輩子都忘不了……”劉麗華眼中的淚花晶瑩閃爍。
好心人的幫助溫暖了劉麗華冰冷的心,她決定從頭再來,用自己的勞動回應命運的挑戰。回家的路上,她給兒子買了一瓶治療肺結核的藥和一袋奶粉,並決定用好心人幫助的錢創業。
劉麗華曾在塑料廠工作,她決定用掌握的技術加工塑料包裝袋。她花50元錢買了一張學生課桌當機身,用皮筋兒代替彈簧,在垃圾堆裏揀到一個廢電熨鬥,拽出裏麵的雲母片當電熱條,一台土熱合機被她“製作”成功了。沒想到合閘試機時,“砰”地一聲,熱合機燒壞了,劉麗華趴在桌上哭了。鄰居老師的兒子是個電工,聽完劉麗華哭訴,告訴她,這台熱合機缺少調壓器,承受不了這樣的電壓。劉麗華又在垃圾堆裏翻了10多分鍾,找到了一個被扔掉的調壓器,她的熱合機終於能用了。
她家離吉林市毛線廠很近,劉麗華知道該廠需要大量塑料包裝袋。於是,她騎著破自行車到毛線廠要活,可供銷科的人沒人理她:“不用,不用,你這姑娘怎麼這麼煩呢?我們國有大廠不可能用你個人的東西……”一連10多天,劉麗華聽到的回答隻有這些。
直到一天下午,劉麗華再次來到毛線廠。供銷科隻有魏科長一人在,他看到劉麗華,起身就要走:“你個大姑娘家,總往這跑啥?你到底怎麼回事?”
劉麗華簡單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和想法,魏科長聽完,一聲沒吭,轉身從櫃子裏甩出一遝塑料包裝袋:“1角7分一個,能做嗎?行,你就先做4000個。”
劉麗華心裏清楚,魏科長對自己抱有懷疑,她拿起袋子說:“我肯定能做,明天看樣品。”
經過劉麗華的東挪西湊,終於借到50元,而這4000個包裝袋的原材料也是劉麗華下了“生死狀”才借來的。
真誠和質量感動客戶,劉麗華連夜趕製了2000個包裝袋,當她一夜未眠把產品擺在魏科長麵前時,整個供銷科的人都驚呆了。他們不相信這樣的包裝袋出自一個小作坊,更不相信她能接受1角7分的低價,魏科長當即表示先訂10萬個,10天內做完。
第二天中午,魏科長和科裏老董找到劉麗華的家。“媽媽,我餓。”兒子一聲聲叫著,可家裏沒有吃的,劉麗華正暗自掉淚。魏科長劈頭就問:“1角7分,你能行嗎?”
劉麗華平和地說:“其實,你們平時的進貨價是2角6分,1角7分我根本就賺不到錢,刨去電費、料錢,我隻能是給你們加班加點,幹搭人工。”
魏科長和老董相視一笑:“那你為什麼還接?”“沒辦法,不接——我連這個活都沒有。不過,我知道你們會來找我的。”劉麗華微微一笑。“姑娘,你贏了!”魏科長哈哈大笑,他主動把價錢提到2角4分錢,並讓劉麗華先領4000元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