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條目一】初體驗
什麼是浪漫?花前月下紅酒玫瑰固然是刻意所營造出的一種浪漫氛圍,但早就已經是惡俗了。試想一下,清冷的月光下,有位妙人兒身姿輕盈,舞姿飄逸,且行且吟——“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是何等的曼妙與浪漫!再配上好酒一壺,或坐或臥,行文如癡如狂,當年屈原所做《楚辭》之時,大抵就是這樣狂放不羈卻仍保留著楚人細膩的美感吧。
《楚辭》就是這樣一部彙聚了戰國時代楚地以屈原為首的那一群楚人以楚語所講述的故事,是楚人的浪漫,更是將一種無處言說的抱負化為涓涓細流,點點滴滴流傳於後世。《楚辭》共十六篇,由西漢末年劉向整理而成書。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條目二】屈原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粽子。
因為老百姓仰慕屈原,擔心他投在汨羅江後屍體被魚吃掉,於是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投進水中。後來就演變成了粽子,喜歡吃粽子的人應該好好感謝一下屈原。沒有屈原就沒有粽子,更沒有端午節。
但是屈原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是粽子,屈原天縱奇才的一生實際上很苦悶,大部分時間無法施展政治抱負而被流放。好在他並沒有荒廢這些時間,他用寫詩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且一寫就停不下來。他寫《離騷》自敘平生,寫了二千四百七十七個字,在我國古典文學中再沒有比這更長的詩篇了。《天問》豪情問天地問鬼神,上下而求索大膽設問。細細咀嚼他所留下的這些精神食糧,與香甜的粽子比起來,倒分外有著其他一番滋味。
【條目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悅讀】
人生看似很短,卻是個漫長的曆程。一生之中要學習和探求的東西很多,雖然談不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但是學海無涯卻是的確如此的。不管你是十幾歲的少年,還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展望下接下來的人生路,還是前路漫漫而遙不可知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就像屈原上天下地,所要去探尋的心中的那輪紅日一般。屈原的理想是什麼?滿腔抱負治國換一個強盛富足的楚國。而對於我們呢?也許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對未來總是有著期許的吧?抱著這樣的想法去生活,便不會辜負了自己活在人世之間的意義。“我來過,並且為之奮鬥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就夠了。
【原典】《離騷》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條目四】清與濁,醒與醉。
【悅讀】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被放逐後,來往於江河之間,在水邊且走且歎息,麵容憔悴,身形蕭索。有個漁夫在江邊打魚,看見了屈原便和他聊天,問道:你不是三閭大夫嗎?
怎麼會流落至此呢?屈原回答說:全世界都髒了,隻有我是幹淨的,所有人都醉了,隻有我醒著。所以我就被流放了。
屈原對楚國是一直懷有一顆拳拳之心的,而楚王非但沒有重用他,而是聽信讒言將他流放,屈原怎麼能不鬱鬱寡歡?回望這些年來對國家的一片赤誠,反過來卻是得了如此下場。也難怪他會發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這種感覺並不好受。聰明難,糊塗更難,寧願有時難得糊塗,眾人皆醒我獨醉,做人把一切看得太清楚,也未嚐就是件好事。
【原典】《漁夫》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條目五】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悅讀】
身體雖然死亡,精神則永遠不滅,你剛強的魂魄依然是鬼群中的英雄。這是一種何等的氣勢?我們已經看不見當年戰場上悲壯的廝殺場麵,但是讀著這段詩,一幕幕就映入眼簾:兩軍對壘,車馬相接,戰士們披掛上陣蓄勢待發,戰爭雖然很殘酷,剛才還在一起說笑的戰友已經永遠不能再開口了,自己也受了傷,可是,受傷算什麼?既然選擇了為國而戰,就沒有想過要活著回來!這樣不屈不撓的精神,你們才是真正的猛士。
【原典】《九歌·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 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遙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曹子建集》——曹植作品集
【條目一】初體驗
曹子建就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植,字子建。他曾被封為陳王,死後諡“思”,世稱“陳思”或“陳思王”。曹植誌向高遠,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既聰明又自負。他思想駁雜,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這些都懂。他天資聰明,又喜歡寫作,在詩歌、文賦、各體散文方麵,不論數量質量,都是當時的天下第一。
東晉的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文章隻一石,子建獨得八鬥。”意思是說天下文章僅有一石的量,而曹植的文章可以占有八鬥的量。這也是成語“才高八鬥”的來曆。這個評價應該說是至高無上的。
《曹子建集》收錄曹植文學作品的專輯,一共有十卷,詩詞歌賦都收進去了。這本書是古代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集,同時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出三國時期的諸多社會現狀。
【條目二】曹植寫了哪些作品
《曹子建集》收錄了曹植的八十多首詩歌,一半以上是樂府詩。與同時代的“建安七子”相比,曹植的詩歌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超過了他們七人,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他的詩歌以五言為主,有骨氣、有風格、有文采,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名作。
曹植的詩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以他哥哥曹丕繼承王位為標誌。前期的曹植作為高幹子弟,意氣風發,大有建功立業的雄心。
而曹丕當上皇帝以後,對曹植這個曾經和他爭奪王位繼承權的弟弟很不放心,時常監視、處處防範。曹植知道自己的處境,於是在詩歌中表達了很多受到迫害後的哀怨,感歎自己懷才不遇。
【條目三】《曹子建集》經典詩句“悅讀”
【經典一】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悅讀】
曹植出身高貴,但他不像一般的貴公子,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在他前期的詩歌裏,很有一番豪邁的氣魄。在《白馬篇》中,作者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渴望為國建功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壯士形象,充滿著樂觀豪邁的精神,很有感染力。
【原文】《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經典二】中野何蕭條,千裏無人煙。
【悅讀】
這首詩原本是寫給應氏兄弟的送別詩,但全篇都在感歎洛陽殘破衰敗的景象。詩人登上洛陽城北的邙山,放眼望去,四周群山一片沉寂,滿目是淒涼的景象,原本繁華似錦的都城,如今已化為灰燼。皇宮一片殘磚斷瓦,雜草叢生。經過連年的戰爭,再也找不到以前了熟人了。荒蕪了的土地無人耕種,房屋倒塌了也沒人修理。
背井離鄉的遊子們一旦回來,連田野間的小路也找不著了。他用誇張的手法寫了洛陽城的麵目全非。
【原文】《送應氏》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複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裏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經典三】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悅讀】
在《田野黃雀行》這首小詩中,曹植隱諱地表達了對哥哥迫害自己的憤怒。他把羅家比作曹丕,把黃雀比作自己;黃雀被稱為籠中鳥生不如死,這時候一個遊俠少年見義勇為,把黃雀解救了下來,算是曹植美好的願望吧。
【原文】《田野黃雀行》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陶淵明集》——五柳先生的田園生活【條目一】初體驗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一句流行歌曲中的歌詞很適合用來做陶淵明人生的寫照。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陶淵明年輕的時候也曾想過入仕實現人生抱負,奈何晉代時對庶族的輕視,使他隻能“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而著名的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更顯示出了這位歸隱田園的隱士做人之清高和正直。
《歸去來兮辭》被歐陽修評論為:“兩晉無文章,惟《歸去來兮》而已。”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自適,超凡脫俗則是陶淵明這一生的最好寫照。
而他筆下那些描寫田園隱居生活樂趣的散文和詩詞,由昭明太子蕭統整理成集,將陶淵明這一身的風骨流傳下去。
【條目二】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悅讀】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隨處漫步,悠閑休憩,時而駐足遠望,這是隱居的樂趣。雲煙在山間飄飄渺渺,疲倦的飛鳥轉身而回。日光漸漸暗淡,古鬆在落日下顯得蒼茫而滄桑。遠離塵囂的紛紛擾擾,山間的樂趣或許隻有孤獨的人才能體會。讓富貴、榮華、功名隨風流逝吧,我且隨著自然的一吐一納,安靜地度過餘生。
【原典】《歸去來兮辭》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條目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悅讀】
我本熱愛山川田園的寧靜生活,年少之時,也無迎合世俗的意念。陷入俗世的泥淖之中,已是半生的時間。鳥兒思戀樹林,魚兒懷念池塘,而我為著了無牽絆的鄉間生活而惆悵。時而到南邊的原野去開荒,時而漫步在榆樹柳樹之間,這般寧靜清新的日子,是我所盼望的。遠處的炊煙嫋嫋升起,那婀娜的身姿仿佛妙曼的舞姿;身旁的農家小動物增添著生命的活力,狗吠、雞鳴,何嚐不是一種生命姿色?久久地被囿於樊籠之中,終於可以返回自然之中。
【原典】《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條目四】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悅讀】
在那世外桃源,一切是寧靜的,一切是淡泊的,心向往之。那裏,沒有苛捐雜稅,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總是那般不事奢華,總是那般平和隨性。人們之間是真誠的、誠懇的。當我們身處虛偽黑暗、戰亂頻繁的亂世之中,我們盼望之。時常盼望有一個真真切切的桃花源,夢幻交織的色彩,擺脫殘酷的壓抑,且讓我心沉醉。
【原典】《桃花源記》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條目五】好讀書,不求甚解。
【悅讀】
陶淵明有一段關於讀書的著名見解:“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話極易引起誤解,是不是讀書就可以囫圇吞棗、淺嚐輒止呢?非也,而是說,讀書是一個過程,且讀書分不同狀態、不同階段,當你沉醉其中,欣然忘食,或許已然得到書中的真諦。當你黔驢技窮,迷惑不解之時,權且不求甚解,改日再來品悟,未嚐不可。會意,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狀態,逼迫自己在困頓中冥思苦想,隻能成為一種痛苦的求索過程;而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原典】《五柳先生傳》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條目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悅讀】
在吵吵鬧鬧的人世間,可以沒有喧囂的車馬聲麼?或許,把心安置在鬧市之外,所處的塵世也會僻靜下來罷。悠悠然在東籬之下采擷菊花,隱隱然望見遠處的南山。夕陽西下,山氣氤氳,飛鳥結伴,此等景致,沉醉不已。這其中蘊含著無法辨明的人生真義,無法用語言表達。陶淵明的歸隱之義不隻是超脫避世,更多的是拋棄塵囂的浮華,堅持無名利之心。身居鬧市,儼然僻靜。所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正是這個意思。
【原典】《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心雕龍》——著名文學理論專著【條目一】初體驗
《文心雕龍》為南朝劉勰所作,共五十篇,內容豐富。理論體係完整,基本囊括了寫作上的諸種問題,包括文體源流、作家評介、創作手法分析等。其中,《時序》、《才略》、《知音》和《程器》頗為著名,其中涉及的寫作原因、文4
學史論、批評鑒賞論,是全書的閃光點。【條目二】然飾窮其要,則心聲蜂起;誇過其理,則名實兩乖。
【悅讀】
誇張是常用的修辭手法,即抓住要表現的對象的某一特征,將其推到極致,以引起人們強烈的什麼反應,“飛流直下三千尺”就是誇張手法成功的例子。但劉勰告誡我們,誇張要有節製,要與表現對象蘊含的精神相契合,否則就會變成不合情理,失去美感。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向古代經典《詩經》、《尚書》學習,而不能一味模仿以誇張為能事的司馬相如、揚雄的作品。
【原典】
然飾窮其要,則心聲鋒起;誇過其理,則名實兩乖。若能酌《詩》、《書》之曠旨,翦揚馬之甚泰,使誇而有節,飾而不誣,亦可謂之懿也。【條目三】不如書名紅的作者劉勰作為一名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劉勰在那個講究門第高低的年代裏想獲得社會的承認注定要飽嚐艱辛。他早年寄居在鎮江鍾山的南定林寺,在寺廟中刻苦鑽研各種學問。
三十二歲那年,他開始創作《文心雕龍》,足足花了五年時間才完成。劉勰為了讓《文心雕龍》能流傳於世,決定把書稿送給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沈約閱覽。於是劉勰扮成書販的模樣,背著書稿等在路邊。等沈約乘車路過的時候,被劉勰攔下了。沈約一看書稿後,立刻被這本書折服了。
經過沈約大舉推薦,劉勰和《文心雕龍》才逐漸被士人們接受。他也被當時的一些達官顯貴征召,先後擔任過一些不大不小的官職。但是劉勰無心仕途,晚年又回到南定林寺並正式剃度,伴隨青燈古佛度過餘生。劉勰在曆史上留下的事跡很少,但一提到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人們立刻就會想到《文心雕龍》,但人們在領略書中博大精深的思想的時候,很少會去注意書的作者。
《詩品》——詩歌評鑒集子
【條目一】初體驗
《詩品》不是《二十四詩品》,它比《二十四詩品》要苛刻很多。什麼反對用典啦,什麼反對四聲八病啦,還專門把詩人以品類劃分為上品、中品、下品,頗有田忌賽馬的味道。
鍾嶸把以前詩人們習慣的手法都批評了個夠,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齊梁時期詩風的衰落已經相當嚴重,當時士族社會已經形成一種以寫詩為時髦的風氣,甚至那些“才能勝衣,甫就小學”,的士族子弟也都在忙著寫詩,因而造成了“庸音雜體,人各為容。”的詩壇混亂情況。
王公縉紳之士談論詩歌,更是“隨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澠並泛,朱紫相奪。喧議並起,準的無依”。因此鍾嶸的《詩品》無疑是一劑猛藥,意圖對當時混亂的詩壇進行糾偏。
【條目二】鍾嶸與他的“自然英旨”說【悅讀】
在詩歌創作方麵,鍾嶸主張自然之道。這與當今的中醫養生可不是一個意思,而是說詩歌創作,要發於內心,追求文字上的自然美,放棄矯揉造作的文風和用典修飾詩文。而如何做到堅持自然呢?
鍾嶸提出了一個觀點:直尋。也就是心中的所見所感,借具體可感之形象表現出來,而無須補假。
如李白的千古名詩《靜夜思》就是典型的“直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一腔濃烈的懷鄉之情隻借具體可感的月光而發之,卻感人至深,成為千古絕唱。看到了月亮就想起了故鄉,不需要扯東扯西去引出自己究竟有多麼思念故鄉,心中有一便是一,反而更教人印象深刻。
6
【原典】
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詞既失高,則宜加事義。雖謝天才,且表學問,亦一理乎!【條目三】襞積細微,專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
【悅讀】
魏晉南北朝時期拿魯迅的話來說,是文學“自覺”的時代,文人墨客們無不醉心於文學創作,特別是五言詩的創作,但由於脫離生活,一心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導致形成了刻意講求音韻,在個別字眼上互相較勁卻不重視真情實感的浮靡的詩風。
鍾嶸認為詩歌是真實情感的表達,過分糾纏於音韻的和諧,文辭的對仗,就會讓詩歌情感的抒發受到製約,傷害了真實的美感,使詩歌成為無病呻吟。
【原典】
士流景慕,務為精密,襞積細微,專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條目四】不太出名的鍾嶸其實放在今天看,鍾嶸雖稍顯苛刻,但也還算中規中矩,總體上不脫離傳統文學思想的窠臼,而且他的理論並不符合當時文人墨客們尊崇的風尚,所以,鍾嶸在他的時代並沒有獲得多少認同,知名度並不高。但他獨到的文學鑒賞水平卻也讓人歎為觀止。
在《詩品》裏一方麵他對於詩壇的混亂大加批評,一方麵他也是慧眼識金,哪句話能傳世,他一眼就能看出來並且為之引用——拿今天市場推廣的術語來說,鍾嶸是善於把握住“賣點”的。並且他對於作者的品評也是非常到位,比如他稱讚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兩句話就點出了風骨和文采非一般人所能及。
對後世學詩和研究文學的人來說,鍾嶸提供了一個個絕佳的視角。因此鍾嶸雖不出名。但是他對詩壇之貢獻,卻是絕對不可忽略的。
《玉台新詠》——結集因了“反三俗”
【條目一】初體驗
中國古典詩歌藝術,除了那些知識分子的創作之外,還有著另外一種潮流,那就是流傳在民間的,關於普通人愛恨情仇的詠唱。南朝徐陵幹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把這些長期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收集起來,彙編成了《玉台新詠》一書,使這些作品得以經過千年時光還能呈現在我們麵前。
《玉台新詠》是專門“選錄豔歌”的,選錄的作品基本都是關於男女情愛題材的,這在封建時代,自然被看做不大上得了台麵,而且《玉台新詠》中的確收錄了一些帶有色情意味的不健康作品。但是,這部書中相當一部分作品表現了對真摯愛情的謳歌,對婦女命運的關懷。今天我們熟知的《孔雀東南飛》便收錄在裏麵,這首長詩淋漓盡致地寫盡了一出愛情悲劇,千載之下,依然讓人唏噓不已。
【條目二】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悅讀】
我們的愛情,好像磐石和蒲葦一樣,你是那星移鬥轉都不會有改變的磐石,而我是那堅韌如蠶絲的蒲葦。即便我們之間會有分別,但我們的愛情可以曆經考驗。本來不盡人意之事便是八九,誰又能保證一生一世的長相守呢?隻要你的心裏不曾忘了我,我對你的忠貞也是會一直堅持下去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但願我們相見的那天,我們之間的愛情依然可以甜如蜜。倘若我們不能再見了,也請你記得,蒲葦這一生的短暫,就像我這一生的愛情一樣隻會有一次,但我相信你會一直的愛我。
【原典】《孔雀東南飛》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8
【條目三】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悅讀】
有個美人叫羅敷,羅敷有多美呢?耳上掛著明月珠。杏黃的綾羅做下裙,紫色的綾羅製短襖。路上行人看到了羅敷,就放下擔子撫摩髭須。少年看到了羅敷,就脫下帽子整理發巾。耕田的忘了犁耙,鋤地的忘了鋤頭。耕鋤者歸來相互抱怨耽誤了勞作,隻為了多看羅敷幾眼。太守路過也看見了羅敷,怦然心動邀她上車,卻被羅敷斥責了。您這是何等的愚昧啊,我秦羅敷的丈夫是何等的傑出?他有潔白的皮膚,臉上略長一些髭須。從從容容地邁著方步,在府衙裏慢慢踱走著。在座有幾千人,都說我的丈夫才貌出眾。你和我的丈夫比起來,隻怕是要自慚形愧了。
【原典】《陌上桑》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條目四】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悅讀】
北方有位曼妙的人兒,她不屑與眾女為伍,無人知已而獨立欄杆,雖是楚楚可憐,但隻要她笑一下,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再笑一下,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君主嗬,不要忘記了紅顏禍水,傾城傾國的教訓啊。可是縱然是傾城、傾國,也別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這種欲擒故縱,反而是更教人心癢:到底是位怎樣的佳人呢?也難怪漢武帝一生之中,對這位佳人的原型——妙麗善舞的李夫人生死難忘。而沒有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做這首歌名動京師,又怎麼能吊起漢武帝的胃口呢?
【原典】李延年《歌詩》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條目五】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悅讀】
棄婦偶遇前夫,前夫業已新娶。兩人之間有了一段對話,棄婦問新人究竟如何,前夫回答說新人不如舊人,因為新人的紡織技能比不上舊人。離婚夫妻之間似乎彼此並沒有什麼怨恨,如同熟人一般進行著平常的寒暄。詩歌沒有表達出絲毫的悲戚,卻讓人感覺到有很多沒有講出的話。“蘼蕪”或許是我們解讀這首詩的關鍵,這是一種據說能幫助婦女治療不育症的香草,也許棄婦就是因為無法生育,被公婆所嫌棄才被拋棄的吧,在一個把婦女視作家族延續香火工具的時代,這樣的家庭悲劇每天都在發生著。一段平淡的對話,就這樣隱藏著兩顆受傷的心靈。
【原典】《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複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 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條目六】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悅讀】
她願化作西南風,飛過千山萬水,永遠投入丈夫的懷抱。然而,如果他總不開懷,我還依靠誰呢?思婦懷著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情感與丈夫會麵,卻又萌發出深深地憂慮和不安,這是為什麼?這是曹植筆下的棄婦場景,當然一定不僅僅是闡明這一點點道理的。在兄弟爭嫡的戰爭中曹植沒有鬥過曹丕,曹丕繼位以後,延續了曹操一貫的陰狠奸詐,對這個一度曾是王位準繼承者的弟弟十分防備。
他不隻把曹植分封至京城以外,使他遠離政治權力中心,甚至還設了“監國使者”,以防其弟圖謀不軌,威脅本身的地位。因此曹植在哀歎婦女被棄的同時,實則是在哀歎自己同樣也是人生棋盤上一枚棄子的悲劇。
【原典】曹植《雜詩》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借問歎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全唐詩》——所有的唐詩,所有的醉【條目一】初體驗
唐朝是我國古代曆史上一個很長壽的朝代,同時那個時候,中國也穩穩地站上了世界上第一大國、強國的位置。不僅因為國富民強,也因為那個年代我們有著令人讚歎的文化思想,我們有傑出的文化,日本人、韓國人連文字都是借鑒於唐代的中國。
我們還有對宗教的獨到理解,我們的文化被全世界的人分享著,而且,我們還有唐詩,和唐朝開放的風氣一樣,我們的詩人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而歌詠的主題幾乎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寫不出來的。
不僅是鬥酒詩百篇的李白,還有號稱詩聖的杜甫,信手拈來任何一位,都是光彩奪目的明珠。就是這樣的時代,《全唐詩》傾盡全力集了這一代的那些好詩,留給後人享用。
【條目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悅讀】
琵琶聲時而婉轉如同繁花叢中黃鶯的鳴叫,時而像嗚咽的清泉。演奏者似乎被某種情緒抓住了,聲音開始凝滯,讓人感覺如同喝下了冰涼的泉水,又從凝滯慢慢到停歇,千般愁緒寫在了臉上,在無聲的寂靜中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聽者也心生出無限惆悵。
【原典】白居易《琵琶行》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條目三】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悅讀】
這也許是每個中國兒童最早會背的唐詩之一吧。夕陽慢慢隱沒在群山的陰影裏麵,奔流不息的黃河咆哮著向大海歸去。這樣氣勢雄渾的景象不是隨便就能看到了,我們得再登上一層高樓。短短二十個字卻包羅了氣象萬千,我們不得不為古人的語言藝術而傾倒。
【原典】王之煥《登鶴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條目四】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悅讀】
黃河自天邊奔騰而下,在高山腳下,一座孤單的城池坐落在那裏。羌管何必吹奏傳達離別悲哀的《折楊柳》呢?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外的!都說皇恩浩蕩,隻是那些在邊關征戰的將士們為什麼感覺不到呢?是因為層層盤剝使得皇帝的恩寵還沒來到邊關就消失了嗎?還是皇帝對我們這些為了國家邊疆安穩的將士有什麼意見呢?事實上都不是,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征人的疾苦。而唐朝的太平盛世,最終也毀在了這位君主的手中。如果唐玄宗還像初登基時那般勤於政務呢?如果朝廷的恩澤能讓邊關將士們感到體恤呢?當然,曆史上是沒有如果的。連詩人都說了何須去怨,自然是多說無益了。
【原典】王之煥《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條目五】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悅讀】
彈起心愛的錦瑟琴,撥弄著琴弦的時候無端的開始思考,為什麼要有五十根琴弦呢?而每一根都讓我追憶著那些似水流年。莊周做了一場夢,夢裏不知道自己是蝴蝶還是莊周。望帝壯誌未酬身先死,於是死後化為了杜鵑夜夜啼血。南海上月亮那麼圓那麼美,鮫人在月下哭泣,眼淚化為一顆顆的珍珠,而藍田玉在暖日晴輝的照映下,升起絲絲縷縷的輕煙。這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啊,就像我的愛情,雖然早已逝去,現在剩下的隻有一遍一遍地去追憶,去懷想那時的美好時光、美好年華,當時為什麼就沒有想到這段感情的珍貴,為什麼就不好好珍惜、努力爭取呢?這種惘然若失、悵惘不已的悲苦之情,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啊!隻能自己在心裏默默地追悼了。
【原典】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條目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悅讀】
人生世間,完全不必為那些紅塵俗世、功名利祿而煩惱,不管多麼大的功業最終還不是在曆史的長河中被湮沒了。不如效仿那些超塵脫俗的先人,騎著白鹿在名山大川之間悠遊自樂。想起當年在朝中的日子真是可笑可歎啊,我本是天性散淡又高傲的人,怎麼能夠在那些達官貴人麵前點頭哈腰阿諛奉承,使自己成天不快活呢。
【原典】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條目七】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悅讀】
鄰家美貌的妙齡少女似乎有著無限的哀愁,整天用袖子遮擋著麵容,在陽光燦爛的春天也不打扮出去遊玩。原來她正在暗自感傷,為什麼求得一個有情有義心靈相通的情侶是如此之難?
她每天在孤獨中入睡,醒來枕邊是冰冷的淚水,看到盛開的花朵就聯想到自己虛度的青春。她告誡自己要勇敢一些,自信自己出眾的才貌可以征服宋玉這樣的大才子,又何必為那個若即若離的人而傷感呢?
【原典】魚玄機《贈鄰女》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條目八】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悅讀】
春風送暖,楊柳吐綠,那千萬條被微風輕輕吹拂的柔軟枝條,就如同美人的滿頭青絲啊!這樣美麗的風光是誰帶來的呢?原來是早春二月的風,它就好比是造物主手上一把精致的小剪刀,裁剪出了綠的柳、紅的花,使大地換上了春天的新裝。
【原典】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條目九】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悅讀】
秦淮河的晚上起了霧,籠罩著整條河與河上的畫舫,柔和的月光籠罩著沙堤;小船在這樣的夜裏停在秦淮河上,靠近岸邊的酒家。酒家裏的那些歌女為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她們在河岸那邊,還唱著南朝陳後主的名曲——《後庭花》。
這樣亡國的靡靡之音,為何她們唱起來卻是那樣輕巧呢?而現如今這昏庸的君主,與那些隻知道飲酒作樂,紙醉金迷的官僚們,隻怕是過不了多久,不需要唱曲,就可以自己體會亡國之痛了。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怎麼能不讓人痛心疾首呢?
【原典】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條目十】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悅讀】
賈島是著名的“苦吟詩人”,他的每一首詩中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都經過反複吟詠,反複思量才確定下來。據說,賈島到長安參加科舉的時候,騎在驢背上突然想到了兩句詩,然後就對究竟用“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始終不能確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就在賈島騎驢苦苦吟詠的時候,對麵過來了京兆尹、大文豪韓愈的車馬儀仗,賈島毫無察覺,結果直接走到了儀仗隊中,被韓愈的侍從把他從驢背上拖下來帶到了韓愈麵前。韓愈詢問他,賈島如實說自己是在思索詩句故而走神。韓愈對這個青年才俊十分欣賞,於是便跟他談起了作詩的心得。韓愈對賈島說:用“敲”字更好。因為這樣一來更能襯托出夜晚的幽靜。賈島恍然大悟,從此與韓愈結下深厚的友誼。後世也常用“推敲”來指代認真地遣詞造句。
【原典】賈島《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柳宗元集》——柳宗元個人作品集【條目一】初體驗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於官宦世家,雖然到他這一代已是中道沒落,但他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終保持著對祖先“德風”與“功業”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語氣,敘說祖上的地位與榮耀,表現出強烈的重振“吾宗”的願望和對功名的追求。他在二十歲的時候考中進士,開始參與政治鬥爭。他曾經倡導過改革,但在與舊官僚鬥爭中失敗。他的文風早年辭工華麗,後來轉為質樸流暢,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有寄托。
後來由他的好友劉禹錫整理保存下來,並編成《柳宗元集》。
【條目二】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悅讀】
當晨曦在天邊慢慢浮現,夜宿在江岸西邊岩壁下的漁翁開始準備新一天的生活,他從湘江中汲來了清澈的江水,用江邊的修竹燃起了炊煙。等到江上籠罩的淡淡的煙霧散盡的時候,太陽已經照耀著波光粼粼的水麵。人們看不到漁翁的蹤影,隻聽見不知哪裏傳來他劃著槳欣然吟唱的回音。路人聽到聲音,回頭卻隻看到大江在天地之間從容流淌,高高的岩石上,千載以來就漂浮在那裏的白雲依然悠然飄蕩著。
【原典】《漁翁》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條目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悅讀】
寒冷的冬天裏,遠望隻看見一座座靜默的山峰,天上連一隻飛鳥的影子也沒有。地上所有的道路都被白雪掩蓋,行人也都消失了。在這樣的天氣裏,隻有江邊一位披著蓑衣的老漁翁坐在一葉孤舟之上垂釣,陪伴他的隻有紛紛揚揚的雪花。
【原典】《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條目四】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洪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
【悅讀】
“一切敵人都是紙老虎”,“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從戰術上重視敵人”。好吧,在很多年前,山的那邊就有一隻虎大王知道這樣的名句了。麵對從來都沒見過的怪物,小心謹慎的靠近,來來往往地觀察,前前後後走動,漸漸靠近,碰撞、倚靠、衝撞、冒犯,而最終發現怪物不過如此嘛。這一連串的動作看似簡單,卻是行雲流水一般的計謀。外強中幹的驢子最終成了虎大王的美餐,也許若幹年後老虎回憶起來,隻記得驢肉很好吃。不過作為比老虎智商高等數倍的靈長動物看來,柳宗元的《黔之驢》可就是教育意義無窮了。
【原典】《黔之驢》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洪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條目五】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悅讀】
永州是個好地方,野外生長著一種奇異的蛇,如果咬了人,必死無疑。然而製成藥餌,可以用來治愈大風、攣踠、瘺、癘等疾病;還可以去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從那時開始,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招募能捕捉這種蛇的人,並用蛇來抵他們的賦稅。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於是永州人民紛紛開始捕蛇,即便是家裏數人都死於毒蛇之上也不願意去勞作交納賦稅。因為抓蛇每年隻需要那麼幾天時間擔驚受怕,而賦稅則是一年到頭的事情……這樣的生活,作者也隻能在憤怒之餘感到無奈和同情。那樣的時代背景,還能怎麼樣呢?
【原典】《捕蛇者說》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理論【條目一】初體驗
薄薄一本冊子,二十四個題目,一千一百五十二個漢字。卻是有著教人玩味於唇齒之間的魔力——雄渾,衝淡,纖穠,沉著……不同的或清逸或激越的風格,組成了一幅縱情天地山水之間的畫卷。這就是晚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短短的四言詩中卻有宇宙洪荒,明月大江。
《二十四詩品》的行文是流暢優美的,整體上通篇結構也是精巧的,甚至上升到哲學角度,亦是可以給人天人合一之觀感的。司空圖隻是這樣隨心潑墨,用筆抒發著自己的道:清淡無為,獨立超脫於世俗之上。這不僅是單純想著如何才能把詩寫的更美,而是詩文與老莊思想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寫詩詞,把眼光放得長遠些,站的更高一些,總是沒有錯的。看似清淡不作為,才是大作為。
【條目二】飄逸的司空圖
“一局棋,一爐藥,天意時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黃金難買堪騎鶴”。古語常說隻羨鴛鴦不羨仙,我卻是隻羨司空圖……如果給我三天空閑,我一定以及肯定的要放下一切工作和學習,如此飄逸一下。
司空圖早年也曾經拜師參加科考走仕途,但因唐朝末年政治格局的傾覆而選擇了隱居避禍,以詩酒自娛。不能實現政治上的抱負,他也一度為此精神苦悶過,於是轉而鑽研道學和佛學尋求精神上的解脫。道家任其自然、置身物外、衝淡恬靜的精神和佛家的空寂成就了詩人司空圖,舉筆緣興,後世流傳的詩文有幾千萬篇。而最為著名的《二十四詩品》,不僅表明了他這飄逸恬淡的一生,更成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詩文風格之美的基本理論。
【條目三】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悅讀】
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喝一口玉壺裏的好酒,就仿佛是春天已經來臨。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端坐在茅屋裏的才俊卻有著賞雨的好心情。那些茅屋周圍的茂林修竹,是否也像王羲之所描寫的蘭亭之景一樣美麗呢?雨停了,天漸漸放晴,天上還有雲朵在飄,鳥兒歡快地在天空中追逐著。而我在大樹的綠蔭裏撫著琴就睡著了,夢中還能隱約聽見瀑布水花飛濺的聲音。可是滿眼望去,花兒落下來卻是寂靜無聲,人也像那菊花一樣淡泊寧靜。這樣一年之間春花秋月的美景,總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將這些典雅一一記錄下來,就能夠為他人所欣賞。
【原典】《典雅》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蔭,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條目四】如月之曙,如氣之秋。
【悅讀】
看那一大片姿態奇特的古鬆樹林,有涓涓細流從中川流而出。下過雪的清晨起來後,卻是有大大的太陽,照在竹林上一片銀白,對麵的小溪邊還能看見打漁的船,漁夫是在獨釣寒江雪嗎?
那位曼妙的人兒像玉一般光潔美好,走路的樣子也是清清幽幽,停下來看她的姿態,婀娜多姿,如碧空之無垠悠然,而她的神態高古奇異,淡然之間仿佛又不可方物。這種清不俗濁,奇不平庸的姿態,如初離海之月,銀波萬裏,似秋氣之高爽。是以謂之“清奇”。這一幕清麗之景以奇特之姿躍然於紙上,倒也是賞心悅目。
【原典】《清奇》
娟娟群鬆,下有漪流。晴雪滿竹,隔溪漁舟。可人如玉,步屧尋幽。載瞻載止,空碧悠悠,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
《樂府詩集》——古代歌詞集
【條目一】初體驗
漢朝曾設立管理音樂的專門機構“樂府”,這個機構的一個重要職能便是收集整理各種民間歌謠,所以後世往往用“樂府詩”、“樂府歌辭”指代民間創作的各種歌謠以及帶有這種風格的詩歌作品。
北宋的郭茂倩收集了從先秦到唐宋時代的五千多首樂府歌辭,其中既有民間歌謠也有文人依照這種體裁的個人創作,這些詩歌被彙編成為《樂府詩集》一書,成為樂府歌辭這種文學體裁的集大成者。
《樂府詩集》最大的成就是按照不同的題材、風格,對眾多的作品進行了分類整理,使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一窺古代人們生活的真實麵貌。很多著名的詩作也通過此書大行於世,比如家喻戶曉的《木蘭辭》。
【條目二】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悅讀】
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扔下織布機,就可以替爹爹去邊關。邊關苦寒,一路北行,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隻能聽到黃河洶湧奔流的嘩嘩聲和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戰爭是殘酷的,身邊的同伴們死的死,傷的傷,木蘭卻堅持到了最後,而且屢立戰功。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封賞?她隻是要了一匹快馬好還家——回了家,終於可以再次梳起姑娘家的嬌軟雲鬢,對著鏡子帖起花黃。就連一同入伍的夥伴都不知道,其實木蘭將軍是個女孩子。聽說雄兔總是動個不停,而雌兔喜歡安安靜靜的,可是兔子們奔跑起來,又有誰能分出來雌雄?
【原典】《木蘭辭》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條目三】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悅讀】
女人的心中對於生活總是抱著無限的寬容,能省則省,日子雖苦但也還是將就過得去的。米罐裏沒有多少糧食,衣架上沒有衣服。可是就算別人家大富大貴,我和你隻喝稀粥也是樂意的。上有青天,下有孩子,你這樣是不對的啊。麵對女人的哀求,男人毅然決然的拔出佩劍走出家門,向著東門進發。這樣的日子已經忍受了太久,還要怎麼熬下去呢?官僚的腐敗已經剝削得老百姓連飯都要吃不上了啊!還要怎麼在這種日子中一天天熬白了頭發去等待情況轉好?不要再哭泣了,我們已經相約好了一同起事,到底會有什麼結果我不知道,也許我們會失敗,但什麼都不做的話,更是坐以待斃。
【原典】《東門行》
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鬥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條目四】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悅讀】
門口屋簷下的燕子,冬天飛走了,夏天又出現。雖有兩三個兄弟,卻是常年流落他鄉不得回家。舊衣服沒有人來補,更沒有人去幫我縫新的衣服。多虧這家女主人心地善良,看見我破衣爛衫,非但不嫌棄,還幫我細細縫補。隻是她的丈夫回家了,側著身子倚門,瞟眼斜視這一幕。他大概是誤會了,卻又不好當麵發作吧。於是我主動開口說:“請您不必斜眼看,我們和你家女主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清水白石一樣,您不必多心。”他的表情漸漸緩和了下來,而我的心中卻是思緒萬千,遠行在外,即便是遇到好心人也還是不及自己的家好啊。可是哪裏有家可回呢?這種淒苦,不是你們這些人可以體會到的啊。
【原典】《豔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石見何累累,遠行不如歸。【條目五】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悅讀】
在洛陽城中的樓台內,住著許多美麗的女子。有一個格外美麗,她麵目皎潔,光彩奪目,猶如剛剛升起的太陽;她心思巧惠,卻又清和優雅。她那美妙的眼睛閃動時,放出玉一般柔和的光澤;她的眉毛如同深青色的細細的鳥羽。她的肌膚鮮麗而柔嫩,那一種“秀色”難以描摹,真是令人油然升起想要親近的渴望。這天天氣很好,女孩子們紛紛出門遊玩,唱歌跳舞,一會兒低頭,一會兒仰首,一會兒回視,一會兒前行,姿態優美,無不婀娜可愛,令人喜歡。就連寫詩的人都沉醉於此,流連忘返了。直到黃昏來臨,遊春的女子們都已散去,他仍在洛水邊凝思默想。留下了一切繁華都會過去,一切美景都會消失,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住的感慨。
【原典】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閑。美目揚玉澤,蛾眉象翠翰。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六一詩話》——詩歌理論的鼻祖【條目一】初體驗
唐宋時代,前半段天下安康,無憂無慮,投身詩歌創作的人比較多。後半段內憂外患,排解抑鬱,投身詩歌創作的人也比較多。總之,那是個盛產詩的年代,作詩的人多了,想著做評論的人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