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胡雪岩:為富且仁,亂世商聖(2)(1 / 2)

胡雪岩認識王有齡的時候剛二十五歲,他在錢莊還隻是個出店,並沒有成為阜康錢莊的老板。杭州的茶是很有名的,茶文化也是曆史悠久,人們有事無事都會去喝茶聊天,所以茶館很多。胡雪岩有空的時候,也會到茶館裏麵去坐一下。他在茶館,經常看到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此人相貌堂堂,但是衣著與他的神色不能相配,這其中必有緣由。有一天,胡雪岩主動坐了過去,與那個年輕人攀談起來。年輕人告訴胡雪岩,他叫王有齡,是福建福州人。胡雪岩問他為何會來到杭州。因為胡雪岩經常出入茶館,王有齡以前也見過他,又看胡雪岩態度誠懇和善,便一五一十地講起自己的身世來。

原來王有齡本是出身於官宦之家,曾祖父和祖父都當過不小的官,可是到了他父親這代卻官運不濟,屢試不中。等到了王有齡這一代也同樣的不爭氣,同樣是科舉無名。王有齡的父親就把僅有的一點家產統統變賣,然後湊錢給王有齡捐了個官,做鹽大使。王有齡的父親已傾其所有,實在是沒有錢再給兒子去補個實缺。無奈之下,父子二人從福建一路北上,希望能夠找個機會,利用關係替王有齡補個實缺。可是天不遂人願,他們走到杭州,口袋裏錢已經所剩無幾,再也無力繼續北上了。王有齡的父親積鬱成疾,再加上水土不服,最後客死杭州。王有齡舉目無親,又幾乎是身無分文,連父親下葬的錢都沒有。實在沒有辦法,他隻好穿上孝服,到福建人在杭州的同鄉會去,一番磕頭跪求,這才湊了點錢將父親草草下葬。父親過世之後,王有齡心情苦悶,無處可去,一籌莫展的他常常在茶館裏長籲短歎。因為手頭拮據,一壺茶水泡到沒有顏色了也舍不得換掉,中午兩個燒餅就算打發一頓。

聽罷王有齡一番講述,胡雪岩說:“你要想辦法補個實缺才是,這樣豈不可惜了。”王有齡苦笑著說:“話雖如此,但補實缺需要一大筆投供的錢,我現在窮困潦倒,哪裏還敢去想這些事情。”胡雪岩聽了王有齡的話也不敢言語了,因為這個時候他還隻是一個出店,還隻是人家的夥計,自己沒有資產,又怎麼能慷慨解囊呢?人最需要幫助的,就是落魄的時候。胡雪岩也懂得這個道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之後,胡雪岩對王有齡的狀況有了大致的了解。他覺得王有齡並非等閑之輩,雖然現在落魄,但如果能幫他補得實缺,將來對自己一定會有很大的助力。於是胡雪岩暗下決心,隻要有機會,一定要想辦法幫助眼前這位同齡的年輕人。

剛好,曾經有一家飯館在阜康錢莊借貸了五百兩銀子,後來飯館的老板死了,剩下老板娘獨自支撐,生意隨之一落千丈。錢莊幾次催要貸款,老板娘都說生意不好,實在沒有能力償還。後來錢莊掌盤就將此事告到了官府。官府管不了,老板娘也沒錢還,一來二去,這筆錢就成了一筆死賬。但胡雪岩是個有心人,他每次經過那家飯館,都會偷偷瞄上一眼,看看生意是不是有所好轉。這樣過了一段時間,胡雪岩發現最近情況不一樣了,飯館的生意慢慢紅火了起來,他感覺到討賬的時機來了。於是,想盡辦法要到了這筆死賬。胡雪岩拿到銀子,馬上想到王有齡眼下最需要的就是錢,現在有了這筆銀子,不是恰好可以讓他拿去投供嗎?雖然銀子是錢莊的,但可以緩一點再去報賬,自己不是私吞,隻是挪用一下,等王有齡補了實缺,有了銀子之後再如數歸還,大概老板也不會很生氣。

胡雪岩下定要幫助王有齡的決心,也有了幫助王有齡的銀兩,便跑去招呼王有齡:“我們中午吃酒去。”

王有齡心想,我是個落魄書生,你是位公子哥兒,為什麼一起吃酒呢?胡雪岩穿戴整齊,又在錢莊管事,這在王有齡心目當中已是很了不起的了。於是,王有齡說自己高攀不上,沒有錢跟他去喝酒。胡雪岩說:“我請你,有什麼關係?”

王有齡見他十分誠懇,也覺得不便推辭,便很高興地一起去了。二人到了酒館裏麵,幾杯黃酒下肚,話自然就多了起來,也親近了許多。胡雪岩見時機恰到好處了,便把銀票拿了出來,直截了當地交給王有齡,然後隻輕描淡寫地講了一句話:“這是你做官的本錢。”王有齡二話不說,也隻講了一句話:“你是錢莊的夥計,被老板知道就壞了,此事萬萬不可!”又喝了幾杯後,王有齡忍不住問胡雪岩:“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胡雪岩回答說:“朋友嘛,你有難處我心裏難過,不拉你一把我睡不著覺!”一切都是這麼輕鬆。兩人談得很投緣,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件事情——仿效當年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拜成異姓兄弟。王有齡年齡稍長,就當了哥哥,胡雪岩便當了弟弟。

王有齡懷著感激之心告別了胡雪岩,動身北上“投供”。到達京城以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王有齡得知現在的朝廷二品大員、江蘇學政何大人,與當年自己家仆老何的兒子同名同姓,都叫做何桂清。王有齡覺得這是個天大的機會,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見他一麵,絕對不能輕易錯過機會。於是他花了一些銀子,打通了一些關節,終於見到了何大人,驚喜地發現這個何大人正是他的童年玩伴何桂清!王有齡說,父親希望他能落地杭州,而他自己也願意回到杭州去。何桂清欣然支持,並給了王有齡五千兩銀子。王有齡一路順利回到杭州,便馬上前往撫台衙門呈遞信劄。把舉薦信轉呈給了黃宗漢,對何桂清送他五千兩銀子的用意卻沒有領會。黃宗漢得知王有齡與何桂清有舊情,對他十分禮遇,可是王有齡回去以後,等了好幾日也沒有消息,心裏不免有些七上八下。正在不知所措的時候,他想到了胡雪岩。王有齡本來是想自己謀得差事以後,再去當麵酬謝胡雪岩,這樣不僅自己有麵子,對胡雪岩也是個交代。但是事情遲遲沒有音訊,他覺得不能再等了,要先把五百兩銀子還上才是,於是便去胡雪岩的家中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