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略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順官,字雪岩,徽州績溪人,著名徽商,因在杭州經商,寄居杭州。
胡雪岩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往杭州於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擢為跑街。後在王有齡的幫助下開阜康錢莊,並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商紳。鹹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軍攻杭州,光墉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委光墉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因此阜康錢莊獲利頗豐。京內外諸公無不以阜康為外庫,寄存無算。
同治元年(1866),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傭。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由於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是一個典型的官商。
同治十三年(1874),籌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光緒二年(1876)於杭州湧金門外購地10餘畝建成膠廠並開設胡慶餘堂雪記藥號,以一個熟藥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400餘個,精製成藥,便於攜帶和服用。其時,戰爭頻仍,疫癘流行,“胡氏辟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藥品備受歡迎。此後,胡雪岩親書“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製務精”。其所用藥材,直接向產地選購,並自設養鹿園。
光緒八年(1882),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據他觀察,主要原因是華商各自為戰,被洋人控製了價格權,胡雪岩高調坐莊。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占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意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爭爆發,市麵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事已如此,胡雪岩已無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周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餘堂易主,宣告關門倒閉。接著,慈禧太後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1885年病故,棺木埋於杭州西郊鸕鶿嶺下的亂石堆中。
機敏??有一年,一位金華火腿行的掌櫃來胡雪岩當學徒的雜糧行談生意,可是剛到大阜就病倒了。他在大阜舉目無親,無人照顧,拖著病體又回不了金華,心裏十分著急。身體本來就不好,再加上急火攻心,病情更加嚴重了。胡雪岩心地善良又是個熱心腸,得知此事後,就趕到他的病榻前,一連多日給他端藥送飯,忙前跑後,照顧得十分周到。在胡雪岩的精心照料下,沒過多久,客商的身體就痊愈了。這位客商十分感動,就問雜糧行的蔣老板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徒弟。蔣老板於是把自己招來胡雪岩的經過,以及胡雪岩在自己店裏的表現跟他細說了一遍。
金華火腿行的掌櫃聽後大為感歎,就主動問胡雪岩:“我們那裏比大阜好玩得多,你隨我一起到金華如何?”胡雪岩還是同樣的態度:“這個不行,要問我們的老板。老板同意,我才可以答應你。如果老板需要我在這裏,雖然我想去,但是也不能跟你走。”
胡雪岩把金華掌櫃的意思告訴了蔣老板,蔣老板欣然答應,因為金華火腿行要比自己的雜糧行規模大上許多,對胡雪岩而言也是一個更大的機會。一個好老板,看到自己的夥計有更好的前途,沒有不高興的,再怎麼講也是他培養出來的人才。於是,胡雪岩從大阜來到了金華。
胡雪岩到了金華後,什麼都聽,什麼都學。因為金華火腿行的規模比較大,所以跟很多杭州的錢莊都有業務往來,於是胡雪岩終於有機會親眼看見了以後影響他一生的東西——銀票。從前,錢莊可以印發錢票,和當鋪開據當票一樣,不過當票是方形的,錢票是長方形。錢票的紙質也比當票好一些,票麵用青色或彩色印上錢莊的招牌,錢額多少可以由錢莊專門寫錢票的人直接用墨筆寫上去,寫好後再蓋上幾個紅印泥的圖章,這圖章和字跡是不容易偽造的。胡雪岩當時驚得是瞠目結舌,因為他難以想象,錢怎麼會抬筆寫在一張紙上就算數呢?
胡雪岩碰見錢莊前來收賬的人,總是問長問短:你們錢莊有沒有學徒啊?他們都學些什麼啊?都做些什麼事啊?他專問這些,對自己想去的事情卻絕口不提。當他打聽得知錢莊的學徒要算錢算得很快,要算盤打得很熟,要寫字寫得很漂亮時,他二話不說,馬上開始每天暗自練習書法,練習珠心算。因為用心,當然進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