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讓自己成為自己的靠山(3 / 3)

點評:

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發現自己的長處。

25、留心處,處處是芳草

維斯卡亞公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牛的機械製造公司。公司的豐厚待遇對眾多的人才產生著誘惑。但由於競爭的殘酷,以及公司的對外保守,使得幾乎所有的應聘者都掃興而歸。但史蒂芬是個例外。

史蒂芬是哈佛大學機械製造業的高材生。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之門外。史蒂芬並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人維斯卡亞重型機械製造公司。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瞞天過海”的策略——假裝清掃工。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於是分派他列車間清掃廢鐵屑。

一年來,史蒂芬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簡單勞累的工作是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20世紀末90年代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來,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將蒙受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日開會議商議對策,會議進行一大半卻未見眉目時,史蒂芬闖入會議室,提出要直接見總經理。

在會上,史蒂芬把對這一事情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就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已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掃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史蒂芬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史蒂芬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並想出解決的辦法,為此他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後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點評:

萬丈高樓平地起。萬事萬物,往往是既要大處著眼,又要小處著手。

26、乞求神靈隻會丟失“心願石”

一位探險家在森林中看見一位老人正坐在樹樁上抽煙鬥,於是他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幹什麼呢?”

這位老農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真可說對了,還有一次,暴風雨中的閃電把我準備要焚燒的幹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跡,現在您準備做什麼?”

“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裏翻出來。”再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有位年輕人,想發財想得發瘋。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裏有位白發老人若有緣與他相見,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在收拾行李,趕上山去。

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那個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請求賜給他財富。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清晨,太陽未東升時,你到海邊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後,你所祈願的東西就可以實現了!”

於是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海灘上檢視石頭,發覺不溫暖又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卻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上開始撿石頭。當他發覺他所檢的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青年人大哭起來,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剛才他習慣性地扔出去的那塊石頭是“溫暖”的——“心願石”。

不要乞求上天給你安排雨傘,真正下雨了,雨傘還需要自己用勞動織出。

點評:

相信吧,幸運隻會垂青於那些有準備的人們,守株待兔隻會蹉跎歲月。

27、上帝是你的靠山,也要自己去爭取

有人這樣的笑話。

某地發生水災,整個鄉村都難逃厄運,許多村民紛紛逃生,一位上帝的虔誠信徒爬到屋頂上去,等待上帝的拯救。

不久,大水浸過屋頂,剛好有隻木舟經過,船上的人要帶他逃生,這位信徒胸有成竹地說:“不用啦,上帝會救我的!”木舟就離他出去了。

片刻之間,洪水已浸到他的膝蓋。剛巧,有艘汽艇經過,拯救尚未逃生者。這位信徒則說:“不必啦,上帝會救我的”汽艇隻好到別處進行拯救工作。

半刻鍾之後洪水高漲,已至信徒的肩膀一此時.有一架直升機放下軟梯來拯救他,他死也不肯上機說:“別擔心我啦,上帝會救我的!”直升機也隻好離開。

最後,水繼續高漲,這位信徒被淹死了。

死後,他升上天堂遇見了上帝。他大叫:“平日我誠心祈禱您,您卻見死不救。算我瞎了眼啦。”

上帝聽後叫了起來:“你還要我怎樣,我已經給你派去了兩條船和一架飛機。”

點評:

即使你的靠山是上帝,也是要自己主動爭取。

28、在冒險中尋找成功

美國人哈默18歲接管父親的製藥廠,22歲就成為環球矚目的大亨,其成功奧秘之一就是具有足夠的冒險精神,像他和前蘇聯做生意,當時是1921年,蘇聯剛打完仗,接著年頭不好鬧饑荒。哈默聽說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鼓勵外商投資,當時西方世界對這個紅色國家充滿恐懼,沒有敢問津,但哈默卻躍躍欲試。他先和列寧做糧食生意,覺得列寧挺好,各取所需,哈默賺了一筆。後來他又果斷地在蘇聯投資辦企業、哈默一生商業成就為人稱讚,而他在前蘇聯的冒險成功尤其值得稱道。

有一次,美國但維爾地方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賤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元可以買到100雙襪子。

那時,約翰·甘布土還是一家紡織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材!

約翰·甘布土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和商店拋售的貨物,並租了很大的貨倉來貯貨。他妻子勸說他,不要把這些別人低價拋售的東西購入,因為他們積蓄下來的錢數量有限,而且是準備用做子女教育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麼後果便不堪設想。

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土笑過後又安慰她道:“三個月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

甘布士的話似乎兌現不了。

過了十多天,那些工廠賤價拋售也找不到買主了,便把所有的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上的物價。

太太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不由得焦急萬分抱,抱怨起甘布士,對於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發。

終於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了行動,穩定了川維爾地方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裏的廠商複業。

這時但維爾地由於焚燒的貨物過多,物價大大地漲,約翰馬上把自己的大量貨物拋售出去,賺了一大筆錢。

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他妻子勸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此為物價還一天一天漲。

他平靜地說:

“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後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

後來,甘布士用這筆賺來的錢,開設了五家百貨商店,業務也十分發達,甘布士最終成為了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巨子。

點評:

富貴險中求,風險中存在機會而機會稍縱即逝,果斷是冒險的第一要素。

29、成功者的心態

在美國頗負盛名、人稱傳奇教練的伍登,在全美十二年的籃球年賽當中,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贏得十次全國總冠軍。如此輝煌的成績,使伍登成為大家公認有史認為最稱職的籃球教練之一。

曾經有記者問他:“伍登教練,請問你是如何保持這種積極的心態?”

伍登很恰恰地回答:“每天我在睡覺以前,都會提起精神告訴自己:我今天的表現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現會更好。”

“就隻有這麼簡短的一句話嗎?”記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堅定地回答:“簡短的一句話?這句話我可是堅持了二十年!重點和簡短與否沒關係,關鍵是在於你有沒有持續去做,如果無法持之以恒,就算是長篇大論也沒有幫助。”

伍登的積極超乎常人,不單隻是對籃球的執著,對於其他的生活細節也是保持這種精神。例如有一次他與朋友開車到市中心,麵對擁擠的車潮,朋友感到不滿,繼而頻頻抱怨,但伍登卻欣喜地說:“這裏真是個熱鬧的城市。”

朋友好奇地問:“為什麼你的想法總是異於常人?”

伍登回答說:“一點都不奇怪,我是用心裏所想的事情來看待,不管是悲是自,我的生活中永遠都充滿機會,這些機會的出現不會因為我的態度而改變,隻要不斷地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我就可以掌握機會激發更多的潛在力量。”

點評:

牢騷太盛防腸斷。樂觀進取是現代社會適者生存的第一原則。

30、智慧是人生的靠山

從前有一個擁有萬貫家財的大富翁,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所剩的日子也不多了,打算把遺產交待給自己的獨生子。

此時獨生子正好到外地去做生意,短時間內無法回來,而大富翁又擔心自己的遺產被仆人侵占,於是就立好遺囑以防萬一。

富翁:“仆人哪,兒子歸期未定.但我的身子一天一天惡化,如果有一天,支持不下去,閉上眼了,但是兒子還沒回來,你就把這份東西交給兒子。”

仆人:“這是什麼呀?’

富翁:“你別問,隻要交給他就行了。”

果然,等不及獨生子返鄉,大富翁就撒手人寰了,仆人於是把遺囑轉交給獨生子。

而仆人早在富翁交遺囑給他時,見機不可失,就擅自篡改成對自己有利的內容。

等到獨生子回來一看,上麵竟然寫著:我所有的財產之中,可以由獨生子任選其中的一項,其餘的則全部送給多年服侍我、陪在我身邊的仆人。

仆人心想自己就要成為大富翁了,得意地問獨生子:“這麼多的財產,你就好好地挑一樣吧,我不會吝嗇的!”

獨生子想一想之後說:“我決定了”

仆人“你盡管說吧!”

獨生子大聲地說:“我選的就是你!”

這個聰明的獨生子立刻化險為夷,輕而易舉就從仆人的手中把自己父親的所有財產全都要回來了。

點評:

當你陷入某種絕境時,謾罵與憤怒於事無補,那麼你應該嚐試智慧的神奇。

31、敵人是你的反麵靠山

日本的遊泳運動一直是處於領先地位的。但有人說,他們訓法方法也是有著神奇的秘密。有一個人到過日本的遊泳訓練館,他驚奇地發現,日本人在遊泳館裏養了很多鱷魚。後來他探詢到了日本人秘密。在訓練的時候,隊員跳下水之後,教練不久就會把幾隻鱷魚放到遊泳池裏。幾天沒有吃東西的鱷魚見到活脫脫的人,立即獸性大發,拚命追趕運動員。而運動員盡管知道鱷魚的大嘴已經被緊緊地纏住了,但看到鱷魚的凶相,還是條件反射似的拚命往前遊。

加大拿大有一位長跑教練,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了幾位長跑冠軍而聞名。有很多人來他這裏探詢他的訓練秘密。誰出沒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是因為有一個神奇的陪練,而這個陪練不是一個人,是一隻凶猛的狼。他說他是這樣決定用狼做陪練的。因為他訓統的隊員是長跑,所以他一直要求他的隊員從家裏來時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須自己一路跑來,作為每一天訓練的第一課。他的一個隊員每一天來都是最後一個,而他的家還不是最遠的。他甚至都告訴他,讓他改行去幹別的,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的這個隊員竟然比別人早到了20分鍾,他知道他離家的時間,他算了一下,驚奇地發現這個隊員今天的速度幾乎可以超過世界紀錄。他見到這個隊員的時候,這個隊員上氣喘籲籲地向其他的隊員們描述著他今天的遭遇。原來,他在離開家不久,在經過那一段有5公裏的野地時,他遇到了一隻野。那野狼在後麵拚命地追他,他拚命地在前麵跑,那野狼竟然被他給甩下了。教練明白了,這個隊員今天超常的成績是因為一隻野狼,因為他有了一個可怕的敵人,這個敵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潛能部發揮了出來。從此,他聘請了一個馴獸師,找來幾隻狼,每當訓練的時候“放狼”,他的隊員的成績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無論是那個日個人還是加拿大人,他們無疑都掌握了這樣一個道理,敵人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敵人強大到足以威脅你的生命的時候。敵人就在你的身後,你一刻不努力,你的生命就會有萬分的驚險和危難。

點評:

敵人與對手就好像一麵鏡子,一部反麵教材,可以使你更清楚自己的缺點,激發你的潛能。

32、我想、我做、我成功!

湯姆·鄧普西生下來的時候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父母從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結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果童子軍團行軍10裏,湯姆也同樣可以走完10裏。

後來他學踢橄欖球,他發現,自己能把球回得比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遠。他請人為他專門設計了一隻鞋子,參加了踢球,並且得到了衝鋒隊的一份合約。

但是教練卻盡量婉轉地告訴他,說他“不具備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促請他去試試其他的事業。最後他申請加人新奧爾良聖徒球隊,並且請求教練給他一次機會。教練雖然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個男子這麼自信,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兩個星期之後,教練對他的好感加深了,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踢出了55碼並且為本隊掙得了分。這使他獲得了專為聖徒隊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掙得了99分。

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了六萬六千名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隻剩下了幾秒鍾。這時球隊把球推進到碼線上。“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

當湯姆進場時,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那是由巴第摩爾雄馬隊舉特街奇踢出來的。球傳接得很好,鄧普西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在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六萬六千名球迷屏住氣觀看,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湯姆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因為這是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出來的!

“真令人難以相信!”有人感歎到,但是鄧普西隻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他之所以創造這麼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們從來沒有告訴我,我有什麼不能做的。”

點評:

不要去強調太多主觀或客觀,半隻腳都可以踢出55碼。

33、勇者無畏

《莊子》中講了一個“畏影而走”的故事:一個蠢人走路時突然見到自己的影子,不知這是什麼東西。他便拚命快跑,想甩掉影子,結果他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他以為這是怪物,嚇得要死。恐懼就是我們給自己心理投下的陰影。《莊子》裏說,你隻要站到背陰處,影子自然就消失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找到有效的辦法來克服恐懼。

戰國時,荊嚴帶著燕國的地圖和樊效期將軍的頭顱去見秦王,想借獻圖的時機刺殺秦王。和他隨行的還有勇士秦舞陽。當二人進入氣象森嚴的鹹陽宮,見到秦王時,秦舞陽便“色變”振恐,引起周圍大臣懷疑。而荊軻則非常鎮靜,笑著回頭看看秦舞陽,對秦王說:“他是北方的鄉下人,沒見過天子,所以有些害怕。”說完取圖獻上—一後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再多講。

你看,荊軻的“主靜之力”有多大!在他眼裏,威震天下的秦王和他的狼臣虎將“都是無名豎子”——沒什麼了不得,他毫不恐懼。而秦舞陽號稱”勇士”,卻“當尊嚴之地、大眾之前、忌驚之景,而心動氣,缺少的,就是鎮靜、沉穩的心理素質。

明人呂坤在《呻吟語》裏說:“主靜之力大於千牛,勇於十虎;當尊嚴之地、大眾之前、震驚之地,而心動氣低,隻是涵養不定;靜中看天地萬物都是無名堅子。”其實呂坤是在教人鎮靜、沉著地麵對那些會使人們感到害怕的事物,場合和人。心理鎮靜的力量比一千頭牛的力量還要大,比十隻老虎的凶猛還要強。人鎮靜地看世界萬物,其實都算不了什麼。一個人之所以在尊嚴的場合、眾人的麵前、恐怖的情況下心跳加快、大氣也不敢出,說是因為“靜”的涵養還沒有穩固。

那麼,這種鎮靜的心理素質是不是天生的呢?是不是我們如果有畏懼、怯場的毛病就再也不能改變呢?不是的。勇敢的士兵不是天生就勇敢的,而是鍛煉出來的。

著名演員石揮原來隻是一家劇團的勤雜工。一次劇團演出時,一個扮演茶房的演員臨場而別,院長就讓石揮頂替。這個角色隻有一個字的台詞:“是!”但要分三次說。臨到上揚時,石揮緊張得小腿肚子發抖,嘴巴也不聽使喚了,縮在台口發怵。忽然他的頸次被一隻大手使勁捏住,同時聽到團長說:“小家夥,不要慌,上台後說話聲音要大點了沒等他答應,忽聽台上一聲喚:“榮房!”團長將他前台上一推,石揮不由衝了上台。舞台上強烈的燈光朝他照來,他隻覺得眼睛發花。台下黑壓壓一片,他慌亂地連聲喊著“是!是!是!”,然後就跑下台去了。有了這樣的幾次上台演出,石揮慢慢適應了舞台和觀眾,演得起來越自如,終於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恐懼多是毫無道理的。要知道不會發生的事終究不會發生,你恐懼,隻是徒增顱腦;而該發生的事也不會因你的恐懼而停止。因此,應該以平靜的心態去對待天地萬物,無恐而棋。而這種鎮靜之勇是可以通過修養和鍛煉獲得的。日本古代有一位叫千利體的祥師潛心學習榮道,培養自己的寧靜之勇。一位叫加藤的武士認為茶道是貽誤國事的玩意,因此決心殺掉千利休。武士來到禪師門前,禪師一眼就看出來者不善。他並不害怕,而是邀請武士進屋喝茶,並希望武士把劍放在屋外。他解釋說:“茶道表現和平的氣氛。

武士不理,說:“我一向劍不離身,管你茶道不茶道!”

“那好吧,你就帶劍進來喝些荼吧。”

茶水正在沸騰.千利體突然把茶壺打翻煙霧水汽頓時彌漫了屋子。武士吃了一驚,急忙奔出屋外。

千利林連連道歉:“過失在我。請回來喝茶吧。我弄髒了你的劍,讓我給你擦幹淨。”

武士終於明白誰才是真正的勇者,茶道是寧靜地領悟了它的人會無所畏懼;反之,就會像自己,即便是一壺茶打翻了也會驚慌失措。

《三國演義》裏諸葛亮在萬般無奈下唱起了空城計。麵對司馬懿的大軍壓境,諸葛亮大開城門,不布置一兵一卒,自己在城樓上彈琴。雖然他根據司馬懿多疑的性格,估計司馬莊不敢貿然攻城,但誰能保證司馬懿絕對會上當呢?危險的後果是確實存在的。要說諸葛亮一點兒緊張都沒有,那也太誇張了。但諸葛亮的確沒有表現出慌張和心虛。他怎麼做到呢?很簡單——專心地彈琴。司馬懿果然老奸巨猾,他為了防止自己上當,非常仔細地聽諸葛亮琴聲,沒有聽出絲毫破綻。司馬懿頓時驚了,急忙下令撤兵。‘空城計’就這樣成功了。

人在極端危險的境地如火災、地震、洪水爆發—一的情況下,都會有恐懼感。這是人的本能的反應。但恐懼對人脫離險境不但沒有絲毫幫助,反而會加大危險。這時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不要去想萬一逃不脫會怎樣,而是集中注意力做自救和他救工作。也有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逃避,那就做點兒什麼事,耐心地等待他人的援救或等待奇跡的發生吧,但無需恐懼。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在巨輪行將沉沒時,幾位樂隊成員仍專心地演奏著音樂。他們麵臨著死亡的威脅,卻遠離了恐懼,而是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之中。點評:

天上的事都要地下解決。記住這條天規,那麼你就會任何事都泰然處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

34、掌握信息,人生便成功了一半

其實,人生真正的靠山是自己。成功的手段沒有什麼特殊性,也不是什麼陰謀,不過是能成大事的人比別人考慮的全麵一點,信息廣泛一些,行動快一步。

我們不妨再說說亞歐爾賣豬肉的故事。

1864年4月,美國的南北戰爭快接近尾聲了。那時,市場上物資匱乏,豬肉的價格很貴。作為商人的亞歐爾知道,這種現象隻是暫時的,戰爭一旦結束,豬肉的價格就會很快降下來。所以他對戰爭的重視絕不亞於正在打仗的軍人。他天天讀報紙聽收音機,打探著最新的消息。從最新的消息可以推算,南軍的改局已定。

一天,他被一條新聞吸引住了,這條新聞說:

在南軍高級將領羅特·李持軍的營地附近,一個神父遇到了一群孩子。孩子們手拿著錢,問神父什麼地方可以買到麵包和巧克力。

孩子們說:“我們已經兩天沒有吃到麵包了!”

神父問:“你們的父親呢?”

“我們的父親都是李將軍手下的軍官,他們也是幾天沒有吃到麵包了。他們給我們帶回來的馬肉大難。吃了,嘴都嚼不動。”

在戰爭問間,有關人們缺穿少吃的新聞到處都是,對這條新聞,開始的時候,亞歐爾也是這樣的。可是他突然感覺到有什麼不對。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條非同小可的消息,這裏麵有很重要的關於南北戰爭的信息!

他是這樣分析的:南軍供給缺乏是大家都知道的消息,不足為奇,但是南軍的大本營裏發生這樣的事情卻是很重要的事情。俗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已經到宰殺戰馬的地步,不用說,形勢已經十分危急。

他的結論是:戰爭馬上就要結束了!

時機來了,必須馬上行動。他馬上與東部市場簽訂了一份以低於市價20%的價格賣出豬肉的合同,交貨期限是10天以後。

合同剛一簽訂,當地所有經銷商都大罵亞默爾瘋了,把豬肉的價格壓得這樣低,在這些人的眼裏,亞歐爾的行為是不可思議的。這樣做,毫無疑問,是把大把大把的美元往別人口袋裏扔,隻有瘋子才會這樣做。於是,很多人都想趁機大撈一把,紛紛找亞默爾訂合同。亞默爾來者不拒,幾天之內,又簽訂了一批合同。

亞默爾的這一賭注可算是押對了地方:就在合同簽訂的幾天之後,戰局和市場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豬肉的價格一下子降到比亞默爾賣出的豬肉的價格低25%。那些經銷商們一時間目瞪口呆,後悔莫及。

就是這一筆交易,亞默爾就賺了100萬美元!

點評:

現代社會大家都明白信息的重要,但信息的重要不在其本身,而在於你對信息的分析上,看信息的切入點不對,那麼信息是不會生“利息”的。

35、要想修成正果,還需你自己

佛祖喬達摩生於公元前653年,父親是釋達族國王。他們的國家位於喜馬拉雅山麓。

他出生的時候,一個婆羅門相者預言他會離家修遊成為一個出家苦修的聖人,並告誡不要讓他看見任何不幸的事物如落葉、死P等。

國王為了自己的王位後繼有人就不讓他離開皇宮,用無盡的奢華和享受圍繞著王子,極力把他同現實的不幸隔絕開來。

就這樣喬達摩長大了,隻知道有富貴和享樂。

後來,他又娶了同族的耶輸陀羅公主為妻,共有了一個兒子叫羅喉羅。

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走出了皇宮。在他的皇家馬車中,他被車外的景象驚呆了——一個非常衰老的女人。

他忙問駕車的人:

”這個女人怎麼了?

他被告知,每個人最終都會像這老女人一樣變老變衰弱。

繼續前行,又遇到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和一個沒有雙腿,在路邊行乞的殘疾人。王子吃驚地領悟到每個人都會受到病痛的折磨。

後來,他們又遇到了一列抬著屍體的送葬隊伍,當他知道每個有生命的存在物都將會死去時,他深深地震驚了。但就在他心緒不寧被病、老、死牽擾苦惱時他遇到了一個老人用眼睛注視著他,臉上帶著平靜的微笑。

“在人世的苦海中,這個人為什麼還會欣喜。”喬達摩驚問。

“他是一位聖者”。趕車人答道,“他已經獲得了真理並因此得到了解脫。”

這些發現喚起了王子內心對自己皇宮生活周圍的一切的一種厭惡。

他越來越感到強烈的不安。

雖然他已經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但是在他思想深處,有著無法終止的不完美感覺和對不幸人們的不斷增長的、難以抗拒的“同體大悲”。

他想,當他周圍的世界充滿苦難的時候,他怎麼能夠置身於現在這種人為的幸福之中呢?而他又怎能忽視這殘酷的事實,那就是他心愛的妻子和兒子終將忍受老邁的痛苦和死亡的結局。

喬達摩立誌離家修行,帶著解脫生死的宏願,為獲正果,矢誌不渝。於是,在一個深夜,他望了熟睡的耶輸陀羅和羅喉羅最後一眼,便迅速離開了王宮。他就這樣拋開自己原有的一切,開始了自己修行的生活,這時他已29歲。

出家後,喬達摩先後向二位大師學習,接受苦行方式,努力通過苦修和無為來尋求人生的至理。

他與其他極端禁欲者一樣,為了怕吃進小的生物而殺生,就隻喝濾過的水;為了避免呼吸時吸進小蟲子就帶上呼吸麵具;走路時小心翼翼以防踩到蟲蟻身上;吃得很少,以減少自身的肉體欲望。

六年的苦行使喬達摩的身體極度瘦弱,像一具行屍走肉。

一天,當他在河中洗浴,突然疲乏無力地倒在水中。要不是抓住岸上垂下的樹枝,喬達摩可能就會被緩緩的涓涓細流淹死。

上岸後,喬達摩又癱倒在岸邊。這時,一名叫輸伽陀的少女在河邊發現了他,送他一杯羊乳。

那天開始,喬達摩意識到苦行不能悟道,事實上饑餓和脫水隻能讓他心神散亂,幹擾思維,至今仍一無所獲,他決定放棄這種極端苦行的修行方法,重新去尋找一種新的境界。

最後,喬達摩來到一棵菩提樹下,正念端坐,發誓要脫離生死到達“正覺涅槃”。不成功則不起座,“不證其提,決不移身。”由於從先前的苦行以及更早的時候從哲人那兒習得的各種境界,喬達摩專心一念,很快進入冥思的高深境界。

不知過了多少時間(七天),他已能夠脫離感覺、情感和欲望,進入一種純粹的清明之境。在第七天的早晨,他睜開眼看到了天邊的晨星。在刹那間,他證道了——在突生的極樂中,頓悟生死之源、滅苦之法及究竟極樂(涅槃,絕對的心靈平靜)。

自此,喬達摩成為佛陀覺悟到,人們稱他釋迦牟尼——釋達獨族的聖人,他成功了。

點評:

喬達摩終成佛陀,在於“悟道”。

36、當周圍的人都靠不住時,還可以“靠忍”

婁師德是一位既有武略、又有文才的大臣,在保衛和鞏固西北邊防上卓有建樹。可他處在武則天一朝,那時酷吏橫行,羅織誣告成風,多少忠貞大臣都橫遭不測,死於非命,因此他在當宰相時極為謹慎小心。一次,他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判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問他:“我官至宰相,你又當判史,榮寵太甚,最為人所忌恨,你怎麼才能避免呢?”

他的弟弟跪著回答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向我臉上啐唾沫,我也不生氣,自己擦掉就是了,免得兄長為我擔憂。”

婁師德一聽,憂心忡忡說:“這正是我所擔憂的。人家啐你的臉,是生了你的氣,你擦掉了,這不是會更讓人生氣嗎?啐了你,不擦它也會自己幹掉,應當笑著接受。”

這頗像一則宗教故事。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提倡一個“忍”字,忍受不公、忍受不幸、忍受暴力,以忍來換取自身的安全。暴政使人變得庸碌,變得猥瑣。

點評:

忍而保全自己,忍耐成就靠山。

37、口才,製造靠山不用本錢

口才,三寸軟鋒能殺人於千裏之外;口才,千言萬語隻為找個靠山。

在列國紛爭、豪傑並起的戰國時代,蘇秦曾經大出其風頭,戰國七雄,他一人便掛了六國的相印,真是一舉手,風雲為之變色,一投足,山河為之震顫。而他之所以能夠爬上權力的顛峰,主要的原因便在於他找到了幾位能夠接受他的主張的國君。

他雖然出生在天子之邦的洛陽,老師又是鼎鼎大名的鬼穀子先生,他走上仕途的最初幾步並不是順利的。周天子不大看得起他,秦惠王也不買他的賬,連趙國的丞相都反感他,讓他坐冷板凳。

他邁出的最為關鍵的一步,是遊說燕國的國君燕文侯。燕國是當時北方一個偏遠的小國,地少民貧,一天到晚擔心西邊的趙、南邊的齊這些大國來侵犯。

蘇秦很了解燕國艱危的處境和燕文侯憂懼的心態,他來到了燕國,先是嚇唬燕文侯說:“趙國與燕國緊緊相鄰,它要是進攻燕國,號令一發,不出十天,大軍便可進逼燕國東部邊境,渡滹沱河,涉易水,不用四五天,便能攻至燕國的國都。現在,對燕國來說,最危險的不是強大的秦國,而是鄰近的趙國!”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一席話立刻擊中了燕文侯的心病,正當燕文侯惶惶然的時候,蘇秦將話題一轉:“請大王與趙國聯合起來,天下為一,燕國便沒有什麼憂患了!”

這正是燕文侯朝思暮想,求之不得的事,二人一怕即合,蘇秦輕易地取得了燕文侯的信任,從這裏開始走上了成功之路。

蘇秦的成功,不隻是投合了一個燕文侯,實在是因為他抓住了除秦國外其他六國國君的共同心態,即對秦國的畏懼,所以他提倡的六國聯合共同抵禦強秦的主張,才能立刻為六國所接受。

有趣的是,蘇秦早先在遊說秦惠王時,提出的是他後來完全相反的主張,即由秦國來消滅六國,獨霸天下。而當這個主張被拒絕以後,他及時調整了自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此可見,所謂“選同”,包括兩個方麵:一是選擇與自己誌同道合的統治者,而如果沒有這樣的人,便是要使自己去向統治者“認同”,即改變自己,使之與統治者相同。封建時代的大臣們,多屬於後一種。

心動不如行動,行動不如嘴動,口才是製造靠山的一種捷徑。

點評:

口才,是會說話的名片。抓住靠山,從口才開始。

38、首先要調整心態

小楊有個心理毛病,老把自己當學生,謙虛得把滿天下人都當老師,實習的時候是這樣,上班了還這樣,結果,第一天主管就把他叫過去,說你看公司規章,上麵有規定,在公司內,一律稱呼名字,年紀比較大的,為表示尊敬,才稱呼老師,明白了嗎?

明白是明白了,但是小楊還是不習慣,怎麼可以?新同事來了,人家是直呼其名,或者是省略姓單叫他的名字,他的嘴張了半天,也沒叫出來。

同事說他是“小學生”,倒也沒有什麼責怪的意思,但是明顯不把他和他們放在一個層麵上。再加上他長著一張娃娃臉,看上去顯小,好多外麵的人來公司,都以為他是實習生。每當這個時候,同事就會開玩笑:“他還是個剛來的。”

因為是“小學生”,大家很照顧牛軍,但是被照顧的滋味兒也不總是那麼好。

但老板不“照顧”他,認為他性格懦弱,沒有進取心,不具備獨擋一麵的素質,永遠是個“學生”。

被照顧意味著你可以不承擔責任,也就意味著你失去獨當一麵的機會,沒有那麼多機會給你,在專業上的長進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假如可以重來一次,小楊一定大大方方地把他們當作同事,當然還是要不斷學習一個和他們共同工作的人,而不是一個學生。

上班頭一天,首先要調整心態,不妨先演練一下。然後在第一天就要用實際行動給人這樣的信息:我是加入這個團隊和大家一起合作的。這種行動包括著裝職業化、說話不要撒嬌、遵循公司的稱呼慣例、請教老同事但是盡量獨立處理事務。尤其是當你在這裏實習過,然後又在這裏正式工作,劃出分水嶺,給自己也給別人。

點評:

心態的成熟是尋找靠山的起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