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健康:人類的“第一資產”(2 / 3)

(10)雞肉:英國心理學家班頓和庫克給受試者吃了100微克的硒之後,受試者普遍反應覺得精神振奮。

硒的主要來源有雞肉、海鮮、全穀類食品等。

經常變換食物,不僅可以豐富你的營養,還可以改變你的心情。快樂現在對人們越來越重要,參考上麵的“食譜”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包治百病的“良藥”

1.現代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新概念賦予了健康新的內容和標準。

(1)快食:所謂快食,就是吃得痛快。吃飯時不挑食、不偏食,吃得順暢,沒有過飽或不飽的感覺。

(2)快眠:快眠就是入睡快,睡得舒暢,一覺睡到天亮。醒後頭腦清醒,精神飽滿。如睡得時間過多,睡後仍感乏力不爽,則是一種病態的表現。快眠說明神經係統的興奮、抑製功能協調,且內髒無病理信息幹擾。

(3)快便:便意來時,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覺輕鬆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種良好的感覺,便後沒有疲勞感,說明胃腸功能好。

(4)快語:說話流利,語言表達準確、有中心,頭腦清楚,思維敏捷,中氣充足,心肺功能正常。說話不覺吃力,沒有有話說而又不想說的疲倦之感,沒有頭腦遲鈍、辭不達意現象。

(5)快行:行動自如、協調,邁步輕鬆、有力,轉體敏捷,反應迅速,動作流暢。證明軀體和四肢狀況良好,精力充沛旺盛。

(6)良好的個性:性格溫柔和順,言行舉止得體,能夠很好地適應不同環境,沒有經常性的壓抑感和衝動感。人生目標堅定,感情豐富,熱愛生活和人生,樂觀豁達,胸襟坦蕩。

(7)良好的處世技巧:看問題、辦事情,都能以現實和自我為基礎,與人交往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不管人際風雲如何變幻,都能始終保持穩定、永久的適應性,能保持社會外環境和身體內環境的平衡。

(8)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他人交往的願望強烈,能有選擇地與朋友交往,珍視友情,尊重他人人格,待人接物寬大為懷。既善待自己,自愛、自信,又能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於20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首先受到預防醫學的重視,因為據調查在求醫的病人中約有60%是屬於那些聲稱有軀體性不適,但又無軀體疾病體症的人。一般具有某些情感性障礙(焦慮、苦惱等)的病人在接受心理學家的治療和處理後,約有90%的人可獲得有益的幫助。實踐證明,生活中如何認知、評價和對待“緊張刺激”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所處情境和經曆的事件往往可以擾亂個體內的動態平衡,損害人體免疫係統機能而導致包括癌細胞活化在內的各種疾病的發生。

2.到戶外去呼吸新鮮空氣

出去走走忙裏偷著閑,出去走走把煩惱拋一邊,出去走走沮喪就在一瞬間變得很遙遠……

現代人城市生活的空間越來越狹窄,而城市的空氣受現代工業文明的侵蝕越來越嚴重,人們在鋼筋水泥的寫字樓間越來越壓抑,人們開始注重戶外活動。確切地說,就是遠離城市,遠離工業文明,到那些相對偏僻,空氣卻是絕對新鮮的地方去。節假日,一家人開開心心地乘著車來到郊外,享受大自然美好之餘,又是家庭親情融合的最好機會。更有許多年輕人,裝備整齊地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探險,這就是城市人的新寵——戶外運動。

登山——貫穿法國、意大利、瑞士和奧地利等國家的阿爾卑斯山是現代登山運動的誕生地,人們把登山運動稱為“阿爾卑斯運動”。阿爾卑斯主峰——勃朗峰(在法國境內)海拔4810米,是西歐的第一高峰。1786年6月,一位名叫巴卡羅的山村醫生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與當地山區水晶石采掘工人巴爾瑪結伴,於8月6日首次登上了勃朗峰。這就是登山運動的開始。

攀岩——攀岩運動,又被人們譽為“岩壁上的芭蕾”。攀岩技術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曆史。早在1865年,英國登山家、攀岩運動創始人埃德瓦特首次用簡單的鋼錐、鐵鎖和登山繩索等裝備,成功地攀登上了險峰。攀岩技術還可以運用到科學考察、工程技術、消防、建築等廣泛領域。開展這項運動,不但經費開支少,而且裝備簡單,還具有難、險、新以及競爭性和實用性強等特點。

自行車——世界上哪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平均壽命最長?美國有關部門的調查表明:郵遞員在世界各行業中壽命最長。據說主要原因是他們經常騎自行車。運動學專家也對自行車運動普遍看好,認為騎自行車與跑步、行走、遊泳一樣,具有鍛煉內髒器官的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報道,目前在美國有2000萬人騎自行車健身;在歐洲,騎自行車“一日遊”也成為最時髦的時尚運動方式之一。在中國這個自行車的“王國”裏,自行車擁有量約為5億輛,以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的人數在6億左右。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轉變,自行車在擔當代步工具的同時,更成為了運動休閑活動的最佳工具。人們用自行車玩出許多新花樣,也研製出多種特殊性能的自行車,如公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場地自行車、小輪車、技巧車等。一般說來,小輪車、技巧車作為極限運動的一種,與滑板、滑輪一樣玩的是技巧,目的是在挑戰自己的體能,這在青少年中很流行;而公路自行車、場地自行車作為體育競賽項目,缺少騎行的樂趣,所以不能在普通人當中流行;隻有山地旅行車,可以伴你翻山越嶺、自在騎行,是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自行車種類。

下麵再介紹一些常用的戶外運動裝備。

營地:帳篷。

炊具:爐子、鍋、水壺等簡單廚房用具,打火機,防水火柴,刀。

衣:排汗快且易幹的內衣褲或T恤;禦寒衣物;帽子(遮陽,擋寒);防水手套;步行鞋、輕便鞋、涼鞋、拖鞋;薄厚襪子(非棉),隔氣襪子。

食:牛肉幹、火腿腸、鹵製的保鮮包裝的豬肝等速食品,壓縮餅幹、方便麵、鹹菜等佐食品。行進中,有一半熱量來自於“零食”,像巧克力、糖果、口香糖(提神和無水時刷牙用)等。

醫療藥品:感冒類如感冒通、止痛片等;腸胃類如黃連素、痢特靈、弗呱酸;抗菌素類如環丙沙星、乙酰螺旋酶素、抗生素(先鋒)、皮炎平、希斯敏;外傷類如雲南白藥、創可貼、繃帶、膠布、藥棉、蛇藥;還有維生素類如金維他。此外,容易嗓子疼的可準備些草珊瑚或健民咽喉片等。

住:睡袋、睡袋套、防潮墊、地席。

行:雨衣、雨褲或雨具,墨鏡,頭燈或電筒,塑料袋,還有護腿、護踝。

個人衛生防護:肥皂、毛巾、牙膏、牙刷、梳子、手紙、麵巾紙、小刀,女士們的唇膏、防曬霜等。

工作壓力日益增強的今天,找個時間到戶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對我們的健康會很有好處。

3.鍛煉讓我們保持健康

曾幾何時,健身房開始大行其道,它似乎是為白領減少壓力、保持健康準備的最佳工具。因為,白領們一天到晚坐在鋼筋水泥澆築的高樓大廈裏,出入坐車,上下樓有電梯,房間開空調,上班時間麵對電腦,現代化的辦公生活帶給人便利和舒適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隱患。坐車、做電梯使人減少運動;空調使人適應環境的能力降低;電腦、手機的輻射也是危害健康的“殺手”;工作壓力大就更不用說了。健身房給人們帶來的是“花錢買健康”的新觀念,工作之餘,在健身房練練舍賓、跆拳道、瑜珈,對身心大有裨益。

體育鍛煉能提高人的肌體免疫能力。有人測出,長期參加體育鍛煉的65歲以上的老人,其體內T淋巴細胞百分率、淋巴細胞轉化率等與青壯年對比均無顯著差別。但是鍛煉必須持之以恒,否則遠期效果不理想。

運動使人保持耐力。運動能增強新陳代謝功能、促進腸蠕動功能,有助於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率。經常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其動物澱粉含量比不愛運動的人動物澱粉含量高一倍多。動物澱粉含量的增加可提高人的耐力,使人勞動或運動時間增長。

運動還能帶來鎮靜作用。人體帶有一定量的電荷,電荷量的多少與運動有關,運動少的人電荷特別強。帶有強電荷的人常常感到神經緊張,有的出現類似神經質的症狀。據研究,長期進行體育鍛煉的人能減少電荷,使人消除疲勞,緩解精神緊張,從而保持精力充沛。

運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是一般人不大可能一輩子隻做同樣一種運動,永遠也不厭倦;另一方麵,歲月畢竟無情,上了年紀的人不可能還和年輕時一樣蹦蹦跳跳,承受著年輕時的運動量。

那麼,對希望以運動健身的人,到底應該如何搭配組合,在不同人生階段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運動方式?《國際旅行衛生》雜誌上介紹了美國一位訓練專家最近設計出的一套能讓人一生受用的健身計劃,使注重健康的你從20幾歲開始,一直到古稀之年都能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讓你從運動中受益。下麵是具體方案:

二十多歲:可選擇高衝擊有氧運動,如跑步或拳擊等運動方式。對你的身體而言,好處是能消耗大量卡路裏,強化全身肌肉,增進精力、耐力與手眼協調。在心理上,這些運動能幫助你解除外在壓力,讓你暫時忘卻日常雜務,獲得成就感。同時,跑步還有激發創意、訓練自律力的優點;而拳擊除了培養信心、克製力與麵對衝突的能力等好處外,更適合拿來當做“出氣筒”。

三十多歲:建議選擇攀岩、滑板運動、溜冰或者武術來健身。除了減肥,這些運動能增強肌肉彈性,特別是臀部與腿部肌肉;還有助於增強活力、耐力,能改善人的平衡感、協調感和靈敏度。在心理上,攀岩能培養禪定般的專注功夫,幫助人建立自信與策略思考力;溜冰令人愉悅,忘卻不快;武術有助於在工作中保持冷靜、自強與警覺心,同樣能有效增進人專心的程度。

四十多歲:選擇低衝擊有氧運動,如遠行、爬樓梯、網球等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是能增加體力,增強下半身肌肉彈性。爬樓梯既可以出汗健身,又很適合忙碌的城市上班族天天練習。網球則是非常合適的全身運動,能增加身體各部位的靈敏度與協調度,讓人保持活力充沛,同時對於關節的壓力也不如跑步和高衝擊有氧運動那麼大。而在心理上,這些運動讓人神清氣爽,緩解緊張和壓力。以爬樓梯為例,有規律地爬上爬下常是控製自己、讓心情恢複穩定的好方法;同樣,打網球除了有社交作用,還能拋開壓力與雜念,訓練專注力、判斷力與時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