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的女人是嫻靜的。善解人意的女人該是“守如靜女,出如脫兔”裏所指的“靜女”。就像你不會忽視了掛在廳堂裏的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兒一樣,在稠人廣眾之中,你也不會忽視了一位安靜地獨坐一隅的善解人意的女人。
善解人意的女人不會輕易受外界的幹擾,任憑一些紅男綠女在那裏吵翻了天,她仍能獨守著那一份嫻靜。她會專注於你的談話;你提問的時候,她會輕聲兒地回答。當她高興地望著你的時候,她臉上的笑渦也是淺淺的,讓人聯想起荷塘上小魚兒躍出水麵的情景。
6.柔弱是女人一生的寶貴財富
柔弱是女人一生的寶貴財富。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完善、更嫵媚、更有魅力,你就應當保持或挖掘自己身上所獨有的特點——柔弱。
對付敵人,當然希望泰山壓頂,一舉全殲。但是如果敵人過於強大呢?以硬對硬,猶如以卵擊石。俗話說滴水可以穿石,柔竹能敵強風,不妨來個“纖細陰柔之術”。何為“纖細陰柔之術”,其術“纖”為表,而思慮之“細”在其中,“柔”為表,而行事之“陰曲”在其裏。心細如絲,方能防欺絕奸;行事曲折隱秘,才能出人意料。
柔弱之水可為滔天巨浪,摧枯拉朽,吞噬一切,可鑿岩穿石,水滴洞穿。可見,柔並不等於弱,剛也並不一定等於強,關鍵在於人怎樣去利用它,怎樣恰到好處地利用它。
“柔”被弱者利用,可以博得人同情,很可能救弱者於危難之間。因此,“柔”往往是女人的護身符。
女人與生俱來就有生理心理上的脆弱感。這種脆弱感是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和男人最鄙夷之處,它又常常隻是一種隱蔽的力量。女人必須喚醒它的威力,善加利用,用自己的敏感去覺察環境的危險,用自己的細膩去精心計劃防禦競爭者的戰爭,再用以柔克剛的方法去贏取最大的利益,包括盛名、財富和愛情。
古代阿拉伯有一個叫列依的小國。人們都把列依王國的王後尊稱為“斯苔”。她是個十分善良、溫柔而又賢慧的女人,當國王法赫爾·杜列駕崩以後,其子即位,號為瑪智德·杜列。由於瑪智德年紀尚幼,隻好由母後代政,這樣過了十幾年。後來瑪智德雖然長大成人,卻是逆行不肖,不履朝政,整日隻知同後妃們淫逸荒嬉,仍由他的母後執撐大權,周旋於列依、伊斯法罕和卡赫斯坦等大國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強大的蘇丹瑪赫穆德,派了一使者到列依,向斯苔恐嚇道:“你必須呼我萬歲,在錢幣上印鑄我的肖像,對我稱臣納貢。否則,我將率軍攻占你的國家,將列依納入我們的版圖。”使者還遞交了一封重要的信件——戰爭的最後通牒。
列依王國的百姓得到這個消息,群情激憤,與敵人誓死血戰的氣氛籠罩著這個弱小的國家,但列依王後卻宣布與敵人講和。一時間權臣和百姓對王後的行為都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人誹謗她是“靠出賣身體換回權力的蕩婦”,大家都懷疑她與強大的蘇丹有曖昧關係。但是這個明智而堅強的王後寧願做“壞女人”,親自赴蘇丹的鴻門宴,為自己的祖國爭取和平的機會。蘇丹確實早就傾慕王後的美貌與風儀,而且宴會的地點還選在了國王的寢宮,不準王後帶一個隨從。這也難怪臣民不理解王後的行為,當然蘇丹的目的不言而喻,如果能得到列依王後,便也心滿意足。
可事實的真相到底怎麼樣呢?
王後被猜測成對蘇丹獻媚取寵的談話,其實內容簡單而深刻。
在華麗的蘇丹床榻邊,盛裝高貴的王後用溫和、不卑不亢的語氣對蘇丹說:“尊敬的瑪赫穆德蘇丹,假如我的丈夫法赫爾還活著的話,您可以產生進犯列依的念頭,現在他謝世歸天,由我代行執政,我心中思忖:瑪赫穆德陛下十分英明睿智,決不會用傾國之力去征討一個寡婦主持的小國。但是假如您要來的話,至尊的真主在上,我決不會臨陣逃脫,而將挺胸迎戰。結果必是一勝一敗,絕無調和的餘地。假若我把您戰勝,我將向世界宣告:我打敗了曾製服過成百個國王的蘇丹。而若您取得了勝利,卻算得了什麼呢?人們會說:‘不過擊敗了一個女人而已。’不會有人對您大加讚美。因為擊敗一個女人,實在不足掛齒。”
強橫的蘇丹聽到這話很震撼,看到她那恬靜無畏的表情,蘇丹徹底放下了手中的屠刀。在她執政期間,瑪赫穆德蘇丹一直沒有對列依王國興師動武。
斯苔王後的高明之處就是很好地考慮了自己的性別角色,向同樣強大的敵人展示了自己柔弱的一麵,這等於向對手宣告:“好男不和女鬥,如果你還算一個有點兒胸襟的男人,就應該放棄對一個弱女子的攻擊。”這樣反而令對手恐懼,也就不好意思再爭鬥下去了。女人的柔弱就是具有這樣強大的力量,它可以擊退千軍萬馬而不動用一兵一卒。
柔並不等於弱,剛也並不一定等於強,關鍵在於人怎樣去利用它,怎樣恰到好處地利用它。女人千萬別小看自己柔弱的一麵,這種氣質往往是你立身處世的最鋒利的武器,這是隻屬於女人的隱蔽的強大威力。
7.善用他人之臂助己之力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確,作為女人,在你的背後,要是有個顯赫的人物為你撐著,你的人生旅途自然暢通無阻。
女人使自己成為一流人物的途徑之一,就是要與一流人物交往。
在現代社會,借力這種手段已被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外交等領域廣泛運用,而且大有日趨擴展之勢。對於人際交往,它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影響的策略和技巧。
被社會承認,是人的正當追求,對社會進步也有積極意義,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會知名度,就是被社會所承認的方式之一。同時這也是尋找“朋友”、建立新關係的手段,不失為做人處世的一種好方法。
王芳原是一個小縣城的中學教員。她有一個同族哥哥是省直機關的官員。那年寒假,王芳去給哥哥送土特產,哥哥請來處裏的一位女處長同來喝酒。席間,王芳與這位女處長邊飲邊談,酒助談興,兩個人大有“酒逢知己幹杯少”之感。女處長乘興許諾,如有機會幫她調到省城。
王芳就勢施以“攀”術,隻要有機會,就來省城;想方設法也要去看這位女處長,每次去拜訪時總是捎帶一點土特產。這樣點點滴滴的情感交流,感動了女處長的心,沒出幾個月,這位女處長就將王芳借調到她們處,負責事務性接待工作。
這年夏天,京城一位高官要來省城接受三個月的中醫保健治療。經省委辦公廳決定,要為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找一個臨時生活秘書,這項工作竟然落到王芳頭上。
從此,王芳的命運便因這位老人的出現發生了質的變化。王芳知道,老人是一棵大樹,王芳要靠著這棵樹。
王芳殷勤備至,給老人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她很會察言觀色,細致人微地體味老人的性格和習性,她發現老人很喜歡讀傳記文學,就到書店給老人買來《拿破侖傳》、《羅斯福傳》等。老人愛看《參考信息》,王芳就每天都及時地從報攤給老人買來一份。天氣晴朗的早晨,她會攙扶著老人,緩緩地行走在林蔭小路上。聽林間鳥鳴,看旭日東升,向老人講當地的風土人情。每天早晨他都將早點給老人端到房間,還沒等老人吃完,她又將老人最愛喝的烏龍茶給老人泡上。
白天,她會及時地安排老人服藥,做保健鍛煉,而且既有節有度,又認真細致。讓老人覺得這小姑娘是一個會工作而又通人情的人。
轉眼間三個月過去了,老人即將回京。說心裏話,老人已對王芳產生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覺得這年輕人使他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充實。而王芳所有的用心其實是為了老人走前能為他說句話。
在官場幾十年,老人當然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他不會讓一個年輕人的努力付之流水。
老人問王芳:“我走後,你有什麼想法?”
王芳說:“我很想跟您去北京。”
老人笑了:“去北京是很困難的。在你們省,我可以幫你找一份合適的工作。”
老人回京前,要和省裏的領導進行一次談話。談話時老人重點談了王芳的事情,省裏領導答應一定給予考慮。不久,王芳就正式成為該省主管工商財貿的副省長的秘書。
在老人和副省長的繼續關照下,王芳又被提升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副局長,三十幾歲,已是副廳級高官。
運用“借勢”的思維方式,借他人之勢,擴大自己的影響,這是成大事之人必不可少的手腕。普通陌生人一般很難結交知名人士。若能與他們合作或與他們交上朋友那真是很榮幸也是很珍貴的。隻要你有人生成功的大決心,並且方法得當,總能獲得結交名人的機會,並得到他們的支持與幫助。
(1)掌握他們的各種關係
要與知名人士交往,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們的各種關係。
知名人土也是人,不是神,他有各種社會關係,有各種各樣的業務工作,也有各種各樣的喜好、性格特征。特別是現代媒體,經常關注一些名人的情況,從中你定會了解他們許多情況。
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名人功;如此。你可以從他的曆史上認識他,他的過去、他的經曆、他的祖輩、父輩,也可以從他的親屬、他的朋友、他的子女等等那兒認識並了解他。
從專業,、業務工作上了解名人也是一條好途徑。例如商界名士,他經營的範圍主要是哪些,次要是哪些,他的分公司、子公司分布在什麼地方,這些公司的經營者是誰等等。
從興趣愛好上了解名人。他喜好什麼運動、什麼物品、什麼性格的人,他喜歡或經常參加什麼聚會,他休閑、娛樂的方式有哪些,到什麼地方等等。
總之,要結交一個名人又沒有機會的時候,你不妨先從以上幾方麵去了解,總會發現一些機會的。
(2)借助關係貼近名人
在掌握名人的各種關係之後,你要設法通過這些關係去認識名人。不要小看各種關係的作用,哪怕是名人身邊的家政保姆、服務人員,沒準也能替你引見呢。因此你要做個有心人,鍥而不舍去動腦筋,就像攀崖運動,尋找到一切可以借助的點,向人生頂峰挺進!要利用各種名人關係,或請引見,或寫信函請轉交,或請推薦等等,總會有成效。
(3)以內涵打動名人
和名人交往,關鍵還要看你自身有沒有可以引起名人注意的內在素質和底蘊。各種關係隻能是個渠道,使你能進入名人的圈子,而能不能進一步得到他們的提攜、指引、幫助,這就需要你自己拿出一番工夫來。
倘若你僅僅是個追星族一樣的崇拜者,那麼接近名人之後不外乎請他簽個名,合個影什麼的,你還能得到什麼呢?倘若你是指望名人為你的人生成功助一把力,你就得首先在與名人相關的專業上下工夫,幾番磨煉後,拿出點真東西以這方麵向他們請教,和他們探討,一旦他發現你是個可塑的苗子或人才,沒準會愛才心切,主動為你提供很多寶貴的幫助和機會呢。
年輕的艾琳娜16歲時就特別喜愛寫小說,她的父母、老師也覺得這孩子頗具文學的天才。但她寫出第一部小說,自己送到一家出版社後,編輯沒怎麼看得上眼,就退了回來。
艾琳娜並不灰心。她開始動心思尋找打開出版社的大門。於是,她通過學校的老師介紹,認識了某個文學雜誌社的知名作家兼主編。想不到作家仔細閱讀了她的作品後,大為首肯,略作了修改之後,便向一家出版社隆重舉薦,並在自己的雜誌上開始連載。最後,艾琳娜的處女作順利出版,在讀者中引起了熱烈反響。
這個故事說明,與名人交往不可徒具形式,那叫“混圈子”。你要拿出真東西來,靠名人的台階去跨進成功之門!
(4)製造特殊的見麵氛圍
當你發現了或者創造了與名人見麵的機會後,最重要的便是如何製造一種特殊的會麵氛圍。
例如,在一次講座舉辦時,你在選擇位置上,一定要選擇一個與名人盡可能近的位置,以便他能發現你,並且一有機會便可搭上關係。
同時,要以穿著表現自己的個性,因為與人第一次交往,別人往往是從服飾上得來第一印象。著裝要表現個性、特色,使人一目了然。
要針對名人關注的事予以刺激,要盡快發現對方關心注意何事,找到適當的話題,抓住對方的注意力,刺激對方對自己的興趣,話語要力求簡潔、有獨創性,使對方產生震撼,留下較為深刻的第一印象。
由於名人的光特別亮,一旦借到名人的光,自己也會“亮”起來。做人如此,做事更如此。
8.做個左右逢源的女人
決定女人成敗的重要因素就是人際關係的好壞。雖然人的心裏很難用法則來規範統一,但是人的心理是有些共通之處的,因此,為人處世也要掌握一定的手段,能夠洞悉人情世故奧妙之處的女人,便是在世上能夠左右逢源的女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每天都必須與各種各樣的人交流、溝通、合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人處世”。在為人處世方麵,中國古銅錢的外形給我們極好的啟示——內方外圓。“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
所謂“內方”是指為人要誠實、守信、謙虛,對人要真誠、友善、寬容,樂於助人、善於分享。一個人要想成功,他的品質是最為關鍵的,因為人的品質決定人生成敗!而“外圓”指的是做事要講究方法、技巧、藝術。要善於與人合作,要積極建立廣泛的人脈,要善於進行廣泛的資源整合。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八麵玲瓏,但心術不正的交際高手,由於缺少“方”,他們將難以成功。同時我們又經常會看到不少非常本份做人、待人真誠的職場人士,由於欠缺“圓”,缺乏必要的待人接物的技巧,屢屢不得誌,也很難獲取成功。因此,“內方外圓”的為人處世之道也就成為了獲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紅樓夢》裏,最會辦事,最擅長辦事的,要數左右逢源、八麵玲瓏的鳳姐了。一天,邢夫人把鳳姐找來,悄悄向鳳姐兒道:“叫你來不為別的,老爺因看上了老太太屋裏的鴛鴦,要她在房裏,叫我和老太太討去。我怕老太大不給,你可有法子辦這件事麼?”鳳姐兒聽了,忙賠笑道:“依我說,竟別碰這個釘子去。老太太離了鴛鴦,飯也吃不下去哪裏就舍得了?太太別惱,我是不敢去的。明放著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沒意思來。老爺如今上了年紀,行事不免有點兒背晦,太太勸勸才是。邢夫人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們就使不得?我勸了也未必依。就是老太太心愛的丫頭,這麼胡子蒼白了又做了官的一個大兒子,要了做屋裏人,也未必好駁回的。我叫了你來,不過商議商議,你先派了一篇的不是。也有叫你去的理?自然是我說去。你倒說我不勸,你還是不知老爺那性子的,勸不成,先和我鬧起來了。”
鳳姐兒知道邢夫人稟性愚弱,隻知奉承賈赦以自保,次則婪取財貨為自得,家下一應大小事務,俱由賈赦擺布。兒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聽。如今又聽邢夫人如此的話,便知他又弄小性子,勸也不中用了,連忙賠笑說道:“太太這話說的極是。我能知道什麼輕重?想來父母跟前,別說一個丫頭,就是那麼大的一個活寶貝,不給老爺給誰?依我說,要討,今兒就討去。我先過去哄著老太太,等太太過去了,我搭訕著走開,把屋子裏的人我也帶開,太太好和老太太說。給了更好,不給也沒妨礙,眾人也不知道。”邢夫人見她這般說,便又喜歡起來,又告訴她道:“我的主意先不和老太太說。老太太要說不給,這事便死了。我心裏想著先悄悄的和鴛鴦說。她要是害臊不言語,就妥了。那時再和老太太說,老太太雖不依,擱不住她願意,常言‘人去不中留’,自然這就妥了。”鳳姐兒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謀,這是千妥萬妥。別說是鴛鴦,憑他是誰,那一個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頭的?”邢夫人笑道: “正是這個話了。你先過去,別露一點風聲,我吃了晚飯就過來。”
風姐兒暗想:“鴛鴦素昔是個極有心胸氣性的丫頭,雖如此說,保不嚴她願意不願意。我先過去了,太太後過去,她要依了便沒的話說;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隻怕疑我走了風聲,叫他拿腔作勢的。那時太太又見應了我的話,羞惱變成怒,拿我出起氣來,倒沒意思。不如同著一齊過去了,她依也罷,不依也罷,就疑不到我身上了。”想畢,因笑道: “才我臨來,舅母那邊送了兩籠子鵪鶉,我吩咐他們炸了,原要趕太太晚飯上送過來。我才進大門時,見小子們抬車,說太太的車拔了縫,拿去收拾去了。不如這會子坐了我的車,一齊過去倒好。”邢夫人聽了,便命人來換衣裳。鳳姐忙著服侍了一會兒,娘兒兩個坐車過來。鳳姐兒又說道:“太太過老太太那裏去,我若跟了去,老太太若問起我過來做什麼,那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脫了衣裳再來。”
邢夫人聽了有理,便自往賈母處。
鳳姐兒左右逢源、見機行事之術可見一斑。若是有好事兒,她肯定是百米衝刺跑在最前頭;要是估著沒什麼好兒,她則施展一招絕活,將“皮球”踢給別人。從此事中已見鳳姐兒“推法”之妙。
人們都隻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卻不知海不闊天不高之說。在現實生活中,客觀環境往往就不允許你躍,不允許你飛,所以你要學會應變,做到左右逢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