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將朝鮮半島人為地分為兩部分,並分屬兩個不同的國際陣營。特別是南朝鮮在美國扶持下建立了“大韓民國”,進而企圖以“大韓民國”“統一”朝鮮半島,將半島的政權弄到美國代理人手裏。這當然是朝鮮北方不能接受的。於是,以“三八線”為界的南北兩方逐漸由對峙轉向了對抗。
朝鮮南北雙方先後於1948年夏季分別實行選舉,並建立了單獨的政府。蘇美兩國為表現和平誠意,陸續宣布從朝鮮半島撤軍。1948年年底,蘇軍宣布單方麵撤軍完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被迫宣布於次年6月底之前全部撤軍。接著美國抓緊擴充和訓練南朝鮮軍,並部署到“三八線”上。美軍撤走以後,留下一個500人的龐大顧問團,繼續控製、訓練南朝鮮軍。朝鮮人民軍為了防禦的需要,也部署到“三八線”。這樣以5年為限的多國托管,建立統一政府的夢想成為泡影。兩個政權、兩支軍隊由對峙,一步步走上對抗。南北雙方領導人李承晚和金日成,都想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朝鮮民族的統一問題,“三八線”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斷發生。特別是在美國撤軍前後,李承晚政權不斷發出戰爭叫囂,並一再對北方進行軍事挑釁和邊界侵犯。
李承晚倚仗有美國做後台,從1948年年底開始,命令南朝鮮軍在“三八線”上挑起了“小規模的戰爭”。據朝鮮出版的《美帝國主義是發動朝鮮戰爭的罪魁禍首》一書公布的材料,僅1948年南朝鮮軍入侵“三八線”以北有270多次,1949年其第8師、第18師、首都師和“虎林”部隊、“桂林”部隊等入侵黃海道碧城郡到江原道襄陽郡一帶的“三八線”以北地區達2 617次,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羅伯特直接參與計劃了這些入侵。
1949年5月,南北雙方的緊張局勢加劇。據蘇聯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報告,南朝鮮當局為了實行武裝入侵北方的計劃,在“三八線”附近地區集結的部隊不斷增加。金日成還向莫斯科通報說,“南朝鮮方麵最近把曾參加鎮壓濟州島起義的部隊調到了‘三八線’附近”。到了六七月間,形勢更加緊張。什特科夫報告說,南朝鮮軍隊和警察多次在甕津地區擅自越過“三八線”。南朝鮮部隊一度侵入北方地區10公裏。由於北方警備旅采取了行動,他們被逐回“三八線”以南。針對甕津地區事件,李承晚發表聲明說:“正在製訂將給共產黨分子帶來重大損失的突擊計劃。在最近兩三周內,將實現這個計劃。”什特科夫還通報了李承晚聲稱要“在7月對北方軍隊發起進攻”的情報。
麵對這樣的局勢,金日成一方麵不斷要求蘇聯增加武器裝備援助,一方麵派人民軍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訪問北京,與中共領導人商談有關朝鮮半島局勢的對策。毛澤東答應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把中共軍隊中的兩個朝鮮師轉給北朝鮮,如果朝鮮半島發生戰爭,中共“將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特別是上述師的給養和武器”。但是,毛澤東“勸告朝鮮同誌”,即使在美國撤軍而日本人也沒有回來的情況下,也“不要向南朝鮮發動進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勢”。