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2 合作比競爭更重要,借用他人的智慧成就自我(3 / 3)

如果我們總是拒絕交流,或是害怕別人比自己強,心胸就會變得很狹窄。教育專家發現,凡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80%以上都與同學相處得較好,而且都願意主動去幫助別人,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所以說,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提高自己。

分享無處不在,懂得和別人分享,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上,多關心和幫助自己周圍的人們,把快樂分享給別人,這不僅能給別人帶來歡樂,也能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幸福。從你懂得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開始,你即會感覺到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麵也有所提高,往往會顯得比較大度、得體、有禮貌,社會適應能力也明顯增強。

對手是你成功路上的助推器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青少年,無時無刻不處在一種競爭之中,而有競爭就會有對手。我們的對手有時是我們的同事,有時是我們的朋友,有時是

同一領域的陌生人。但是,不管怎樣,這些對手並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我們的潛質,從而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助推器。

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的激勵,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為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失去進取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等著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

有很多爭強好勝的青少年,總是不喜歡自己的競爭對手,有的甚至把對手視為心腹大患,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其實,隻要反過來仔細一想,便會發現,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其實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刻有種危機四伏的感覺,會激發你的鬥誌。

所以,不要總是憎恨我們的對手,不要因為自己遇到了對手而失魂落魄。就像一位哲人所說的那樣:“感謝敵人和對手吧,因為正是他們,使你變得如此傑出和偉大。”

在康熙即位60周年之際,一次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莊太皇太後,感謝孝莊輔佐他登上皇位,一統江山;第二杯敬眾大臣和天下萬民,感謝眾大臣齊心協力盡忠朝廷,萬民俯首農桑,天下昌盛;當他端起第三杯酒時,卻說:“這杯酒敬我的敵人,吳三桂、鄭經、葛爾丹,還有鼇拜。”宴會上的眾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著說:“是他們逼著我建立了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康熙是一代明君,更是一位智者。他在競爭對手身上發現的益處比愚人在朋友身上發現的益處還要多。一個人需要朋友,也需要對手。朋友可以從感情上給你帶來最好的鼓勵,對手則可以從思想上給你帶來最深的刺激。善用對手的刺激,可以學到最重要的東西。

朋友是並肩作戰的。並肩的人,觀察隻及我們的側麵,不容易看出真正的弱點,所以也談不上如何建議補強這些弱點。對手為了在競爭中贏得勝利,必定會全麵觀察。在他們發動進攻的時候,必然會針對你的弱點,用他們的優勢來攻擊你的弱勢,從而取得競爭的勝利。

在競爭的過程中,你可以從對手身上學習他們的強項,彌補自己的不足。有一個可以與之相互比較、相互競爭的對手,往往可以給你帶來持久的成長。孟子所說的“國無外敵者,恒亡”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很多人沒法這樣看待自己的對手,總覺得對手是自己的潛在威脅。特別是有些青少年,總是把競爭對手當作敵人,哪有向敵人學習的道理。在碰到敵人的時候,首先是不屑,接著就是憤怒,最後則是不能在他麵前提起敵人的隻言片語。

越是敵人,可以學習得越多。對方要打敗你,一定是傾盡全力,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們使出渾身解數的時候,也就是傳授你最多招數的時候。所以,如果你有個對手,尤其很強的對手,你應該打心底裏歡喜。就像每天要照鏡子,你要每天仔細盯緊這個對手,好好盯著他,好好跟他學習。如果你沒有對手,就要想辦法製造出對手來。對手總會給你帶來壓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鬥爭”中去,並想辦法成為勝利者。在同對手的對抗中,你才能真正磨煉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對手是你前進的助推器,是你成功的催化劑。

即使是對手,也要寬容對待

《詩經?衛風》中有雲:“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就是說,你對別人好,別人對你更好。普通的朋友之間尚且如此,倘若胸懷寬廣,對自己的對手也能“投以木桃”,那你的對手也一定感激涕零,視你為恩人一般。日後可能會選擇時機報答你,給予你幫助,讓你獲得更大的成功。

一位名叫卡爾的賣磚商人,由於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陷入困境之中。對方在他的經銷區域內定期走訪建築師與承包商,告訴他們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不好,生意也即將麵臨歇業。

卡爾對別人解釋說,他並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來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卡爾說,“牧師布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為難你的人。我把每一個字都吸收下來。就在上個星期五,我的競爭者使我失去了一份25萬塊磚的訂單。但是,牧師教我們要善待對手,而且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他的理論。當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時,發現

住在弗吉尼亞州的我的一位顧客正因為蓋一間辦公大樓需要一批磚。而他所指定的磚的型號不是我們公司製造供應的,卻與我競爭對手出售的產品很類似。同時,我也確定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機會。”

這使卡爾感到為難,是遵從牧師的忠告,告訴給對手這項生意的機會,還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讓對方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呢?

那麼到底該怎樣做呢?

卡爾的內心掙紮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忠告一直在他心中回響。最後,也許是因為很想證實牧師是錯的,他拿起電話撥到競爭對手家裏。

接電話的人正是卡爾那個競爭對手本人,當時那位先生拿著電話,難堪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卡爾還是禮貌地直接地告訴他有關弗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結果,那個對手很感激卡爾。

卡爾說:“我得到了驚人的回報,他不但停止散布有關我的謊言,而且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我做。”

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隻有永久的利益。對於昔日的對手,打擊報複隻能為自己埋下更多的禍根,而善待我們的對手,不但能夠感化他們,還會為我們自己的事業掃除一定的障礙。

以德報怨,善待對手。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一生都奉行這句話,在用人方麵更是如此。丘吉爾作為保守黨的一名議員,曆來非常敵視工黨的政策綱領,但他執政時卻重用了工黨領袖艾禮,自由黨也有一批人士進入了內閣。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在保守黨內部,對待前首相張伯倫也沒有以個人恩怨去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他不計前嫌,很好地團結了眾多對手,顯示了他寬闊的胸懷和高明的用人之術。

張伯倫在擔任英首相期間,曾再三阻礙丘吉爾進入內閣。他們的政見不合,特別是在對外政策上,張伯倫和丘吉爾存在很大的分歧。後來張伯倫在對政府的信任投票中慘敗,社會輿論讚成丘吉爾領導政府。

出人意料的是,丘吉爾在組建政府的過程中,堅持讓張伯倫擔任下院領袖兼樞密院院長。這是因為他認識到保守黨在下院占絕大多數席位,張伯倫是他們的領袖,在自己對張伯倫進行了多年的批評和嚴厲的譴責之後又取張伯倫而代之,會令保守黨內的許多人士感到不愉快。為了國家的最高利益,丘吉爾決定留用張伯倫,以贏得這些人的支持。

後來的事實證明,丘吉爾的決策很英明。當張伯倫意識到自己的綏靖政策給國家帶來巨大災難時,他並沒有利用自己在保守黨的領袖地位來給

昔日的對手丘吉爾找麻煩,而是以反法西斯的大局為重,竭盡全力做好自

己的分內之事,對丘吉爾起到了較好的配合作用。

由此可見,如果你能夠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公平對待你的對手,善待你

的對手,與對手冰釋前嫌,就能贏得對手的尊重和友誼,同時也可以促進

你自己事業的成功。

一個女孩在鋼琴考級中發揮失常,沒能順利通過。她無比沮喪,把自己悶在房間裏,誰敲門也不開。她在日記中寫道:“鋼琴考級沒通過,簡直沒臉見人了。爸爸媽媽會怎麼說我,老師同學會怎麼看我,尤其是鋼琴考過了級的同學,我再也不想見到他們了……“我不喜歡彈鋼琴,雖然從6歲就開始學琴。我喜歡畫畫,可媽媽說女孩子一定要學鋼琴,要是不會彈鋼琴,人家都會看不起……“我討厭鋼琴考級,我已經練得很痛苦了,究竟要我怎樣刻苦才行呢?”

一個男孩高考前的模擬成績不佳,主動用絕食懲罰自己。心理老師去

開導他,問他:“分數,對你來講意味著什麼?”“成績好,一切都好。”他脫口而出。“這是什麼意思?”心理老師繼續問他。他想了想說:“成績好,父母高興,老師也喜歡你,同學也羨慕……

一切都變得順利而簡單,但成績不好,就會失去這一切。”“如果失去這一切又會如何?”心理老師接著問。“那太可怕了。”他說,“就像這次數學考了八十幾分,我立即想到

死,不僅僅是想到死,而是有了生不如死的感覺。”

其實,上文中的女孩,畫畫得非常好,老師建議她以後走專業的繪畫道路;而上文中的男孩,他的英語成績一直在班級遙遙領先。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有人動手能力強,有人則擅長用腦。就拿智力來說,人的智力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人邏輯思維占優勢,有的人形象思維占優勢;有的人博聞強記,但不善於融會貫通;有的人雖然記憶力差,但能記住最重要的信息,並且精於思考;有的人智力過人,但意誌薄弱,誌趣低下;有的人是智力平平,但意誌堅強,目標遠大,百折不撓……無論是誰,總有著獨特的潛在優勢。

成長比輸贏更重要。你不應該總是跟著別人走,也沒有必要看別人怎麼評價你。做你自己,你就會發現心裏有一塊地方是真正屬於你的,激情一定就在那個地方。其實,所謂“優秀”,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得到“第一”或“第二”,而是說你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認識到自己的激情所在,不要壓抑它,把它開發出來,這樣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了。

有個善於發掘人長處的人叫格雷格?洛加尼斯,他是美國著名的跳水運動員、奧運會金牌得主。洛加尼斯剛開始上學時,由於他害羞並且在講話和閱讀上存在困難,因而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捉弄。這一切使他很沮喪。“我決心把一切時間和能量都集中起來,投入到我所能夠精通的某件事上去。”洛加尼斯說。他想向人們表明他能做點什麼,他喜歡而且精通舞蹈、雜技、體操和跳水,他因此而磨煉他的運動天才。薩米?李博士,一名前奧運會跳水冠軍,在一次比賽中發現了這個特別的13歲男孩,把他帶到自己身邊,開始訓練他。經過長期的努力,洛加尼斯在跳水方麵展露才華,16歲時成為美國奧運會代表團成員;28歲時獲得了47個國家級獎項、6個世界冠軍、3枚奧運會獎牌、3個世界杯和許多其他獎項。當他1987年作為世界最佳運動員獲得歐文斯獎時,他以大眾能夠接受的口吻說:“誰會想到一個薩蒙血統的養子,有一天會與傑西?歐文斯以及其他許多被授以該獎的優秀運動員相提並論呢?”

我們要善於尋找自己的優勢,增強自信心,不要被個別的失敗經驗打

QIANYAN

前言

倒。長遠來看,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充滿艱辛和風險的旅行,那麼輸或者贏,隻是人生旅途中的幾處驛站,而成長則包含著艱苦的旅程以及所有動人的風景。輸贏是人生某一階段的某一個結果的呈現,是一個人人生態度的一種彰顯;而成長則是持續的自我超越,隻有通過成長,一個人才能最終找到人生的價值和內心的平靜。

成長比輸贏更重要。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本書正是立足於這一觀點,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如何看待成長過程中的成就與挫折,如何撥開成長的迷霧,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目的是讓青少年朋友們對自己、對人生都有更清醒的認識和更完美的規劃。

MULU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