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reference_book_ids\":[6989851914024258574,6885615270778375176,7222920241855073319,7052268974544784397]}],\"49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9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5,\"start_container_index\":49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9},\"quote_content\":\"《魯迅全集》reference_book_ids\":[703842397140182938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家庭是楚河漢界嗎?
“我家的媳婦們,每一位都很開朗賢惠,她們的娘家,也都是很好的家庭,雖然我們並不住在一起,媳婦們總是有事就來向我請教。有一次,有一個媳婦到我家來,到廚房裏用盤子端出幾瓶果汁來。然而當她喝果汁時,卻不用杯子,打開瓶蓋就對著瓶口咕嚕咕嚕地喝起來,使我嚇了一跳。兒子也是這樣毫不在乎地拿起瓶子就喝,大概是受西風東漸的影響吧,時下年輕人都是如此喝飲料的。當時我也隻能勉強依樣地喝了,如果數落他們,怕會傷和氣,不加責備嘛,又實在看不慣,真是尷尬得很。”
或許一個有教養、講究規矩的老太太,見到媳婦對著瓶口喝飲料的光景,心中所感受震動,真是不可言語吧!所謂家規,不過是平日的生活習慣罷了!
“我們有杯子,就在碗櫃裏啊。”“真難看,拿個杯子來倒了喝。”這種話母子之間可說,對媳婦說就不甚妥當了,說不定會成為日後婆媳交惡之因呢!
兩代間家規之不同,正猶如楚河漢界,往往使彼此發生隔閡,甚至帶來糾葛。有一位老太太,年輕時離了婚,本來聽說是因丈夫得了不治之症,後來才得知其真正原因之一乃在婆婆的不潔惡習,引起出身自講究規矩且有教養的書香門第的媳婦極端嫌惡,而終至離婚。
一向隨便的婆婆與處處講究規矩的媳婦為了夾菜問題也時常會暗潮起伏。當一家人圍著飯桌一起吃飯時,媳婦一定要另用一個大湯匙將湯舀到自己碗裏再喝,孩子們亦得謹守規矩,有時忘了而就著大湯匙喝湯,就立刻遭到嚴厲的責罵。
“何必嘛!小孩子的口水沾一些有什麼關係呢?”婆婆不以為然地說。
“不是啊,這樣子很不幹淨的,這規矩一定要在孩子小時養成才好。何況口水沾在菜上,叫人怎麼吃啊?”
如此一來,婆婆難免要懷疑媳婦是有意指桑罵槐,而媳婦卻覺得婆婆對其教育子女一事橫加幹涉,雙方從此種下不快的種子。
由此看來,像喝果汁不用杯子對嘴直灌,或喝湯要另用大湯匙舀,如果在家中養成習慣,就成這一家的家規或慣例。因此,不必過於介意他人的習慣,相處日久自然不以為怪了!家庭本身,就是人生的最得意的靠山。
點評:
這正如楚河漢界,雖然界線清楚,卻還是可以你過我的河,我逾你的界,而且,不也都還是在一張紙上嘛。家庭之情況,正是如此呀。
在家庭中,隻要感情融洽,靠山才能永遠靠牢。
2、男人是家庭的主心骨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段丈夫心語:
我是一個司機,結婚三年了,由於長期在外邊跑運輸,顧不上家。妻子帶著我們才兩歲的兒子和我母親住在一起。我母親年紀較大,身體又不好,需要有人照顧,而我跑長途三天兩頭或有時十天半月不回家,照顧老人的義務就落在我妻子身上。我妻子這人很要強,也很能幹,這個家裏裏外外都由她一個人撐著,既要照顧老人和兩歲的孩子,還要種自家的責任田,很辛苦。說實在的我這個做丈夫的覺得很對不起她,有些歉疚。但話又說回來,自打結婚後沒多久,特別是妻子懷孕和孩子出生後,家裏時不時為一些也算不上是什麼很大的事,婆媳間經常鬧矛盾,爭吵不休。每當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時,就盼著吃上一口家裏的熱乎飯,然後蒙頭大睡,好好休息一下,可是當熱飯端上來,還沒吃幾口,婆媳二人都在我麵前訴苦,數落對方的不是,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說著就嗆起來,又急著讓我表態。我真難做,說母親對,妻子不高興,說我沒良心,不管家,跟我吵架;說妻子對,母親罵我,說白養了我這兒子。幾乎每次回家,家裏都要大小鬧一回,弄得大家心裏都不高興。我簡直煩透了,飯吃不好,覺睡不好,身體累,精神更累,疲憊得受不了,有時想永久不回家,眼不見心不煩。可我做不到,既是母親的兒子,又是妻子的丈夫,還是孩子的父親,肩上的責任和義務告訴我必須回家盡義務。但是,總受這種夾板氣,我也很煩惱,應該采取什麼辦法來解決現狀呢?”
這位男士的處境比較普遍,這種現象在許多家庭都存在,解決起來也的確有一些困難。因為問題的關鍵在婆媳不和,而自己和雙方都有著緊密的聯係,不敢偏袒任何一方,所以在兩者之間不知如何是好。而婆媳關係不和或緊張是一個十分普遍又複雜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存在有許多複雜的社會、經濟、道德文化等原因。就是從家庭人際關係本身來看,婆媳關係也表現得很特殊。我們知道家庭關係是一種以婚姻關係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社會關係。在家庭中兩性結合與血緣聯係構成家庭成員間的天然的“內聚力”。在這種家庭關係中,婆媳之間,既不存在姻緣關係,也不存在血緣關係。自然婆媳之間的“內聚力”比較弱,她們的關係不及血緣關係那樣穩定,又不如婚姻關係那樣親密,她們之間隻存在利害關係。雙方之間相安無事,則關係好處,一旦涉及個人力利益和尊嚴問題,就出現矛盾和隔閡。解決起來也不像母女之間矛盾那樣易解。再加上傳統觀念和傳統的社會心理作祟,長期以來對婆媳這兩種角色在理解上存在偏見,不少媳婦認為,自古婆婆都是刁鑽古怪吹毛求疵,對婆婆時刻提防,甚至有人專門想辦法對付婆婆;婆婆則對外來的媳婦存有不信任感,認為跟自己不一條心,隔著肚皮,存有戒備心理,有時舊觀念作怪,大擺婆婆架子,百般挑剔,站在一旁指手劃腳,大有“多年媳婦熬成了婆”,現在該輪到你受苦了的一種“補償心理”。這些心理都造成了婆媳雙方心裏距離很大,難以溝通,雙方關係很難融洽。
如何解決婆媳關係的緊張局麵呢?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說,“解鈴還需係鈴人。”為什麼?因為是由於兒子的婚姻,才構成了家裏的婆媳關係,兒子/丈夫這種雙重角色把婆婆和媳婦聯係在一起。而且兩者相處的好壞,在許多方麵與兒子/丈夫有關係。比如,不少媳婦過門後對婆婆是服從,或躲避、疏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婆婆是丈夫的母親,相處不好要影響自己與丈夫的關係,得罪不起,所以麵上該做的事都做到,不給人留下話柄,讓丈夫高興。就是對婆婆挑剔的媳婦,為了個人利益和尊嚴,與婆婆大戰,也是為了打勝而獲得尊嚴和地位,使丈夫靠近自己。而有些婆婆很開明,能容媳婦,是出於對兒子幸福的關心,即使對媳婦不滿,也忍了,所做的一切都是看在兒子的麵子上,一是愛兒子,二是怕失去兒子。有些婆婆對媳婦不好,是認為自己多年來與兒子的感情是心心相通的,而媳婦進門,兒子就變了,感到失落,不認為兒子感情轉移是正常現象,而錯以為是媳婦挑唆的結果。對媳婦存在怨恨,橫挑鼻子豎挑眼,與媳婦關係搞得很僵。
點評:
作為家庭的重要依靠是否妥善的處理家庭成員的矛盾,直接關係家庭的幸福。
3、幸福的家庭靠大家創造
照理說,孝養雙親是兒女們應盡的責任,雖然時代變遷,舊日的道德觀念多已被拋棄,然而新時代的人們還不至於明顯的置雙親的生活於不顧。但是奉養雙親的責任,卻常在兄弟之間引起爭執,這種情形,在社會上也是普遍的現象。
從奉養著老人的家庭中,最常聽到媳婦們有如下的怨言:
“我先生最差勁了,情願自己一人負起奉養父母的責任,卻讓兄弟們樂得逍遙,小叔小嬸們的日子過得真輕鬆,他們大概認為侍奉公婆的事與他們毫不相幹吧,看了真令人生氣,我跟我丈夫說了幾遍,他還數落我的不是呢,你看氣不氣人。”
的確,一般人都認為老大負起奉養父母的責任是天經地義的事,其他的兒、媳們,如果偶爾來探望一下或帶點東西來孝敬老人家,就覺得已經盡了孝道了,這種情形也真怪不得長媳要為之憤憤不平了。
都說男人心胸較寬大,女人較狹窄,就以此種情形來說,這話大致是不錯的,當丈夫對於獨立奉養父母而安之若素時,多半會使妻子滿腹牢騷,甚至會在夫妻間引起一場嚴重的爭吵。
就丈夫的立場來說,奉養自己父母是盡孝道,至於兄弟們不肯分擔奉養的責任,心中雖也不以為然,或許因為心胸較寬大,或許是因為麵子問題,如果兄弟們不主動說:“哥哥,我也分擔一些吧。”他是不願意計較的,或許他的脾氣倔強,認為兄弟們為了父母的奉養問題而爭執計較,甚至因此而強迫兄弟們負起責任來分擔,就毫無意義了。
就妻子的立場來說,則較客觀而不帶感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來看,她認為讓兄弟們提供勞力或經濟方麵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兄弟妯娌間的袖手旁觀才會令她大為生氣,況且,即使公婆留有財產,依現行的法律來看,也要兄弟姐妹們平分,又不是由長子獨得,那麼為什麼非要由長子來負起奉養的責任呢?這是不公平的。
立場不同,想法也就不同,如果不設法加以協調的話,夫妻間的一場大吵,終究是難免的,嚴重的話,很可能造成夫妻間的決裂。
有一次,有位朋友很煩惱地訴苦說:
“家父現年將近80,而母親也已70多歲,本來年事已高理應接來與我們同住,但兩老又堅持住在郊外的老家,隻好由我與內人每大去探視他們。我自己身體也不好,每天跑這一趟實在覺得吃力,母親耳朵重聽,再加上關節痛,脾氣也不好,我們去照顧她,還得忍受她的嘮叨與閑氣,內人因此經常跟我慪氣。我的幾個弟弟雖住得不遠,卻如同置身事外,罕加聞問,我好幾次向弟弟們提起,甚至召集他們來討論,然而每次總是不歡而散。弟弟們總有各種理由推托,不肯分擔一些責任,使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前幾天,內人實在忍耐不住,積壓多時的勞累與不快終於爆發,與我大吵一場……。”
其實這對夫婦還算是負責任的老實人,隻怪他的兄弟不知互相合作、孝順父母,實在很不應該!
不久前,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談到她自己的近況,她說:
“家母幸好還有我這麼一個女兒,不然,她雖也算有兩個兒子,卻在風燭殘年之時,被兒子們當皮球似地踢來踢去,這個月在大哥家,下個月到二哥家,好悲哀。”
這位朋友是個獨身的職業婦女。她接著寫道:
“現在我已經成了真正的老小姐了,既然我有經濟能力,又沒有家庭的顧慮,就將家母接來與我同住,哥哥們大概也可鬆一口氣吧。”
點評: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必定是幸福的。而幸福的依靠是家庭成員的一齊努力。
4、夫妻
張明和李豔結婚已經一年多了。自從結婚以後,家務活全部由張明承擔,李豔啥也不幹。這還不說,李豔還長了一個偏心眼兒,一見她的父母來,就眉開眼笑,熱情款待;看到張明的父母上門,就豎鼻子瞪眼,窩頭鹹菜桌上端。
張明看在眼裏,氣在心上,總想治治李豔。可是既不好動手打,又不好開口罵,況且打罵也未必能使李豔改變態度。怎麼辦呢?
有一天,張明的父親從鄉下來到城裏,看望兒子、兒媳。老人一腳就來到張明的廠裏,這下張明犯愁了:這可咋辦呢?他想呀想呀,猛地想出了一個辦法。
張明立即給李豔打了一個電話:“喂,李豔,咱家來貴客了。”“是誰呀?”“是你爹也是我爹。”“啊!我爹來了,這可太好了!”“我們中午回家吃飯。”“好”。
張明請了假,便對他父親說:“爸爸,咱們先到商場、公園去溜達溜達吧?”老頭樂嗬嗬地說了一聲“好”,父子倆就去溜達了。
再說李豔聽說爹來了,樂得咧開了嘴,提起菜籃上街,燒雞、鯉魚、豬肉買了滿滿一籃,外帶一瓶“千山白酒”,回家後就忙活開了。
張明和父親溜達了一陣,張明估計李豔飯菜快做好了,便說:“爸爸,時間不早了,咱們回去吃飯吧。”於是父子倆朝家中走去。
走到家門口,張明喊道:“李豔,爸爸來了。”李豔人未迎出,聲音先到:“爸爸,您可來了!”推開門一看,“啊”臉頓時變了顏色。
張明和父親走進屋一看,好酒好菜擺了一桌子。張明說:“爸爸,來,咱們吃飯吧!您兒媳婦是帶病給您做的飯菜,這不,到現在臉色還不好看呢!李豔,咱陪爸爸吃飯吧!”李豔心裏火得直冒煙,又開不了口,就一扭頭,說:“我不舒服,你們吃吧!”說完走進屋裏,一頭趴在炕上。
無巧不成書,事隔十天,李豔的媽又來了。張明又給李豔打電話:“喂,咱家來貴客了。”李豔冷冷地問廣又是哪門子貴客?”“咱媽來了。”“誰媽?”“是你媽也是我媽。”李豔“哼”了一聲,便把電話掛了。
李豔掛掉電話,心中暗說:這次非給點顏色看看。於是,她特意到糧店買了幾斤玉米麵,貼上了大餅子,又切了一塊蘿卜疙瘩,擺上一碟已經長了白毛的大醬,專候老太太的到來。
不一會兒,門開了,張明和他丈母娘走了進來。李豔一看,高興得從床上蹦了下來:“媽,怎麼是您?”
老太太看了看桌上擺的飯菜,說:“你們不是過得挺好嗎?”李豔滿臉通紅,支吾了半天才說:“媽,您不是說下個月來嗎?怎麼現在就來了?”老太太眉頭一皺,說:“別提了,你弟媳拿我不當人看,整天給我吃窩頭鹹菜,對我總沒有好臉色。我實在呆不下去了,就上這兒來了。”李豔聽到這裏,臉更紅了。她把張明拉到裏間,說:“張明,我錯了。往後我一定像對待我爹媽一樣對待你爹媽!”張明笑了。
點評:
避開正麵衝突,依靠用迂回側擊,最終化幹戈為玉帛,深得毛主席(矛盾論)之精髓。
5、最幸福的靠山
寬容在婚戀中十分重要的,有一些戀人、夫妻所以分手,都是和不能寬容別人有關。寬容是婚戀中的潤滑劑,可以說沒有寬容就沒有愛情。
入伍三年的張新探家回到縣城,剛踏入家門,見父母陰沉著臉,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人也仿佛蒼老了許多。妹妹心情憂鬱地站地旁邊,想說什麼,但看著爸爸、媽媽,欲言又止。
張新放下行李,把妹妹拉在一旁,一再追問家裏發生了什麼事,妹妹才吞吞吐吐地說:“哥哥,你三年沒有回來,素梅她……她……另有男朋友了。”
妹妹的話好似晴天霹靂,張新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入伍三年來,自己哪一天不在想念她,深深的愛,激勵著他刻苦訓練,可現在……張新心情煩躁極了,真想立即找到她問個清楚。可他還是克製著屈辱和憤怒,他深知,維係愛情的不是強暴,而是感情,真正相親、相知、相愛的感情。他想:“難道戀愛不成,就必然反目為仇、實施報複嗎?難道就沒有其他選擇嗎?”
時隔兩天,在經曆了一場理智與感情的激烈交戰之後,張新踏入了未婚妻孔素梅的家門。頓時,孔家的氣氛緊張了。張新卻不怨不恨不怒,心平氣和地對孔素梅說:“素梅,我理解你的心情和處境,三年來,綠柳樹旁,你獨自徘徊,還要時常牽掛我。前一陣子發生的事情,雖然出乎我的意料,但細細想來又在情理之中。在戀愛上,你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我也不能強求。今後,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幫助,盡管寫信告訴我……我們還是朋友,我們畢竟真誠地相愛過。”
一晃一年時間過去了,剛剛彌合失戀創傷的張新,萬萬沒有想到,已分手的女友素梅又來信了。信中稱:“我恨自己當初為了那點可憐的虛榮心而隨‘他’去廣州,後悔自己當初涉世不深,真假難辨去幹那肮髒下流的‘按摩’工作。現在,家裏人不理我,親友、鄰居見了我像躲瘟神似的躲著我,還有流言蜚語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孤獨、寂寞、痛苦折磨著我,與其這樣活受罪,還不如死掉痛快。我對不住你,不能求得你的寬恕。在我彌留人生之際,向你表示深深的懺悔……”
張新看到這裏,一種不祥的預感襲上心頭。他想:她不是那種水性楊花的女人,隻是經受不住大城市繁華生活的誘惑才走錯了路,更何況她現在迷路知返,懂得珍惜愛情,不管作為戀人還是朋友,我都應該用高尚的情操去點燃她的人生之火。他又想:我這樣做有沒有必要?別人會怎麼議論呢?經過反複思考,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領導。得到支持後,心急火燎地踏上了旅程。
家裏人見到他,大吃一驚。聽了他準備和素梅結婚的想法後,父親立刻發火了:
“什麼?你要和她結婚,你小子也不想想,當初她是怎麼待你。你不要把張家祖宗的臉丟盡了。好馬不吃回頭草,你要長相有長相,要能耐有能耐,又不是討不到媳婦。”
張新得到的不是支持而是激烈的反對。
“素梅上了騙子的圈套,她是無辜的。她心靈的創傷,需要用溫暖的雙手和一顆火熱的心去撫平,激發她對生活的信心,我不能看著她去死!”沒有受到世俗羈絆的張新,真是吃了稱砣鐵了心,他對親友說:“盡管她名聲不好,但我愛她,你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他來到素梅家裏,素梅躺在病床上,已經被人為的各種流言折磨得不成樣子了。他向她傾吐了自己的心裏話後,素梅哭訴了受騙經過後說:“張新哥,我欠你的感情很多,不配當你的妻子,你去另找一個吧!看到你,我就心滿意足了。”
“不,感情這事別人是代替不了的。當初你提出分手,我也有責任,隻怪我給你的愛太少了,你放心,過去我愛你,現在和將來我一樣愛你。”
不久,這對經曆了磨難的戀人,在鄉親們的讚揚聲和祝福聲中,終於結為伉儷。
張新對他的戀人確是十分寬容:當相愛三年的戀人背叛他時,他又對她寬容;當她成為墮落的女人,又投向他時,他對她寬容。這確是別人不容易做到的,可是張新卻做到了。這是需要博大的胸懷才能做到的。正因為他做到了,他終於得到了真正的愛情。
對素梅來說,張新是自己人生之中最幸福的靠山。
點評:
大事要寬容,如上麵張新寬容他的女友。但小事更要寬容,不能認為小事是小事,就不要寬容。有一些家庭就是因為對小事不寬容,天天為小事吵吵鬧鬧,而引發家庭解體的。
6、真正的富翁是誰
在森林的一條小路上,一個商人和一個樵夫經常相遇。
商人擁有長長的駝隊,一箱箱的綾羅綢緞都是商人的財富。
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斧頭和繩子是他最親密的夥伴。
然而,商人整天愁眉苦臉,他不快樂。樵夫每天歌聲不斷,笑聲朗朗,他很幸福。
一天,商人又與樵夫相遇,他們同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
“唉!”商人歎道,“我真不明白,小夥子,你窮得叮叮響,怎麼那麼快樂呢?你是否有一個無價之寶藏而不露呢?”
“哈哈!”樵夫笑道,“我也不明白,您擁有那麼多財富,怎麼整天愁眉苦臉呢?”
“唉!”商人說:“雖然我是那樣的富有,但我的一家人總是為了錢財吵得不可開交,就覺得自己無依無靠,很是孤獨。”他們整天想的就是如何比其他人擁有更多,卻沒有一個想到為我付出哪怕一丁點兒真情實意。當然,我一回到家他們就會喜笑顏開,可是我始終弄不明白,他們是對著錢笑還是對著我笑。我雖家財萬貫,但我卻常常感到自己實際上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我能快樂嗎?”
“哦,原來如此!”樵夫道,“我雖然一無所有,但我時時感覺到我擁有永恒的幸福,因為全家人都是我的靠山,所以我經常樂不可支。”
“是麼?那麼你家裏一定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商人問。
“沒有,我是個快樂的光棍漢。”樵夫道。
“那麼,你一定有一個不久就可迎娶進門的未婚妻。”商人肯定地說。
“沒有,我從來沒有過什麼未婚妻。”
“那麼,你一定有一件使自己快樂的寶物?”
“假如你要稱它為寶物的話,也可以,那是一位美麗的姑娘送給我的。”樵夫說。
“哦?”商人驚奇了,“是一件什麼樣永恒的寶物,令你如此幸福呢?一件金光閃閃的定情物?一個甜蜜的吻?還是……”
“這個美麗的姑娘從來沒有同我說過一句話,每次在村裏與我相遇,她總是匆匆而過。三年前,她去了另一個城市生活。就在她臨走之前,上車的時候,她……”樵夫沉浸在幸福之中了。
“她怎麼樣?”商人急切地問。
“她向我投來了含情脈脈的一瞥!”樵夫繼續道,“這一瞬間的目光,對於我來說,已經足夠我幸福一生了。我已經把它珍藏在我的心中,它成了我瞬間的永恒。”
商人看著幸福無比的樵夫,心中說道:
“真正的富翁應該是他,我才是個名副其實的窮光蛋。”
點評:
對於家庭而言,真正的富裕是全家融融,否則,錢再多,也是煩惱一生。有時候,瞬間就意味著永恒。
7、愛本身就是一筆大靠山
牽手,倆人變成一個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像往常一樣,中午午餐,葉絡又去了那家小吃店,要了一碗麵條。剛吃了幾口,這時進來一對中年夫婦,男的有一隻眼睛看不見了,身後背著一把二胡;女的是個盲人,在男的攙扶下,摸索著坐到葉絡對麵的椅子上。
大概是個賣藝的吧,葉絡想。
“大碗豆花米粉,兩份。”男的將二胡靠在牆角。
剛坐下來,男的又起身去拿筷子,順便付了錢,又向店員說了幾句什麼。
一會兒,米粉上來了,卻是一大一小兩碗。男的仔細地將豆花米粉弄碎、拌勻,然後將大碗遞給女的。
女的吃了兩口問:“你呢?”
“我也是豆花米粉,大碗的,足夠了。”
葉絡有些吃驚——
“這種不是大碗的。”坐在葉絡旁邊的一個小孩忽然說。他一定以為,這個叔叔弄錯了,卻付了大碗的錢。
中年男子並沒有抬頭,繼續低頭吃著。
“叔叔,你吃的這種不是大碗的。”小男孩以為他沒聽見,重複道。
中年男子慌忙抬頭,衝男孩擺擺手。
“多嘴!”小男孩的母親厲聲嗬斥。
“本來就是嘛。”男孩一臉委屈。
正吃米粉的女人停了下來,側著頭仔細辨別聲音的方向,她的臉輕輕地抽搐了一下。
吃完米粉,他們攙扶著走出了小吃店。
葉絡被這一對盲人夫婦感動了,默默地走在他們後麵。
“今天吃得真飽。”男的說。
女的沉默了一會兒——
“你不要騙我了,你吃的是小碗,你一直瞞著我。”女的失聲哭了起來。
“我不餓,真的不餓,你……你別這樣,路人看了多不好……”男的有些手足無措,扯起衣袖為妻子擦淚。
葉絡看著他們,淚水溢滿了眼睛。
再看下麵這個故事:
他是個啞巴,雖然能聽懂別人的話,卻說不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他的鄰居,一個和外婆相依為命的女孩她一直喊他哥哥。
他真像個哥哥,帶她上學,伴她玩耍,含笑聽她嘰嘰喳喳講話。他隻能用手勢和她交談,可她能讀懂他的每一個眼神。從哥注視她的目光裏,她知道他有多麼喜歡自己。
後來,她考上了大學,他便開始拚命的掙錢,然後源源不斷地寄給她。她從沒拒絕。終於,她畢業了,參加了工作。然後,她堅定地對他說:“哥哥,我要嫁給你!”
他像隻受驚的兔子逃掉了,再也不肯見她,無論她怎樣哀求。她這樣說:“你以為我同情你嗎?想報答你嗎?不是,從12歲我就愛上你了。”可是,她還得不到他的回答。
有一天,她突然住進了醫院。他嚇壞了,跑去看她。醫生說,她喉嚨裏長了一個瘤,雖然切除了,卻破壞了聲帶,可能再也講不了話了。病床上,她淚眼婆娑地注視著他。
於是,他們結婚了。很多年以後,沒有人聽他們講過一句話。他們用手、用筆、用眼神交談,分享喜悅和悲傷。他們成了相戀男女羨慕的對象。人們說,那是一對多麼幸福的啞夫妻啊!
愛情阻擋不了死神的降臨,他撇下她一個人先走了。人們怕她經受不住失去愛侶的打擊來安慰她。這時,她收回注視他遺像的呆癡目光,突然開口講話:“愛人已去,諾言也該揭穿了。”
人們驚訝之餘,都感歎不止,這是一份多麼執著的、深厚的、像童話一樣的愛呀!從此,她不再講話,不久也離開了人世。戀愛中的男女仍會拿他們當做談論的話題,他們常說,你聽過那對啞夫妻的故事嗎?
點評:
愛無需海誓山盟,愛不必書寫描畫,愛更不是掛在嘴邊,愛隻在心裏,隻在關心他人的實際行動中。在愛的王國裏,沒有任何的形式阻攔,無形無色,又無孔不入。
因為愛本身就是一筆宏偉的靠山。
8、蘇格拉底的婚姻觀
在家庭暴力日顯突出的今日,夫妻大戰尤為厲害。實際上,沒有矛盾的家庭是不存在的,有矛盾要巧妙地解決,要化幹戈為玉帛,因為家和萬事興嘛!。
娶到賢妻會得到幸福,娶到惡妻會成為哲學家
結婚的理由是因為你找到了你的另一半。
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娶了一個非常凶悍的妻子,當時人盡皆知。
有一天一名學生來向他請教說:“老師,我打從心裏想要成家,但實不相瞞,看到您的處境,我實在沒有足夠的勇氣結婚,您說這該怎麼辦呢?”蘇格拉底說:“無論你是想結婚還是抱獨身主義觀點都無所謂,隻要是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路去走就對了。”這名學生聽了老師的話後滿意地點點頭,正要轉身離開的時候,又聽到蘇格拉底從背後傳來一句:“反正不管走哪條路到最後都是會後悔的。”這位學生一聽立即又轉身回來,不解地問道:“老師!您不如明說好了,究竟是結婚好,還是不結婚好?因為我實在弄不懂您剛才所說的話。”蘇格拉底說:“那麼你究竟想不想結婚呢?”學生回答說:“我當然想啦!但是,您剛才……還有因為師母……”蘇格拉底神色自若地說:“結婚是絕對必要的,假使你娶到賢妻會得到幸福,如果不幸討到一個惡婆娘,則可以成為一位哲學家。”
點評:
有人說婚姻是墳墓,有人說婚姻是一種賭注。其實,結婚也許會讓你後悔一時,但不結婚會讓你後悔一輩子。因為,世界本來就是兩個人的結晶。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好好地愛一個自己所愛的人,好好地幹一番自己的愛幹的事業。9、對幸福的理解
有一對年輕的夫妻,平常得很。沒有出色的相貌,也沒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崗位。
隻知道那個女人有病,平時看上去臉色灰灰的,像蒙了層土。可他們仿佛很快樂,在神情上,根本看不出任何陰影。
不久,那個女的懷孕了,腆著一個微微隆起的肚子在散步。她的臉色仍然是灰灰的,卻掛著笑意。有時她對自己的懷孕有點疑惑:這孩子是病前懷上的,還是病後懷上的?
突然有一天,有人說這女的患的是癌症。大家都覺得奇怪。大家都驚訝地說:“她懷孕了!”
然後大家都看到快樂包圍了這個小家庭,那男的走進走出地忙著,臉上看得出顯而易見的喜悅。
隻是那個女的在中午陽光好的口子裏出來曬太陽,腆著的大肚子就像一個令人驚恐的感歎號。
到秋天的時候,聽說女的生產了,男的隻抱回一個小女孩,那個女的再也沒有回來。
大家仍舊在如常的生活中數著一天天的日子。但我在刹那間,突然對生活充滿了感謝,似乎感到腳下每一步路都預示著某種含義。在這對夫妻的堅強意誌裏,一切對於生活的陰暗理解全都遠去了。
因為那女的能懷孕全部家庭給他帶來了勇氣。
點評:
人在世上,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呢?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把幸福定義在金錢的滿足上,卻忽略了另一麵。其實,與命運從容地抗爭的過程也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流光溢彩,讓人流淚。
10、握緊孩子的小手
到發廊理發,小姐嫻熟的手指在我的發間穿梭著,邊和我拉著家常:
“大哥有小孩子嗎?”
“有了,女孩。”我微笑著。
“女孩好啊,幾歲了?”
“3歲。”
她拿剪刀的手停了停,眼光在我臉上稍稍停留片刻,接著又道:
“那你得好好地握她的手啊!”
我呆愣著,睜大了眼睛,不明白她說的什麼意思。
“你想想,再過十多年,她就會長大成人。到那時,你想握她的手也不能了。所以,趁她還小的時候,你一定要好好地多握握它才是啊。”
我感到驚奇,覺得她這麼說一定有什麼緣由。問她,她隻是淡然一笑,道:“沒什麼,隻是小時候爸爸很寵我,常牽著我的手在大路上走。可現在回家看見爸爸,除了跟他嘮一些家常、問問他的身體狀況外,再不能像以前那樣摟著他的脖子撒嬌,或者拉著他的手到街上走了。所以,我就常常想,做父親的真該好好地握握女兒的小手啊。他怎麼能夠知道,女兒的小手放在他的掌心,是多麼的溫暖啊,心裏是多麼的自豪!”
這真是一個特殊的女孩。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一年前,妻子離開了他。別人給他介紹了一個帶著5歲男孩的女人,可是朋友和她很少溝通,小男孩對他也很陌生。一個黃昏,他們3人一起走在一條光潔的大路上。女人突然轉向他,輕聲對他說:“為什麼不握住他的小手呢?”
他一遲疑了一下停住腳步,向小男孩伸出手去,就這樣,兩個大人一人牽著他的一隻小手,構成了夕陽下一幅和諧溫馨的畫麵。
朋友現在跟他的“兒子”相處得很好。他對我說,真應該感謝那晚妻子的提醒,是握手這麼簡單的一個舉動將三顆心奇跡般地靠近並融合在一起了。
點評:
握握手,看似簡單而平常的動作,卻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握住孩子的手更是給他一座安全的心靈之橋,彼此的心它而拉近,溫馨一生。
11、父親,一座偉大的靠山
在喬治的記憶中,父親一直就是瘸著一條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無奇。所以,他總是想,母親怎麼會和這樣的一個人結婚呢?
一次,市裏舉行中學生籃球賽。喬治是隊裏的主力。他找到母親,說出了他的心願:他希望母親能陪他同往。母親笑了,說:“那當然。你就是不說,我和你父親也會去的。”他聽罷搖了搖頭,說:“我不是說父親,我隻希望你去。”母親很是驚奇,問:“這是為什麼?”他勉強地笑了笑,說:“我總認為,一個殘疾人站在場邊,會使得整個氣氛變味兒。”母親歎了一口氣,說:“你是嫌棄你父親了?父親這時正好走過來,說:“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麼事,你們商量著去做就行了。”
比賽很快就結束了。喬治所在的隊得了冠軍。在回家的路上,母親很高興,說:“要是你父親知道了這個消息,他一定會放聲高歌的。”喬治沉下了臉,說:“媽媽,我們現在不提他好不好?”母親接受不了他的口氣,尖叫起來,說:“你必須要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喬治滿不在乎地笑了笑,說:“不為什麼,就是不想在這時提到他。”母親的臉色凝重起來,說:“孩子,有些話我本來不想說。可是,我再隱瞞下去,很可能就會傷害到你的父親。你知道你父親的腿是怎麼瘸的嗎?”喬治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母親說:“你兩歲時父親帶你去花園裏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輛汽車急馳而來,你父親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車輪下。”喬治頓時呆住了,說:“這怎麼可能呢?”母親說:“這怎麼不可能?隻是這些年你父親不讓我告訴你罷了。”
二人慢慢地走著。母親說:“有件事可能你還不知道,你父親就是布萊特,你最喜歡的作家。”喬治驚訝地蹦了起來,說:“你說什麼?我不信!”母親說:“這其實你父親也不讓我告訴你。你不信可以去問你的老師。”喬治急急地向學校跑去。老師麵對他的疑問,笑了笑,說:“這都是真的。你父親不讓我們透露這些,是怕影響你成長。但既然你現在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訴你,你父親是一個偉大的人。”
兩天以後,父親回來。喬治問父親:“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萊特嗎?”父親愣了一下,然後就笑了,說:“我就是寫小說的布萊特。”喬治拿出一本書來,說:“那你先給我簽個名吧!”父親看了他片刻,然後拿起筆來,在扉頁上寫道:贈喬治,生活其實比什麼都重要。布萊特。
多年以後,喬治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當有人讓他介紹自己的成功之路,他就會重複父親的那句話:生活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點評:
隨看慢慢長大,成熟,我們會逐漸明白很多以前不曾發現的真情與關愛。當然這需要我們從生活中去發現,去體會,因為家庭比什麼都重要。
12、給生命注滿希望
在我老家的隔壁,住著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奶奶。在她26歲的時候,丈夫外出做生意,卻一去不返。是死在了亂槍之下,還是病死在外,還是像有人傳說的被人在外麵招了養老女婿,都不得而知。當時,她唯一的兒子隻有五歲。
丈夫不見蹤影幾年以後,村裏人都勸她改嫁。沒有了男人,孩子又小,這寡守到何時是個頭?她沒有走。她說:“丈夫生死不明,也許在很遠的地方做了大生意,沒準哪一天發了大財就回來了。”在這個念頭支撐下,她帶著兒子頑強地生活著,她甚至把家裏整理得更加井井有條。她想,假如丈夫發了大財回來,不能讓他覺得家裏這麼窩囊寒磣。
這樣過去了十多年,在她的兒子17歲的那一年,一支部隊從村裏經過,她的兒子跟部隊走了。兒子走時說,他到外麵去尋找父親。
不料兒子走後又是音信全無。有人告訴她說兒子在一次戰役中戰死了,她不信,一個大活人怎麼能說死就死呢?她甚至想,兒子不僅沒有死,而是做了軍官了,等打完仗,天下太平了,就會衣錦還鄉。她還想,也許兒子已經娶了媳婦,給她生了孫子,回來的時候就是一大家子人了。
盡管兒子依然音信杳無,但這個想象給了她無窮的希望。她是一個小腳女人,不能下田種地,她就做繡花線的小生意,勤奮地奔走四鄉,積累錢財。她告訴人們,她要掙些錢把房子翻蓋了,等丈夫和兒子回來的時候住。
有一年她得了大病,醫生已經判了她死刑,但最後她竟奇跡般地活了過來,她說,我不能死,我死了,兒子回來到哪裏找家呢?
這位老人一直在我們村裏健康地生活著,今年已經滿百歲了。直到現在,她還是做著她的繡花線生意,她天天算著,她的兒子生了孫子,她的孫子也該生兒子了。這樣想著的時候,她那布滿皺褶的滄桑的臉上,即刻會變成像繡花線一樣絢爛多彩的花朵。
每一次見到這位老人,我都會有無限的感慨。一個希望,一個在世人看來十分可笑的希望,一直滋養著她的人生,支持著這樣一個脆弱的生命在蒼茫的人世間走了幾十個春秋。
點評:
沒有什麼比希望更能改變我們的處境。當我們處於厄運的時候,當我們敗下陣來的時候,當我們麵臨一場巨大災難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將人生寄托於希望。因為,希望會使我們忘記眼下的失敗和痛苦,給自己的人生重新插上飛翔的翅膀。
13、愛的山崗
父親最近萎靡不振,一上床鼾聲如雷,白天、晚上都如此,很影響我睡眠。我提議帶父親去醫院看看,他這個年齡嗜睡,沒準是老年癡呆症的前兆。父親不肯,說他沒病。
父親在農村窮了一輩子,我把他接到城裏與我一起生活,沒讓他為柴米油鹽操一點心。為買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債,這都得靠我拚死拚活掙稿費慢慢還。我還不到30歲,頭發就開始落英繽紛,這都是用腦過度、睡眠不足造成的啊!作為兒子,我對父親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不打鼾該多好”。
父親每天和我做飯,吃完後讓我好好睡,就出去。有天,我隨口問父親:“最近幹啥?”父親一愣,支吾說:“沒幹啥。”我突然發現父親皮膚比原先白了,人卻瘦了,我夾些肉放進父親碗裏,讓他加強營養。父親說,他是“貼骨膘”,身體棒著呢。
轉眼到年底,我應邀為朋友廠裏專訪。朋友請我吃晚飯,飯畢,隨他們到街上浴室洗澡。霧氣繚繞的浴室邊,一個擦背工正在一位肥碩軀體上剛柔並濟運作。與雪域高原般的浴室相比,擦背工更像一隻瘦弱蝦米。就在他結束程序,轉身去更衣室取報酬時,我們目光相遇。“啊!爸爸!”我失聲叫出來,驚得所有浴客都把目光投向我們父子,包括我的朋友。
朋友驚訝地問:“真是你父親嗎?”
我說:“是。”我回答得很響亮,因為我沒有一刻比現在更理解父親了,我明白父親為何在白天睡覺,他與我一樣晝伏夜出啊!可我深夜沉迷於寫作,竟未留意父親房間沒有鼾聲!
我隨父親到更衣室。父親從那浴客手裏接過三塊錢,喜滋滋告訴我:“這裏是鬧市區,浴室整夜開放,生意很好。我已積攢一千多塊,想幫你早點把債還上。一旁遞毛巾的老大爺對我說:“你就是小尤嗎?你爸為你寫好文章睡好覺,白天就在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為兒為女喲……”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親撇下老李,不放心追進來。父親問:“孩子,想啥呢?”我說:“我想,讓我為您擦一次背……”
“好吧,咱爺倆互相擦擦。你小時常幫我擦背呢!”
父親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我雙手朝聖般拂過父親條條隆起的胸骨,猶如走過一道道愛的山崗。
點評:
有一種愛如大山般堅強偉岸但卻沉默,這就是——父愛。當我們長大也成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是否還記得那曾經撫擦我們的背牽著我們成長的父親的手,就是那雙手一直在為我們捧滿著關愛。
14、家庭是港灣
很多時候,打開家門,家中空無一人。我小心地將門關好,便開始做飯,一陣“鍋碗瓢盆交響曲”之後,丈夫和兒子依然沒有回家。於是,懶懶地斜靠在床上,隨手取一份報紙或雜誌,胡亂地看起來,心中卻企盼著門口傳來開門的聲音。
兒子開門的聲音是慌張的,他那串鑰匙總要在門外“丁丁當當”響很久,開門時,那一聲“啪噠”也格外響亮。
丈夫開門的聲音是沉穩的,他那串鑰匙在門外隻響一下,然後便穩穩地鑽進鎖孔,開門時的那一聲“啪噠”同樣充滿力度。丈夫回家後,總是循著聲音找我。要是家裏悄無聲息,他必定先到房間裏來。看到躺在床上的我後,向我扮一個鬼臉,或假裝恭恭敬敬地喊我一聲“徐老師”。然後,便開始忙著端菜、盛飯……
日複一日,我呆在家裏,等待著開門的聲音。要是有一天,開門的聲音沒有按時響起,我一定會六神無主,心中萬分著急,直到門口終於傳來鑰匙插入鎖孔的聲音……
有一次,單位組織全體人員體檢。醫生告訴我,我的身體可能有點小問題,並建議我去醫院複查一下。
那天,我早早離開單位,獨自一人回到空空如也的家,躺在床上流眼淚。但流著流著感到挺沒趣,便停止了哭泣,投入地看起書來。忽然,我聽到開門的聲音,是那種很果斷的響聲,我知道,是丈夫回來了。本已止住了的淚突然間奔湧出來,丈夫走進房間,見我淚流滿麵的樣子,一臉驚慌,連聲追問:“怎麼了?”
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後,丈夫長籲了一口氣,用手點點我的鼻尖說:“你呀,自己嚇唬自己,有什麼大不了的?明天我陪你去醫院。”其實,要不是那開門的聲音,我才不會那麼“傷心”呢!
點評:
家庭是港灣,而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則是那海裏漂泊的船。每天,當開門的聲音響起時,倦航的小船靠港時,我們又怎能不激動萬分?!
15、因為愛,所以原諒
母親驟然離去後,我瘋狂地沉迷於爬山。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學後,我便把自己拋進山林,狠狠地邁步拾階而上,每一步踩上的都是怨。
我怨老天沒眼,錯帶走常年為他撚香膜拜的母親;怨醫學專家們不夠努力,麵對母親的病竟像個孩子般束手無策,連讓她再對我說一句話的時間都爭取不到;怨路邊的桂花撒潑似地怒放芬芳,母親園裏兩株兩層樓高的高壽桂花樹,卻因再無溫柔的照拂而將永世孤寂。
我任汗水恣意地釋放我的忿恨,瘋了似的一口氣攻上山頂。舉目遠眺,視線穿過密密濃濃的相思樹,落在氤氳朦朧的觀音山脈,不遠處就是母親最終落。我總是旁若無人地大聲呼喊著媽媽,噙著淚為她唱一支歌,一廂情願地以為她一定能聽見,等到一直冷眼旁觀的山風終於吹幹了我的淚雨,我才依依不舍地下山,藏起濃稠的思念與哀痛,假裝雨過天晴地重返人間。
直到有一天,我的哀傷終於被驚怖打斷。那天下山的途中,我一如往常地邁步如飛,一隻精瘦的黑狗突然衝了出來,莫名地對著我狂吠,銳利的眼神裏閃爍著敵意,利齒翻上了唇齦,就在離我小腿不到二十公分處張咧著。
我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嚇得雙腿發軟,勉強試著緩步離開,它卻屢屢作勢欲進攻我的腳踝。我啜泣著失聲大呼救命,一對登山的老夫婦,隻當看狗戲般對我指指點點,便若無其事地錯肩而過。緊張對峙了幾分鍾後,眼看它步步進逼毫不放鬆,我終於認了命地頹然跌坐在石階上!心裏對那隻看我不順眼的狗兒說,“好吧,你想對我怎樣,就由你去吧!就像我母親的性命被奪走一樣,不需要冠冕堂皇的理由。”
說也奇怪,狗兒雖然嘴巴仍不饒,恁地嚷嚷著,此刻卻突然決定放我一馬。我這才驚魂未定地挪動發軟的腳,舉步維艱地下了山。
事後我得知,那隻被我視為凶神惡煞的狗兒,幾天前才當了媽媽,它的一群小寶貝們,就安置在那天我行經的樹叢裏。
一股奇妙的暖流驀地湧滿胸懷:那日山徑上的相逢,我為失去了親愛的母親悲苦傷懷,它因母親的職責以身相護,人類的親情和牲畜間的親情,原來是並無二致的啊!
為了不讓一群像我一樣渴望母愛的小生命,淪落至和我一樣地為失去母親傷悲,我決定放棄對狗媽媽的控訴。我暫時揮別默默吞下我的怨、我的痛、我的淚的青山。至於我的思念,既然無處可寄,就縷縷累積在我毋庸撕開示眾的心底吧!
點評:
母愛都是相似的,因為那是一種源於心靈深處的最自然最純真的愛,不需要任何的掩飾。就因為這種愛,我們彼此間的怨傷才顯得那麼無足輕重。
16、兩巴掌
有個人,妻子懷孕了。隨著胎兒的生長,他越來越休息不好了。因為睡覺時妻子總是把他擠到一邊,他也不敢翻身動彈,生怕碰到妻子的肚子而傷及胎兒,所以很多時候他的半個身子都是懸空的。有一次睡到半夜他甚至掉到了床底下。
更為痛苦的是妻子:她幾乎每夜都難以入眠,她要幾百次地翻身,怎麼也找不到舒適的體位;因為胎兒的壓迫,妻子一夜要上十幾次廁所,妻子的被窩怎麼也暖不熱。
有一天深夜,他和妻子都失眠了。他撫摸著妻子的肚子恨恨地說:“等這個小家夥出世後,我一定要狠狠地給他兩巴掌——你打一巴掌,我打一巴掌!”
終於,孩子出世了。他們看著這個鮮嫩的小生命,疼都疼不過來,怎麼狠得下心來打呢?而且,孩子出世之後,麻煩就更多了。白天黑夜,兩人忙得手忙腳亂,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也一天天瘦下去。
他們決定,等孩子長大了,再打不遲。
再後來,孩子也結婚了。
再再後來,孩子的妻子也懷孕了。
當他知道孩子的妻子懷孕了時,他叫來了孩子。他對孩子說:“你跪下,我要打你兩巴掌。”
孩子驚恐地說:“爸爸,我沒犯什麼錯呀,打我幹嗎?”
他就把那天夜裏和妻子的約定告訴了孩子,孩子感到很可笑。當他神情鄭重地高高舉起巴掌,輕輕落在孩子的屁股上時,孩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孩子回去了,並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聽了也覺得好笑。
後來,有一個深夜,孩子突然發現自己掉在了床底下,不由失聲痛哭了起來,因為他突然想起了父親的兩巴掌。
點評:
父親的兩巴掌使他明白:是父母給了他太多太多的愛。也正是父親的兩巴掌使他懂得:自己還應該承擔更多更多的責任!
17、對父親說愛他
母親節裏做了回“有個性”的女兒,沒有打電話問候母親,因而受到眾親友的責難。父親節到了,我要不要打通電話呢?打吧,“父親節快樂”這幾個字似乎不能表達心中積澱了20年的對父親的尊敬和愛戴,而別的更為親昵的話語又說不出口,這是十幾年的交流習慣使然;不打吧,父親又會傷心的。
懂事以來,我從未對父親說過一些親昵的、諸如“我愛父親”之類的話。小時候是不知道說,成人後了解了這個社會,了解了現代人的生存狀態,才知父親是何等不易。於是敬意與愛意與日俱增,隻是那些話始終不好意思出口。
父親那一代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是內斂的,是羞澀的。父親不常給我打電話,每次打電話總是聊上幾句話後便問:“錢還夠花嗎?不夠的話回家來拿!”其實,不久前他才給過錢的。我知道,那句話的潛台詞便是:“爸想你了,能回來一趟嗎?”
父親的父親和母親年紀很大了,至今仍在村裏為父親守護著“家業”。
父親是個孝子,經常回去看爺爺和奶奶,噓寒問暖,隻是不與爺爺進行感情交流,爺爺對此頗為苦惱。父親深深地愛著爺爺,隻是和我一樣不知如何開口。有時候突發奇想:爺爺和他的父親是否也同樣受這一問題的困擾?
父親是家庭的支柱,由於肩負著這一重擔,我們的父親在社會的曆練中變得堅強。父親是堅強,但堅強並不是人的本性,他們心靈中最柔軟的角落裏同樣渴望著情感,渴望著自己的兒女能對他說一句:“爸爸,我非常愛你。”
我、父親、爺爺三代人都真誠地愛著彼此,卻都無法表達彼此的愛意。想來有許多人和我們是一樣的。
點評:
但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親節”那天,望著父親的眼睛,麵帶著微笑,對父親說但願所有的孩子都不隻在父親節裏,望著父親的眼睛,麵帶微著笑,對父親說:“我愛你。”
18、真大的偉大,出父母之心
1995年初夏,快大學畢業了,相處四年的同學在一種淡淡的傷感中出入於各種餐館。盡管我來自農村,家裏的條件十分艱苦,但畢業前的那段日子,餐館也成了我經常出入的地方。
那學期,父母源源不斷地給我寄錢,但總滿足不了我的需要。為了能得到更多的錢,我寫了一封短信,意思是說,我左腳不小心扭傷了,很嚴重,不能走路,花了不少錢,希望父母再想辦法寄上兩百元來。
信寄出之後,我就在心裏搞了預算,用這兩百塊錢,我要請哪些朋友、老鄉上哪家餐館,吃什麼檔次的菜,喝啤酒還是果汁。我想象著自己做東時的得意,心中不免喜滋滋的。因為有那兩百元做後盾,所以赴約時心裏特踏實,赴約次數也越來越多。
彙款單終於來了,但彙款金額不是兩百元,而是可憐的三十元。父親每次最少都寄五十元,怎麼這次成了三十?三十元,能幹什麼呀!讓我怎麼實現我的計劃?讓我怎樣在同學、老鄉麵前抬得起頭?別人還以為我混吃混喝,一毛不拔……
沒想到父親又一次讓我大吃一驚。
畢業前一周,父親一下子寄來了四百元,除去新單位報到和回家的路費,正好餘下一百七十元,這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救命錢啊!我真感謝父親在最後關頭讓我還清了所欠的人情債,一身輕鬆地與同學、老鄉告了別。
如今,我大學畢業已經五年了。五年來,我早把那三十元錢的事忘了。今年暑假回家,母親不經意間說起了父親為我借錢的事,早已淡忘的那段日子一下子又回到了眼前。
父親收到我信時,正值青黃不接,家裏能賣錢的東西早已`賣光了,親戚朋友那兒父親已不知借了多少次了。即使有錢,他們也不願借給象父親這樣不知哪一天才能還上的人。後來,父親想起了遠在三十裏之外的一個遠房親戚,這位親戚靠吹嗩呐掙了不少錢,父親第二天一大早就滿懷希望地去了。
起先,父親向他訴說自己的難處,並說如果不是情況緊急、逼迫無奈也不會跑這麼遠的路來,要他一定得幫忙。可那位親戚冷著臉,沒有一點借錢給父親的意思。從不罵人的父親終於被他的絕情冷漠激怒了,父親破口大罵,罵他沒有良心,罵他沒有人性,罵他是畜生!
在父親的罵聲中,那位遠房親戚終於拿來了三十元錢,父親沒有嫌少,接過錢,流著淚,直奔郵局。父親為了讓我在外麵體麵地上學,借了很多債,累了一身病,可他沒有抱怨過,也從來沒有講過借錢的苦處。我畢業後,逐漸幫父親還清了所有的欠債。可父親為了借錢而欠下的人情,是我難以償還的,父親所受的種種創傷,更是我永遠也不可能撫平了。
點評:
父愛給予我們的親情是我們一輩子都還不清的,也無法償還的,但需永遠銘記的。
19、母憂
周六晚上9:00她往娘家打個電話,這已成慣例了。
電話那頭母親早已守候多時了。
一張口母親的第一句話就是:“家裏遭賊了。”
“有沒有什麼損失?”她急切地問。
“別的倒沒什麼要緊的,就是那一櫃子的鞋全沒了!”聞言她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母親有收藏舊鞋的習慣,在她那個大櫃子裏,有著兒女們不同時期穿過的舊鞋:有女兒的第一雙小紅皮鞋,有兒子周歲時姥姥送的虎頭鞋,還有女兒出嫁時留在家裏的舊鞋,兒子出國時不要的那雙耐克……每年母親都會把那些鞋拿出來擦拭,然後放在陽光下曬曬,再仔細地收藏好。對此,她很不以為然,那些舊鞋又占地方又不衛生何苦來著?可母親卻當成寶貝似的。每次回國時她都想幫著處理掉,可母親總是不同意,這回鞋子被偷了也算是天遂人願了。
“媽,沒了就沒了吧,反正也沒用,丟了倒省事。”電話這頭她輕輕地說。
“唉!”母親歎了口氣,說她不明白那些鞋意味著什麼。從前雖說生活不富裕可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說有笑何等熱鬧。自從女兒遠嫁日本,兒子又移民去了加拿大,家中就剩下兩個老人終日冷冷清清的。兒女們離得遠了,一年見不了一次麵,平日也就隻能通過電話聽聽聲音了,反倒不如那些鞋可以實實在在摸得著。平日裏摸著鞋就如摸著他們一樣,往日的那些歡樂時光又回到了心中。現如今連這個寄托都沒有了,以後這空落落的心就更沒著落了……
電話那頭,母親絮絮叨叨,字字句句似帶淚。
電話這頭,她早已淚流滿麵了。
點評:
“兒行千裏母擔憂”。流浪在外的你,是否看見的一雙眼睛在遠處深情注視著我們的,是否感覺一顆心時刻在牽掛著我們,有一種愛時刻在伴隨著我們?雖然它默默無聞,那可是我們一生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