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不知道自己怎麼走出來的,支票攥在手裏,怕汗水溺濕了;放在兜裏又怕丟了。”回到家,劉麗華一把舉起兒子歡呼雀躍,積壓在心底的酸楚順著臉頰撲簌落下,看到媽媽哭了,兒子張開小手拭去她的眼淚:“媽媽不哭,不哭……”
這次活之後,劉麗華拿到了有生以來賺到的最多一筆錢——1萬元。
8年過去了,1996年6月,劉麗華的生意越來越大,生產規模擴大了許多。這時,誰也不知道,這個每天蹬著三輪車送貨的女人,已積累了上百萬元資產。
這時,塑料包裝、印刷加工廠很多,但搞彩印的人還很少。劉麗華覺得這是發展方向。可這一次,她遭遇到了人生的又一個難題。彩印機運回來了,可工人誰都不會使用,劉麗華也是一知半解。“刀都上反了,更別提印刷。不到三個月,30多萬元流動資金就消耗殆盡了,這次教訓讓我記憶深刻。”她急得滿嘴起大泡。
最後還是在相關政府的幫助下爭取了10萬元貸款,即將傾覆的企業終於度過難關。
2002年,劉麗華的華豐塑料廠已發展成產品種類繁多的民營企業。一場無情的大火再次把她推入穀底。
2003年1月8日淩晨,工人操作不當引起大火,廠房全都燒塌掉了,而所有貨物都付之一炬。在東北這個最寒冷的早晨,劉麗華無聲地哭了。“貨呢?”“都燒沒了。”工人們帶著哭腔回答,貨是馬上要交給客戶的。
這場大火,後來查明是配電設備老化、短路,火星爆出,引燃堆滿易燃貨物的彩印車間。100多萬元資產就這樣付之一炬,兒子劉書言正在佳木斯念大學,回來時,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
劉書言擔心媽媽從此消沉,但他卻看到媽媽正在號召工人重新建廠。“當時,工廠麵臨兩個情況:一是重新建廠,另一個更為急迫,貨物沒了,如何保證客戶準時提貨?畢竟年關是客戶最大的商機。”
有工人建議,暫時封鎖消息,劉麗華一口拒絕。她把所有客戶都找到現場:“現在你們都看到了,貨全燒毀了。如果大家相信我,我保證準時供貨,另外我還要重新建廠……”看到這種場景,客戶們深深感動了,有的客戶主動把積欠貨款交到劉麗華手裏。
為搶回時間,劉麗華讓工人到其他廠家租用機器,高價趕工。
一連17個日夜,終於把春節前的訂單全部按期完成。其間,工人們又主動加班,在廢墟上重新建廠,他們用塑料薄膜扣在廠房上當做棚頂,有的工人站著就睡著了,夢裏還在喊著“救火啊”、“快點幹”,看到工人累得不成樣子,劉麗華感動得落下了眼淚。
為搶在春節前重新建廠,完成節後訂單,還需再購進彩印機。山東招遠塑料印刷機械廠侯經理特地飛到吉林查看,看到工人奮戰的一幕,他說:“劉麗華,就衝著你們壓不垮的勁兒,我相信你們,我用最短時間把設備配齊。你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給。”
2003年1月27日,新設備終於運回來了,工人們像娶親一樣放起了鞭炮。撫摸著嶄新的設備,大家失聲痛哭。
2003年9月,劉麗華事業的又一個春天到來了。美國聖馬丁市市長和兄弟集團總裁當·龍先生來到長春市,準備在東北尋找一家“塑料包裝生產基地”。這是絕佳的機遇,劉麗華找了一名臨時翻譯,立即趕赴長春。
當·龍先先一個接一個地會見客戶,但又一次次失望,談判從9時一直到淩晨1時,眼看著一家家企業被下了逐客令。最後,當·龍先生從談判桌旁站了起來,表示談判已結束。
劉麗華一聽急壞了,她幾乎站了一天一夜,腿都浮腫了,怎麼能一句不談就結束呢?就在當·龍先生將要關門時,劉麗華顧不上禮儀,立刻衝進去,大聲請求當·龍先生繼續談判!當·龍先生感到很吃驚,藍眼睛裏閃出一絲驚訝。
劉麗華誠懇地說:“先生,這次機會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我是帶著所有員工的希望前來找您的,為了和您談談,我已站了一天一夜。我知道這樣做很唐突,但我真的希望您看看我們的樣品,再下結論。”
誠懇,打動了這個美國人,當·龍先生衝劉麗華點點頭,又走回了房間。他看完劉麗華帶來的真空袋等產品,又聽了報價。他情不自禁蹺起大拇指說:“劉小姐,你果然是抱著一片誠心來的,這太讓人感動了。我明天就去看你們的工廠,沒問題的話,這個協議我們簽了,相信我們會是很好的合作夥伴,還會是很好的朋友。”
劉麗華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這一次,劉麗華簽下了200萬美元的產品協議,並從當·龍先生手裏接過了兄弟集團授予的“吉林市塑料包裝生產基地”的牌子。隨同來訪的美國聖馬丁市市長也喜歡上了劉麗華。“劉麗華,你是好樣的,我們就喜歡與真誠的人做朋友!”他鄭重宣布,授予劉麗華聖馬丁市榮譽市民稱號。
劉麗華就是這樣一位勇往直前、從不畏懼的生意人。
在做生意的時候,隻有勇於行動,一心奔赴目標,有勇敢而堅定的勇氣,才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4.一份執著,一份韌勁
大凡成功的女人,都缺少不了一份執著和一份韌勁,成功的路是彎彎曲曲的,隻有不怕艱險才能到達成功的終點站。
要做新世紀的成功女人,你就要把你的性格磨煉成外圓內方的銅錢,在看似柔弱的外表下,保持著堅強的心。
過去的女強人總擺出一副難以親近的表情,用麵具遮蓋自己,以為這就是堅強,就不會被男人看不起。所以男人總說不喜歡女強人,因為覺得她們強悍的外表太不近人情了。
而現代的成功女性已經不需要這種刻意的偽裝了,因為她們明白,刻意的偽裝和自己真正的內心世界差距太大,已經不符合新世紀了。所以要做新世紀的成功女性,我們應該用溫柔表現我們的強硬,用理性贏得屬於自己的位置,讓所有人都看到我們擁有溫柔的外表和堅強的內心。
堅韌不屈是一種強有力的精神,唯成功可嘉,無失敗之理。楊玉晶是一名成功女性,她有著令人羨慕的財富和辦事能力,卻少了股女強人般硬梆梆的勁頭。她待人真誠、親切,渾身上下散發出積極向上的力量,跟她在一起,讓人覺得生活特有奔頭,再大的挫折也能跨過去。談起她的成功和堅韌,她笑著說:“我不怕輸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尊嚴,它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動力;二是家庭,它讓我珍惜眼前的幸福,並努力奮鬥。”
1993年,楊玉晶從黑龍江遷至煙台定居,應聘到一家藏藥分裝廠做辦公室主任。她盡職盡責地工作,可時間一長,她就閑不住了。辦公室工作瑣碎、機械,跟她的性格與理想太不相符了。於是她主動要求調到銷售部門做銷售。老板把別的銷售員“攻”不下來的煙台地區各醫院交給她。她也自信滿滿地給自己打氣:“加油,你一定能成功!”可是,藥品要進醫院是很困難的,要經過三檢五審不說,光競爭的企業就有100多家。醫院的人一聽她說是醫藥代表,連理都不理她。楊玉晶一出師就受挫,常常難過地流眼淚,但很快,她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想:“人家不接受我,說明我的工作做得不到家。做事先做人,我首先應該讓他們接受我,然後他們才會接受我的產品。”想好後,她就開始了她的“微笑工程”,哪怕再討厭的人,她也會隻看他們的優點,並始終以笑臉示人。沒多久,醫院的人對她的態度就轉變了。一年下來,她的藥品成功進入了煙台十幾家醫院和大型藥店,她的銷售業績更是達到100多萬,年底時,她擁有了自己的新車——一輛白色的捷達。
工作上小有成績後,楊玉晶又遭受了一次小小的挫折。
公司老板看到藥品銷售市場打開後,就改變了公司製度,個人收益不再與業績掛鉤,並且拖欠了楊玉晶幾萬元的工資不給。在這種情況下,楊玉晶選擇了辭職。
經過這次事情後,楊玉晶想,要成事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於是她跟丈夫商量,想自己開辦一個小型企業。丈夫不同意,認為自己的收入較高,用不著妻子再出去拋頭露麵。但是楊玉晶堅持這樣做,丈夫也隻好支持。
有了創業的想法後,楊玉晶非常關注一些市場信息。她發現一些著名的床上用品如“富安娜”、“黛富妮”等都是深圳出產的,而山東作為一個產棉大戶,卻沒有幾個著名商標,主要以出口加工為主。看準了這個市場空白點後,楊玉晶決定從家飾人手。她在煙台注冊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玉錦家飾,想打造一個屬於山東人自己的名牌家飾。為了走好第一步,楊玉晶特意從深圳請來一名專門的設計人員,把魯繡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女性對床品的理解融人家飾用品中,設計成樣,又到各繡花廠、縫製廠、包裝廠、印刷廠聯係訂製,終於生產出了符合她理想的家飾用品。她的床品進了煙台、北京各大商場,並在山東省有了三家加盟店。
但是,花了這麼多心血的玉錦家飾,其銷售情況並不樂觀,又正好趕上了非典,銷售更是雪上加霜。楊玉晶又一次遭受失敗。
可是問題出在哪裏呢?
楊玉晶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了北方家飾市場後發現:玉錦家飾的床品由南方設計師設計,顏色比較淡雅,而北方人多數是結婚或過年時才購買床品,選擇的顏色大多濃烈而厚重;她的床品尺寸也偏小,北方人身材高大,1.8米、2米的床很常見;還有她們設計的床品品種少,很多時候顧客不能一次購齊……
楊玉晶第一次辦企業就遭遇了這麼大的失敗,身邊沒有人做過企業,更沒有人可以幫她,她陷入了危機中。就在她最艱難的時候,丈夫李友和站在了她身邊。李友和辭掉了年薪30萬的工作,全心全力地幫助妻子度過難關。他們將所有加盟店的貨都撤了回來,準備一切重新開始。
痛定思痛,兩人總結教訓,采取了一係列改進措施。他們針對北方市場開發了新的花色品種,對縫製工人進行技術培訓,開了兩家直營店,聽取顧客意見,認真分析了顧客的消費層次和心理,從實際角度設定利潤。經過一年的摸索,她的產品銷量直線上升,回頭客越來越多。她的專賣店在煙台已開了四家,並且在長春、濟南等地也有了連鎖店。
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而且要堅持到底。很多人在走了很長的路之後,卻放棄了,他並不知道其實自己和成功隻差一步。如果再跨出一步,成功就唾手可得了,因為沒跨出這一步,之前的辛苦都白費了。
新世紀的新女性雖然有了很多和男人平起平坐的機會,但麵臨的困難也相應比男人多,這時候就需要女人的堅韌,能知難而進,堅持到底。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能不能做到堅持到底。
如果我們自己在挫折之後就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並失去信心,那麼我們就已經失敗了,因為失去信心意味著無法堅持到底。要記得,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是輕而易舉的,都必須要堅持,成功是需要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女人有女人特有的堅韌,成功的女人做什麼事都能堅持到底,都能直麵挫折。這樣的女人是男人成功的好助手,而且她的堅韌能讓自己更美麗。
外在的美貌是短暫的,經不起時間的摧殘,隻有內在的美是永恒的。堅韌的女人有著堅強和柔韌兩種性格,她們堅強地麵對挫折,柔韌地麵對失敗。不僅自己能贏得成功,還可以幫助身邊的人。
懈怠的女人是懶惰的,堅韌的女人是勤奮的;懈怠的女人是不自信的,堅韌的女人是自信的;懈怠的女人不會美麗,堅韌的女人美在內心。
5.磨難與財富同在
毅力能夠超越憤怒、悲慘、恐懼、不平,同時內心明確地告訴自己生命是美好的,盡管有很多磨難,但都能與夠挺住。
精神力量在物質世界裏,也常有其對應的位置。人在陷入困境時總會尋求擺脫,從而全力以赴扭轉了局麵。一位登山運動員有感而發說:“在攀登的過程中,有時登山者會陷入欲下不能的境地,這樣一來他就隻能向上攀登了。有的登山者會故意創造這種局麵,因為身後沒有退路了,他會向上爬得更起勁。”
一個女人要幹一番事業,總會伴隨著困難和障礙,甚至還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許多女人一事無成,不是缺乏成事的能力,而是沒有勇氣去行動,與其說是由於盡力而失敗,不如說是因為害怕失敗而放棄努力。雖然單憑勇氣並不能確保成功,但盡力而後失敗總比坐失良機要好得多。
擁有3個亞達生態園、固定資產上千萬元的丁亞平不滿足,她還要繼續擴大生態園的規模,開發玫瑰產品係列,不僅要占領國內市場,還要打入國際市場。這一切都是她拄著雙拐從5000元起家,一步一步幹起來的。
丁亞平,一直都在車裏。因為她工作的時候,幾乎都坐在車裏麵。車裏她常備有三樣東西:喉片、雙拐和日記本。因為身體的原因,渴了她也很少喝水,就含一粒喉片。在車裏坐一天,丁亞平的雙腳就會水腫,用手一摁一個坑,連鞋都難穿上。丁亞平就是這樣,靠著非凡的毅力打拚下了一個生態王國。
丁亞平1962年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一個普通幹部家庭,兩歲時患了小兒麻痹症,十幾年來經曆大小手術數十次,雙腿留下80多處傷口。1980年高中畢業後,丁亞平被安排到市商業局第二服務公司當會計,可是她漸漸感到在機關自己的抱負難以施展。1991年春天,丁亞平毅然辭職下海。她籌借了5000元,租了一間門麵做起百貨生意。為去常州進貨,她搭公共汽車,長途奔波上千裏也不敢喝水,加上暈車,曾經在下車時昏倒在地。三九寒冬,她租一輛機動三輪車去進貨,坐在車上一天一夜,凍成了一個冰人。
3年苦幹,門路大開。1994年,她先後創辦了亞達快餐店、亞達家具店、亞達裝飾總彙,辦起了亞達一條街。同時,還以窗簾裝飾為突破口,擴大規模經營。
窗簾裝飾需要有較強的設計能力和較高的藝術眼光,這方麵丁亞平知之甚少。為此她到北京拜師,可窗簾店隻賣布,不賣藝,丁亞平隻能架著雙拐在一旁偷看,一站兩三個小時,常常累得臉色蒼白、汗水濕透衣衫。終於有一位師傅被她的精神打動了,願意跟丁亞平到商丘傳授窗簾裝飾技術。
技術為亞達窗簾騰飛安上了翅膀。丁亞平接手幾個高檔賓館的窗簾裝飾工程後名聲大震,不僅帶起幾十家門市部,業務還迅速擴展到周邊縣市,第一年就贏利近百萬元。到1998年,丁亞平不僅賺了幾百萬元,還安排了100多名員工就業。
丁亞平有錢了,她追求的目標更高更遠。
1999年,丁亞平在梁園區310國道租農民100畝土地,建設起亞達生態園。在生態園建設中,丁亞平總是拄著雙拐親臨現場指揮,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修建水上遊樂園時,她整天堅守在工地,一次在水渠邊不小心滑下坑底,摔裂了兩根肋骨,痛得昏厥過去。醒來,她堅決不去醫院,靠吃止痛片堅持了10天,直到把水上遊樂園修成。
丁亞平是個感情豐富的人,對玫瑰更是情有獨鍾。2002年,丁亞平在梁園區林場承包150畝土地,在虞城縣田廟鄉返租農民260畝土地,又建起兩個亞達生態園,全部栽植“風華一號”玫瑰。
種植玫瑰3年後才能見效益,丁亞平花高價培育了150萬棵玫瑰苗,請來外地一位技術員。俗話說“同行是冤家”,這位技術員家中也有玫瑰苗,怕丁亞平奪了自己的市場,剛一開春他就做了手腳,提前把塑料薄膜揭開,致使95%苗木枯死。2003年初冬,丁亞平又培育了110萬棵玫瑰苗,可次年夏季遭遇幾十年不遇的澇災,28天連陰雨,玫瑰苗又全軍覆沒。兩年的接連失敗,丁亞平幾乎賠進所有積累,這時合作夥伴卻要撤走投資,又逼丁亞平交出近50萬元的資金。就在關鍵時刻,市、區領導幫她解決具體困難,市婦聯派出專人幫她跑貸款,市殘聯領導給她籌措十幾萬元資金,周圍村莊的眾鄉親也來到園內幫她整地拔草。在各方麵的支持下,2004年初冬,丁亞平又培育了40萬棵玫瑰苗,丁亞平的500畝玫瑰進入中產期,將有一筆可觀的收入。不久,國家商標總局傳來喜訊,由丁亞平申請注冊的玫瑰酒(玫兒紅酒)、玫兒紅茶、玫兒紅係列飲料商標已被批準。
玫瑰好看但帶刺,成功美麗但蘊涵著艱辛。成功的路不平凡,隻有不斷拚搏的女人,才能享受這道獨特的風景。
如果說人生、事業、財富,像一座座大山,那麼“高膽商的女人”就會不畏艱險,不斷攀登,把每一次困難都當成一次挑戰,把每一次挑戰都當成一次機遇,並最後傲立巔峰!而缺乏行動力的高智商者,隻能望洋興歎。
6.敢想敢做,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財女”
一個小小的靈感足以帶來巨大的財富。不要放棄你的任何一個巧妙的想法,別以為那僅僅是個想法,它可能給你帶來難以置信的巨大財富。
賺錢的靈感來自悟性,來自經驗。有了靈感逮上機會還得有膽量去迅即運作。如果該出手時不出手,財運便與你“拜拜”了。
她隻有高中文化,曾在一家內衣廠打了7年工,卻沒攢下一分錢。她除了會做內衣,也沒有別的特長。但就是這麼一個“無知”的打工妹,如今卻成了資產上億元的內衣大王!
1980年,吳豔芬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恰好當時有廠子正在招工,於是她便進了麗斯內衣廠,成了一名普通車縫工。
麗斯內衣廠是由香港黛麗斯公司和鹽步鎮合辦的一家企業,由香港黛麗斯公司提供設備、技術和訂單,中方負責管理和生產,所做內衣全部出口。這樣,吳豔芬成了港資企業在大陸培訓出來的第一代內衣車縫工。那時候,中國大陸女性戴的文胸都是用一塊白色的確良布做的,所以在進入麗斯內衣廠後,她立即被那些精致美麗的文胸迷住了,其款式、顏色、布料和做工竟然有那麼多講究!
吳豔芬在麗斯內衣廠第一個月領的工資是309元,雖然錢很少,但她還是很高興,因為那些五顏六色的文胸總是能帶給她無限的新奇。這時候,每逢休息,一起做工的姐妹們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拿著這些文胸互相開玩笑,問對方敢不敢戴。每當這時,被問的人十有八九會說:“才不敢呢,羞死了。”要是誰公開表明對這些文胸感興趣的話,大家就會像看怪物一樣看她。這也難怪,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還遠沒有今天這麼開放,人們普遍認為女性過分打扮自己是風騷的表現。但愛美畢竟是女人的天性,沒旁人時,大家都會偷偷地把喜歡的文胸在自己的胸前比試一下……
吳豔芬幹了幾個月後,麗斯內衣廠開始實行計件取酬。吳豔芬由於做事麻利,她的工資不斷上漲。
1981年,吳豔芬的母親辦了停薪留職手續,開了一家早餐店。這樣一來,吳豔芬的事情就更多了。每天下班後,她必須幫母親發麵做包子、包糯米雞,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必須早早起床,幫母親賣一會兒早點,然後才匆匆趕往廠裏上班。盡管生活非常忙碌,但吳豔芬對待工作還是非常賣力,她不僅高標準地完成任務,還刻苦學習文胸的其他製作工序。因此,在吳豔芬當了一年多的流水線工人後,廠裏提升她做了技術指導,工資也漲到了100元左右。
有一天,她正上著班,看到車間裏隨處擺放的五顏六色的內衣,心裏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我們為什麼不做內衣呢?她隱隱感覺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女性的審美意識正在慢慢蘇醒,這些帶有修飾的文胸遲早會在中國大陸流行,趁著現在國內市場上還是簡易內衣一統天下,自己搶先占領市場空白,成功的機會一定會很大!
1987年8月,吳豔芬辭去了麗斯內衣廠的工作,賣了汽車得了68萬元。經過商量,她用這筆錢在家裏的後院蓋了一棟三層的小洋樓。當時,她想:小洋樓既可以當廠房,又可以居住,一舉兩得。
房子蓋好後,身上隻剩下7000元錢。正在這時,吳豔芬聽說麗斯內衣廠要淘汰一批老設備,就立即跑去花6000元錢買回了一台國產平車、一台進口勝家雙針車和一台勝家人字車。沒有錢進布料,她們就跑到附近的內衣廠去買人家用剩的邊角料……
一番準備之後,1988年秋,她們的內衣作坊終於在新蓋的那棟房子裏開工了,員工就是一人,吳豔芬既是裁剪工又是車縫工,專管生產,而林建明則既是驗貨員,又是產品推銷員。
他們忙活了大半個月,終於做出了120件文胸。兩人得知廣州高第街有個專門批發簡易內衣的市場,便扛著這些內衣跑去那裏推銷。
誰知,市場的老板看了他們的貨後,並不感興趣。因為當時暢銷的貨有兩種:一種是當時國內女性常用的極簡易的胸罩,由棉布或的確良布製成,售價是每個一元錢;另一種則是那些港資廠返銷國內的少量次品,用料、款式、做工都比較講究,售四五元一個。
而吳豔芬他們的產品介於兩者之間,雖然樣式上模仿的是港資廠產品,但由於用的是別人不用的邊角料,質量上自然差一點,做工也比不上人家精細。看著老板不想要的樣子,兩人心裏特別難受,頗感前程渺茫。
最後,他們好話一籮筐,市場老板才同意代銷他們的產品。經過商量,吳豔芬和林建明將他們的文胸定為15元一個。留下產品和電話後,兩人心情沉重地回到了鹽步。
第二天,他倆突然接到高第街老板的電話,說是有一位客戶看中了他們的貨,不僅把昨天留在那裏的所有文胸全部要走了,而且還說有多少就要多少。這個消息讓他倆高興得一個晚上沒睡著。
既然銷路沒問題,接下來他們就拚了命似的趕貨。後來兩人實在忙不過來,就招了幾名員工,添置了幾台衣車。這樣,他們內衣作坊的規模也隨之一點一點地擴大了。
1988年年底,林建明和吳豔芬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不久,吳豔芬懷孕了,妊娠反應很強烈。可當時她既要設計產品的款式,又要負責裁剪,還得跟幾個車縫工一起趕貨……每天累得半夜才上床睡覺。上了床,吳豔芬卻怎麼也睡不著,她仰躺也疼,側臥也疼,經常疼得流眼淚。可盡管這樣,第二天一早,她還得爬起來幹活,因為批發商在催貨,他們隻有拚命趕貨……
隨著生產量不斷加大,靠在港資廠收購邊角料已滿足不了生產需要,為尋找新的原料渠道,他倆傷透了腦筋。終於,經朋友指點,他們得知潮汕一帶可買到內衣原料,林建明便馬上奔赴汕頭去找料進料。
為了安全,林建明特意買了一雙大球鞋,將隨身攜帶的兩萬元錢塞在鞋裏,又將鞋帶緊緊地綁上。不僅如此,林建明還特意帶了個助手,以防不測。到汕頭時已是半夜3點多,林建明舍不得住旅館,幹脆將準備裝原料的蛇皮袋往候車室的地上一鋪,囑咐助手在一旁守著以防小偷,自己則席地而睡。天亮後,林建明讓助手在候車室裏睡覺,自己去進貨……林建明之所以不敢掉以輕心,是因為當時他們每一筆進貨的資金都要用來擴大生產,萬一錢被人偷了,內衣作坊就運轉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