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怎樣思維(3 / 3)

烏龜知道自己走得慢,一直往前,毫不怠慢。這樣,烏龜從睡著的兔子身邊爬過去,終於趕在了兔子的前麵到終點。

⊙ 靜思語

“龜兔賽跑”這個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因為它極明確地說明了“不怕慢,隻怕站”的道理。

人在前行時無論是快是慢,隻要它是處在運動之中,它就是向前的。而“站”卻意味著停止,“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明白了這一層,我們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就一定要確立一種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並且要學習烏龜那種持之以恒的作風,才能勝利地到達終點。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裏,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個天賦很高,腦子很靈的學生,但由於態度不認真,學習不努力,最後竟然落在了比他差的同學後麵,讓人甚感惋惜。但事情就是這樣:不怕慢,隻怕站。

【阿Q精神】

⊙ 寓言

狐狸饑餓,看見架上掛著一串串的葡萄,想摘,又摘不到。

臨走時,他隻好自言自語地說:“還是酸的。”

⊙ 靜思語

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裏,阿Q吃了王胡、小D之流的虧,他便以“兒子打老子”,“你還不配”之類的話自我安慰。

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打,然後在小尼姑身上出氣,從而又覺得“大獲全勝”而“十分得意”。

阿Q精神是一種人類共有的精神現象。它是由於普遍存在的“弱肉強食”給人類所造成的一種精神創傷。在階級社會裏,一些人居於統治地位,他們利用手中的錢、權、勢對弱者進行統治和奴役。當弱者在一定曆史時期內,無力反抗,隻有以“精神勝利法”自我麻醉。

不過,“精神勝利法”在心理學範疇內,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它可以調適人的情緒,改善人心理上的不平衡,緩解由於精神壓抑而帶給人的消極影響。

因此,我們也不應該對“精神勝利法”一概加以否定。

【學會防微杜漸】

⊙ 寓言

有個小孩從學校裏偷了同學的寫字板,交給母親。母親不但不加責備,反而稱讚了一番。

第二次,他偷了一件外衣,母親對他更加誇獎。過了幾年,孩子長大了,就開始偷更大的東西。

有一回,他當場被人抓住,反捆雙手,被人押送到劊子手那裏去。他母親跟在後麵,捶胸頓足。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貼耳說幾句話。母親走上前去,小偷一下子銜住了母親的耳朵,使勁咬了下來。

母親罵他不孝,小偷回答說:“當初我偷寫字板時,如果你打我一頓,我現在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要被人處死了。”

⊙ 靜思語

這個故事明白地告訴我們,對待生活中某些不良傾向必須學會防微杜漸。正像這個小偷最後醒悟過來說的,如果當初他偷一點小東西時,母親就能設法製止他,那麼他也許不會落到犯罪的地步。

在生活裏,我們常能看到有些家長替孩子護短,孩子有了不正當的行為,家長還替他遮遮掩掩,而不是正確及時地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以致孩子錯誤愈犯愈大!

家長在孩子成長期間,一定要悉心關照,注意引導。他做了好事,你要滿腔熱情地鼓勵他,扶助他;發現不好的苗頭,你要及時提醒他,明之以理,曉之以情。

那種對孩子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的作風,肯定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同樣,那種對自身缺點和不足不加克製和改正,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的人,最終的結果便是使自己慢慢成為這些缺點和不足的奴隸。

【方法與借口】

⊙ 寓言

一個富人見一個窮人很可憐,發善心願意幫他致富。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貧窮了。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開荒,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付諸了行動,隻是當他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還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付諸了行動,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他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隻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破滅了。窮人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地來送種子,赫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裏依然一貧如洗。

⊙ 靜思語

故事中富人發善心送給窮人一頭牛,並教給他遠離貧窮的方法。窮人滿懷希望開始開荒,但卻總是找借口逃避困難,最後依然一貧如洗。

其實很多人都有過像窮人一樣的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借口。這恐怕就是區別吧。

同樣的道理,那些在生活中寧願給自己找一百個退縮的借口,也不願找一個前進的理由的人,成功對他來說,也隻能如夢幻泡影。

【動機與方法】

⊙ 寓言

從前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兒子強暴蠻橫,恣意妄為,不堪成才。他非常生氣,便憤怒地鞭韃他的兒子。

這時,鄰居家的一個老頭子跑過來,他揚起手中的木棍,幫著一起痛打,一邊打還一邊說:“我來揍你,是完全順應你父親心意的。”

⊙ 靜思語

這個鄰居的舉動,當然是十分荒謬的。他的動機是幫助那位家長教育孩子,但是方法則完全不可取。因為一個品質有缺陷的人,靠打是很難奏效的,打隻能觸其皮肉,卻不能觸其靈魂。何況他要以暴力管教的還是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解決問題,方法不對頭,即使你有好的動機,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比如你交一個女朋友,你很喜歡她,但一開始你就冒然的向她求愛,甚至做出一些很粗暴的動作來,那麼你很可能要失敗。你得慢慢來,感情要一點點積累,隻有雙方磨合得天衣無縫的時候,那麼愛情的甜蜜果實才會降落到你們頭上。

那麼什麼是方法呢?其實這個問題對我們並不陌生。因為我們無論做哪一件事情,都會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交友有交友的方法,學習有學習的方法,工作有工作的方法等等。所不同的是,每一個門類的方法,都反映著不同門類的事物的特征、規律。而熟悉這些不同門類的特征和規律,就成為我們掌握各種不同方法的主要任務。方法掌握好了,我們做什麼事成功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一切都會過去】

⊙ 寓言

一位偉大的國王晚上做了一個夢。一位先人在夢裏告訴了他一句話,這句話涵蓋了人類所有的智慧——讓他高興的時候不會忘乎所以,憂傷的時候能夠自拔,始終保持勤勉,兢兢業業。

但是,國王醒來以後,卻怎麼也想不起那句話來。於是他召來了最有智慧的幾位老臣,向他們說了那個夢,要他們把那句話想出來。他還拿出一枚大鑽戒,說:“如果想出那句話來,就把它鐫刻在戒指上麵。我要把這枚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一個星期以後,幾位老臣來送還鑽戒。上麵已刻上了這樣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

⊙ 靜思語

以平常心去生活,這就是大智慧。當你快樂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當你痛苦的時候,要想到明天很快就會來臨。痛苦或者歡樂,完全蘊含於眼界的寬窄。

【欲速則不達】

⊙ 寓言

從前,宋國有個人,總擔心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不快。

一天,他索性下到田裏,把禾苗一根根從泥裏拔高了一節。晚上,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裏,對家裏人說:“我今天可累壞了,我一下子幫助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後,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田裏的禾苗不但沒有長高,反而全都枯萎了。

⊙ 靜思語

這是一則著名的揠苗助長的故事,其寓義除了說明人辦事欲速則不達外,還蘊含著另外一層含義,即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

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而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掌握這些規律,否則再用功的努力,也往往會因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而起不到應有的效應。那些成長很快的成功人士不是因為比我們聰明,而是因為他們運用了自己所掌握的一些規律來幫助自己的成長,效果自然非常好,速度也當然非常快。

【不要刻意模仿別人】

⊙ 寓言

春秋時,越國有一個出名的美女叫西施。

西施患有心口痛病。每當病痛之時,她總是雙手捧著胸口,皺起眉頭。

同村還有一個醜女人,住在村東頭,人們叫她東施。東施見西施皺著眉頭的樣子很美,便仿效西施,雙手捂住胸部,皺起眉頭在街上走來走去。別人見她這副怪模樣,都遠遠地躲開了。

⊙ 靜思語

東施效顰讓人難以接受,不在她想美的心理,而在她機械地照搬西施的樣子。如果她能根據自身的條件,另辟蹊徑,讓人感到她的坦然,以至於心靈裏的某種美,也許倒不失為一條路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優勢,不要去刻意模仿別人,應該充分地發揚和挖掘自己的優勢,展示真正的自我。刻意地模仿別人隻會讓人討厭。

【不要疑心生暗鬼】

⊙ 寓言

古時候,有一個名叫涓蜀梁的人。他生性愚蠢而又十分膽小,看見什麼都害怕。

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他趁著明亮的月光外出趕路。行走之間,他偶而低頭看見自己的身影,以為是個魔鬼伏在地上。再一抬頭,看見了自己的飄散的頭發,又以為是個妖怪立在自己身邊。

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慌忙轉身拚命地向家裏逃去。待他跑回家時,已是上氣不接下氣,結果一口氣接不上來,頓時氣絕身亡。

⊙ 靜思語

人的健康主要包括兩個方麵,即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但人們習慣對生理上的健康問題比較重視,比如有個頭痛腦熱,就去醫院量體溫,吃藥打針,以求緩解症狀;但對心理上的問題就不那麼重視,有誰因為今天生氣,而導致精神恍惚,就立即去醫院就診呢?

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為因果,互相聯係著的。人在心情愉快的時候,脈搏、呼吸、血壓、消化液的分泌等都處於平穩、協調的狀態;而在悲傷、恐懼、焦慮的時候,會伴有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和生物化學調節的失常等等出現,進而導致神精恍惚、意亂神迷的精神症狀。

故事裏的涓蜀梁,生性膽小多疑,這就直接導致他的情緒緊張,以致最後自己被自己嚇得氣絕身亡。

【恰到好處方為妙】

⊙ 寓言

一天,孫子帶領他的弟子們瞻仰魯桓公祠廟,見案桌上有一件形狀怪異的器皿,便問守廟人:“這是什麼器具?”

守廟人回答道:“是君王放在座位邊伴坐,作為銘誌用的酒壺。”孫子命弟子取來清水,注入其中。隻見注入少許水時,壺身是傾斜的;當水達到壺中腰時,酒壺卻端正了;當水灌滿壺時,酒壺便立刻傾覆在地,壺中的水也流盡了。

孫子看了歎息道:“是啊,世上哪有太滿而不傾覆的事呢!正所謂虛而敬,中而正,滿而覆呢。”

⊙ 靜思語

其實做人的道理也和這酒壺一樣,博學的人反而覺得自己無知;功勞愈大的人,反而更加懂得謙虛;愈是勇敢的人,做起事來反而愈加謹慎;愈是有錢的人,反而更加知道節儉……人們常說“不要驕傲自滿,要互相取長補短”,就是說為人處世,總要掌握好一個度,恰到好處方為妙。那種認為錢愈多愈好,話說得愈多愈好,事做得愈多愈好,吃得愈多愈好,鍛煉強度愈大愈好等等諸如此類的人,最終都會因“太滿”而失掉本應的平衡,使自己在本該受益的事情上受了損。

【要擁有好的心態】

⊙ 寓言

一位心理學家想知道人的心態對行為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

首先,他讓10個人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皆成功地穿了過去。出來後他們才被嚇出一身冷汗,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麵是一個大水池,水池裏有十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著一座窄窄的小木橋,剛才,他們就是從這座小木橋上走過去的。

心理學家問:“現在,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呢?”沒有人回答。過了很久,有3個膽大的人站了出來。

其中一個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許多;另一個顫顫巍巍地踏上小木橋,走到一半時,竟隻能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第三個剛走幾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動半步。

心理學家又打開房內的另外9盞燈,燈光把房裏照得如同白晝。這時,人們看見小木橋下方裝有一張安全網,隻由於網線顏色極淺,他們剛才根本沒有看見。

“現在,誰願意通過這座小木橋呢?”心理學家問道。這次又有5個人站了出來。

“你們為什麼不願意呢?”心理學家問剩下的兩個人。

“這張安全網牢固嗎?”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反問。

⊙ 靜思語

很多時候,人生就像通過這座小木橋一樣,暫時的失敗恐怕不是因為力量薄弱、智力低下,而是周圍環境的威懾——麵對險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慌了手腳,亂了方寸。

【一切順其自然】

⊙ 寓言

有一隻小狗,不停地繞著自己的尾巴轉圈,筋疲力竭地躺在地上喘氣。

馬博士走過,詢問它發生什麼事,小狗說:“朋友告訴我,假若我可以追到自己的尾巴,我便永遠得到幸福和快樂,所以我才這樣。”

馬博士歎了一口氣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我也跟你現在一樣弄得筋疲力竭。當我追逐幸福和快樂的時候,它永遠不在我麵前,反而當我不刻意追逐,一切順其自然之時,才發覺幸福和快樂在後麵日夜跟隨我!”

⊙ 靜思語

幸福和快樂本來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看我們是否懂得欣賞。許多人每天追逐名利以及物質享受,但仍然得不到幸福和快樂,其實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幸福與快樂是不能刻意追求的,一切隻有順其自然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