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如何預防猩紅熱?(1 / 1)

猩紅熱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小兒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過去稱之為“爛喉痧”。患兒突然發熱,體溫在38℃~39℃之間,重的很快達到39℃~40℃,這時常見嘔吐、咽頰炎。發熱1~2天,皮膚出現彌漫粟粒狀丘疹,皮疹從頸部、胸背的上部及腋下開始,數小時遍及全身。麵部充血潮紅,紅暈以兩頰最明顯,與口唇對照,唇的四周皮膚明顯蒼白,通常叫做“口周蒼白圈”;冬春季多發,傳染源是猩紅熱病人和帶菌者,主要是空氣飛沫傳播,偶可通過被汙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傳播。由於本菌不耐熱及幹燥,因此通過汙染用具、玩具、衣服等傳播者很少。人群普遍易感。

猩紅熱的具體預防措施如下:

(1)在該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兒童出入公共場所。

(2)與該病有接觸史的兒童,可服預防藥,如大青葉或板藍根,煎湯代茶飲,連服1周。

(3)室內溫度應在18℃~20℃為宜,濕度應在50%~60%之間。加強通風換氣,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應垂掛窗簾、門簾,最好為紅色。如果沒有紅色,也應以深色為佳。

(4)禁絕一切穢氣、臭氣及其他難聞的怪味。嚴禁焚燒紙類、布類,因這種氣味可以使透泄正常的麻疹陷下去,造成毒邪內陷的惡果。

(5)被褥要幹燥潔淨。勤為孩子剪指甲,以防因搔癢而抓破皮膚。保持口腔清潔,咽部及時上藥。

(6)飲食要清淡,多飲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