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則三:重視知識——知識是成功路上的保鏢(3 / 3)

學習期滿後,我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高級美容師和主持老師的資格。我打工的那店裏的老板有意讓我留在她的店裏,我謝絕了。我想回北京,我覺得北京可開發的市場很大,加上我在北京已經漂泊了近五年,盡管還沒有混上北京戶口,但我已經和北京有了感情,我早已把自己當成北京人了。

回到北京,我聽說有一家要倒閉的美容院正要出租店麵。我找到那家美容院的老板。老板以為我是來租店麵的,十分高興。我誠懇地說,我是一個打工妹,租不起房子,但我能把你的店管好,讓它賺錢。我有這種自信。盈利了我們利潤分成,我的月薪不能低於兩千。如果一年不能盈利,我情願給你打三年工,分文不取。

聽我這麼說,老板對我刮目相看,痛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我們正式簽訂了協議。半年下來,店裏就盈了利,這是件好事,沒想到老板的心態失去了平衡,他要跟我另簽一份協議。

憤怒之下我離開了這家言而無信的美容院。“我要自己當老板。”回“家”的路上,這句話在我的腦海裏出現了好幾遍。

1996年8月,我在北京西城區的一繁華路段接手了一家不景氣的酒吧,並把它改造成了美容院,這時我手中的積蓄隻夠交一個月的房租。好朋友勸我別冒這個險,但我相信風險和機遇同在。

這是自己的店,為了經營好它我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每天,我都會帶著店裏的幾個美容師抽時間到繁華地帶作宣傳,為過往的女同誌講美容知識,講美容的重要。能被請到店裏做美容的客人,我們都細致周到地為她們服務。我還想了許多辦法,進行感情投資,比如包期的顧客可在三八節、國慶節、元旦任選一次享受免費護理,顧客過生日也可享受一次免費護理。這樣,我們漸漸有了回頭客,這些客人還經常把自己的朋友帶到店裏來,顧客就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我又增開了兩個分店。

5.IT界的“女人花”

費奧莉娜讓一向以線條剛硬著稱的IT業添了幾分柔媚,似乎連冰冷的網線都有了感情,或許女性的知識與男性的知識有著迥異的表現方式,這種表現方式讓人們驚歎沒準未來的IT行業會是女人的天下。

IT界的“女人花”鱗次櫛比地盛開,一朵鮮似一朵,在美國如此,在中國亦是如此。

陳嫦娟的名字對很多人來說也許有點普通,並不像一些公眾人物那樣所熟知,但她也是一個“大姐大”級人物。在陳嫦娟的身上的確很難感到那種說話慢條斯理官腔十足的官府味。有人說,她天生就是實幹型的知識企業家。

坐在廣東電信副總經理辦公室裏,麵對這位被外界稱為“鐵女人”的陳嫦娟時,盡管你無論如何也很難把她和22年前的那個高考落榜生聯係起來,然而這就是陳嫦娟的故事——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普通工人從最底層走到今天的傳奇經曆。

1978年,21歲的陳嫦娟上山下鄉回來還隻是廣州市電信局修配廠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到1999年時,她已經分別被中山大學和華中理工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並擔任了原廣東省郵電管理局副局長、世紀龍(21CN.COM)公司的副董事長。2000年,她在美國,和來自各國不同行業的CEO們一道參加哈佛大學MBA培訓班學習,這是陳嫦娟自6年前在美國、加拿大學習後的又一次脫產充電。而上次充電的結果,陳嫦娟將互聯網帶進了廣東電信。

2000年7月19日,中國電信集團廣東省電信公司掛牌成立,陳嫦娟任廣東電信副總經理,她的名片上的頭銜也由原來的“副局長”換成了“副總經理”,她需要更多地關心企業的收入、市場的份額、員工的收入、大環境下麵的改革等等。盡管陳嫦娟不喜歡大家稱她為陳總,但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做官還是做企業家,她更願意選擇後者。

陳嫦娟的個人業績令人刮目相看:

1993年,首創全國200電話卡,僅這項業務2000年就給廣東電信帶來10億元人民幣收入:

1995年,首創全國視聆通(163/169),開創了廣東省互聯網先河;

1997年,首創全國商業網,1998年,首創廣東省高速信息網;

1999年,創建21CN網站,這將成為華南最大的信息服務網站;

在中國的郵電體係裏,廣東是1995年第一個邁人互聯網的。陳嫦娟說這和廣東電信一直是“敢為人先,願嚐苦果”的傳統有關。陳嫦娟在廣州電信局工作了12年,經曆了旋轉的模擬交換機、嗒嗒嗒的脈衝交換機,然後到程控機,到90年代話音的智能業務。1995年3月去加拿大、美國學習之前陳嫦娟已經知道“互聯網”,但並不知道互聯網是怎麼回事,技術是怎麼回事,互聯網的技術與通訊骨幹網有什麼樣的關係。當年6月份回國,陳嫦娟決定要做互聯網。2個月後就組建了寬帶智能業務拓展辦公室,簡稱“拓展辦”。

視聆通是“拓展辦”成立後的第一個互聯網業務。從選人選技術到開通視聆通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12月31日,視聆通第一個結點正式完成,並很快覆蓋廣東21個地級市和7個縣級市。陳嫦娟說:“視聆通獲得成功的關鍵是重視規劃,緊跟技術走向,重視長遠、持續的發展。”“當時我們的藍圖已經規劃到2005年,目標是建成華南地區信息樞紐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電子商務中心。估計投資回收期為10年。”因為是10年的投入,所以電信在一開始就盡量避免一些短期的行為,陳嫦娟說:“我們的定位是做網絡建設的。骨幹通訊網,包括163接入是我們做主角,但上麵的專業應用ICP和現在的電子商務則一定是開放的、聯合的、合作的、積極的、主動的。”

1999年,陳嫦娟她們在做21CN時已經將目標鎖定在做世界級的中文知名網站,這是不是將新浪等作為“假想敵”,陳嫦娟表示不同性質的企業沒有可比性,她認為21CN是站在國有企業的角度做這件事,是國字號的綜合門戶。

“國企網站大有可為。國有企業特別是電信運營商的國有企業為什麼不能在信息服務業有一席之地?國外電信運營商做不成一個世界級信息服務ICP,中國就一定做不成嗎?”陳嫦娟不止一次提到“國”字號網絡公司的使命,同時也為這個“國”字號而自豪。

目前21CN的用戶容量已經達到千萬級,成為中國最大的免費郵箱係統。這個過程中21CN經曆了互聯網最熱和最冷的時期。現在整個業界大有談“網”色變,“下網成潮流,賣網求生存”之勢。但在陳嫦娟看來,21CN的發展和生存沒有任何問題。她認為,不管是國企還是外企,要事業有發展前途,首先是要解決公司員工的後顧之憂。公司實行“以人為本”“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製度。21CN的員工絕大部分都是招聘來的,公司采用同工同酬同分配的薪酬製度,隻要你為公司努力做奉獻,發揮自己的才能,都可以獲得公司的認同和回報。完全按照公司化的模式,使員工獲得了合理的獎懲激勵體製。此外,公司的文化能把團隊、個性創新以及領導人的知識麵、胸懷等結合起來,這是把公司人員留住的一個重要因素。21CN有國有企業的烙印,但是這些烙印是吸收了國有企業的優點,而不是國有企業中的缺點。

6.緊跟時代的步伐

費奧莉娜深信,在商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適者生存,不適者被大自然淘汰,這將永遠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作為女性管理者,如果想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擁有一席之地,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前進。

科技的飛速發展,為未來職場帶來令人振奮的空間。“科技革命”已經開始改寫男性與女性的工作環境。電腦、數據機、電子郵件、移動電話及網際網絡使得工作更便利,也使得在家裏辦公為期不遠。科技也在全球開啟了無限商機。現在的問題是許多女性仍然對科技知之甚少。女性對科技冷漠陌生,是女性成功的一大障礙,也是女性需要通過學習加以克服的難題。

根據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調查顯示,使用網絡的美國女性為17%,歐洲女性的上網比例則為7%。美國電子商務協盟與尼爾森的數據顯示,男性占了網絡使用者的67%,實際上同時間的比例更高達了77%,也就是男性上網的次數比女性高得多。

不要為自己不懂電腦而難為情,更不要讓科技澆得你一頭霧水,如坐針氈,重要的是你現在就得開始認識科技!

科技為工作者帶來莫大效益,你可以選擇在家工作,多花時間陪孩子,或更妥善地分配時間。對企業家(尤其是女性)而言,科技更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倘若女性不能擁抱科技,就會被遠遠拋在後頭,隻能撿新一代的“女性”不要的工作做。這個假想,可能令某些人心驚膽戰,但卻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請記住,我們正在加緊學習。我正在尋求別人的支持與指點,以便邁向成功之路。

許多女性因缺乏自信,在初學科技的過程中不希望有男性參加。有些女性在男女混合的環境下,覺得備感壓力或受到威脅。她們擔心無知會在男人麵前丟麵子。會麵紅耳赤,手足無措。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世界裏,組織是平行的,而非疊床架屋的階層製度。這意味著女性擅長的技能,如溝通、解決問題、維持良好關係,將變得非常有價值。女性可以向別人伸出雙臂,在團隊合作的環境下與人有效地合作。

有時候,觀察男女在科技方麵的巨大差別,實在是饒有趣味。但是再次強調的是,這些差別,絕大部分跟性別角色有關,而非實際性別。較傾向男性特質的男性或女性,往往都是科技迷。男性經常拿電腦當工作工具,而女性則喜歡用電腦上的電子郵件或網際網絡來溝通與獲取資訊。

高科技公司,本身往往就是女性工作的理想地點。這類公司的階層製度較不明顯,也較少有所謂的哥兒們、人際關係網,非常適合個性獨立的女性發展。

不要為自己暫時的無知而懊惱,更不要因缺少自信而覺得落伍。先進的科技時代不光屬於男性,女人在它麵前揚眉吐氣的時刻已經不遠,隻要你從現在認真地學起,擁抱科技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