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不幸得了重病,下肢癱瘓,為了戰勝病魔使自己能夠站起來,他又潛心研究醫學,幾年之內通讀了大量醫書,並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上萬次的針灸實驗,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寫出了我國第一部針灸專著《甲乙經》,為人類的醫學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趣味鏈接:什麼人才被稱為“浪子”?
“浪子”在古代是對到處打家劫舍、偷摸拐騙、浪蕩遊走之輩的代稱。
“浪子”一詞語出《宋史·李邦彥傳》,故事說,北宋有個叫李邦彥的宰相,才華出眾,性情豪爽,風流瀟灑,一表人才,寫起文章來思路敏捷,文筆精巧。
然而,他生長在民間,熟悉庸俗猥瑣的事情,待人接物也有一套辦法,善於應對,反應也快,他善於唱曲逗樂,能踢皮球,常把街頭巷尾流傳的俗語編綴成詞曲,人們爭相傳唱,自己取名叫“李浪子”。
李邦彥擔任宰相時,沒有什麼建樹,隻是阿諛順從、巴結諂媚,占個官位而已,京城裏的人把他稱為“浪子宰相”。“浪子”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此外,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燕青,他的外號就叫“浪子”。後來人們用“浪子”指不務正業的遊蕩子弟。
009三句話不離本行
人們做一項工作時間久了,在日常交談中也會不自覺地涉及到有關工作的內容,說一些工作中的比喻和術語,這就是所謂的“三句話不離本行”。
相傳很久以前,在一個小村子裏,廚師、裁縫、車把式、船把式這四個人收工後都要聚在一起海侃。久之,村人以為他們口才好,村裏發生了糾紛總要請他們四人去說和。
一次有戶人家鬧分家,請他們四個人去調解,他們四人欣然接受了。由於這件事很棘手,四個人便聚在一起想點子,廚師先發言說:“咱們要快刀斬亂麻才行,別鍋碗瓢盆分不清。”裁縫接著說:“辦這事不能太偏,我們得針過去,線也過去才行。”車把式接著說道:“其實也不難,前有車,後有轍,別出大格就行了。”船把式早就聽得不耐煩了,說:“咱也別囉裏囉唆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到那兒再見風使舵吧!”
這就是“三句話不離本行”的來曆。
趣味鏈接:七十二行
“七十二行”是人們比喻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說法。據宋周輝撰《清波雜誌》所載,我國唐代的行業為“三十六行”,即:宮粉行、肉肆行、成衣行、玉石行、絲綢行、珠寶行、紙行、鮮魚行、海味行、文房用具行、竹木行、茶行、酒米行、鐵器行、針線行、顧繡行、湯店行、藥肆行、陶土行、紮作行、件作行、巫行、驛傳行、棺木行、故舊行、皮革行、醬料行、網罟行、柴行、花紗行、彩輿行、雜耍行、鼓樂行、花果行等。
徐珂在其著作《清稗類鈔·農商類》中說:“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工而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為七十二行,十之則為三百六十行。”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上說:“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
由此說來,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等說法並非行業的具體數字,不過是各行各業的概稱而已。
010寡婦門前是非多
“寡婦門前是非多”是句流傳已久的俗語,這句話的來曆跟封建禮教有關。
封建社會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說法,跟這句比起來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寡婦是指丈夫已去世的女子;句中的“是非”指的是發生的口舌或糾紛。這句俗語是指寡婦的特定身份,既容易招惹宵小的圖謀,也更容易招人猜疑。
封建禮教要求寡婦遵守“從一而終”的婦道,即所謂的“烈女不嫁二夫”,就是說婦女死了丈夫之後,要獨守空房,不能再嫁,否則就被認為是不守婦道。
寡婦不能和別的男人說話,更不能搭理別的男人對她的好意。免得招來閑言碎語,如果與男人有所往來,即使是正常的交往,也會遭到非議或指責,產生所謂的“是非”。夫為妻綱,夫權,就像一條打不開的精神枷鎖,桎梏著寡婦的思想感情,永遠不能得到解脫。
傳說有一個女子,成親不過兩年,丈夫就患風寒死去了,成了寡婦後,婆家對她看管很嚴,有一次家裏的長工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她身上,兩人說了幾句話,就被婆婆說成是不守婦道,到處都是關於她的風言風語,連下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後來她隻好在深夜裏跳井自殺了。
好在現今的社會中,“寡婦”已有了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不過在落後的農村地區,“寡婦”的地位依舊很低下。盡管禮教的餘毒,還作祟於人間,但畢竟已成為陽光下的冰雪,漸漸地消融在人們公允的願望之中。
趣味鏈接:天高皇帝遠
“天高皇帝遠”也稱“山高皇帝遠”,常用來比喻上層官僚不了解下情,或中央政權的力量達不到邊遠地區,那裏的官員可以任意胡為。語出明代黃溥《閑中今古錄》中的一個故事。
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溫州一帶大旱,農民顆粒無收,餓死很多人。由於宋朝京官和地方官員多如牛毛,機構龐大,政府開支特別大,如是就橫征暴斂。皇帝也不體察民情,揮金如土,大肆建造樓、堂、館、所,百姓不堪重負,天下大亂,人民紛紛起義。
這支起義軍,最初是在一個村子裏拉起來的。該村樹起起義大旗,旗上寫著四句話:
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