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陌生人與自然,有感恩就有責任(1 / 3)

我們都是自然的孩子。雨果說,大自然像微笑著的仁慈母親,她有助於我們的理想,她珍愛我們的想象力。我們在自然中建設了一個人類社會,但是依然永遠無法離開自然。我們時刻不能離開她的關照,陽光雨露,四季流轉。

杜甫說,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親。想想看,偌大的世界上,我們擁有多少兄弟姐妹啊!如果能夠對身邊的每一個陌生人也心懷感恩的話,你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快樂和有意義。

感謝那些陪伴著我們的生命

生命就是一切。生命就是上帝。一切都在變化、運動,這種運動就是上帝。在有生命的時候,就有那種感知神靈的快樂。愛生命就是愛上帝。最困難而又最幸福的事,就是在自己遭受痛苦時,愛這個生命。

——列夫·托爾斯泰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人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與堅毅,也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與無奈。正因為脆弱的生命倔強地尋求生的希望,它才顯得才珍貴。所以每次一個生命從廢墟下生還時,我們都應該向這個生命致敬,敬佩他在與死神的較量中取得了勝利;也應該感謝上天的垂憐,世間又挽回了一個生命;同時哀悼那些已經離開我們的生命,感謝他們曾經伴隨我們走過那麼一段歲月,感謝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的歡笑和淚水,他們的音容笑貌將永存於我們的記憶中。每個生命彼此都不同,相同的是,它們的消逝都隻不過是刹那間的事,所以在還能擁有的時候,就應該倍加珍惜,因為每一個生命失去了就無可挽回。麵對著這些和我們一同生活的人,感恩越多,幸福就越多。

在災難麵前,有些人因為顧及自己的生命,所以不敢貿然涉險,挽救即將在自己麵前逝去的生命。而有的人,卻因為知道生命的可貴,因為對生命的熱愛,而在心中激發起勇氣和責任,選擇不顧自己的安危挽救其他人。這樣,心中才會多一點幸福。所以,汶川地震中,才湧現出如此多的感人故事。

2008年5月12日,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小學,音樂老師湯鴻的青春永遠滴定格在了26歲。

那天下午,她正在三樓的教室給學生們排練迎接六一兒童節的舞蹈節目,樓房突然動搖起來,她馬上意識到,地震了!當時她距門口僅有兩米,但她讓開通道,大聲呼喊:“同學們,地震了,快逃!”看到學生們驚慌失措的樣子,她馬上指揮他們疏散。十多個學生很快跑出了教室,這時房屋眼看著就要倒塌了,她迅速把三個還沒來得及出去的學生推到牆腳,她一手摟住一個,還用胸膛護著一個。教學樓坍塌了。當廢墟挖開時,她用雙臂護住的三個孩子中有兩個活了下來,而她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難道她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正是明白生命的可貴,所以她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或許,在她的世界裏,與她朝夕相伴的學生永遠是最重要的,是她生命的價值所在。這樣的生命,重於泰山。回想起往日的點滴,她的學生們泣不成聲。臧克家在詩中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而這位可敬的老師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每個生命都有他的價值啊,沒有誰能剝奪別人生存的權利。即使在災難麵前,我們也願意拚力一搏!

在綿竹,教學樓的廢墟因為餘震和機吊操作發生了移動,隨時有可能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救援十分的危險,幾乎等於送死,當時的消防指揮下了死命令,讓鑽入廢墟的人馬上撤出來,要等到坍塌穩定後再進入,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救一個,再救一個。隻要多一個生命,就對上天多一分感激。隻要多一個,這個世界就不一樣,就多一分色彩。讓我們對每個生命都心存感恩,因為有它們的存在,我們才不孤單。因為這份感激,我們才能更加幸福。

讓陌生人不再陌生

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了。

——布朗寧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不論是國內同胞還是海外遊子,目光都緊緊地鎖在那片土地上。不必說各國政府提供的救援隊和救災物資,不必說各家企業相繼捐獻的善款,也不必提各大明星在賑災晚會上的義演,就單說我們每個普普通通的人,不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嗎?慷慨解囊者、舉臂捐血者比比皆是。刹那間,所以陌生目光都彙聚在那片土地上,所有的情感如百川歸海那般流向了那裏,原本不相識的人們也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

新疆有一位一位老大爺,自己做了好多好多大餅放在院子裏,他說“這是給災區人民的,這個耐存儲,時間放長一點也沒關係的”。

一位南京的乞討老人,先是從自己身上掏出5元錢放入捐款箱而後離開,下午這位老人又回來第二次捐款,他從身上掏出一張嶄新的百元人民幣投入捐款箱。後經詢問方知老人怕零散的紙幣、硬幣不好歸整,便到銀行兌換成了百元大鈔再次回來捐款,前後兩次共捐款105元。

還有一名身患殘疾、無法直立行走的乞討者,當他來到捐款箱麵前時,在場的工作人員和路人都以為他隻是路過而已,當他說出“我要捐款”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從碗裏掏出幾個硬幣,讓站在旁邊的警察幫忙投入捐款箱,誰都知道這錢的分量,便堅持讓他親自捐款,工作人員趕緊把捐款箱拿到地上,讓他自己親自把一個個硬幣投進了捐款箱,他又抬頭向工作人員說了句“我還有錢”,便從衣兜裏掏出一些紙幣往捐款箱裏塞,粗略估算約有三四十塊。兩天後他又第二次來到捐贈現場,把身上的近十元零錢全部投入捐款箱。他表示自己雖然患有小兒麻痹症,但也想為四川災區出一份力。

在廣東東莞石龍鎮一個義賣捐款點也發生了感人的一幕,一位老乞丐在買了瓶可樂之後,捐出身上所有的80元錢給地震災區。誌願者們記住了老伯說的一句話:“向社會討了這麼多年,也該向國家捐點了。”

這一切的一切,多麼令人感動!他們為自己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感恩,同時又為那些身在災區的人民祈福。在災難麵前,在同胞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把救災當做自己的責任。

其實,我們並不認識那些身在災區的人們,可以說,在地震之前,我們完全是陌生人,彼此的生活也沒有交集。但是現在,一切都不同了,盡管隻是在電視上、報紙上、網絡上看到消息,他們是我們的同胞,我們希望和他們一起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我們努力地做著自己能做的事情。

再回想一下之前的911事件,印度洋海嘯等等,每一次,愛心都在生命麵前閃耀。那個時候,沒有陌生人,有的隻是“人”,是一個個生命。有一句經典的台詞說,我們總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已經不再陌生,因為我們擁有了對彼此的愛,並把這份愛轉化成為了責任。

別去打擾那一朵花開的寂靜

大自然蘊涵著遠勝人類施教的影響力。

——伏爾泰

自然的生命遠比我們要久遠。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正是從自然中漸漸分離出來的,但是我們永遠都無法離開自然,它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曾經,人類想征服自然,試過各種方法,企圖把自然納入自己生活領域中,但是最後發現遭到懲罰的是人類自己。因為人類原本就是自然之子,毀滅自然,其實就是毀滅人類自己。對自然常懷感恩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幹涉自然界的事情,不要去打擾那一朵花開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