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29)(1 / 1)

雅好

張恨水愛聽京戲,“民國三大賢”梅蘭芳、楊小樓、餘叔岩聯袂演出時,張當時還生活困窘,卻用僅剩的1元錢,買了戲票。此次“傾囊豪舉”,是他引為平生得意之事,到晚年還常常提起。

1958年,梅蘭芳率團在京演出,一票難求。兒子張伍好不容易托人買到了戲票,興衝衝回家,交給父親。出乎意料的是,張恨水卻說他不想去。張伍告訴他,這戲票來之不易,特意買給他的。張恨水回答:“梅蘭芳已經是60多歲的老頭子,再演小姑娘恐怕是不適宜的了,我要留一個美好的梅蘭芳在腦子裏,所以就不要看了。”

張恨水不僅愛看戲,偶爾自己也登台過過戲癮。1933年,北平新聞界一位同事的母親做壽,開了一台純係票友的堂會,張也粉墨登場,演出《烏龍院》。主人打破梨園規矩,在演員排表時,在中央位置,寫上“小說家張恨水”。讀者聽聞,紛紛跑來一睹張氏真容。

這日,張恨水甫一登台亮相,便引起觀眾哄笑,因為他扮醜角張文遠,走台步一瘸一拐,畫著白鼻子,張口念白,一口安徽腔。旦角上來後,並不照著原來的台詞,存心逗張道:“張心遠(張恨水原名)是誰呀?”張答:“是我的徒弟。”旦角接著問:“我聽說你的徒弟是有名的小說家,你怎麼沒名呀?”台下一愣,張隨即接口:“有道是,有狀元徒弟無狀元師傅啊!”台下頓時掌聲一片。張下台後,有人問他為何走路一瘸一拐,他答:“不知誰在我靴子裏放了一枚圓釘,害得我好苦。”

張恨水在《南京人報》時,一個人住在報社,常穿著白綢衫,手搖紙扇,邁著八字步,用嘶啞的喉嚨,唱道:“大老爺打罷了退堂鼓,禦前來了我宋江……”某天傍晚,張剛唱罷這句,畫漫畫的劉元前來送稿,穿一身墨綠色西服,係著綠色領帶,張一看,立即改用京劇念白道:“慘綠少年,你來了!哈哈!”大家哄笑。

1947年9月,北平新聞界在民國電影院上演京劇《法門寺》,劇中有四個跑龍套的校尉,由張恨水和當時北平三大報社的社長扮演。其餘三人都是近視,戴著眼鏡,為求效果一致,並不戴眼鏡的張恨水也戴上了眼鏡。四個校尉一一登台,一字排開,十六隻眼睛閃閃發亮,儼然“四進士”,台下一片哄笑。

張恨水喜愛養花,他有一個鍛煉身體的獨特方法,就是種花木。在大柵欄居住時,院內種植著杏樹、丁香、櫻桃,還有一個花圃。寫作勞累,張便到花間徘徊,望著花發一會兒呆。秋風起時,落英滿地,他在書房寫作,聽到院內有人走動,就停下筆來說:“往旁邊走,別踩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