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001f?��進入1950年,李承晚集團加緊了戰爭準備。南朝鮮軍隊是美軍撤離前由美國武裝和精心培植建立起來的現代化軍隊,在美軍裝備、訓練下,軍隊規模不斷擴大。早在1948年8月,駐南朝鮮美軍司令霍奇和李承晚集團就締結了關於過渡期間軍事及安全的暫行行政協定,此後美國政府向李承晚集團提供了1.1億美元的軍事援助。1949年5月,美國政府又向南朝鮮提供了1.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南朝鮮迅速將軍隊擴編到6個師、20個團,8月份新建第8師、首都警備師之後,總兵力已達到8個滿編師。1950年1月,美國政府和李承晚政府簽訂《美韓軍事援助協定》,又向南朝鮮提供了1.1億美元軍事援助。
1950年6月,南朝鮮軍隊總兵力達15萬人,其中陸軍8個師9.8萬人,海岸警衛隊6 145人,空軍1 965人,警察4.8萬人。裝備裝甲車27輛,各種火炮700門,飛機22架,艦艇71艘。此外,美國在南朝鮮還留有一個軍事顧問團,共472名官兵,顧問團團長為羅伯特準將稱,經他訓練的南朝鮮軍被稱為為“亞洲之雄”。
朝鮮北方在這種情況下也做了必要的準備,加強了人民軍的建設。1949年3月,金日成訪問蘇聯,與斯大林討論了有關朝鮮的安全問題。斯大林明確表示:加強北朝鮮的軍隊是必要的,但是沒有必要害怕南朝鮮人。9月,包括重型武器在內的大批蘇聯軍事裝備運抵北朝鮮。在取得蘇聯援助的同時,金日成向中國共產黨請求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朝鮮人回朝,加強人民軍的力量。中國方麵決定到1949年年底以前把第4野戰軍的2.8萬名朝鮮籍士兵送回國。7月至8月,第4野戰軍中以朝鮮籍戰士為主的164師和166師回到北朝鮮。這些戰士回國後組成了朝鮮人民軍第7師。
1950年6月,北朝鮮的總兵力達到13.5萬人,齊裝滿員的步兵師8個、半滿員的步兵師2個、獨立團2個、裝甲旅和裝甲團各1個,坦克150輛、火炮600門、飛機196架,此外還有5個警備旅和國內治安部隊。蘇聯軍事顧問團約有3 000人,在人民軍中直到連一級都設有顧問,每個步兵師的顧問多達15人,北朝鮮人民武裝力量部中有斯米諾夫少將(後為瓦裏西科夫中將)以下數十名顧問,顧問團團長為前占領軍司令兼蘇聯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上將。
1950年6月中旬,杜魯門在白宮接到美國駐南朝鮮軍事顧問團團長羅伯特將軍一份密報,大意是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隊得到蘇聯供應的新式坦克、飛機若幹,李承晚因而呼籲美國改變軍援政策,盡快向南朝鮮軍隊供應重炮、飛機、坦克,幫助其擴充軍隊。密報還稱李承晚軍中高級將領皆欲北進,統一朝鮮,“三八線”上南北對峙,三日一小戰,五日一大戰,韓國軍隊已有數千傷亡,請總統采取對策。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也收到美國駐南朝鮮大使穆喬發來的一份電報。大意是說,自李承晚以下各級韓國軍政要員,皆熱衷於爭取美國支持,武力北進,統一朝鮮,“三八線”沿線軍事衝突多為韓國方麵發動,建議采取措施,約束韓國李承晚軍隊。
艾奇遜對杜魯門分析道:“這兩封電文,雖有出入,卻有兩點相同之處,一是‘三八線’並不安寧,二是李承晚企圖武力北進,統一朝鮮。”杜魯門點頭道:“我國該如何處置?”艾奇遜略沉思片刻說:“李承晚果若武力北進,將使我國進退兩難。李承晚北進,如果獲勝,進入北朝鮮,中國和蘇聯必出兵幹涉。如其不勝,招致北朝鮮軍隊反攻,打到‘三八線’以南地區,也同樣令我國為難。不論其北進成敗,都有可能迫使我國出兵朝鮮,甚至在朝境與中國、蘇聯開戰。這與我國全球戰略相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