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靈:洞察世界的棱鏡(3 / 3)

古人古事,膾炙人口。以古為鏡,可以淨心靈,辨是非,明前途。

三、體驗幸福

1.選擇自己的幸福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人一心想獲得某種幸福,那麼他就能得到這種幸福。”

人與人之間其實隻存在著一種很小的差異——心態的積極與消極,但就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往往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天壤之別——有的人非常幸福,而有的人終生不幸。期望獲得幸福的人應采取積極的心態,這樣幸福就會被吸引到他們身邊。而那些態度消極的人不僅不會吸引幸福,相反還會排斥幸福,當幸福悄然降臨到他們身邊時,他們可能毫無覺察,或者失之交臂。幸福是一種難以捉摸的、瞬息萬變的東西。如果你去追求它,你會發現它似乎在逃避你。如果你把幸福送給別人,它可能就會來到你的身邊。但是,如果你把苦難和不幸分攤給別人,你得到的就隻能是苦難和不幸。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煩惱,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都認為那些事無法令人稱心如意,這恰恰是因為他們總是把煩惱分攤給他人。由此看來,尋找幸福的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竭盡全力地使他人得到幸福。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你可能是幸福的、滿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因為你有權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決定你選擇的因素隻有一點——你是接受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心態的影響,而這個因素至少也是你所能控製的。

在現實生活中,不利條件不一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阻礙。如果說誰有資格來抱怨生活的話,應當首推海倫·凱勒了。她一生下來便是聾、啞、盲,全世界所有的不幸似乎全都降臨到她的身上,她失去了與周圍人進行正常交際的能力,隻有她的觸覺幫助她把手伸向別人,體驗愛人與被愛的幸福。然而,一位虔誠而偉大的教師向海倫伸出了友愛之手,使這位天生不幸的女孩成了一位快樂、幸福並且成績卓著之人,令許多天生正常之人也無法企及。她曾經這麼寫道:

“任何人出於他的善良的心,說一句有益的話,發出一次愉快的笑,或者為別人鏟平不平的道路,這樣的人就會感到他的歡欣是他自身極其親密的一部分,以致使他終生追求這種歡欣。”

世上有許多孤獨之人,他們渴望愛與友誼,但是,他們似乎絕對得不到它們。有些人用消極的心態排斥他們所尋找的東西,另一些人蜷縮在他們狹小的天地裏,絕不敢衝出去。他們隻幻想一些美好的東西會從天而降,即使他們得到了這些東西,也不會將之與人分享。他們不懂得一點:如果你不把美好而稱心的東西分給別人,那些東西就會自然減少甚至消失。著名的成功學奠基者拿破侖·希爾認為,全世界最富裕的人富有曆久不衰的人生理想,富有他所不能失去的東西,這些東西能給他提供滿足、健康、寧靜的心情與內心的和諧。

下麵是拿破侖·希爾的財產清單,它們本身說明了他是怎樣獲得這些財產的,相信這些成功的信條一定能使你頗有啟示:

(1)“我獲得幸福的辦法就是幫助別人獲得幸福。”

(2)“我獲得健康的辦法就是生活富有節製,我僅僅吃維持我的身體健康所必需的食物。”

(3)“我不仇恨任何人,不嫉妒任何人,而是熱愛和尊敬全人類。”

(4)“我從事我所熱愛的勞動,我還把遊戲同勞動相結合,因此我很少感到疲勞。”

(5)“我每天祈禱,不是為了更多的財富,而是為了更多的智慧,用以認識、利用、享受我已經擁有的大量財富。”

(6)“我從不使用辱罵的語言。”

(7)“我從不要求任何人的恩賜,隻要求我有權把我的財富分享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8)“我和我的良心關係良好,因此它總是指導我正確處理一切事情。”

(9)“我所擁有的物質財富多於我的需要。因為我清除了貪婪之心。我隻需在我有生之年能用於建設的那部分財富,其他的給為分享我的財富而受益的那部分人。”

2.幸福靠自己尋找

一天,一個神情憔悴的婦女走進心理學家的房間。

“從剛開始,我就知道自己這輩子不會有好運氣的。”她說。

“你如何得知的呢?”心理學家問。

“我小時候,一個道士說過——這個小姑娘麵相不好,一輩子沒好運。我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當我找對象的時候,一個很出色的小夥子愛上了我。我想,我會有這麼好的運氣嗎?沒有的。就匆匆忙忙地嫁了一個酒鬼,他長得很醜,我以為,一個長相醜陋的人,應該多一些愛心,該對我好。但黴運卻從此開始了。”

“你為什麼不相信自己會有好運氣呢?”心理學家問。

她固執地說:“那個道士說過的……”

心理學家說:“或許,不是厄運在追逐著你,是你在製造著它。當幸福向你伸出雙手的時候,你把自己的手掌藏在了背後,你不敢和幸福擊掌。但是,厄運向你一眨眼,你就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看來,不是道士預言了你,而是你的不自信引發了災難。頭上總頂著一塊烏雲,你怎麼可能見太陽?”

有些人殘酷地拒絕了幸福,還忿忿地抱怨著,認為祥雲從未卷過他的天空。

幸福很矜持,遭逢的時候,它不會誇張地和我們打招呼,離開的時候,也不會為自己說明和申辯。

幸福與不幸,都是自找的,不是別人為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