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小兒為何常流口水?(1 / 1)

流口水醫學上稱之為流涎。造成流口水的原因很多,有生理和病理兩類因素,嬰幼兒期的流口水往往是生理現象。新生兒口腔內的腺體細胞未發育成熟,所以唾液分泌很少,每天隻有5~50毫升左右。3~4個月的嬰兒唾液分泌開始增加,每天約200毫升。5~6個月後由於嬰兒的食物由液體逐漸過渡到固體,因咀嚼而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6~8個月的嬰兒開始出牙,萌出的牙齒刺激口腔內的神經也會引起口水增多,加上此時小兒的吞咽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吞咽動作不協調,不能把口腔內過多的口水及時吞咽下去,嬰兒的口腔又淺,因而發生流口水現象。這是一種生理現象,無需任何治療,隨著年齡增長和口腔深度的增加,牙齒萌出,吞咽功能進一步完善,小兒掌握了用吞咽來調節過多的唾液,流口水的現象會自然消失。

病理性流口水常見於小兒發生口腔潰瘍、鵝口瘡、扁桃體炎等口腔病變時,因病兒疼痛劇烈,進食困難,有時連咽口水都感到疼痛難忍,以致出現流口水。患其他疾病,如患麵神經麻痹、腦炎後遺症、先天性腦發育不全等神經係統疾病,唾液分泌過多或吞咽功能障礙時也會引起口水外流,此時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小兒流口水時,家長要做好下頜及頸部的皮膚護理。因嬰幼兒皮膚嬌嫩,口水呈酸性,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輕者局部皮膚發紅刺癢,重者因糜爛而繼發感染。家長應用手帕或紗布及時將口水擦幹,並經常用溫水進行清洗,然後塗以油脂。用清潔的口罩,既衛生,吸水性又強,可隨濕隨換,很實用,用它代替圍嘴可減少口水對局部皮膚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