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以為這沒什麼,或是有“我又沒什麼壞念頭”的想法,事實上,你的舉動已經侵犯到別人的領土,對方會感到不快的。這不快不會立即表現出來,也不會像狗或蝴蝶那樣,把你“驅逐出境”,但這不快會藏在心底,對你有了壞的印象,甚至懷疑:他對我到底有什麼企圖?來偷東西的嗎?或是來刺探什麼?……你不能怪別人這麼想,因為有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然的,換成是你,也是如此!所以,別人的工作地方,沒有必要時,不要隨便靠近。
還有一些“領土”是抽象的,但同樣不可侵犯。比如工作的職權範圍,要時刻牢記“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古訓,因為無論多麼開放的職場,界線永遠存在。你不要越線去做“幫助”別人的事,也許你是出於一片好心,問題是對方是不是領你的情。許多時候你的“熱心”往往在別人看來是“別有用心”,這豈不是得不償失。
如果你是主管,也要注意:不要沒事就到別的部門去聊天,因為這會對那個部門的主管造成“侵犯領土”的不安全感,就算你是純聊天也不行,因為在他的部門裏,他是唯一權力象征,你無緣無故出現,就好像要和他爭奪權力似的。當然,談公事時例外,但應隻限於主管和主管接觸,不可隨意去接觸他的屬下。
有時,你的部門一時人手緊張忙不過來,此時切不可以你的職位,不通過其他部門的主管就隨意調用該部門的人員。對該部門主管而言,你是“手太長”,沒把他放在眼裏;對被調用人員而言,心中也充滿不平,“你算哪兒的?你管我?”這些通常不會顯露在臉上,你不要傻乎乎地以為人家都很願意幫你似的。然而實質上,你已經“侵犯”別人的“領土範圍”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過於依賴個人的關係而忽略應該走的“過場”,這也是一種“領土”侵犯行為。
比如,你與打字室的某人關係不錯,因此你便直來直去,把一些要打字的文件直接塞到打字人的手中,全然忽略了打字室的主管。這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一種行為,這無異於是對其“領土”的“公然踐踏”,本來忙的都是公事,卻不知已結下了“私怨”。
應切記,你所代表的是一個部門而不僅僅是你個人,這樣你的行為往往被人們上升為部門行為,所以更要小心。這種領土意識看起來很無聊,但卻是存在的,如果你不注意而侵犯了別人的領土,是會惹出你想也想不到的麻煩的。所以,“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和平共處”的基礎,國際政治中如此,人際關係中也是如此。
6.防人之心不可無
凡事都要有分寸,說話要有分寸,談論事情要分場合,議論他人要看對象。一次無心的議論也許會變成他人的成事跳板,對自己無疑是一大壞處。因此說話辦事應量力而行。
許多女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在閑暇的時候喜歡議論他人,但是千萬要記住,議論也要分場合和對象。在午休時,或是在閑暇的時候與同事聊天,不注意說了關於上司和公司的壞話,說不定就會被誰聽了去。結果傳到了上司的耳中,上司對你的態度就會有很大的轉變。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不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禍從口出”。所以,和同事不能議論上司,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同事之間的相處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全部交心,即使是關係非常要好的同事,相互發一些有關上司的牢騷,也是不明智的行為。
同事之間應該是相互勉勵、相互促進的關係。但關係非常好的幾個同事聚在一起喝酒,談論的話題總是有關公司和上司的,總愛發表一下對公司或上司的意見或不滿。
在工作過程中,因每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處理的方式難免有差異,對上司所作出的一些決定有看法,在心裏有意見,甚至變為滿腔的牢騷,有時也是難免的,但就是不能到處宣泄,否則經過幾個人的傳話,即使你說的是事實也會變調變味,待上司聽到了,便成了讓他生氣難堪的話了,難免會對你產生不好的看法。
劉麗是一個性格十分開朗的女生,來到新單位沒多久,就成了辦公室裏的“開心果”。一天她和同事下班回家,看見上司的車裏坐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第二天劉麗就在辦公室大聲公布了她的新發現。兩天以後,上司把她叫到辦公室,告誡她以後在上班時間少說與工作沒有關係的事。劉麗悶悶不樂地回到自己辦公的地方,叫她傷心的是,沒有一個人過來安慰她。
後來,劉麗逐漸發現,其實辦公室裏除了她,別人幾乎很少說與工作無關的話,更別說提及別人或自己的私事了。這樣一來,隻要劉麗不開口說話,辦公室裏幾乎是死氣沉沉的。劉麗不明白,為什麼大家之間的關係那麼冷漠,處事都那麼小心謹慎。
生活中總是少不了愛說別人壞話的人,尤其是對領導,隻要人多的地方,就會有閑言碎語。有時,你可能不小心成為“放話”的人;有時,你也可能是別人“攻擊”的對象。這些背後閑談,比如,領導喜歡誰?誰最吃得開?哪個領導又有緋聞等等,就像噪音一樣,影響人的工作情緒。聰明人要懂得,該說的就勇敢地說,不該說的就絕對不要亂說。
聽到同事在議論領導時,首先應以善意的態度勸告他們不要背後議論領導者,不要擴大議論的範圍,更不要以訛傳訛,有意或無意地貶低領導或損害領導的形象;其次應盡量回避對領導的議論,不得已作評價或說明時,也隻宜點到為止,不要主動挑起話題,更不要添油加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誤解。在這個問題上,自己要有主見,要有一種不怕同事嘲弄、不怕孤立的精神。那種以為同事在議論領導時隻有隨大流參與其中,才能與同事搞好關係的認識是大錯特錯的。
防人之心不可無,說話必須看對象。有的人本身就是領導者的“紅人”,他們與領導者不分彼此,你在他麵前非議領導,豈不是自投羅網。有的人自私自利,專門搜集同事對領導者的不滿,然後在領導者麵前請功邀賞,以達到個人的目的。對付這種人的辦法唯有裝聾作啞,不讓他抓住小辮子。總之,不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同事間隨便議論領導者最容易惹是生非,所以還是不隨便議論為上策。
7.該說“不”時就說“不”
該說“不”時就說“不”,不做不講話的鸚鵡。一味的沉默隻會讓他人忽視你的努力,甚至忽視你的存在。做一個有聲音的女人,讓他人感受到你的存在價值。
女人在職場中,說“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會說“不”可以減少許多心理壓力,還可以爭取到主動地位。學會說“不”,你既能享受到友情的溫暖,又能呼吸到獨立的空氣。當你學會說“不”時,你會發現生活原來這樣輕鬆。
不會說“不”的人隻會讓他人覺得你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你是不是五次三番地被人利用和欺侮?你是否覺得別人總是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們在製訂計劃時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見,而會覺得你千依百順?你是否發現自己常常在扮演違心的角色,而僅僅因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如果這樣的話,你的生活和工作就需要進行改進了,就需要拒絕和說“不”字。當然真正鼓足勇氣說這件事情的時候,當你認識到自己的需要並表達出來時,你會發現你原來所顧慮的事情一件都沒有發生,而你的生活卻發生變化,同事們開始尊重你,開始意識到你的存在。
劉剛在一家打字店工作,由於從農村出來,勤勞且比較老實。每天上班提前半小時到打字店,開始掃地擦地板抹桌子,同事們忙不過來的時候主動幫助打印。有一天,由於有事來晚了,發現其他員工們正在嘀咕,“鄉下人還擺架子,也不知道早來給我們打掃房間”。劉剛突然意識到自己付出的很多而得到的太少了。正好這天晚上又有一位同事請他幫忙,“小劉,你今天晚上幫我把這份稿子打出來吧,明天要交貨。我今天晚上要去跳舞,我先走了,人家還等著我呢。”“很抱歉,我今晚有事。”小劉第一次回絕了別人,那人從來沒有遭到過反駁,待在那兒愣了一下。第二天,當他去上班時恰巧遇到那位同事,那位同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樣,反而主動打招呼。從此,找他幫忙的人少了,當他給別人擦桌子的時候別人也會禮貌地回應了。就這樣,通過一次拒絕,換來了自己的平等和尊重。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工作中,每一個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遇上一些自己不想做或不願做的事情。而很多時候是內心裏極不情願,但又不便直接拒絕。因為人在辦公室中生存,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即便你再正直,也不要使對方尷尬。無論對方是善意的還是別有用心。所以,拒絕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門藝術。了解了拒絕,你就會在處理一些問題上把握好分寸;懂得了拒絕,你就會在一種很幽默的氣氛中使自己和他人都不至於陷入兩難境地;學會了拒絕,你就能在社會這個競技場上遊刃有餘,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8.要恰當地表現自己
一個潛質優厚的白領麗人,猶如一個豐富的寶藏,你的老板顧不上或是不懂去開發時,就需要你恰當地表現自己。
阿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她平時工作積極主動、表現非常好,待人也熱情大方,但是,就因為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使她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有一天,那是在會議室裏,當時好多人都在等著開會,其中一位同事發現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而阿芳好象有些身體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邊往樓下看,突然,她走過去,一定要拿過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來那位同事已經快拖完了,不再需要她的幫忙,可阿芳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隻好把拖把給了她。這時,剛過半分鍾,總經理推門而入,阿芳正拿著拖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拖著地,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
自從這次之後,阿芳以前的良好形象被這一個小動作一掃而光,大家再看阿芳時,頓覺她假了許多。在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人掌握不好熱忱和刻意表現之間的界限,不少人總把一腔熱忱的行為演繹得看上去是故意裝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人學會的是表現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熱忱,而熱忱決不等於刻意表現。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她人,在應當拚搏的時候灑一把汗,隻要真誠,誰都會讚許。而不失時機甚至抓住一切機會刻意表現自己,則會讓人覺得虛假而不願與之接近。
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未露聲色,他們與同事進行交談時多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後者給人以距離感,而前者則使人覺得較親切。要知道“我們”代表著“他也參加的意味”,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異的人劃為同一立場,並按照自己的意向影響他人。
真正展示教養與才華的自我表現絕對無可厚非,隻有刻意地自我表現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其人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一說話卻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別人很難接受他的任何觀點和建議。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喜歡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從而希望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那些謙讓而豁達的人們總能贏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別人的人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不自覺地強烈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他的談話對手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在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那種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這句話真是沒錯。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羨慕和嫉妒的心態。
楊小姐是某地區人事局調配科的一位幹部,她的人緣兒非常好,按說搞人事調配工作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可她卻是個例外。她剛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裏,在同時中幾乎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她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勁吹噓她在工作中的成績,炫耀每天有多少人請求她幫忙,哪個幾乎記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給她送了禮等“得意事”,但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她的“成就”,而且還非常反感,後來還是由當了多年領導的老父親一語點破,她才意識到自己的症結到底在哪裏。
從此以後,她開始吸取經驗教訓,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她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讓她們把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她們興奮。後來,每當與同事閑聊的時候,她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她們的歡樂炫耀出來,與其分享,而隻是在對方問她的時候,才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成就。
因此,做人還是謙虛一些好,謙虛的人往往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我們對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我們必須學會謙虛,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受歡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